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拟考试题库500题1(含答案).pdf
2020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考试题库500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1.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 5-2 007)规定,缆索起重机载重小车行走车轮应采用材料,以减少对承载索的磨损。A.有 色 金 属 B.黑 色 金 属 C.尼龙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个 Z60022010)规定,手工焊为焊工用手进行操作和控制a而完成的焊接,填充金属可以由人工送给,也可以由焊机送给。A.速 度 B.工 艺 参 数 C.焊 接 尺 寸 D.质量3.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停止器应能承受额定起重量作用下使卷筒反转所产生的冲击载荷。A.100%B.110%C.120%D.150%4.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工 应接合平衡,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允许有异响.抖动和不正常打滑现象。A.电 磁 吸 盘 B.抓 斗 C.离 合 器 D.吊钩5.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安 装 有 套 支 持 制 动 器 时,应采取措施以自动控制主.副制动器的动作时序,防止产生不当的运动冲击载荷。A.l B.2 C.3 D.46.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卷筒上钢丝绳绳端固定装置应有或自紧的性能,联接应牢固可靠。压板固定时,压板不应少于互 个。A.l B.2 C.3 D.47.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对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的B倍。A.10 B.15 C.2O D.258.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起升绕绳系统的绳长应满足在吊具到达起重机正常作业区域的任何地方时,除固定绳端的长度外,保证至少还有工圈的钢丝绳完整的缠绕在卷筒上。A.l B.2 C.3 D.49.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桅杆起重机承受工作载荷的缆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关系到起重机的稳定性.缆绳长度和其受载大小以及占地面积问题,推荐其保持在AC 之间。A.15 B.30 C.45 D.6010.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组装后的桅杆.心的直线度不大于且小于mirioA.1/1000 B.40 C.1/2000 D.6011.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规定,桅杆起重机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对接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探伤,射线检测按G B/T 3323规定,透照质量不低于A B级,合格级别为上 级;超声波检测按J13/T 10559规定,合 格 级 别 为 B 级。A.II B.l C.lll D.212.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缆绳数目最少为C 根。A.10 B.8 C.6 D.413.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在未作特殊申明时,起重机应能在工作环境温度为4的条件下安全正常使用。A.-20+40 B.-IO+40 C.-20+6014.根 据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规定,试述桅杆起重机按构造型式分为几种类型?A.3 B.4 C.5 D.615.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液压系统应设有防止过载和液压冲击的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 工,系统的试验压力不应小于额定工作压力的工_。A.100%B.110%C.125%D.150%16.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机大车行走机构车轮安装后,其垂直度偏差值应小于等于被测长度的a。A.1/400 B.l/500 C.l/60017.架桥机按有无导梁分类,可 分 为 两 种。A.定 点 起 吊 式 B.拖 梁 起 吊 式 C.导 梁 式 D.无导梁式18.架桥机按运梁方式分类,可分 为 工.上两种。A.运 架 一 体 式 B.拖 梁 起 吊 式 C.运 架 分 离 式 D.导梁式1 9.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的承载索(主索)是指联接在主.副塔(车)的构件上,并用于支承工-运行的钢丝绳。A.吊 钩 B.索 具 C.载重小车20.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 7 5-2 007)规定,缆索起重机重要构件是指塔架.机台主梁.钩梁.载重小车架.承载索拉板.大车运行机构的车架及平衡梁,当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 0 C,板厚小于20mm时,其重要构件钢材牌号选择不低于_ _。A.Q235-A B.Q235-B C.Q235-D21.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重要构件桁架梁杆件的直线度中桁架腹杆轴线对理论轴线的偏差应小于等 于 工 mm。