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详解.pdf
九年级化学学科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Ca-40 Cu-64一、选择题(共 35分)1-25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氯 元 素 符 号 是A.cl B.CL2.N 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C.Cl D.cLA.+4 B.+1C.+3 D.+23.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能变成液氧C.密度比空气大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5.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是A.硫 B.木炭B.能支持燃烧D.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C.二氧化碳 D.氨气C.铁丝 D.红磷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 指()A.原子 B.分子7.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氢气作燃料C.元素 D.单质B.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D.碳酸钙作干燥剂8.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 子 体 积 很 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9.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是A.2S+2O2=2SO2B.S+O2=SO2占燃C.S+O2SO2 f占燃D.S+O2=S O21 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10.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11.表示化合物的是C.二氧化碳 D.氢气A.蒸储水 B,氢气C.稀有气体 D.C60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C.红磷和白磷13.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A.酒精和碘 B.二氧化碳和水水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构成15.物质的量的符号是A.n B.mol16.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C.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D,证明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金刚石、石墨D.氧气和臭氧C.泥土和水 D.食盐和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C.M D.g/mol1 7.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p 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胃液0.9 L5B.胰液7.58.0C.血浆7.357.45 D.胆汁7.1-7.318.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9.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 点燃A.C+O2-CO2 B.2H2+O2-2H2。C.CuO+H2SO4=CuSO4+H2OAD.H2CO3=H2O+CO2t2 0.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X+H2O,X 的化学式为A.CO B.CH4 C.CH3OH D.C2H5OH21.下列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A.H B.Fe C.O D.C6o22.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的是A.生石灰:CaO B.胆研:CUSO4-5H2OC.熟石灰:CaCO3 D.干冰:C0223.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搭建蒸发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B.过滤时玻璃棒必须靠在滤纸上方的漏斗壁上以防止滤纸破损C.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粗盐不能直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2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25.若 m 克水中含n 个氢原子,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为NA,则NA为26-30题有1个或2个正确选项26.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氧气 B.空气27.下列性质能够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是A.是否能构成物质C.原子间有间隙,而分子间没有间隙c 18nC.-m9nD.mC.二氧化碳D.水B.分子体积大于原子D.在化学变化中否可以再分28.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氮气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29.下图可以表示纯净物的是澜 本-B.该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3 0 .打开汽水瓶盖后,瓶内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分析正确的是A.打开瓶盖后压强增大B,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增大C.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气体浓度变小二、填空简答题3 1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化学语言。(1)用相应化学语言填空:两 个 氮 分 子;三 个 氢 原 子:氧化铁 o(2)四氧化二氮 化学式是N 2 O 4,其 中“4”的含义是。(3)氢气还原氧化铜,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3 2 .某地区新建水厂,通过混合、絮凝、沉淀、过滤、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的全新工艺,有望试点自来水直饮。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絮凝、沉淀的目的是将悬浮颗粒沉降。该过程通常加入 促进沉降。(2)过滤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等。(3)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取代了传统氯气的使用,其目的是.臭 氧(。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净水过程中,臭氧转化为氧气,该变化是(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活性炭用于净水体现了它具有的性质是 o(4)超滤膜经常使用醋酸纤维素(GOH|6 0 8)为原料制造。醋酸纤维素含有 种元素,O.lmo lCi o H w O g中含有 个碳原子,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oG o H 1 6 0 8中 质 量 分 数 最 大 的 元 素 是。3 3 .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2)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的质量 B.物质的种类种类(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4.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一氢原子一碳原子。一氧原子C.原子的个数D.原子的图1I1-氧气燃一细铁丝三4水图2(1)图1中仪器名称a是;b是 o(2)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3)实验结束后,A、B、C装 置 中 能 实 现 固 液 分 离 的 是。(4)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 c 或 d”)导入。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 的 作 用 是,图2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 0克,计算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3 5.下列是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ABCDE(1)A中 加 入 石 蕊 试 液 的 目 的 是,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 色,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本 实 验 中 用 两 只 试 管 的 目 的 是。(2)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C 烧杯中,可 以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由此可 以 得 出 二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是。(3)利用装置D、E 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 装置内应加入的物质是;呼出气体与D、E 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呼出气体-(填导管口字母代号),确 定 含 有 水 蒸 气 的 现 象 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o3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2)图 2 实验:实 验 过 程 中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3)对 图 1、2 实 验 的 分 析 正 确 的 是 (填编号)。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图2 c 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c.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d.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37.根据NaCl和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口02040溶解度g/100g水NaCl35.736.036.6KNO313.331.663.9(1)0 口时,NaCl的溶解度为 g/100g水;由上述表格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写一个)(2)KNCh和 NaCl两 种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受 温 度 影 响 较 小 的 是,KNCh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 纯 硝 酸 钾 的 方 法 是。