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4章:目录)课件.ppt

    • 资源ID:91521514       资源大小:2.13MB        全文页数:1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4章:目录)课件.ppt

    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第四章第四章 文獻的著錄:目錄文獻的著錄:目錄第一節第一節 目錄的體例及功用目錄的體例及功用一、目錄釋名一、目錄釋名 (2 2)條目。)條目。(王欣夫文獻學講義)(王欣夫文獻學講義)論語論語顏淵顏淵:顏淵問仁,子曰: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顏淵曰:“請問其目。請問其目。”子曰:子曰:“非禮勿視,非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v2.2.錄錄 説文説文彔部:彔部:“彔,刻木彔彔也。彔,刻木彔彔也。”小徐曰:小徐曰:“彔彔猶歷歷也。一一可數之皃(貌)。彔彔猶歷歷也。一一可數之皃(貌)。”公羊傳公羊傳隱公十年:隱公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春秋錄內而略外。”v(二)目錄(二)目錄 “目錄之學,由來尚矣!詩、書之序,目錄之學,由來尚矣!詩、書之序,即其萌芽。即其萌芽。”(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卷一目錄學之意(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卷一目錄學之意義及功用)義及功用)把把“目錄目錄”二字聯起來作爲一個名詞,起於漢成二字聯起來作爲一個名詞,起於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校書。帝時劉向、劉歆父子校書。漢書漢書敘傳:敘傳:“劉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劉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錄,略序洪烈。目錄,略序洪烈。”v(三)目與錄的區别(三)目與錄的區别 “目目”,指一書中的篇目;,指一書中的篇目;“敘敘”,述一書之大意;,述一書之大意;“錄錄”,是合篇目和敘的總稱。,是合篇目和敘的總稱。“錄錄”兼包目和敘,則只舉一兼包目和敘,則只舉一“錄錄”字也字也可以概括可以概括“目目”在內。故劉向奏上的書本具篇目和在內。故劉向奏上的書本具篇目和旨意(敘),而載在本書的只稱爲旨意(敘),而載在本書的只稱爲“錄錄”,編集别,編集别行的也只稱爲行的也只稱爲“别錄别錄”。“錄錄”的內容,本包括的內容,本包括“目目”和和“敘敘”兩部分。兩部分。後人分割其義,各取一偏,也稱爲後人分割其義,各取一偏,也稱爲“錄錄”。1.1.稱目爲稱目爲“錄錄”者,如論衡者,如論衡案書:案書:“六六略之錄,萬三千篇。略之錄,萬三千篇。”2.2.稱敘爲稱敘爲“錄錄”者,如毋煚古今書錄序:者,如毋煚古今書錄序:“覽錄而知旨,觀目而悉詞。覽錄而知旨,觀目而悉詞。”劉向所做書錄,因目在敘前,所以稱爲劉向所做書錄,因目在敘前,所以稱爲“目錄目錄”。後人仿效它寫作的,體式有所變更,敘在目前,。後人仿效它寫作的,體式有所變更,敘在目前,所以改稱所以改稱“序錄序錄”,如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如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也有稱也有稱“錄目錄目”的,如釋智昇開元釋教錄有的,如釋智昇開元釋教錄有歷代所出眾經錄目一篇。歷代所出眾經錄目一篇。(一)書名(一)書名v1.1.古書命名的方式古書命名的方式(1 1)以通稱爲書名)以通稱爲書名 詩、書、禮、易、春秋、詩、書、禮、易、春秋、史記等。史記等。(2 2)摘取書中一二字爲書名)摘取書中一二字爲書名 急就章首句:急就章首句:“急就奇觚與眾異。急就奇觚與眾異。”因取首因取首二字爲書名。二字爲書名。(3 3)以姓名爲書名)以姓名爲書名 以人名爲書名,如鄧析、鄒陽等。以人名爲書名,如鄧析、鄒陽等。於姓後加於姓後加“子子”爲書名,如孟子、荀子爲書名,如孟子、荀子、莊子、管子等。、莊子、管子等。於人名、字號後加於人名、字號後加“集集”,陶淵明集、,陶淵明集、庾子山集、李太白集等。庾子山集、李太白集等。(4 4)以朝代命名)以朝代命名 二十四史大都以朝代加二十四史大都以朝代加“書書”、“志志”、“史史”等命名,如漢書、三國志、宋史等。等命名,如漢書、三國志、宋史等。又如總集全唐詩、全宋詩、全唐文又如總集全唐詩、全宋詩、全唐文等。等。(5 5)以年號命名)以年號命名 元稹元氏長慶集、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元稹元氏長慶集、白居易白氏長慶集(長慶:長慶:821-824821-824年,唐穆宗李恒的年號)年,唐穆宗李恒的年號)曾鞏元豐類稿曾鞏元豐類稿(元豐:(元豐:1078-10851078-1085年,是宋神宗年,是宋神宗趙頊的年號)趙頊的年號)(6 6)以地名、地望(郡望)命名)以地名、地望(郡望)命名 地名:陸遊劍南詩稿地名:陸遊劍南詩稿 地望:韓愈地望:韓愈昌黎先生集昌黎先生集 、宋人、宋人劉攽彭城劉攽彭城集集和和中山詩話中山詩話 、明人鄭真明人鄭真滎陽外史集滎陽外史集 v2.2.