A.3 B.4 C.522.桅杆起重机(265582011)所说的桅杆起重机,是以两端通过绳索或B 兰撑固定的桅杆(或相同功能构件)为基本构件,配备或者不配备臂架及回转机构:依靠 和操作绳索工作的起重机。A.标 准 节 B.卷 扬 机 C.基础吊23.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牵引机构摩擦轮绳槽增摩衬垫的厚度在磨损后小于钢丝绳直径时应进行更换,磨损后摩擦轮的各绳槽直径之差不得大于mm。A.2 B.3 C.424.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载重小车的导向滑轮布置应 满 足 吊 钩 在 位 置 时,起升索不相互缠绕。A.最 低 B.最高25.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摆塔式缆索起重机的塔柱摆动角度左右方向宜在一旦范围内,前后方向宜后倾05。A+10 B+12.5 C+1526.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承载索的实际安装长度,应根据满载垂度.环境温度.两岸钦点高差.索头固定方式等因素由设计决定,其承载索满载跨中垂度的允许偏差为设计垂度的 工。A+1.0%B+1.5%C+2.0%27.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当钢丝绳最大I 线速度不大于5m/s时,钢丝绳绕入或绕出滑轮绳槽时的最大偏斜角不大于A.1.5 B.3 C.4.528.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承载索由于断丝.磨损.腐蚀及其他损伤引起断面减少如下列规定之一时,应进行报废处理:(1)在 3 0 倍直径的钢索长度内,超过承载索总断面积的5%;(2)在 200倍直径的钢索长度内,超过承载索总断面积的C。A.8%B.9%C.10%29.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起升机构.牵引机构的工作制动器必须是_A_的。A.常 闭 式 B.常开式30.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对于埋置式地锚,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沿锚因载荷方向作g-倍缆绳最大计算载荷的预拉,保持一段时间并确认地锚不会产生松动后,将缆绳恢复至初拉力的状态。A.l B.l.l C.1.25 D.1.531.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2007)规定,缆索起重机重要构件板梁结构件腹板的垂直度应小于等于_B_。(H为腹板高度)A.H/150 B.H/200 C.H/2503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时,焊件的焊接位置不得改变。管材对接焊缝和管板角接头4 5 固定试件,管轴线与水毕萄的夹角应为45 士旦。A.2 B.3 C.4 D.533.施工升降机(G B/T 10054-2005)规定,对 于 S C 型升降机,当防坠安全器动作后,其电气联锁安全开关应可靠切断传动系统控制电源,该安全开关应以上_ 的方式连接。A.常 开 B.常 闭 C.并 联 D.串联34.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首次取得的合格项目在第一次复审时,需要重新进行考试;第二次以后(含第二次)复审时,可以在合格项目范围内A.选 考 B.免 考 C.抽 考 D.重考3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检验人员应检查焊接材料符合所规定的适用位置,且焊接电流和极性符 合 从 有关分类的要求。A.焊 条 型 号 B.焊 缝 C.焊 接 材 料 D.焊接质量36.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I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焊缝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报告编制人员和签发人员应持有相应探伤方法的B以上资格证书。A.II级B.H级或I I级C.1H级或m级D.IH级3 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2级焊缝钢的瓢土乒接头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 B/T 19418的Q_级。A.1 1 B.1II C.B D.C3 8.当焊接热输入过大时,过热区的晶粒尺寸和韧性的特点是A.晶粒粗大.韧性降低B.晶粒细小.韧性提高C.晶粒粗大.韧性不变3 9.所谓碳当量,指的是 工。A.待焊接钢材中的含碳量B.焊缝中的含碳量C.对焊接有影响的元素,折合成相当的碳元素的总量D.钢材和焊缝金属含碳量的差值E.焊接材料焊接后含碳量的减少值40.焊接接头包括的三部分是幺 里。A.焊 缝B.过 热 区C.熔 合 区D.热影响区41.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前预热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咬边或焊穿 B.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C.减少淬硬程度.防止冷裂纹D.改 善 焊 缝 成 形E.提高焊接速度42.钢的个MAW气保焊,喷射过渡一般使用下面且气体。A.100%二氧化碳 B.100%氧气 C.100%氧气D.2%氧气+98%僦 气E.80%瀛气+20%二氧化碳43.焊条药皮受潮后使焊条的工艺性变坏,不仅造成电弧不稳定和飞溅增多;而且水分中的氢含量易使接头产生 工。A.咬 边 和 焊 瘤B.裂 纹 和 气 孔C.未焊透和未熔合D.焊 穿 和 夹 渣E.焊接时氢会扩散,不会造成焊接问题44.焊接电弧根据电流种类可以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工。A.手 工 焊 电 弧B.埋 弧 焊 电 弧C.脉 冲 电 弧D.自由电弧45.随着电弧电压的增大,埋弧焊时的焊缝熔深A。A.减 小 B.增 大 C.