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PPT.ppt
人体各部位X 线摄影技术一、骨骼系统(一)头颅骨投照位置头颅骨:头部的解剖较复杂,多种组织居于颅内,互相重叠。欲使某一部位清晰显示,必须将头颅的摄影位置摆正确。为了摆放位置方便,摄影位置准确,必须应用头部的一些重要的定位点和标准联线。瞳间线:为左右瞳孔间的联线或左右外眦角联线。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头颅基底线。另 外,头 颅 骨 摄 影 时 要 用 滤 线 栅,吸 收散 射 线,提 高 摄 影 效 果。由 于 新 的 检 查技 术 的 出 现(CT、MR),使 许 多 传 统的 头 颅 位 置 不 用 或 少 用,如:颌 下 顶 位、眼 眶 位、鼻 骨、颞 骨、乳 突、鼻 窦 的 一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1.头 颅 后 前 位 病 人 取 俯 卧 位。两 肘 弯 曲,头 部 正 中 面对 台 面 中 线,听 眦 线 与 台 面 垂 直,该 位置 可 在 眼 眶 内 显 示 双 侧 的 颞 骨 岩 部 和 内听道。2.头 颅 侧 位 病人取俯卧位。头部侧转。3.头 颅 汤 氏 位4.头 颅 反 汤 氏 位5.颅 底 轴 位股 骨 前 后 位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腹部平片主要用于急腹症的首选检查,常用的摄影位置有仰卧前后位、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站立位、侧位、倒立正侧位等。头 颅 反 汤 氏 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 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8cm 处,通过第3腰椎体。心脏和大血管左前斜位(第二斜位)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病人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0 60,同时服钡。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中心线均对准小腿中点。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6.Rheses view of optic nerve canal7.乳 突 罗 氏 位8.乳 突 许 氏 位9.乳 突 伦 氏 位10.乳 突 梅 氏 位11.乳 突 斯 氏 位12.柯氏位13.副 鼻 窦 华 氏 位14.下 颌 骨 侧 位 病 人 取 俯 卧 位。头 部 摆 成 侧 位,下颌骨体部放平,与暗盒平行。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对台面中线。头 颅 侧 位中心线对准胸骨角剑突联线中点。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 处。腕 关 节 后 前 位副 鼻 窦 华 氏 位肘 关 节 前 后 位5cm 处,与暗盒垂直。头 颅 侧 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诊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审定。病人取仰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髋 关 节 前 后 位头 颅 反 汤 氏 位15.鼻 骨 侧 位16.眼 眶 后 前 位17.茎 突 前 后 位18.锁 骨 后 前 位 病 人 取 俯 卧 位。锁 骨 中 点,对 台面 中 线,并 与 台 面 靠 紧。使 肩 部与 胸 锁 关 节 相 平。中 心 线 对 准 肩胛骨上角。(二)脊 柱 骨 脊柱骨:脊柱的范围大,部位深,椎体数目多,有生理弯曲存在。摄影时要注意:矫正生理弯曲,尽量减少影像失真;除第1、2颈椎外,其他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前后位、侧位的摆法 基本 相同,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必要时 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病等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曝光 胸腰段及骶骨侧位的摄影条件 1.第1和第2颈椎前后位 病 人 取 仰 卧 位。此 位 置 能 从 口腔 中 显 示 寰 椎、枢 椎 和 寰 枢 关节及齿状突影像。2.第3至第7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3.颈 椎 侧 位 病 人 取 立 位。颈 部 长 轴 与 暗 盒 长轴 平 行,头 部 向 后 仰。中 心 线 对准第4颈椎。病 人 取 仰 卧 位。身 体 正 中 面对 台 面 中 线。中 心 线 对 准 胸骨角剑突联线中点。5.胸 椎 侧 位病人取侧卧位。脊柱对台面中 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中心线对准第6或第7胸椎6.腰 椎 前 后 位 病 人 取 仰 卧 位。身 体 正 面 对台 面 中 线。中 心 线 对 准 脐 孔上方2cm 处,通过第3腰椎。7.腰 椎 侧 位 病人取侧卧位。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 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8cm 处,通过第3腰椎体。8.骶 骨 侧 位 病人取侧卧位,背部与台面垂直,骶骨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 处。9.腰骶关节前后位 病人取仰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向头介倾斜约5-15,对准两侧联线中心。10.骶髂关节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 25,对准耻骨联合上缘。病人取仰卧位。躯干与台面成25 30 将抬高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 处的纵切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抬高侧髂前上棘内方2.5cm 处,与暗盒垂直。12.骨 盆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骨盆摆平。中心线对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 处,放于暗盒中心。谢谢大家!四肢X 线摄影原则 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复中参考。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诊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审定。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膏后摄影;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对于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要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别诊断。如髋关节;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以便确定异物深度的定位诊断,为出异取物提供依据;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用滤线器。股骨上端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一般100厘米。三、上肢1.手部位置(后前位和侧位)2.拇指正位3.拇指侧位4.腕 关 节 后 前 位 5.腕 关 节 侧 位6.尺 桡 骨 前 后 位 病 人 取 坐 位。拍 前后 位 时,手 掌 向 上。