同書異名與異書同名同書異名與異書同名(1 1)同書異名)同書異名 國語(春秋外傳)國語(春秋外傳)史記(太史公書)史記(太史公書)淮南子(淮南鴻烈)淮南子(淮南鴻烈)老子(道德經)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莊子(南華經)紅樓夢(石頭記)紅樓夢(石頭記)聊齋志異(異史)聊齋志異(異史)簡稱:簡稱:方言(輏軒使者絕代語釋别國方言)方言(輏軒使者絕代語釋别國方言)四庫總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四庫總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全書總目)避諱改名:避諱改名:廣雅(因避隋煬帝諱改名爲博雅)廣雅(因避隋煬帝諱改名爲博雅)(2 2)異書同名)異書同名 後漢書,六家後漢書,六家 晉書,八家晉書,八家 河東集,唐柳宗元、宋柳開河東集,唐柳宗元、宋柳開 讀書雜誌,清王念孫、清楊城讀書雜誌,清王念孫、清楊城 各類中國文學史、中國通史等各類中國文學史、中國通史等注意:注意:目錄書在著錄同書異名、異書同名時,都要加以目錄書在著錄同書異名、異書同名時,都要加以特殊説明,以免混淆。特殊説明,以免混淆。(二)篇卷(二)篇卷 篇、卷都是古書數量單位,篇與內容關係緊密,篇、卷都是古書數量單位,篇與內容關係緊密,而卷則是從物質形態上劃分。而卷則是從物質形態上劃分。早期篇卷基本統一,後來一卷可以包括若干篇。早期篇卷基本統一,後來一卷可以包括若干篇。書籍的裝幀方式由卷軸過渡到册葉以後,篇、書籍的裝幀方式由卷軸過渡到册葉以後,篇、卷、冊更不統一,一冊可以包括幾卷,一卷又可以卷、冊更不統一,一冊可以包括幾卷,一卷又可以包括若干篇。包括若干篇。目錄書應記錄篇、卷、冊數,甚至頁數都有必目錄書應記錄篇、卷、冊數,甚至頁數都有必要記錄。要記錄。民國時期總書目:冊數、頁數民國時期總書目:冊數、頁數(三)撰人及時代(三)撰人及時代v1.1.關於撰人的朝代關於撰人的朝代 一般之著者生活的朝代。若改朝換代,前朝官一般之著者生活的朝代。若改朝換代,前朝官員如不受新朝俸祿,稱爲員如不受新朝俸祿,稱爲“遺民遺民”,則仍標前朝。,則仍標前朝。(1 1)王炎午,四庫全書總目載:)王炎午,四庫全書總目載:吾汶稿十卷,宋王炎午撰。炎午吾汶稿十卷,宋王炎午撰。炎午宋末宋末爲太學生,咸淳間文天祥募兵勤王,炎午杖策謁之,爲太學生,咸淳間文天祥募兵勤王,炎午杖策謁之,留直幕府,旋以母老辭歸。天祥被執北上,炎午爲留直幕府,旋以母老辭歸。天祥被執北上,炎午爲文生祭之,勵以必死,尤世所稱。入元後,終身不文生祭之,勵以必死,尤世所稱。入元後,終身不出,因所居汶源里,名其稿曰吾汶,以示不仕出,因所居汶源里,名其稿曰吾汶,以示不仕異代之義。異代之義。(3 3)方以智與錢謙益)方以智與錢謙益四庫全書總目載:四庫全書總目載:通雅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以智字密之,通雅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以智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桐城人,崇禎庚辰(16401640)進士,官翰林院檢討。)進士,官翰林院檢討。物理小識十二卷,明方以智撰。物理小識十二卷,明方以智撰。藥地炮莊九卷,明方以智撰。藥地炮莊九卷,明方以智撰。明代(明代(1368-1644 1368-1644)、清代()、清代(1636-19121636-1912)方以智(方以智(1611-16711611-1671),),崇禎十三年(崇禎十三年(16401640)進士)進士 錢謙益(錢謙益(1582-16641582-1664),),萬歷三十八年(萬歷三十八年(16101610)進士)進士 v2.2.關於撰人關於撰人(1 1)朝代、籍貫、姓名、字連署)朝代、籍貫、姓名、字連署 知不足齋本中吳紀聞,題知不足齋本中吳紀聞,題“宋宋崑山崑山龔明之龔明之希仲紀,明希仲紀,明虞山虞山毛晉子九訂毛晉子九訂”。朱氏槐廬本中吳紀聞,題朱氏槐廬本中吳紀聞,題“宋宋崑山崑山龔明之龔明之希仲紀,希仲紀,吳郡吳郡何焯何焯屺瞻、袁廷檮綬皆訂屺瞻、袁廷檮綬皆訂”。學海類編本中吳紀聞,題學海類編本中吳紀聞,題“宋宋崑山崑山龔明之龔明之希仲紀希仲紀”。v知不足齋本中吳紀聞知不足齋本中吳紀聞v學海類編本中吳紀聞學海類編本中吳紀聞(2 2)籍貫、姓名、字連署)籍貫、姓名、字連署 粵雅堂本中吳紀聞:題粵雅堂本中吳紀聞:題“崑山崑山龔明之希仲龔明之希仲紀紀”(4 4)現代出版的古籍一般從中截取朝代、姓名)現代出版的古籍一般從中截取朝代、姓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吳紀聞: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吳紀聞:“宋龔明宋龔明之撰之撰”中華書局出版宋本金石錄:中華書局出版宋本金石錄:“宋趙明誠撰宋趙明誠撰”v中吳紀聞、宋本金石錄中吳紀聞、宋本金石錄(四)版本(四)版本v1.1.區分版本類别(刻本、抄本、校本、稿本、石印區分版本類别(刻本、抄本、校本、稿本、石印本、活字本、鉛印本等)。本、活字本、鉛印本等)。v2.2.確定版本時代。確定版本時代。v3.3.弄清版本出自何地、何人之手。弄清版本出自何地、何人之手。v4.4.如果是叢書,應注明叢書名如果是叢書,應注明叢書名。(五)提要(五)提要v1.1.介紹著者生平(里籍、字號、科第、官位、生卒介紹著者生平(里籍、字號、科第、官位、生卒年等)。年等)。v2.2.介紹書的內容。介紹書的內容。v3.3.評價得失。評價得失。