不变46.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的回转机构,可 D回转时若采用常闭式制动器,非工作状态时起重机应可通过手动方式确保制动分离,确保臂架能随风转动。A.90 B.120 C.180 D.36047.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规定,构件材料的厚度越A_,脆性破坏危险性越大;温度越 旦,材料脆性破坏的危险性越大。A.大B.小C.高D.低48.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对于负载超速会引起危险的变幅机构和起并机构,应设置超速开关,超速开关的整定值取决于控制系统性能和额定下降速度,通常为额定下降速度的上 倍。A.l.01.4 B.l.1 1.4 C.1.25 1.4 D.1.25 1.549.按 照 桅杆起重机(26558-2011)的要求,桅杆起重机的司机室.通道.电气室.机房应有照明设施,照度不应低于速 lx o 照明电路电压不应大于_ 2 V,其供电不应受停机影响。A.24 B.30 C.110 D.25050.桅杆起重机(26558-2011)规定,当最大起重量大于 旦 时,应装设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或额定起重力矩限制器(当额定起重量与工作幅度有关时)。A.0.5t B.lt C.2t D.5t51.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规定,在 设 计 由 控制的主要焊接结构时,应采取各种降低疲劳应力的措施,如改善接头型式降低应力集中等级,对双面连续焊缝的头部进行包裹回焊.采用较大半径的圆弧过渡板以减少内应力等。A.稳 定 性 B.结 构 刚 度 C.结 构 强 度 D.疲劳强度52.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规定,对接焊缝中,主要承载结构中不等板厚或板宽的对接,均应从一侧或两侧制成不大于J 的过渡斜度。A.1:2 B.1:3 C.1:4 D,1:553.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个 Z60022010)规定,堆焊试件焊道熔敷金属宽度应当大于12m m,首层至少堆焊3 条并列焊道,总宽度大于或等于 艮mm。A.36 B.38 C.40 D.4254.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规定,受动载荷的主要承载结构,在保证焊缝受剪计算截面面积的情况下,角焊缝的表面应呈旦 或 直 线形。A.弧 形 B.曲 线 形 C.微 凸 弧 形 D.微凹弧形55.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水平固定试件和45固定试件,应当在试件上标注焊接位置的钟点标记,定位焊缝不得在一旦标记处。A.3 点 B.6 点 C.9 点 D.12 点”56.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规定,钢材质量组别由总评价系数Z 确定。而 Z 值取ZA.ZB.ZC的 C_0A.最 大 值 B.最 小 值 C.和D.积57.起重机主要结构件之间的连接,禁止采用 工 焊 接接头方式。A.横断面完全焊透的对接接头B.加垫板的单面施焊的坡口焊缝C.断续的坡口焊缝 D.连续的角焊缝58.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考试合格后,适用于管材对接焊缝焊件时,管外径应大于或等 于 工 mm。A.70 B.73 C.76 D.7959.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手工焊焊工或者焊机操作工采用对接焊缝试件或者管板角接头试件,经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除其他条款规定外,工 于 角焊缝焊件,母材厚度和管径卫A.不 适 用 B.适 用 C.受 限 D.不限6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 个 Z6002-2010)规定,采用不带衬垫试件进行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时,必须从A面焊接;焊机操作工考试时,上 加引弧板和引出板。A.单B.允 许 C.双D.不允许61.架桥机通用技术条件(G B/T 264702011)规定,架桥机上固定式照明的电压不宜超过22 0V,严禁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可携式照明的电压应低于 旦,交流供电时应使用隔离变压器。A.36V B.48V C.50V D.1IOV62.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 2008)规定,角焊缝中,对于一般角焊缝,墀脚尺寸不应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_H_倍;被焊接件厚度小于4mm时,焊脚尺寸等于被焊接件的厚度。A.1.1 B.1.2 C.1.3 D.1.563.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 B/T 153612009)规定,动载试验是验证起重机的机构.结构和制动器在电倍额定载荷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及承载能力。A.1.05 B.l.l C.1.2 D.1.2564.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规定,对 于 a/08 _C _的钢材,基本许用应力 为钢材屈服点a 除以强度安全系数noA.0.3 B.0.5 C.0.7 D.0.965.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规定,起重机金属结构构件的计算内容是验证在载荷最不利组合下,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刚性和 旦,是否满足要求。A.应 力 B.变 形 C.疲 劳 强 度 D.稳定性66.