(3)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各步操作均已充分溶解,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挥发。I、实验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I I、a和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用=,填空,下同);a和d中溶剂质量:a d;如c和f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 门 的 最 小 范 围 是。I I I、e中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b中是否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填“是”“否”“不一定”)。九年级化学学科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Ca-40 Cu-64一、选择题(共 35分)1-25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氯元素的符号是A.cl B.CL C.Cl D.cL【答案】C【详解】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所以氯元素的符号是:C1,故选C。2.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 B.+l C.+3 D.+2【答案】D【详解】氧元素一般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 x=+2价。故选D。3.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能变成液氧 B.能支持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 D.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答案】B【详解】A、氧气能变成液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 A 不符合题意;B、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 B 符合题意;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 C不符合题意;D、氧气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 D 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答案】A【详解】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 8%,其次是氧气为21%,二氧化碳为0.03%,稀有气体为0.94%,故选Ao5.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是A.硫 B.木炭 C.铁丝 D.红磷【答案】D【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故选D。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 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答案】C【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7.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B.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C.氢气作燃料 D.碳酸钙作干燥剂【答案】D【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制作电光源,该选项用途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可制作碳酸饮料,该选项用途正确;C、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该选项用途正确;D、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用于补钙剂,但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该选项用途不正确。故选Do8.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答案】B【详解】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水果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到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与分子体积、质量的大小,分子间的间隔等无关。故选B。9.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2O2=2SO2 B,S+O2=SO2C.S+O2点燃 小s o2 TD s+o2aso2【答案】D占燃【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4s o2;故选D。10.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气体是()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答案】A【详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与雨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为弱酸,不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D、氢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Ao11.表示化合物的是A.蒸储水 B.氢气 C.稀有气体 D.C6o【答案】A【详解】A、蒸储水只含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由氢、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B、氢气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是单质;C、稀有气体是氢筑氯氟虢氨等气体的统称,含多种物质,是混合物;D、C60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只含碳元素,是单质;故选A。1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B.金刚石、石墨C.红磷和白磷 D.氧气和臭氧【答案】A【详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B、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C、红磷与白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D、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故选:Ao13.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A.酒精和碘B.二氧化碳和水C.泥土和水D.食盐和水【答案】C【详解】A、碘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选项C 符合题意;D、食盐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o1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答案】B【详解】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1 5 .物质的量的符号是A.n B.m o l C.M D.g/m o l【答案】A【详解】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单位是m o l,M 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 o l,表示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故选A。1 6 .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C.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D,证明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D【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该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即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 7.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p 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胃液0.9 1.5 B.胰液7.58.0 C.血浆7.357.45 D.月 旦 汁7.1-7.3【答案】B【分析】碱性溶液p H 7,数值越大,碱性越强。【详解】A、胃液p H 1 6):(0.1 m o l x 8)=2:1;C1 0 H 1 6 O8 中 C、H、。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x 1 0):1 6:(1 6 x 8)=1 5:2:1 6,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 3.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与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一氢原子一碳原子。一氧原子(1)甲、乙、丙、丁 中 属 于 氧 化 物 的 是.(2)该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没 有 发 生 改 变 的 是,A.元素的质量 B.物质的种类种类(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乙、丙(2)ACDC.原子的个数D.原子的(3)C/4+H2O催化剂高温CO+H2【小 问1详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水和c o是氧化物,故填:乙、丙;【小问2详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改变,故选A C D;【小问3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催化剂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H4+H,O 言=C O +H,。高温3 4.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IP 一氧气与於一细铁丝才 水图2(1)图1中仪器名称a是;b是 o(2)氯酸钾制取氧气,选 用 的 发 生 装 置 是。(3)实验结束后,A、B、C装置中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 o(4)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则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填 c”或 d”)导入。