v4.4.考察流傳情況、版本源流(珍貴的版本應説明鑒考察流傳情況、版本源流(珍貴的版本應説明鑒别情況)。别情況)。列子書錄:列子書錄:列子八卷列子八卷 天瑞第一天瑞第一 黃帝第二黃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仲尼第四(一曰極知)(一曰極知)湯問第五湯問第五 力命第六力命第六 楊朱第七楊朱第七(一曰達生)(一曰達生)説符第八説符第八 右新書定著八篇。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右新書定著八篇。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書列子五篇,臣向謹與長社臣向言:所校中書列子五篇,臣向謹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尉臣參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臣參書二篇,内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復六篇、臣參書二篇,内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復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書多,外書少,章亂布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書多,外書少,章亂布在諸篇中。或字誤,以在諸篇中。或字誤,以“盡盡”爲爲“進進”,以,以“賢賢”爲爲“形形”,如此者衆。及在新書有棧,校讎從,如此者衆。及在新書有棧,校讎從中書。已定,皆以殺青書,可繕寫。列子者,鄭中書。已定,皆以殺青書,可繕寫。列子者,鄭人也,與鄭繆公同時,蓋有道者也。其學本於黃人也,與鄭繆公同時,蓋有道者也。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虚無爲。及其治身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虚無爲。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而穆王、湯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而穆王、湯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命篇,一推分命;楊子之篇,唯貴放逸。命篇,一推分命;楊子之篇,唯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書。然各有所明,亦有可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書。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觀者。孝景皇帝時貴黃老術,此書頗行於世。及觀者。孝景皇帝時貴黃老術,此書頗行於世。及後遺落,散在民間,未有傳者。且多寓言,與莊後遺落,散在民間,未有傳者。且多寓言,與莊周相類,故太史公司馬遷不爲列傳。謹第錄。臣周相類,故太史公司馬遷不爲列傳。謹第錄。臣向昧死上。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所校列向昧死上。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所校列子書録,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子書録,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六)大小序(六)大小序v1.1.漢書漢書藝文志藝文志v2.2.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總目三、目錄的體例三、目錄的體例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余嘉錫目錄學發微:目錄之書有三類:一曰部類之後有小序,目錄之書有三類:一曰部類之後有小序,書名之下有解題者;二曰有小序而無解題者;書名之下有解題者;二曰有小序而無解題者;三曰小序解題並無,祗著書名者。三曰小序解題並無,祗著書名者。(一)有小序有解題者(一)有小序有解題者 現存者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現存者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齋書錄解題、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此類目錄體制最完備,也最能起到沿流溯源、此類目錄體制最完備,也最能起到沿流溯源、提要鉤玄的作用,參考價值最大,對編寫者的要求提要鉤玄的作用,參考價值最大,對編寫者的要求也最高,非通才博學者不足以勝任。也最高,非通才博學者不足以勝任。(二)有小序無解題者(二)有小序無解題者 此體例由漢書此體例由漢書藝文志開啟,隋書藝文志開啟,隋書經經籍志等因之。籍志等因之。此類書目綱舉目張,論述明晰,可以起到此類書目綱舉目張,論述明晰,可以起到“推推闡大義,條别學術異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見於闡大義,條别學術異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見於墳籍之初者墳籍之初者”(章學誠校讎通義(章學誠校讎通義自敘)自敘)的作用的作用。