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GB/W 147832009)规定,吊具离地面B m 时,吊具应在水平平面内按纵向中心线可进行回转 5。A.1.5 B.2.4 C.4 D.667.港口装卸用吊索使用技术条件(G B/T 147372009)规定,多肢链式吊索的最长肢和最短肢的尺寸公差如下:长度2m 以内时不超过 B mm:长度超过2m 时,可增加每米不超过3mm。A.5 B.6 C.8 D.1068.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G B/T 147832009)规定,在发动机附近应设置操纵发动机起动.停车装置,应设置停车装置。A.司 机 室 附 近 B.司 机 室 内 C.发 动 机 上 方 D.门架附近69.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G B/T 147832009)规定,柴油发动机燃油油箱容量应能保证起重机_Q_h工作的需要,并应有明显标志油位的指示器。A.8 B.12 C.24 D.3670.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 B/T 153612009)规定,钢制动轮的制动面经过热处理后材料表面硬度为:45-55HRC;深 度 B mm处不低于40HRC。A.l B.2 C.3 D.471.象鼻架与臂架较接中心向下偏离主梁轴线一定距离,以便能把整个较轴结构布置在主梁a,保证受弯矩最大的主梁截面不被削弱。A.上 方 B.下 方 C.中 间 D侧方72.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规程(G B/T 179922008)规定,制动器应能使在水平.平整.坚实.干燥和清洁的路面上行驶的正面吊运机产生一个相当于其总重(包括额定起重 量)上 的 制 动力。A.15%3.20%C.25%D.30%73.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规程(G B/T 179922008)规定,停车制动手柄拉紧后,应保证空载正面吊运机在不 小 于 坡度上不发生移动。A.15%B.18%C.25%D.30%74.照度不低于A lx。A.20 B.25 C.50 D.10075.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规程(G B/T 182242008)规定,卸船机工作范围内的照明应良好,平均照度不低于 Jx。A.25 B.50 C.100 D.20076.港口门座起重机安全规程(JT 400-1999)规定,对臂架.象鼻架.大拉杆上设置的栏杆,其扶手应能悬挂安全带挂钩,并应能承受工_ 的集中载荷而无任何明显变形。A.lkN B.3kN C.4.5kN D.6kN77.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规定,架桥机的构件拼装接头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时,高强螺栓经使用拆卸后工使用。A.允许 重 复 B.检 查 后 可 重 复 C.不准 重 复 D.不准多次78.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规程(G B/T 179922008)规定,蓄电池出线处应设有开关,在正面吊运机停机时间超过旦的情况下,应将开关断开。A.lh B.2h C.3h D.4h79.在 TN-C系统中,A与保护导体合用一根导体。A.中 性 导 体 B.绝 缘 体 C.导 电 体 D.保护导体80.港口门座起重机(G B/T 174952009)规定,未注焊缝高度的角焊缝,其焊缝高度宜不小于被焊接件中较薄连接件板厚的 口。A.50%B,60%C.70%D.80%81.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 B/T 153612 0 09)规定,吊具转锁的材料性能应不低于GB/T 3077 中的 C 钢。A.Q235 B.Q345 C.40Cr D.16Mn82.港口门座起重机(G B/T 174952009)规定,对门座起重机转柱结构几何轴线对其底面的垂直度不应大于被测结构长度的D。A.2/1500 B.l/1000 C.4/1500 D.l/150083.港口门座起重机(G B/T 174952009)规定,焊接成型后的结构件,筒体对接厚度错位e 应 上。(6 为圆筒壁厚)A.e0.26.且 e42.5mC.e0.26,且 e22.5mm D.e确定。式中:Dmin钢丝绳最小直径;C一一钢丝绳选择系数;S-D oA.钢 丝 绳 最 大 拉 力 B.钢丝绳最小拉力C.钢 丝 绳 平 均 拉 力 D.钢丝绳最大工作静拉力114.吊运炽热金属的钢丝绳的绳芯可以 是 上。A.麻 芯 B.石 棉 芯 C.化 纤 芯 D.尼龙芯115.塔式起重机(G B/T 5031-2008)规定,对小车变幅塔机应设置双向小车 里装置。A.断 轴 保 护 B.变 幅 断 绳 保 护 C.牵 引 断 绳 保 护 D.坠落保护116.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G B/T 174961998)规定,交流电动机的滚动轴承在运 行 上 h 后,应加油一次;25003000h后,应换油。A.500-1000 B.10001500 C.15002000 D.10002000117.塔式起重机(G B/T 5031-2008)规定,对轨道运行的塔式起重机,应 设 置.B的 D,其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A.工 作 状 态 B.非 工 作 状 态 C.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D.抗 风 防 滑 装 置 E.夹 轨 钳 F.铁鞋1 1 8.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规定,对于有轻微或中等应力集中等级而工作级别较低的结构件,一般不需要进行疲劳强度校核,通 常 B级(含)以上的结构件应校核疲劳强度。A.E3 B.E4 C.E5 D.E6119.3 塔式起重机整机抗倾覆稳定性与检验试验120.港口门座起重机安全规程(JT 40 0-1 999)规定,要求卷筒上的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应留有不少于一B 的钢丝绳安全圈数。