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的作用是,图2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 0克,计算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o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答案】(1)口.长颈漏斗.锥形瓶(2)D (3)CMnO,(4).2H2O2=2H2O+O2 T .减缓滴加双氧水的速度 口.不易溶于占燃水 口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是集气瓶底部炸裂.3Fe+2O2 F e3O4(5)设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 110g x100g/mol10g1 _ 100g/mol1 xx=0.1mol答: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O.l m ol。【小 问1详解】图1中仪器名称a是长颈漏斗;b是锥形瓶。【小问2详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锦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则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D口【小问3详解】装置C含有多孔塑料片,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接触和分离,进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大理石和盐酸分离,A、B装置均不能实现固液分离,则A、B、C装置中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C。【小问4详解】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镐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MnO2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2 2 1 1 2。+0 2个,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如气流过快,则进行的操作是减缓滴加双氧水的速度,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如果用图F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长管通入,则气体应从c端导入。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则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是集气瓶底部炸裂,图2实占燃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 e+2O 2“F e 3C)4。【小问5详解】见答案。35.下列是二氧化碳性质有关实验。(1)A中 加 入 石 蕊 试 液 的 目 的 是,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 色,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本 实 验 中 用 两 只 试 管 的 目 的 是。(2)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C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 以 得 出 二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是。(3)利用装置D、E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装置内应加入的物质是;呼出气体与D、E装 置 的 正 确 连 接 顺 序 是 呼 出 气 体 一 (填导管口字母代号),确 定 含 有 水 蒸 气 的 现 象 是,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答 案】(1)口.检验 二 氧 化 碳 是 否 与 水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红 .C O2+H 2 OH 2 c 0 3 .对照(2).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3 )口.无 水硫酸铜 口.a b d .D中 白 色 粉 末 变 蓝 .CUSO4+5H2O=CUSO4-5H2O【小 问1详解】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可以变红,所以加入石蕊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O2+H 2 O=H2C O3,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小问2详解】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小问3详解】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该先证明水的存在,再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在验证二氧化碳存在时,用到了石灰水,就会干扰水的鉴定,D装置内应该放无水硫酸铜,水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04+5H20=CUS04-5H20O故填:无水硫酸铜,D中白色粉末变蓝,a b d,CUSO4+5H2O=CUSO4-5 H2O。3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2)图2实验:实 验 过 程 中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3)对 图1、2实 验 的 分 析 正 确 的 是 (填编号)。a.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图2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C.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d.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答案】(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无尾气处理装置(2 )口.C 中 黑 色 固 体 变 成 红 色,D中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高温.2CuO+C=2Cu+CO,T(3)a b【小 问 1 详解】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所以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实验装置的最末端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小问2详解】实验2 发生的是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成红高温 小色,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2CuO+C2Cu+CC)2 T;【小问3 详解】a.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将氧化铜变成铜单质,说明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 a正确;b.图2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试管炸裂,因为加热时会产生水蒸气,如果试管口没向下倾斜,水蒸气液化回流会使试管炸裂,故 b正确;c.停止加热时,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防止液体倒流,实验2 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喷灯,但是实验1 一直通入一氧化碳,不需要这种操作,故 C 错误;高温 高温 小d.根据化学方程式,C uO+C O=C u+C O2,2CUO+C =2 CU+CO2 T,生成一份二氧化碳时,一氧化碳要与一份的氧化铜反应,而碳需要两份的氧化铜,故 d 错误;故应选a b。3 7.根据N a Cl和 K N Ch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 04 0溶解度g/1 00g 水N a Cl3 5.73 6.03 6 6K N O31 3.33 1.663.9(1)0口时,N a Cl的溶解度为 g/1 00g 水;由上述表格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o (写一个)(2)KNCh和 NaCl两 种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受 温 度 影 响 较 小 的 是,KNCh中混有少量NaCI时,提 纯 硝 酸 钾 的 方 法 是。(3)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各步操作均已充分溶解,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挥发。I、实验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II、a 和 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b(用”填空,下同);a 和 d 中溶剂质量:a d;如 c 和 f 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 t 的最小范围是 oIII、e 中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b 中是否是该温度下硝酸钾 饱和溶液?(填“是”“否”“不一定”)。【答案】(1)口.35.7.温度(2).NaCl.降温结晶(3).搅拌,加速溶解.20口 口 40口 C.26.8%.否【小 问 1 详解】从图表中可知,0 时,NaCl溶解度是35.7g/100g水;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或溶质的种类;【小问2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Ch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合理即可);【小问3 详解】I、溶解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II、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示,a 和 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d;如 c 和 f 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则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必须相等,根据表格数据,20口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401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于硝酸钾,则在20匚401时溶解度相等,则 t的最小范围是20atn40DoHI、根据图示分析,e 中有多余的溶质没有溶解,是 40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e 中溶质质量 x 100%26.8%100g x x 24g分数为:l0g+366g;a 中的、溶质质量:100g+31.6g,水 的 质 量:100g-24g=76g:40D 76g水 中 达 到 饱 和 时 能 溶 解 硝 酸 钾 的 质 量:76gx 63,9g a 48.6g10g,实际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24g+10g=34g,34g48.6g,则 b 不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