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df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力的概念1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 态: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 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 变”)。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用。力不能单独存在。(力发生在两 个物体之间:一个是 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3 .力的物理量符号:F。4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 称 牛,符号是 F。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 N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 N2N。5 .力的 三 要 素(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的因素)大 小、方 向、作 用 点。6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 相 的。知识点2:弹力1 .弹性和塑性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的性质。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遵生 诞 ,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本来的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面团等。2 .弹力产生条件:互相接触;发生弹性形变。3 .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4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1)构造:重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 成正比。(3)对的使用:观测:测量前应当先观测量 程 和 分度值;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知识点3:重力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 于 地 球 的 吸 引 而 使 物 体 受 到 的 力 叫 用 符 号G表达。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 g,式中g-9.8N/k g。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用铅垂线来拟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 心。知识点4: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 性 定律。【注意】(1)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抱负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在一种状态,到底处在哪种状态,由本来的状态决定,本来静止就保持静止,本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 体 保 持 运 动 状 态 不 变 的 性 质 叫 做 里。【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本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性是物体自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 性。(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 量 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限度。(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3.惯性现象解释环节(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本来处在如何的运动状态;(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知识点5:摩擦力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2.产生条件:(1)互 相 接触且互相挤 压;(2)接触面粗 糙;(3)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3.种类:滑动摩擦力、滚 动 摩 擦 力、静 摩 擦 力。4.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反。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 力 大 小;(2)接触面粗糙。6 .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求解。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 大 压力;(2)使接触面粗 糙;(3)变 滚动摩擦力为 滑 动 摩 擦 力。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 小 压力;(2)使接触面光 滑;(3)变 滑动摩擦力 为 滚动摩擦力;(4)使 接 触 面 分 离。知识点6:力的合成和受力分析1 .力的合成:(1 )合力:假如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3)分力:假如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合力大小等于这二力大小之和,即F-E+力;二弹(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 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合力大小等于这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即F企=IFLFZI;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3.受力分析:要分析出物体所受的一切力,做到不丢力、不多力。每找到一个力,力物体。为保证受力分析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可选用以下推荐的方法:一 重(重 力);必须保证能找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三摩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四其它(以上都分析完,再分析是否有其它力的存在。例如:磁场力、电场力等)知识点7:二力平衡和互相作用力L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或二力平衡。【注 意】以上定义的逆命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成立,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条件:作用在物体间的二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在平衡状态。(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判断是否为二力平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比较】平衡力和互相作用力平衡力互相作用力相同点等值、反向、共线不同点同体(同物)不同体(异物)表达类型AB-CA B,B A3 .力和运动关系(1)不受力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2)受平衡力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3)受非平衡力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一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做曲线运动知识点8:固体压强1 .压力(1)定义: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当就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大小:由物体的形变限度决定。【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即Fn;=G o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1)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3 .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 力 大小与 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理解】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显著,也就是压强越大。_ FP=W(2)公式:假如用p表达压强,F 表达压力,S表达受力面积。【注意】公式中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在某种情况下,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如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就是这样。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两者互相挤压接触的面积,而不是其他面积。压力F 和受力面积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 F、S之间却有密切的关系:在 S一定期,p与F 成 上比:在 F 一定期,p 与 S成 反 比。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 a),应用公式p =F/S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特别是面积的单位必须用m20(3)单位: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N/m?)。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简 称“帕”,用符号“P a”表达。【例如】P=3 0 0 N/m=3 0 0 Pa。它表达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 0 0牛。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 P a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4.压强应用(1)减小压强的方法:当压力F 一定期,增大受力面积S;-当受力面积S 一定期,减小压力F;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F 和增大受力面积S。(2)增大压强的方法:当压力F 一定期,减小受力面积S ;当受力面积S 一定期,增大压力F;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增大压力F 和减小受力面积S。知识点9:液体压强1 .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规律:(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 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 同。(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长而 增 大。(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P g h【注意问题】(1)式中p表达液体的压强,P表达 液 体 密 度,h 表达 深 度,g是常数9.8 N/k g。(2)式中P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 g /n?,h 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 a。