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全册精品导学案.pdf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目录弓 I 言.1第一章.4一、声音是什么.4二、声音的特征.8三、令人厌烦的噪声.1 2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 5声现象复习(1).1 9声现象复习(2).2 1 声现象复习一课内作业.2 3第二章.2 5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 5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课内作业.2 7二、汽化和液化.2 9二、汽化和液化一课内作业.3 1三、熔化和凝固.3 3三、熔化和凝固一课内作业.3 4四、升华和凝华.3 5四、升华和凝华一课内作业.3 7五、水循环.3 9五、水循环一课内作业.4 1物态变化复习(1).4 3物态变化复习(2).4 5 物态变化复习一课内作业.4 7第三章.4 9一、光的色彩颜色.4 9一、光的色彩 颜色一课内作业.5 1二、人眼看不见的光.5 3二、人眼看不见的光一课内作业.5 5三、光的直线传播.5 7三、光的直线传播-一课内练习.5 8第三章光现象复习(1).60第三章光现象复习(1)一一课内练习.62四、平面镜.64四、平面镜一课内作业.66五、光的反射.67五、光的反射一课内作业.68光现象复习(2).69光现象复习(2)一课内作业.70第四章.71一、光的折射.71一、光的折射一课内作业.73二、透镜.74二、透镜.75二、透镜一课内作业.77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79光的折射、透镜习题课一课内作业.8 1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8 3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内作业.8 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课.8 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课一课内作业.8 9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9 0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一课内作业.9 1五、望远镜与显微镜.9 3五、望远镜与显微镜一课内作业.9 5第四章复习课.9 6第四章复习课一课内作业.9 7第五章.9 8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9 8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内作业.9 9二、速度.1 0 0二、速度-课内作业.1 0 1长度和时间测量速度习题课.1 0 3长度和时间测量速度习题课课内作业.1 0 4三、直线运动.1 0 5三、直线运动一课内作业.1 0 7四、世界是运动的.1 0 8四、世界是运动的一课内作业.1 1 0第五章复习课.1 1 2第五章复习课一课内作业.1 1 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引 言【学习目标】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过程】1 .奇妙的物理现象(1)关 于“活 动0.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的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作出猜想,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要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蜡烛燃烧的实验,结果不惟一,玻璃罩的大小和蜡烛高低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可以控制条件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2)关 于“活 动0.2动手做一做”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各种发现,不刻意追求学生得出完整观察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2 .体验科学探究(1)关 于“读一读”的教学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对科学家艰辛探究的历程以及其中渗透的科学精神有所感悟。(2)关 于“活 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教学设置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放入回形针的数量问题,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杯子的大小不同、材料不同、装入的水温不同、水中添加物等是否会影响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研究。3 .典型例题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第I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引言一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 成绩1.如图所描绘的物理现象,实验或生活中肯定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C.玻璃罩里燃烧的长蜡烛先熄灭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在的位置2.关 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3.做 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4.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C.猜想一一实验一一结论 D.结论一一实验一一猜想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圆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A.比第一次大 B.比第一次小 C.两次一样大 D.说不清楚6.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7.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透明物体两个表面字的大小变化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都是凸面近视眼镜片平板玻璃8.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一下,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下表中.物理现象提出问题第2页 共11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第3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第一章、声音是什么【学习目标】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学习过程】1.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的传播:(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是一种波: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第4页 共11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样吗?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1)空气中的声速:340m/so(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iQ v Q v 气。5.典型例题例 1 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耳的。第5页 共11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一、声音是什么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 成绩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一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些是因为_4.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 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5.在影片 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一。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声音在以下儿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11.最近日本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 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12.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 起来,这 一 现 象 既 可 以 说 明 发 声 的 物 体 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 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第6页 共117页甲 乙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因为.第7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二、声音的特征【学习目标】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重点难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学习过程】1.引入新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以让鼓发出的声音大一些?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大家都能看到鼓面振幅的大小?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引导学生讨论: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3/4锯条长结论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单位:赫 兹(H z)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3)音色: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得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3.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第8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2)弦乐演奏前常常调弦,要使弦发出的声音调变低应把弦调 一些,以使它振动地.A.紧 B.松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第9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二、声音的特性一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L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2.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3.