(三)無小序解題之書目(三)無小序解題之書目 此類目錄最早可考者爲西晉荀勖中經新簿,此類目錄最早可考者爲西晉荀勖中經新簿,現存者如唐、宋、明藝文志,通志現存者如唐、宋、明藝文志,通志藝文略藝文略,書目答問及各家藏書目錄。,書目答問及各家藏書目錄。此類各書,不辨流别,但記書名,已深爲隋此類各書,不辨流别,但記書名,已深爲隋書書經籍志所譏,然苟出自通人之手,則其分門經籍志所譏,然苟出自通人之手,則其分門别類,秩然不紊,亦足考鏡源流,示初學以讀書之别類,秩然不紊,亦足考鏡源流,示初學以讀書之門徑,鄭樵所謂門徑,鄭樵所謂“類例既分,學術自明類例既分,學術自明”,不可忽,不可忽也。也。v隋書隋書經籍志:經籍志:魏秘書郎鄭默,始制魏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中經,秘書監,秘書監荀勖,又因荀勖,又因中經中經,更著,更著新簿新簿,分爲,分爲四部,總括群書。四部,總括群書。但錄題及言,盛以縹但錄題及言,盛以縹囊,書用緗素。至於作者之意,無所論辯。囊,書用緗素。至於作者之意,無所論辯。v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卷二: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卷二:屬於第一類者,在論其指歸,辨其訛謬。屬於第一類者,在論其指歸,辨其訛謬。屬於第二類者,在窮源至委,竟其流别,以屬於第二類者,在窮源至委,竟其流别,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屬於第三類者,在類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屬於第三類者,在類例分明,使百家九流,各得條理,並究其本例分明,使百家九流,各得條理,並究其本末,以見學術之源流沿襲。以此三者互相比末,以見學術之源流沿襲。以此三者互相比較,立論之宗旨,無不脗合,體制雖異,功較,立論之宗旨,無不脗合,體制雖異,功用則同。用則同。四、目錄的功用四、目錄的功用v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一: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一: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塗,方能得其門而入,然此事非苦學精究,塗,方能得其門而入,然此事非苦學精究,質之良師,未易明也。質之良師,未易明也。v張之洞書目答問張之洞書目答問略例:略例: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爲分别條流,慎擇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爲分别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進,各就其部求之。又於其中詳約舉,視其性之所進,各就其部求之。又於其中詳分子目,以便類求。一類之中,復以義例相進者使分子目,以便類求。一類之中,復以義例相進者使相比附。再敘時代,令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相比附。再敘時代,令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所著錄,並是要典雅記,各適其用。總期令初學者所著錄,並是要典雅記,各適其用。總期令初學者易買易讀,不致迷罔眩惑而已。易買易讀,不致迷罔眩惑而已。v張之洞輶軒語張之洞輶軒語語學第二語學第二讀書宜有門徑:讀書宜有門徑:“四庫提要爲讀群書之門徑四庫提要爲讀群書之門徑”(一)利用目錄以辨明學術源流(一)利用目錄以辨明學術源流v章學誠校讎通義章學誠校讎通義敘:敘:校讎之義,蓋自劉向父子校讎之義,蓋自劉向父子部次條别部次條别,將以辨章,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非深明於道術精微,群言得失之學術,考鏡源流,非深明於道術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與此。故者,不足與此。v余嘉錫目錄學發微:余嘉錫目錄學發微:目錄者,學術之史也。綜其體制,大要有三:目錄者,學術之史也。綜其體制,大要有三:一曰篇目,所以考一書之源流;二曰敘錄,所以考一曰篇目,所以考一書之源流;二曰敘錄,所以考一人之源流;三曰小序,所以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一人之源流;三曰小序,所以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亦相爲出入,要之皆辨章學術也。亦相爲出入,要之皆辨章學術也。(二)利用目錄以查找圖書(二)利用目錄以查找圖書 目錄是對圖書的著錄,我們要查找古代典籍,目錄是對圖書的著錄,我們要查找古代典籍,瞭解其撰人、名目、卷數、類型、版本、存佚、寫瞭解其撰人、名目、卷數、類型、版本、存佚、寫作時代、寫作背景、主要內容等情況,皆需向目錄作時代、寫作背景、主要內容等情況,皆需向目錄書問途。書問途。