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试题.pdf
教育学部分一、选 择 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起源于()A.无意识的模仿B.本能C.劳动D.心理意志2.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A.马卡连柯的 教育诗B.加里宁的 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可夫的 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 教育学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A.独立性B.主动性C.能动性D.被动性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6.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A.教学环节B.教学计划C.课的类型D.课的结构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 到()A.循序渐进B.防微杜渐C.教 学 相 长 D.因材施教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9 个小题,共 18空、每 空 1 分,共 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实 用 主 义 教 育 的 代 表 人 物 是;结 构 主 义 教 育 的 代 表 人 物 是。12.义务教育即依 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 的国民教育。13.普通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为高一级学校输送。14.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 和.15.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在一定年龄阶段内,身心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 种 般 的、的和 的特征。16.教师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的素养,具体包括、和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17.教 学 的 辅 助 形 式 有、和现场教学。18.学制是 的核心;教师爱学生是 的核心。19.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所体现的是 教学原则;学记中的“道而弗牵”所体现的是 教学原则。三、简 答 题(本大题共4 个小题,每小题6 分,共 24分)20.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1.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哪些重要区别?22.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3.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四、论 述 题(本题满分13分)24.试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A.知 B.情 C.意 D.行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意识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上层建筑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生产力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考核法B.谈话法C.调查法D.观察法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A.全民性B.基础性C.强迫性D.普及性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A.年 龄 B.学习成绩C.智力发展水平D.学习兴趣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A.更新教学观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C.改革教学内容D.实施个别教学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A.独立性B.多样性C.实践性D.臼愿性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生产方式D.生产关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 个小题,共 18空,每 空 1 分,共 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人的发展包括 和 两个方面。12.教学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和 三种。13.培养目标一般是指 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 o14.教学大纲主要由 和 两部分组成。1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 知识经验;关于 的知识经验。16.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钻研教材、和 三方面的工作。17.课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18.教师的素养包括 素养、知识素养和 素养三个方面。19.德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 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 问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个小题,每小题6 分,共 24分)20.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2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22.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23.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正确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24.试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5.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 秒之间的记忆,属于()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26.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7.在思维过程中,从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点的比较,属于下列哪种比较形式?()A.同中求异B.异中求同C.同时对比D.前后对照28.卜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气质类型差异()A.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B.胆汁质、黄胆汁、黑胆汁、黏液质C.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不可遏制型29.“己所不砍,勿施于人”反映了下列哪项内容()A.第一印象B.积极主动C.移情理解D.相互接纳30.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感产生的基础()A.生理需要B.需要C.态度D.社会需要31.首次使用智商概念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人是()A.比奈B.西蒙C.雅孟D.韦克斯勒32.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33.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A.思维B.注意C.识记D.观察34.练习到了后期,出现了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也叫()A.高原现象B.顶点原理C.绝对停滞现象D.效果率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 个小题,共 18空,每 空 1 分,共 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5.知识的理解是指学生运用己有的 去认识教材中有关事物的 的思维活动。36.意 志 行 动 的 目 的 就 是 意 志 行 动 所 要 达 到 的。行动目的的确立是意志行动的37.分析和综合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 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 方法。38.素 质 是 有 机 体 生 而 具 有 的。它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o3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o40.情 绪 按 强 度 和 持 续 时 间 可 分 为、和应激状态。41.知 觉 的 基 本 特 征 有、整体性、理解性和 o42.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受环境因素、主体的 与 以及客体的复杂程度和活动任务单一与复杂的影响。43.技 能 的 形 成 与 知 识 的 掌 握 是、相互促进和 o七、简答题44.怎样防止遗忘现象的产生?45.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46.列举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47.青少年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八、论述题48.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答: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1)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 也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现代化,心理素质现代化,方面的心理品质。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8.简述教师职 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答: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将赋予更多的自由;意味着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意味着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意味着教师职业将成为一种终身发展的职业;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1 3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1)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2)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3)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1 4 .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2)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3)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4)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1 5 .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1、培养双赢的性格:(1)真诚正直,诚信是“双赢”的基石;(2)成熟:勇气与体谅之心是双赢思维不可或缺的因素,二者平衡才是真成熟;(3)富足心态2、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要随时存入帐户的六种感情存款:(1)理解别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则达人;(2)注意小节。细节决定成败;(3)信守诺言,一次严惩的失信会使人信誉扫地;(4)阐明期望,以免产生误会、失望和猜忌;(5)诚恳正直:背后不道人短是诚恳正直的最佳表现;争取学生或子女的信赖的关键系于一个最难缠的人身上。(6)勇于道歉: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才懂得温柔。3、签订双赢的协议;互利关系中对于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所达成的共识,即绩效协议或合伙协议。4、建立双赢的制度:个人或集体的使命宣言所列举的目标与价值,应当有恰当的奖惩制度作为后盾。典型真题分析: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2 0 0 7年)【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2 .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2 0 0 7年)【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查。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2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3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oA.最终结果B.中间 环 节C.目 标D.最高阶段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1).没有政治意义5.()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A.斯 金 纳 B.阿特金森C.阿尔波特D.布卢姆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9.()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A.戴 尔 B.布 鲁 纳 C.斯 金 纳 D.勒温10.()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 权 B.权 威 C.教师主导D.民主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A.