A.2 圈 B.3 圈 C.2.5 圈121.港口门座起重机(G B/T 17495-2009)规定,回转支承与上.下支承安装面的平面间隙(螺栓未紧固前)应不大于 良mm.A.0.10.2 B.0.20.3 C.0.10.3 D.0.20.5122.港口门座起重机(G B/T 1749520 09)规定,转柱回转支承对门座架中心的位置度应不大于Cmm。A,43 B.巾 5 C.巾 8 D,4)10123.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规程(G B/T 18224-2008)规定,卸船机大车运行轨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 Q,整机应不大于一艮Q。A.4 B.10 C.20 D.30124.岸边集装箱起重机(G B/T 15361.2009)规定,减速器以工作转速无负载运转时;在箱体剖分面等高线上,距减速器前后左右各1m 处测量,噪声不得大于上。A.75DB(A)B.80DB(A)C.85DB(A)D.90DB(A)125.塔式起重机(G B/T 5031-2008)规定,A B D 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表面与滑轮或卷筒侧板外缘间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 0%,装置可能与钢丝绳接触的表面不应有棱角。A.滑 轮 B.起 升 卷 筒 C.小 车 变 幅 卷 筒 D.动臂变幅卷筒126.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 2 0 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多层布置桥式起重机时,下层起重机应采用电缆或 A 供电A.安 全 滑 触 线 B.滑 线 C.绝 缘 铜 线 D.绝缘线127.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 S个 Z60022010)规定,持证焊工应当在期满 上 之前,将复审申请资料提交给原考试机构,委托考试机构统一向发证机关提出复审申请。A.1个 月 B,2个 月 C 3 个 月 D.半年12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008)中规定: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称为旦。A.质 量 体 系 B.质 量 保 证 体 系 C.质 量 管 理 体 系 D,管理体系129.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008)对C 的定义是: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A.质 量 B.技 能 C.能 力 D.要素130.根 据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 0 08)的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质量管理体系或卓越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A.按 照 B.参 照 C根据131.按 照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12)的规定,系统的连续作业试验应按其工作循环进行连续性作业,中途因故停机,重新计算试验时间或循环次数。AA.正 确 B.不正确132.根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 12)的规定,系统的管理应由 上 进行。A.安 全 管 理 人 员 B.作 业 人 员 C.授权的人员133.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 12)规定,系统在发生故障时,除发出报警外还应具备A功能。A.止 停 B.编 辑 C.计 算 D.采集13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 12)规定,系统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在开机时应有_ 小,对警报.显示等功能进行 上;在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使用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A.自 检 程 序 B.验 证 C.报 警 信 号 D.声音13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12)对系统的连续作业要求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应符合其本身的技术规范。连续作业试验时间不应低于B 工作循环次数不应低于A.IOh B.16h C.10 D.201 3 6.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 12)所说的工作循环,是指起重机从起吊一个物品起,到能开始起吊下一个物品止,包括起重机运行及正常的B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过程。A.工 作 B.停 歇 C.安 全 状 态 D.循环137.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12)所说的远程监控中心,是由远程服务器接收起重机械作业区和_ 艮传输来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监控管理的装置。A.参 数 B.非 作 业 区 C.安 全 状 态 D.机构138.根 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012)的规定,试述下列术语和定义的含义。(1)控制输出单元是_ _。(2)信息显示单元是C。(3)远程传输单元是 旦。A.读取信息源数据的装置B.向起重机械执行机构输出控制信号的装置C.以图形.图像.文字.声光等方式输出信息的装置D.信息传送到远程服务器的装置139.