v鄭樵通志鄭樵通志校讎略:校讎略:求書之道有八,一曰即類以求,二曰因代以求,求書之道有八,一曰即類以求,二曰因代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當不一於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當不一於所求也。所求也。(三)利用目錄以考證古籍(三)利用目錄以考證古籍v1.1.以目錄著錄之有無,斷書之真僞。以目錄著錄之有無,斷書之真僞。漢書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傳:朔之文辭,此二篇(答客難、非有先生朔之文辭,此二篇(答客難、非有先生論)最善。其餘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論)最善。其餘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風、殿上柏柱、平皇太子生禖、屏風、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劉向所錄朔書具是矣。世所傳他事皆弘借車,凡劉向所錄朔書具是矣。世所傳他事皆非也。非也。v2.2.用目錄書考古書篇目之分合。用目錄書考古書篇目之分合。禮記正義卷一引鄭玄目錄:禮記正義卷一引鄭玄目錄:曲禮者,以其篇記五禮之事。祭祀之説,曲禮者,以其篇記五禮之事。祭祀之説,吉禮也。此於别錄屬制度。吉禮也。此於别錄屬制度。禮記正義卷三七引鄭玄目錄:禮記正義卷三七引鄭玄目錄:名曰樂記者,以其記樂之義,此於别錄名曰樂記者,以其記樂之義,此於别錄屬樂記。蓋十一篇合爲一篇,謂有樂本,有屬樂記。蓋十一篇合爲一篇,謂有樂本,有樂論,有樂施,有樂言,有樂禮,樂論,有樂施,有樂言,有樂禮,有樂情,有樂化,有樂象,有賓牟有樂情,有樂化,有樂象,有賓牟賈,有師乙,有魏文侯,今雖合此,略賈,有師乙,有魏文侯,今雖合此,略有分焉。有分焉。v3.3.以目錄書著錄之部次,定古書之性質。以目錄書著錄之部次,定古書之性質。南史南史陸澄傳與王儉書:陸澄傳與王儉書:“鄭玄所注眾書,鄭玄所注眾書,亦無孝經,且爲小學之類,不宜列在帝典。亦無孝經,且爲小學之類,不宜列在帝典。”儉答曰:儉答曰:“僕以此書明百行之首,實人倫所先。僕以此書明百行之首,實人倫所先。七略、藝文並陳之六藝,不欲蒼頡、七略、藝文並陳之六藝,不欲蒼頡、凡將之流也。凡將之流也。”v4.4.因目錄訪求闕佚。因目錄訪求闕佚。隋書隋書牛弘傳:牛弘傳:(牛)(牛)弘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曰:弘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曰:“今御書單本,合一萬五千餘卷,部帙之間,今御書單本,合一萬五千餘卷,部帙之間,仍有殘缺。比梁之舊目,止有其半。至於陰陽河洛仍有殘缺。比梁之舊目,止有其半。至於陰陽河洛之篇,醫方圖譜之説,彌復爲少。之篇,醫方圖譜之説,彌復爲少。若猥發明詔,若猥發明詔,兼開購賞,則異典必臻,觀閣斯積。兼開購賞,則異典必臻,觀閣斯積。”v5.5.以目錄考亡佚之書。以目錄考亡佚之書。隋書隋書牛弘傳:牛弘傳:案劉向案劉向别錄别錄及馬宮、蔡邕等所見,當時有及馬宮、蔡邕等所見,當時有古文明堂禮古文明堂禮、王居明堂禮王居明堂禮、明堂圖明堂圖、明堂大圖明堂大圖、明堂陰陽明堂陰陽、太山通義太山通義、魏、魏文侯孝經傳文侯孝經傳等,並説古明堂之事,其書皆亡,等,並説古明堂之事,其書皆亡,莫得而正。莫得而正。v6.6.以目錄書所載姓名卷數,考古書之真僞。以目錄書所載姓名卷數,考古書之真僞。唐會要卷七七載:開元七年,詔子夏易唐會要卷七七載:開元七年,詔子夏易傳近無習者,令儒官詳定,劉子元議曰:傳近無習者,令儒官詳定,劉子元議曰:“漢漢書書藝文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作傳者。藝文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作傳者。至梁阮氏七錄,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韓至梁阮氏七錄,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韓嬰作,或云丁寬作。然據漢書嬰作,或云丁寬作。然據漢書藝文志韓易藝文志韓易有兩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則事殊隳剌有兩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則事殊隳剌者也。者也。必欲行用,深以爲疑。必欲行用,深以爲疑。”司馬貞議司馬貞議曰:曰:“案劉向七略有子夏易傳,但此案劉向七略有子夏易傳,但此書不行已久,今所存者多非真本。荀勖中經簿書不行已久,今所存者多非真本。荀勖中經簿云云子夏傳四卷,或云丁寬所作子夏傳四卷,或云丁寬所作,是先達疑,是先達疑非子夏矣。又隋書非子夏矣。又隋書經籍志云經籍志云子夏傳殘子夏傳殘闕,梁時六卷,今三卷闕,梁時六卷,今三卷,是知其書錯謬多矣。,是知其書錯謬多矣。”第二節第二節 古籍的分類古籍的分類鄭樵通志鄭樵通志校讎略校讎略編次必謹類例論:編次必謹類例論:學之不專者,爲書之不明也。書之不學之不專者,爲書之不明也。書之不明者,爲類例之不分也。明者,爲類例之不分也。類例分,則類例分,則百家九流個有條理,雖亡而不能亡也。百家九流個有條理,雖亡而不能亡也。一、六分法一、六分法(一)别錄與七略(一)别錄與七略v1.1.