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4.如图所示,用硬卡片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卡片发出声音的主要区别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I).振幅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会改变的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 的()码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7.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成绩_ _ _ _ _ _ _ _ _ _ _小明和小亮齐声说: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8.如图所示,7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 的 高 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高度9.医 生 正 在 用 听 诊 器 为 病 人 诊 病.听 诊 器 运 用 了 声 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 可 以 提 高 声 音 的 (填“音调”或“响度”)。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 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1.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乙百第 1 0 页 共 1 1.八 甲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响度相同的是_ _ _ _ _ 图和 图.第1 1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三、令人厌烦的噪声【学习目标】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重点难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分辨。【学习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轻音乐片断(声音优美、令人愉快)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声音难听、令人厌烦)2.新课教学(1)乐音和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引导学生讨论噪声的来源,师生共同对噪声来源进行简单分类。(3)噪声的 危 害(板书)噪声的危害性: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污染之一,其危害表现在: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害人的听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O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教材P16表格内容)(4)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声源,如: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3.典型例题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1 2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1 3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三、令人厌烦的噪声-一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 成绩1.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几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4.优美动听的音乐()A.在任何环境下都属于一种好听的声音B.在任何环境下都属于一种刺耳的噪声C.在不同环境下可能是属于扰人心烦的噪声D.声音响度大时就是噪音,响度小时就是乐音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大雪蓬松而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C.大雪过后,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 I).大雪过后温度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6.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7.控制噪声是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8.我市一些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9.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门窗关闭严实;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控制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控制;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10.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 乐 音 的 波 形。请 举 例 说 明 一 种 控 制 噪 声 的 方法第14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习目标】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重点难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学习过程】1 .探 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学习:(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 H z 20 0 0 0 H z;(2)频率高于20 0 0 0 H z 长声波叫做超声波;(3)频率低于20 H 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2.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人耳可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讨论分析: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3.次声波举例引出结论:(1)次声波,频率在2 0 H z 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4.典型例题(1)20 0 8 年5月1 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 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 震 时 产 生 的 (选 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 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5页 共1 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第1 6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成绩_ _ _ _ _ _ _ _ _ _ _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大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波可以透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2.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5.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6.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播放.同学们听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听总感到别扭,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A.录音机的录音效果差,声音录制后失真B.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C.录音机录音时使声音的音色发生了变化D.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听录音机声音,两种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7.超声波具有、的特点。8.蝙蝠飞行时依靠发出的 产生的回声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9.地震前会有一些预兆,好多小动物如鸡、狗、老鼠等会有异常行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动物听到了地震前地壳发出的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地形或确定鱼群、潜 艇 等 水 下 目 标 的 位 置 的 仪 器 叫,它是模仿了(填一生物名)的生理功能制成的。1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物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他们第17页 共11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都死于风暴产生的第1 8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声现象复习【学习目标】知道声音的产生的条件,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知识梳理】1 .一 切 发 声 的 物 体 都 在。振 动 停 止 发 声 也。振动的物体叫 o2 .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 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3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周v 椒vp声音在1 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合 k m/h。4 .回声是由于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升/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o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箧、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次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原理是:5 .音调:是指。音调跟 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_ _ _ _ _ _ _ 一 频 率 越 低 音 调。叫频率,物 体 振 动 越 快 频 率 越。频率单位 符号。6 .响度:是指。响度跟 和 有关。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7 .音色:由 决定。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典型例题】1.