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物理知识点.pdf
九年级: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 .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楂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假如把分子当作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 0 Tl im 做单位来量度。(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3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2 )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拟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 .纳米技术(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 n m=1 0 ,m(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rl O O n 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二、质量1 .质量(D 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 表达。(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公斤(k g)、吨(t)、克(g)、毫 克(m g),其中公斤是质量的国际单位。(3)换算关系:l t=1 0 0 0 k g;1 k g=1 0 0 0 g;1 g=l 0 0 O m g o(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 .质量的测量:用天平(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祛码。盒中每个祛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达.(2)使用:先将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零;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平衡螺母;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祛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俗称游码质量)。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向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镜子,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把祛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祛码要轻拿轻放。三、密度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为定值。2 .密度(D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 符 号P表达。(2)公式:P=m/V。式中,P表达密度;m表达质量;V表达体积。(3)单位:国际单位是公斤/米.(k g/m*),读做公斤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尚有:克/厘米为g/c m,),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 /c m3=l x 1 0 k g/m(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 .体积的测量(1)体 积 的 单 位:d m(L)、c m3(m D mm。(2)换算关系:l m=1 0 d m;l d m=1 0 c m;1 c m-1 O mm1;1 L=l d m3;l mL=l mm(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4)测量体积的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 用“针压法”一一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一一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 m毫升)?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2.密度的测量(1)原理:P=m/V(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运用公式P=m/V计算得至P。(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祛码)、量筒、石块、水、细线。环节: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z;用公式P=m/(VV,)算出密度。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祛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环节: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明;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所有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用公式P=m/(V z-V j算出密度。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环节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如若倒过来,则会导致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祛码)、量筒、烧杯、盐水。环节: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眼;用公式P=(mi-mJ/V算出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农业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2)工业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导致浪费。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PV o(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p。(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运用密度进行比较;运用质量进行比较;运用体积进行比较。六、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 .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假如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测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也许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当遵循有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4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环节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七、运动的快慢1 .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2 .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 m/h。单位的换算关系:1 m /s=3.6 k m/h。(5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于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 /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对的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限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朴的匀速运动来解决,把复杂的问题简朴化。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八、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尚有“千米(k m)”、“分 米(d m)”、“厘 米(c m)”、“毫米(m m)、微米 Om)、纳米(n 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l k m=1 0 m;1 m=1 0 d m;l d m=1 0 c m;l c m=l 0 n u n;1m m=1 0 w n:m m=1 0 n n i(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3)对的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对的记录测量结果。“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 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 0 c m等。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尚有“时(h)、”“分(m i n)”、“毫秒(m s)”、“微秒(U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l h=6 0 m i n;1 m i n=6 O s:1 s =1 0 m s;I m s =1 0 H s(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3 )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3 .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也许减小误差,但不也许消除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九、力1.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互相接触才干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互相作用力等。(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达出来。(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拟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达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达;表达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4.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结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十、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不也许简朴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度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因素。(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结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一切物体”涉及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 以 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要 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白的是物体的属性。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运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 性 或“消灭”惯性。同一个物体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管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并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拟定研究对象。弄清研究对象本来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十一、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在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在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朴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分类平衡力互相作用力定义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在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物体间发生互相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互相作用力不同点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性质也许不相同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性质相同的两个力共同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互相作用力的比较3.二力平衡的应用(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拟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在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4.力和运动的关系(1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受 承 酶 力 工 运动状态改变十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限度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前,先观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假如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观测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应的刻度线垂直。十三、重力1.重力的由来:(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 .重力的大小(1)重力也叫重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 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公斤(k g)。g =9.8 N/k 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3 .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4.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十四、摩擦力L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3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4 .滑动摩擦力(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限度。(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5 .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重要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限度;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重要方法:减少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十五、杠杆1 .