别錄别錄 漢成帝時,劉向受命參與校理宮廷藏書,漢成帝時,劉向受命參與校理宮廷藏書,校完書後寫一篇簡明的敘錄,記錄書目篇名,校完書後寫一篇簡明的敘錄,記錄書目篇名,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後彙編成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後彙編成别錄别錄,共二十卷,共二十卷。v2.2.七略七略 劉向死後,劉歆繼續整理群書,並把劉向死後,劉歆繼續整理群書,並把别錄别錄各敘錄的內容加以簡化,將著錄的各敘錄的內容加以簡化,將著錄的書分爲六略,即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書分爲六略,即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個總論性質的個總論性質的“輯略輯略”,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編成了我國第一部分類目錄分類目錄七略七略,共七卷,共七卷。(二)六分法(二)六分法 六分法是劉向、劉歆父子整理和著錄圖六分法是劉向、劉歆父子整理和著錄圖書採用的分類方法。他們把天下圖書分爲六書採用的分類方法。他們把天下圖書分爲六略三十八種:略三十八種:v1.1.六藝略:六藝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經、小學v2.2.諸子略:諸子略: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説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説家v3.3.詩賦略:詩賦略: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賦之屬、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賦之屬、雜賦、歌詩雜賦、歌詩v4.4.兵書略:兵書略: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v5.5.數術略:數術略: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v6.6.方技略:方技略:醫經、經方、房中、神仙醫經、經方、房中、神仙(三)六分法的特點(三)六分法的特點(張舜徽中國文獻學)(張舜徽中國文獻學)v1.1.從書籍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從書籍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處理問題。v2.2.重視書籍作用方面的聯繫性,而合其所當重視書籍作用方面的聯繫性,而合其所當合。合。v3.3.重視書籍性質方面的距離性,而分其所當重視書籍性質方面的距離性,而分其所當分。分。v4.4.分類極其細密,部類之中,又有子目。分類極其細密,部類之中,又有子目。二、四分法二、四分法(一)四分法的產生(一)四分法的產生南朝梁阮孝緒南朝梁阮孝緒七錄序七錄序: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爲朱紫有别。秘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爲朱紫有别。晉領秘書監荀勗晉領秘書監荀勗因因魏中經魏中經更著新簿,雖分爲十更著新簿,雖分爲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别之。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别之。隋書隋書經籍志:經籍志: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始制魏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中經,秘書監荀勖,又,秘書監荀勖,又因因中經中經,更著,更著新簿新簿,分爲四部,總括群書。,分爲四部,總括群書。v1.1.關於四分法的創始人與創始時間關於四分法的創始人與創始時間 (1 1)一説四部分類法始創於西晉荀勖的中經新簿)一説四部分類法始創於西晉荀勖的中經新簿唐封演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封氏聞見記卷二:卷二:秘書郎鄭默始制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簿中經簿,秘書,秘書荀勗分經史荀勗分經史子集爲四部子集爲四部。宋王應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困學紀聞卷一二:卷一二:荀勖分四部荀勖分四部,史記舊事入丙部。,史記舊事入丙部。明方以智明方以智通雅通雅卷三:卷三:荀勗始爲四部荀勗始爲四部而後因之。而後因之。清章學誠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史通義外編外編和州志藝文書序和州志藝文書序例例:“四部創於荀勖,體例與後代四部不同。四部創於荀勖,體例與後代四部不同。”清代其他學者,如王鳴盛、錢大昕、趙翼等,清代其他學者,如王鳴盛、錢大昕、趙翼等,近現代學者如余嘉錫、劉國鈞、王重民、鄭鶴聲、近現代學者如余嘉錫、劉國鈞、王重民、鄭鶴聲、鄭鶴春等都如是説。鄭鶴春等都如是説。(2 2)一説爲魏鄭默中經創立)一説爲魏鄭默中經創立。宋楊億宋楊億武夷新集武夷新集卷二卷二與秘閣劉校理啟與秘閣劉校理啟:竊以中秘之府,實藏王者之書,簡策相沿,規竊以中秘之府,實藏王者之書,簡策相沿,規模鹹在。模鹹在。