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o2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 里 的“吼”、“叫”“咆哮”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3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声源分别是:。5 .敲 鼓 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第1 9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6.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第2 0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声现象复习【复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 0H z-2万H Z;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知识梳理】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2 .人们用(d 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 觉 下 限。为 保 护 听 力 应 控 制 噪 声 不 超 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 控 制 噪 声 不 超 过;为 保 证 休 息 和 睡 眠 应 控 制 噪 声 不 超 过。3 .减弱噪声的方法:、。4.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猫 狗 等 听 力 比 人。5 .人 耳 听 不 见 的 声 音 有,。6 .超声波具有的特点:、。7 .超声波的应用有:o8 .次声波具有的特点:o科学家靠次声波可、o火箭发射、飞机飞行、汽车奔跑、火山爆发、台风、雷电等都能产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典型例题】1 .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那么蝙蝠到底是用眼睛看东西,还是用耳朵看 东西呢?为了揭开这个迷,我 们 可 以 先 堵 住 蝙 蝠 的(眼睛/耳朵),然后让它在(明亮/黑暗)的环境中飞行,看它的飞行情况;然后再堵住蝙蝠的(眼睛/耳朵),让它在(明亮/黑暗)的环境中飞行。2 .大剧场四周的墙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A.增加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 D.为了增大音量3.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门窗关闭严实;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4.电 影 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 9 1 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游轮,因为跟第2 1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这 种 装 置 的 名 称 叫,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声波.(2)这种装置_ _ _ _ _ _ _ (能/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因为.第2 2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 成绩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一一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声音,这 是 因 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D.水母感受到了光的变化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5 .一个声源2 m i n 内振动了 7 2 0 次,它的频率为是 _H z,人耳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 0 0 H 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6 .炎热的夏季,当雷雨来临时,闪电过后往往雷声隆隆,不绝于耳,“雷声隆隆”的原因是.7 .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 动 1:如 图 1 T 8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 图 1 T 9 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 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第 2 3 页 共 117 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第2 4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第二章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重点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过程】1.关 于“活动2 1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的教学活动前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冰在熔化成水再成气的过程中,其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应让学生明白物质处在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实验加以引导,完成“想一想2.关 于“活动2 2 练习使用温度计”的教学温度计使用前先阅读说明书,了解基本性质和性能,使用须知等。把液体温度计发给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刻度及符号),了解刻度定义方法,学会看温度计,掌握摄氏温度的写法和读法。在学会使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3.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4.体温计的教学主要使用对比法,使学生了解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之间在构造、使用、读数、精确程度方面的区别。5.典型例题(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第2 5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2)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该数图 10第2 6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 5.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 8.成绩_ _ _ _ _ _ _ _ _ _ _()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 0.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4 .夏天的早晨,扬州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0 B、2 5 C、5 0 D、7 5 5 .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它去加热物体,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_ _ _ _ _ _ _ _ 盖灭,不能,万一洒出来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该立刻用.6 .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 种 状 态 存 在.既 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的形状与体积均不固定.7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制成的.使用温废计时,变先观察它的 和.下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1 1|山 1 1|1 1 1|1|)/3 5 6 3 7 8 匕)8 .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 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 a 温 度 计 的 示 数 是 .9 .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 1 N 1 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第2 7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1):(2):(3).第2 8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二、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知道什么是液化、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重点难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学习过程】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1 .蒸发(1)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交流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介绍坎儿井工程(2)蒸发的特点学生交流总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3)蒸发吸热通过学生手背上涂酒精,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得出:温度计示数降低.原因是:蒸发吸热.2 .沸腾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理解沸腾条件: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学生讨论相同点)不同点:(1)蒸发是只在液表顺进行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朝初要商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潟度不发生.(3)蒸发是缓感气化,沸腾是痴的汽化.3 .液化,探究课本P.3 9的活动2.5师生共同总结液化的条件、特点。4 .典型例题第2 9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了,并在这个过程中(填“吸热”和“放热”).(2)水沸腾时将炉火拿开,水的沸腾现象.要使水继续沸腾,需要.第3 0页 共11 7页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全册导学案二、汽化和液化-课内作业班级 姓名 成绩1 .小明采取的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A.把粮食晒在朝阳的地方 B.把酒精放在密封的瓶中C.将洒在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D.将潮湿的衣服晾在通风处2 .如图所示下列是小华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3 .卫生间里洗热水澡,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4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儿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