根 据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 B/T 282642 0 12)的规定,试述下列术语和定义的含义。(1)信息采集单兀是A。(2)信息处理单元是B。(3)信息导出接口单元是一D。A.读取信息源数据的装置B.对读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的装置C.以图形.图像.文字.声光等方式输出信息的装置D.向上级或下级单元输出数据的装置14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 0 08)中“组织 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A.一组人员及设施B.一组人员141.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可在两处或多处操作的起重机,应 有 C,以保证只能在一处操作。A.机 械 防 护 B.电 气 保 护 C.联 锁 保 护 D.断绳保护142.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 S 个 Q7014-2008)规定,型式试验以产品型号规格(主参数)为基本单位进行,不同型号的产品分别进行型式试验,相同型号的系列产品按照上覆盖。A.型号.从低向高B.规格.从低向高C.规格.从高向低D.型号.从高向低143.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 S 个 Q7014-2008)规定,当试验样品不合格,委 托(制造)单位重新申请型式试验时,应当A抽取样品。A.加倍 B.3倍 C.4倍 D.5倍144.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S个 QT014-2008)规定,短时升茴岂压试验方法和要求是电机在空载情况下,以额定频率.工_额定电压,运转3min。A.130%B.125%C.120%D.115%145.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 S 个 Q7014-2008)规定,安全器动作时,能够激发安全开关动作,有效切断电动机和控制电路;安全器动作后,安全开关 区自动复位。A.不 能 B.接 通 C.可以146.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T S 个 Q7014-2008)规定,防坠安全器型式试验项目包括:标定动作速度试验.额定制动载荷下的制动性能试验.超载下的制动性能试 验 和 C。A.运 行 试 验 B.解 体 试 验 C.可 靠 性 试 验 D.寿命试验147.使用无轮缘车轮应配用工,以防脱轨。A,扫 轨 板 B.水 平 轮 C.夹轨钳148.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司机室与进入通道有相对运动时,进入司机室的通道口,应设联锁保护;当通道口的门打开时,应断开由于 里动作可能会对人员造成危险的机构的电源。A.电 气 系 统 B.机 构 C.运 行 机 构 D.起升机构149.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在正常工作或维修时,为防止异物进入或防止兑运行对人员可能造成危险的零部件,应设有保护装置。起重机上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运动零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链轮.链条.传动带.皮带轮等,均应装设 工。A.机 械 联 锁 B.电 气 联 锁 C.防 护 罩/栏 D.减噪装置150.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当既可以电动,也可 以 旦 时,相互间的操作转换应能联锁。A.遥 控 驱 动 B.机 械 驱 动 C.液 压 驱 动 D.手动驱动151.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对小车在可俯仰的悬臂上运行的起重机,悬臂俯仰机构与小车运行机构应能联锁,使俯仰悬臂,小车方能运行。A.放 平 后 B.抬 起 后 C.落 下 后 D.稳定后其他安全保护装置152.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对于室外作业的高大起重机应安装风速仪,风速仪应安置在起重 机 B。A.下 部 迎 风 处 B.上 部 迎 风 处 C.中 部 迎 风 处 D.上部挡风处153.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当物料有可能积存在轨道上成为运行障碍时,在轨道上行驶的起重机和起重小车,在台车架(或端梁)下面和小车架下面应装设轨道清扫器,其扫轨板底面与轨道顶面之间的间隙一般应为 旦。A.10mm 20mm B.10mm 15mm C.5mm 15mm D.5mm 10mm154.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位于大车滑触线一侧,在有触电危险的区段,通向起重机的梯子和走台与滑触线问应设置旦 进 行 隔离。A.防 护 带 B.走 台 C.防 护 罩/栏 D.防护板155.按 照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0 08)的规定,A 是指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A.组织结构B.组织156.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和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I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室外工作的轨道式起重机应装设可靠的抗风防滑装置,并应满足规定的工抗风防滑要求。A.工 作 状 态 下 B.非 工 作 状 态 下 C.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157.变幅冲击造成变幅齿条弯曲.损坏,门架上横梁接头开焊,或造成臂架刚性拉杆断裂.