薛夏建議,內外始分;鄭黙勵精,朱薛夏建議,內外始分;鄭黙勵精,朱紫斯别。既備三閣之制度,且列四部之籖題。紫斯别。既備三閣之制度,且列四部之籖題。宋胡宿宋胡宿文恭集文恭集卷三卷三:陳三山之圖籍,定四部之籖題。著鄭默之中經,陳三山之圖籍,定四部之籖題。著鄭默之中經,洞分朱紫;洞分朱紫;馬遷之實錄,妙際天人。馬遷之實錄,妙際天人。清朱彝尊清朱彝尊曝書亭集曝書亭集卷六六:卷六六:劉歆之劉歆之七略七略,鄭默、荀勗之,鄭默、荀勗之中經中經、新簿新簿,其後四部七録,代有消長。,其後四部七録,代有消長。現代少數學者如程千帆、徐有富現代少數學者如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校讎廣義目錄編目錄編、吳楓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典文獻學、高路明高路明古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周少川、周少川古籍目錄古籍目錄學學等亦持是説。等亦持是説。v2.2.魏鄭默魏中經簿魏鄭默魏中經簿 魏鄭默中經已亡佚,時人對其評價頗高。魏鄭默中經已亡佚,時人對其評價頗高。隋虞世南隋虞世南北堂書鈔北堂書鈔卷五七卷五七“秘書郎秘書郎”條:條:王隱王隱晉書晉書:鄭默,爲秘書郎,刪省舊文,:鄭默,爲秘書郎,刪省舊文,除其浮穢,著除其浮穢,著魏中經簿魏中經簿。中書令虞松謂默曰:。中書令虞松謂默曰:而今而後,朱紫别矣。而今而後,朱紫别矣。v3 3.西晉荀勖西晉荀勖中經新簿中經新簿 中經新簿在魏鄭默魏中經簿的基礎上中經新簿在魏鄭默魏中經簿的基礎上加以編訂加以編訂 ,將群書分爲甲、乙、丙、丁四部。將群書分爲甲、乙、丙、丁四部。隋書隋書經籍志:經籍志:魏秘書郎鄭默,始制魏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中經,秘書監荀勖,秘書監荀勖,又因又因中經中經,更著,更著新簿新簿,分爲四部,總括群,分爲四部,總括群書。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書。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塚書,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詩賦、圖贊、汲塚書,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十五卷。v七略與中經新簿分類法比較七略與中經新簿分類法比較(二)四分法的完善(二)四分法的完善 中經新簿四部順序爲經、子、史、集。東中經新簿四部順序爲經、子、史、集。東晉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根據史籍重要性不斷上晉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根據史籍重要性不斷上升的實際情況,將子書與史籍的順序加以調換,使升的實際情況,將子書與史籍的順序加以調換,使四分法更完善。四分法更完善。v文選卷四六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注引文選卷四六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注引臧榮緒晉書云:臧榮緒晉書云:李充字弘度,爲著作郎。於時典籍混亂,刪除李充字弘度,爲著作郎。於時典籍混亂,刪除頗(煩)重,以類相從,分爲四部,甚有條貫,秘頗(煩)重,以類相從,分爲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爲永制。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閣以爲永制。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部,詩賦爲丁部。(三)四分法的確立(三)四分法的確立 六朝官修簿錄,例用四分法。唐貞觀中,六朝官修簿錄,例用四分法。唐貞觀中,魏徵等修隋書魏徵等修隋書經籍志,分書籍爲四部,經籍志,分書籍爲四部,凡四十類,另以道、佛二部十五類作爲附錄。凡四十類,另以道、佛二部十五類作爲附錄。隋書隋書經籍志首次以經、史、子、經籍志首次以經、史、子、集爲四部命名。部類的命名意味著著錄對象集爲四部命名。部類的命名意味著著錄對象的明確化。的明確化。v1.1.經部:經部: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讖緯、小學;語、讖緯、小學;v2.2.史部:史部: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系、簿錄;v3.3.子部:子部: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説、兵、天文、曆數、五行、醫方;小説、兵、天文、曆數、五行、醫方;v4.4.集部:集部:楚楚辭、别集、總集;辭、别集、總集;v道經:道經:經戒、服餌、房中、符錄;經戒、服餌、房中、符錄;v佛經:佛經:大乘經、小乘經、雜經、雜疑經、大乘律、大乘經、小乘經、雜經、雜疑經、大乘律、小乘律、雜律、大乘論、小乘論、雜論、記。小乘律、雜律、大乘論、小乘論、雜論、記。(四)四分法的集大成(四)四分法的集大成 自隋書自隋書經籍志確立了四分法的名目後,經籍志確立了四分法的名目後,四分法目錄經、史、子、集的大類分割就定爲永制,四分法目錄經、史、子、集的大類分割就定爲永制,但在小類的劃分上,卻代有新變。