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0);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g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12 .杠杆的平衡条件(1 )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即:F1=F 123.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十六、其他简朴机械1 .定滑轮(D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2 .动滑轮(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3 .滑轮组(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G+G,L-r,所以鼻但。(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十七、压强1 .压强:(1)压力:产生因素:由于物体互相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因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2)压强是表达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4)公式:P=F/S。式中P 表达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 表达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达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 a。l P a=l N/m2,其物理意义是:1m?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十八、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的大小(D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2)公式:P=p g h。式中,P表达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 a)“表达液体密度,单位是公斤每立方米(k g/m );h 表达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3 .连通器一一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十九、大气压强1.大气压产生的因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2.大气压的测量一一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 6 c m。(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 产 P 枷=P g h=13.6 X 10 3 k g/m,X 9.8 N/k g X 0.7 6 m=l.0 1 3 x l O5P 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 产1 .0 1 3 X 105P a=7 6 c m H g=7 6 0 n u n H g(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粗细;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5)这个实验运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3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 0 0 0 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 0 P a。4 .气压计一一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5 .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二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 .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二十一、浮力1 .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2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3 .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 产G-F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用公式表达为;F f=Go(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 G M=m *g=P*g V(2)阿基米德原理既合用于液体也合用于气体。二十二、浮力的应用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如右表:(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右表:物体所处状态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物体运动状态漂浮F浮二G物P液 P物FQG物p液 P物物体上浮悬浮F小G物P液 二P物沉底F.G物PF水G物P屋P物物体下沉液 P初F洋二G的P液=。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2.应用(1)轮船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2)潜水艇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3)气球和气艇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3浮力的计算方法:称量法:F?=G-F a 平 衡 法:=6他(悬 浮 或 漂 浮)o a c(0,3)压力差法:F;?=F-F mr错误!阿基米德原理法:F-G/P g V据二十三、功1、功(1)力学中的功: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但保持静止。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不受力。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互相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2、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达功,单位是焦耳(J),lJ=lN m;F表达力,单位是牛顿(N);s表达距离,单位是米(m)。(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 F 相应。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3、功的原理一一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二十四、机械效率1、有用功一一W制: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高物体时,环伽=G h 2、额外功-W诏 外(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2)额外功的重要来源;提高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3、总功-W .g:(1 )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 a=W“w+WB n o(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f t=F s4、机械效率-n(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2)公式:n=wO T/(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8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改善机械,减小自重。二十五、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达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达。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尚有kM l k W=l 0 即。(2)公式:p=W/t。式中P 表达功率,单位是瓦特(W);W 表达功,单位是焦耳(J);t 表达时间,单位是秒(s)。(4)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达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达机械做功的效率。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二十六、动能和势能1、能量(1)物体可以对外做功,表达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单位:焦耳(J )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单位:焦耳(J)。3、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单位:焦耳(J)4、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2)单 位:焦 耳(J).(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限度。物体的弹性形变限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二十七、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D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2)单位:J。(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重力势能的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一方面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限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拟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二十八、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结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一一扩散现象。(3)分子之间有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断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3 )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 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 0 2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 0 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 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变得十分薄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互相作用力。二十九、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长,温度减少,内能减少。(2)影响内能的重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互相转化。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同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 表达。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长;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互相转化的过程。(2)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物体吸取热量,物体内能增长;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取”,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三十、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减少)吸取(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 表达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公斤摄氏度,符号是J/(k gC)。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取的热量,用来表达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2)水的比热容是4.2 X 1 0 4/(k g-C)。它的物理意义是:1公斤水温度升高(或减少)C,吸取(或放出)的热量是4.2X10:。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性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减少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运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由于物质吸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由于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6、热量的计算:Q=cm A t。式中,A 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到(或减少到)与温度升高了(或减少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10升高到3 0 C,温度的变化量是At=30 C-1 (TC=2 0匕,物体温度升高了 2 0 C,温度的变化量A t=20o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由于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故意义的。对的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三H、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长,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毕。(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冲程的名称气门开、关情况活塞的运动方向能量的转化情况吸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吸气门)打开向下运动(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下运动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排气门)打开向上运动项目构造吸入气缸的物质点燃方式效率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空气和汽油混合物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映,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边物体的内能。(2)燃料的热值定义:1 k 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 符 号“q ”表达。热值的单位J/k g,读作焦耳每公斤。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 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热值是为了表达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完全燃烧”是指燃料所有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1 k 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限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