(3 )式中h 表达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 直 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4)式 中 g是常数,所以压强p液只与液体密度P液和深度h 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5)p液=P液 g h 只合用于液体以及 规则柱体 对水平面的压强,而 p=F/S 是压强的定义式,合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6)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即先计算p (p=P g h),再计算 F(F=p S)。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即先计算F(F=G浓+G容 图),再计算p (p=F/S)。3.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 相 平。(3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知识点1 0:浮力基础及浮沉条件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力叫浮力。【注意】(1)浸入有两个含义:部分浸入(漂在液体表面,一部分留在外面)浸 没(完全浸没)(2)不只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浸入气体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 体)3、方向:竖直向下4、称重法求浮力:F 泮=G-F枝【注意】只能测量质量较小的物体,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5、产生因素:物体上下表面的压 力 差(F向 上 F 向 下)6、压力差法求浮力:F*=F c-F【注意】(1)只需要分析物体所受浮力,不用再考虑物体所受压强差(2)再次印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此公式只能合用于规则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7、浮沉条件:名称状态/过程浮力和重力关系密度关系上浮过程F 浮 GP 物 V p 液漂浮状态F 浮=GP 物 P液悬浮状态F 浮二GP 物 二 P液下沉过程F 浮 GP物 P 液沉入底部状态F 浮+FEP物 P液知识点11:机械功(功)1 .功的定义:在力学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功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3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 距 离 无力;(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2)有 力无 距 离;(例如:推而不动;搬而不起。)(3)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运动方向垂 直。(例如:手提水桶水平前进。)4 .物理量符号:5 .功的计算:(1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乘 积。(2 )计算公式:W=Fs o(3)注意:物体也许会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在计算前一定要明确要计算的是哪个力做的功;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和这个力的方向一致;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假如单位不统一,要在计算前进行单位换算;功的大小与物体做的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所处的环境是平面还是斜面无关。6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二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 功。知识点12:功率1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达做功的快 慢。2.定义:与 做功所用时间 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 .物理量符号:P o4 .单位: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1 k W=1 X103 W;1 M W=1X 106 W.w5.计算公式:P =7。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规定:P 功率一一单位用“瓦(W)”w 功 单 位 用 焦(J)t 一时间一一单位用“秒(s)”6.知识延伸:若物体在恒定不变的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P=_ E y _。w Fs推导过程:P =Fvt t知识点1 3 :机械能1.能量(1)物体可以对外做 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能 量,简称能。(2 )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 焦 耳,符 号 为 上。2.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3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 量;物体运动的速 度。【注意】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3.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物体被举高的高 度。【注意】在质量一定期,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高度一定期,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4.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 性 形 变 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5.机械能(1)定义:动 能、重力势 能和 弹性势 能统称为机械能。(2)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6.机械能的变化(1)机 械 能 不 变: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无摩擦阻力)(2)假如有摩擦,则 机 械 能 减 小。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荡秋千越荡越低、单摆越摆越低。(3)假如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上生。例如,火箭发射、踢足球、随电梯上升的人。知识点14:杠杆1.杠杆的概念:在 力 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注意点: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硬棒;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0”:绕固定点转动的点;动 力“B”:使杠杆转动的力;阻 力“Fz”: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 1 :支 点 到 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k”:支 点 到 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3.力臂:关于力臂的概念,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b.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其作用点不变,但力的作用方向改变,那么力臂一般也要改 变;c.力 臂 不 一 定 在 杠 杆 上;(一定/不一定)d.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O;画力臂的一般环节(常考画图题):a.找出支点0;b.作出力的作用线,注意,延长线用虚线;c.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注意,垂线用虚线,并标上垂直符号;d.力臂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用大括号标注,并 标上卜或k;4.杠杆的平衡(1 )概念:若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在祥 止 状态,我们就说它平衡了;注意:当杠杆匀速转动也属于平衡状态;(2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调节杠杆自身,使它静止时处在立星位置,每次都规定杠杆静止时处在水平位置,这样力臂的数值就能杠杆上直接读出;实验数据:设计表格,分析数据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也叫杠杆原理;即即公式表达为:_ E L 三理L(3)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实例撬棒、锄刀、瓶起子、镶子、筷子、船桨、钓鱼竿、理发剪刀天平、跷跷板、定滑轮知识点1 5:滑轮1.定滑轮:(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 臂 杠 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 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 向。(4)对抱负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s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价=V 1 I2 .动滑轮:(1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 的 省 力 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 的力,但 不能 改变动力的方向。(4)抱负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 G J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 /2(G 物+G动)FT*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纯=2 s 物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纯=2 v 物3 .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 )抱负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l/n)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 /n(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s物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冤=n v 的(4)组装滑轮组方法:一方面根据公式n =(G物+G 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规定组装滑轮。(5)滑轮组省力情况:几段绳子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提起重物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知识点16:机械效率基础1 .有用功:(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叫有用功;(2)用 W 有 表达.2 .额外功:(1)定义:对人们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2)用 W 制 表达。3 .总功:(1 )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2)用W.&表达;(3)W.*=W+W 额4.机械效率:(1)有 用 功 跟 总 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2)物理量符号:(读作y ita)(3)计算公式:(4 )注意:总小 于1 (或100%);通常用百分数表达;没有单位。机械部分公式汇总1.杠杆:平衡条件E L=2.滑 轮:(1)定滑轮:尸=G物,s绳=h物,丫绳=v物(2)动滑轮:尸=G物+G动),s绳=2s物,v绳(3)滑轮组:尸=一(G物+G动),$绳=n s物,丫绳=n=2v物3.功:W=F s(2)W=P tW4 .功率:(1)尸=一tW P =Fv4.机械效率:(1)基本公式:(2)变形公式:_%=%W总%+%=G h%=Fs(3)竖直方向使用滑轮组:=N=0=gFs n F 不 计 绳 重 和 摩 擦:%=6动1 1W j%一 GW总%+W额G +G动(4)水平方向使用滑轮组:%=f s物%=Fs绳%人 绳n F%.=Gh(5)斜面问题:吗4 =氏 卬疗厂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