小類的新增、合但在小類的劃分上,卻代有新變。小類的新增、合併或移動,反映了學術的產生、變化,及各學科間併或移動,反映了學術的產生、變化,及各學科間不斷交叉融合的關係。清乾隆年間,紀昀等修四不斷交叉融合的關係。清乾隆年間,紀昀等修四庫全書,撰總目,將書籍分爲四部四十四類。庫全書,撰總目,將書籍分爲四部四十四類。有的類下還有三級目錄。有的類下還有三級目錄。v1.1.經部:經部:1010類類 易、書、詩、禮易、書、詩、禮(周禮、儀禮、禮記、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總義、通禮、雜禮書)、春秋、孝經、五經總、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義、四書、樂、小學(訓詁、字書、韻書)(訓詁、字書、韻書)v2.2.史部:史部:1515類類 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别史、雜史、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别史、雜史、詔令奏議詔令奏議(詔令、奏議)(詔令、奏議)、傳記(、傳記(聖賢、名人、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别錄)總錄、雜錄、别錄)、史鈔、載記、時令、地、史鈔、載記、時令、地理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紀)古跡、雜記、遊記、外紀)、職官、職官(官制、官箴)(官制、官箴)、政書政書(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目錄目錄(經籍、金石)(經籍、金石)、史評、史評v3.3.子部:子部:1414類類 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演算法(推步、算書)(推步、算書)、數術(、數術(數學、占候、相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藝術藝術(書畫、琴譜、篆刻、雜技)(書畫、琴譜、篆刻、雜技)、譜錄、譜錄(器物、(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雜家、雜家(雜學、雜考、雜説、(雜學、雜考、雜説、雜品、雜纂、雜編)雜品、雜纂、雜編)、類書、小説家、類書、小説家(雜事、異(雜事、異聞、瑣語)聞、瑣語)、釋家、道家、釋家、道家v4.4.集部:集部:5 5類類 楚辭、别集、總集、詩文評、詞曲楚辭、别集、總集、詩文評、詞曲(詞(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三、其他分類法三、其他分類法(一)七分法(一)七分法v1.1.王儉七志王儉七志 王儉於宋後廢帝時主持編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王儉於宋後廢帝時主持編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四卷,以爲它尚不能考索學術源流,遂依七錄四卷,以爲它尚不能考索學術源流,遂依七略私撰今書七志四十卷。略私撰今書七志四十卷。七志是第一部七分法的目錄七志是第一部七分法的目錄,它著錄了方,它著錄了方外典籍,但以之爲附錄。外典籍,但以之爲附錄。七志的分類,據阮孝緒七錄序:七志的分類,據阮孝緒七錄序:改改“六藝六藝”爲爲“經典經典”,次,次“諸子諸子”,次,次“詩詩賦賦”爲爲“文翰文翰”,次,次“兵書兵書”爲爲“軍書軍書”,次,次“數數術術”爲爲“陰陽陰陽”,次,次“方技方技”爲爲“術藝術藝”,以向、,以向、歆雖云七略,實有六條,故别立歆雖云七略,實有六條,故别立“圖譜圖譜”一志,一志,以全七限。其外又條七略及二漢藝文志、以全七限。其外又條七略及二漢藝文志、中經簿所闕之書,並方外之經,佛經、道經,中經簿所闕之書,並方外之經,佛經、道經,各爲一錄,雖繼七志之後,而不在其數。各爲一錄,雖繼七志之後,而不在其數。七志:經典、諸子、文翰、軍書、陰陽、術七志:經典、諸子、文翰、軍書、陰陽、術藝、圖譜,附佛經、道經。藝、圖譜,附佛經、道經。v2.2.阮孝緒七錄阮孝緒七錄 梁處士阮孝緒撰七錄,將佛教、道教典籍梁處士阮孝緒撰七錄,將佛教、道教典籍正式列爲目錄的部類,其書分內篇五錄(經典、記正式列爲目錄的部類,其書分內篇五錄(經典、記傳、子兵、文集、術伎)、外篇二錄(佛法、仙道)傳、子兵、文集、術伎)、外篇二錄(佛法、仙道),共著錄七部五十五類。,共著錄七部五十五類。經典錄:易、尚書、詩、禮、樂、春秋、論語、經典錄:易、尚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孝經、小學;記傳錄:國史、注歷、舊事、職官、儀典、法記傳錄:國史、注歷、舊事、職官、儀典、法制、僞史、雜傳、鬼神、土地、譜狀、簿錄;制、僞史、雜傳、鬼神、土地、譜狀、簿錄;子兵錄: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子兵錄: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説、兵;雜、農、小説、兵;文集錄:楚辭、别集、總集、雜文;文集錄:楚辭、别集、總集、雜文;術伎錄:天文、緯讖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典文献学(第4章:目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