拍 侧 位 时 前 臂 摆 成侧 位,尺 侧 紧 靠 暗盒,桡 侧 向 上。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7.尺 桡 骨 侧 位8.肘 关 节 前 后 位 9.肘 关 节 侧 位10.肱 骨 前 后 位病 人 取 仰 卧 位。被 检 侧 上 臂 紧暗 盒。前 后 位时 手 臂 伸 直,手 掌 向 上。侧位 时 肘 关 节 弯曲,前 臂 内 转成 侧 位 姿 势。中 心 线 均 对 准肱骨中点。11.肱 骨 侧 位12.肩 关 节 前 后 位 病 人 取 仰 卧 位。肩 胛 骨 喙 突 对 准台 面 中 线,肩 部紧 靠 台 面。手 臂伸 直,手 掌 向 上。中心线对准喙突。(四)下肢1.足 部 前 后 位足 前 后 位 病 人 坐位。足 底 部 紧 靠暗 盒,第 三 跖 骨底 部 放 于 暗 盒 中心。足 侧 位 时 病人 取 侧 卧 位,足部 摆 成 侧 位,足底与暗盒垂直。2.足 部 侧位3.踝 关 节 正位4.踝 关 节 侧位5.胫 腓 骨 前 后 位病 人 取 卧 位。摄 前后 位 时 下 肢 摆 成 仰卧 前 后 位。摄 外 侧位 时,小 腿 外 边 缘靠 暗 盒 摆 成 侧 位。中 心 线 均 对 准 小 腿中点。6.胫 腓 骨 外 侧 位7.膝关节前后位8.膝关节外侧位 9.髌骨轴位10.股 骨 前 后 位摄 前 后 位 时,病 人取 仰 卧 位,下 肢 伸直。摄 侧 卧 侧 位 时,取 侧 卧 位,被 检 侧靠 暗 盒,髋 部 伸 直,对 侧 弯 曲 放 于 前 面。中 心 线 均 对 准 大 腿中点。11.股 骨 侧 卧 侧 位12.髋 关 节 前 后 位 病 人 取 仰 卧位。髋 关 节置 于 台 面 中线。下 肢 伸直,股 骨 头放 于 暗 盒 中心。中 心 线对准股骨头。二、胸部及腹部系统(一)胸 部 摄影位置方法简单,但应用最广,至今仍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常规位置是胸部后前位、侧位,心脏大血管的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位。拍摄胸部片时要注意:深吸气后曝光;要用远距离(2m)和短时间(1/20s 或更短)摄影;胸部后前位、侧位与心脏大血管前位、侧位拍摄时,位置摆法相同,不同的是后者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则显影更好,以下不再重复介绍。一张合格的胸部照片: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能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透过气管能看清1-4 胸椎;隐约可见下部胸椎与心影重叠;双侧肩胛骨要位于胸廓外,不重叠于肺野内;片内无伪影及异物影等。1.胸 部 后 前 位 病人面向摄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且两肩尽量内转。两肩尽量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身体正中面对暗盒中线。中心线:对准第四胸椎。2.胸 部 侧 位 病人侧立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两臂高举,交叉放于头上,使两肩尽理不与肺部重叠,胸部腋中线对暗盒中线,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3.心脏和大血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病人取立位。病人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0 60,同时服钡。用以观察食管与心脏后缘情况。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4.心脏和大血管左前斜位(第二斜位)病人取立位。病人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 65。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观察心脏各房室及主动脉的全貌。5.胸 骨 后 前 斜 位 胸骨位于胸部前方,正位与内脏和脊柱重叠,拍摄时必须:转动体位或斜射X 线;采用长时间、低电压、低电流和连续慢呼吸曝光。病人取俯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向左侧倾斜,对准肩胛骨内缘与第4胸椎联线中点。倾斜角度一般为40(常数)减去胸部前后径厚度。(二)腹 部 包括腹腔、盆腔、腹膜后腔。腹部平片主要用于急腹症的首选检查,常用的摄影位置有仰卧前后位、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站立位、侧位、倒立正侧位等。其次是泌尿系统摄片。腹部摄片要注意:摄片前后清除肠内容物;曝光时屏气;必要时,检查当日要禁食及禁服任何药物;摄片前可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其它影响诊断的影像(气影或对比剂影)。如有须进行处理。1.腹 部 前 后 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的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胸骨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2.腹部站立前后位 病人取立位,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片架中线重合,上缘平第四前肋,中心线对准脐部水平垂直射入胶片。3.尿路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胶片的上缘应超过胸骨剑突约3cm,下缘尽量包括全部外生殖器。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一张标准尿路前后位片应是肾影轮廓隐约可见,脊椎和腰大肌影清晰,腹部少有肠气影,上界包括双肾上极,下界包括耻骨联合下缘。要求屏气后嚗光,则影像清晰,不模糊。摄片前要排尿。病人以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有联合下缘。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5.膀胱左、右斜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然后将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使躯干与台面成45。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缘。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病人取侧卧位。股骨大粗隆对台面中线。中心对对准暗盒中心。启示性问题(仅供讨论)一、体位与X 线影像的关系 X 线影像 是X 线诊断的依据。X 线影像 是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二维显示,它 们相互重叠、干扰。建立立体的概念 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 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建立一 个立体的概念。体位 在X 线摄影中就必须采取不同的体位 和变换不同的特殊方向。二、体位选择的价值 价值 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三、什么是显示病变的最佳体位?遵循X 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角度和投射方向。这些 是最标准、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大多数情况下,常规体位能使病变充分显示出来。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显示的特异征象。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四、怎样进行体位设计谢谢观看!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