规定限制B.理 解 C.协 助 D.同情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13.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A.群体内的合作B.群体内的竞争C.群体间的合作D.个体的能力14.()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A.积 极 B.权 威 C.民 主 D.消极1 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二、多项选择题1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A.活动的难易B.竞赛动机的激发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D.注意的干扰E.群体的规模2 .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A.距离远近B.交往的频率C.态度的相似性D.个性的互补E.外形3 .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A.班 级 B.小 组 C.少 先 队 D.小 集 团 E.团员4 .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A.教师的指导B.规定限制C.采纳学生的意见D.安排日程 E.奖励5 .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A.扰乱性问题行为B.心理问题行为C.品行性问题行为D.性格性问题行为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填空题1 .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 _ _2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3 .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 和意向的期望。4 .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 群体。5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_ _ _ 三个阶段。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_ _ _ _ _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 和对抗的三种类型。8.课 堂 的 三 大 要 素 包 括、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9.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 的影响。10.人际交往必须以 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和 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11.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 _。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征。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 和。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 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1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 _ 等手段。1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四、名词解释1.定型的期望2.人际关系3.合 作 4.竞 争 5.问题行为五、简答题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征。2.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1.群体动力的表现。2.简述课堂结构。同步训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解析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2.A 解析 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3.D 解析 略。4.A 解析 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5.C 解析 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6.B 解析 略。7.B 解析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B 解析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9.D 解析 略。10.D 解析 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IL A 解析 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属于体贴。12.D 解析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13.A 解析 略。14.A 解析 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15.B 解析 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解析 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A B C D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2.A B C D E 解析 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3.A B C E 解析 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 属于非正式团体。.4.A B D E 解析 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畴。5.C D E 解析 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填空题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3.动 机 4.正式;非正式5.联合群体;集 体 6.从 众 7.消 极 的 8.学生9.人际关系1 0.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1 1.人际吸收;认知协调1 2.创设;体贴1 3.投 射 1 4.剥夺学习权利1 5.潜在威胁四、名词解释1 .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2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3 .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4 .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5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有: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3.(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 样 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臼律便出现了。4.(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会按固定的看法去解释教师们的行为。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弓I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相互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吁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实现键进功能的有益手段。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1)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课堂常规的建立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能够使课堂行为规范化。学生座位的分配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2)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课堂活动有学业、非学业、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学业活动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好。课程表的编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堂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上。其次,文理学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交错安排。教学过程的规划。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5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 0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 1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 2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 3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 个小题;共 10个空;每 空 1分;共 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 个小题;每小题8 分;共 24 分。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整体性D.恒常性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 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 个小题;共 10个空;每 空 1 分;共 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38.平时人们所说的“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 个小题;每小题8 分;共 24分。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 3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 5 分。4 4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C 2.B 3.B 4.A 5.D 6.A 7.A 8.D 9.D I O.B l l.D 1 2.D 1 3.B二、填空题1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 5.教会骑士1 6 .学 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1 7 .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 8 .小 组个人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9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勒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 0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2 1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四、论述题答案要点2 2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2 3.D 2 4.B 2 5.A 2 6.D 2 7.C 2 8.A 2 9.B 3 0.B 3 1.D 3 2.A 3 3.B 3 4.C 3 5.C六、填空题3 6.比 较抽象与概括3 7.需要面部表情3 8.分配自动化3 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4 0.尊重自我实现七、简答题答案要点4 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4 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4 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八、论述题答案要点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一、填空:(共 18分,每 空 1分)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3、纯度是指色彩的。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 称 称 为。5、在色环中,互成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6 0 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6、也叫邻近色,指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橘红等。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8、凡.高是世纪的国家的画家,作 品 有 向日葵等。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和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二、判 断(共 10分,每题2 分,对的打“V”,错 的 打“X”)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三、名词解释:(共 10分,每题2 分)1、二方连续2、明度3、美术史4、工艺美术5、同类色四、简答题:(共 9 分,每题3 分)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以上试题仅供大家交流参考,若是您需要答案请在留言中留下邮箱,我尽快把答案发邮件给你!)试题答案与分值:一、填空:(共1 8分,每 空1分)1、(教学过程)2、(色相)、(明度)、(纯度)3、(鲜 浊 程 度)4、(色相)5、(1 5 0 1 8 0 )6、(类似色)(色相)7、儡脓)(重)(淡)(清)8、(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