整机晃动的原因是:(1)橡胶缓冲器的橡胶老化或液压缓冲器的一B 失效:(2)变幅限位开关失效。A.活 塞 杆 弯 曲 B.密 封 圈 C.弹 簧 D.撞头158.起重机设计规范(G B/T 38112008)规定,起重电磁吸盘的拉脱力不应小于所吸物料质量重力的工 倍。A.1.5 B.1.75 C.2 D.315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 部分:总则(GB 6067.1-2010)规定,绝缘电阻测试时对于不能承受所规定的测试电压的元件(如半导体元件.电容器等),试验时应将其A。试验后,被试电器进行外观检查,应无影响继续使用的变化。A.短 接 B.拆 卸 C.分 开 D.屏蔽160.电气系统在失电后,零压保护应使所有电动机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的电源不能 匹。A.正 常 工 作 B.全 部 接 通 C.再 接 通 D.自动接通161.重复接地:保护中性导体上一处或多处通过旦 与 大 地再次连接的接地。A.馈 电 装 置 B.电 阻 器 C.接 零 装 置 D.接地装置162.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规定,用户应按制造商规定的检查周期或根据架桥机的实际 旦 制 定检查周期进行定期检查。A.转 场 次 数 B.载 荷 状 态 C.使 用 年 限 D.使用工况163.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规定,在每次换班或每个工作日开始工作前,应对架桥机进行a。A.定 期 检 查 B.日 常 检 查 C.型 式 试 验 D.动载试验164.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规定,吊具与梁体确认可靠联结后方可起吊。起升不超过A 距离应制动.下降,如此试吊 工,确认起升制动安全可靠后方可正式起吊梁体。A.IOOmm B.200mm C.2 次 D.5 次165.架桥机通用技术条件(G B/T 264702 0 11)规定,架桥机组装完成后,主梁支承跨距范围内以支腿支承点和小车轨道上表面的交点所得的对角线的差值不应大于 工。A.2mm B.3mm C.5mm D.lOmm166.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规定,架桥机金属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材料.结构型式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a.旦.工 和 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施工载荷以适应桥梁施工的需要。A.强 度 B.刚 性 C.稳 定 性 D.弹塑性167.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G B/T 147832009)规定,减速器在正常润滑条件下,以工作转速无负荷正反各运转lh 后,轴承处温升应不超过_A_K。A.45 B.60 C.75 D.90168.港口轮胎起重机(G B/T 14743-2009)规定,停止在空中的载荷或起重臂,再次起升时不允许出现_ 互动作。A.正 向 B.反 向 C.旋 转 D.摆动169.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G B/T 17496 1998)规定,装配己修复或更换的圆柱齿轮,其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不少于 旦,沿齿高方向不少于40%50%。A.20%30%B.30%40%C.40%50%D.50%60%170.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G B/T 17496 1998)规定,制动摩擦面产生拉沟.磨痕深度大 于 旦 mm时,应重新加工。A.l B.1.5 C.2 D.3171.按 照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008)的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体系,但不包括财务管理体系。_BA.正 确 B.不正确。172.根 据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 0 0 8)。判断下述关于审核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B.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耍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C.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D.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如提供符合或要求认证的机构。173.根 据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008),判断下述有关 过程”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B.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C,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 特殊过程。1 7 4.根 据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 B/T 190002 0 08),判断下述有关程序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程序是指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B.程序必须形成文件。C.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175.按 照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