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课件.ppt
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一、培训目的n n 了解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所在社区主要慢性病(高血压、了解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所在社区主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流行水平,以及改变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 糖尿病等)的流行水平,以及改变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预策略和措施;n n 熟悉慢性病社区干预管理需要面向三类人群(一般人群、高 熟悉慢性病社区干预管理需要面向三类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注重运用三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 危人群和慢病患者)、注重运用三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以及重点关注三个环节(危险因素控制、管理和疾病管理)以及重点关注三个环节(危险因素控制、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早诊早治和规范化管理);n n 掌握慢性病社区干预技能与技巧。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行为 掌握慢性病社区干预技能与技巧。针对主要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开展社区防治、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技巧与适 危险因素,开展社区防治、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技巧与适宜技术,并借助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疾病风险评估、促 宜技术,并借助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疾病风险评估、促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以 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以及控油限盐、规范用药等随访指导管理。及控油限盐、规范用药等随访指导管理。二、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健康危险因素日积月累 年龄性别基因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心理压力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生物危险因素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超重肥胖健康结局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社会 经济文化 环境行为危险因素处于失控状态吸烟和二手烟暴露(3.5亿烟民,5.4亿被动吸烟);健康饮食(10.6亿人食盐摄入过多,8.5亿人油脂摄入过多等);缺乏身体活动(城市中70%以上的人身体活动不足,3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20%城市7-17岁儿童超重;10个肥胖儿童中4人患高血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1.6亿成年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2346万糖尿病患者,1715万空腹血糖受损等);心理压力过大。城乡居民慢病危险因素2004 年全国监测数据(15-69岁)2007 年广西城乡居民监测数据(15-69岁)2008 年青秀区居民调查数据(15岁-)吸烟率,%31.5 25.6 19.2超重率,%23.1 27.4 23.9肥胖率,%7.0 1.5 6.5中心性肥胖率,%30.7 22.4 46.8经常锻炼率,%19.2 29.1 32.2静坐时间,h1-3 3.9 5.6高血压患病率,%18.1 13.5 13.4糖尿病患病率,%2.6-2.8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病快速上升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生活方式病: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 心理障碍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等 性传播疾病:性病(淋病、梅毒)、艾滋病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n n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控的“4.4.4“4.4.4重心重心”,即即4 4 个重点个重点疾病、疾病、44个重点行为危险因素和个重点行为危险因素和44个重点生物危险因素。个重点生物危险因素。n n近年我国慢性病防控的近年我国慢性病防控的“3.3.3“3.3.3手段手段”,即即 面向面向33类人群:一般人群、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类人群:一般人群、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 关注关注33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规范管理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规范管理 运用运用33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种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 预防慢性病的关键领域行动因素 关键措施血脂升高(高脂血症)、高脂饮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促进合理营养:限制高脂、高盐和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垃圾食品、方便面、软饮料等高热量低营养食品的摄入;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等。超重和肥胖久坐生活方式 提倡多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保持每天至少30 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并持之以恒,与每日规律活动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步行较适合于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在内的所有人的锻炼方式之一。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创建无烟环境:主动吸烟者戒烟以减少危险;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倡导“公共场所不吸烟、社会交往不敬烟、当着他人不抽烟”;用实际行动支持无烟环境,并通过政策、法律、法规严禁儿童和青少年接触香烟。过量饮酒 劝阻过量饮用酒精饮料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筛查,早诊早治。心理负担过重 心理调适、自我疏导。吃动两平衡的科学证据吃动两平衡-膳食平衡 11.热能平衡 我国我国1998-20001998-2000年年2424万人群队列研究万人群队列研究:体重正常成人在体重正常成人在1111年内成为超重者年内成为超重者 90%90%的人年增加体重的人年增加体重1.81.8公斤公斤,折算成每天,折算成每天 平均多摄入热能平均多摄入热能8181千卡(男)和千卡(男)和 61 61 千卡千卡(女)(女)1111年来维持正常体重者年来维持正常体重者 90%90%的人年增加体重的人年增加体重0.90.9公斤公斤,折算成每天平均多,折算成每天平均多 摄入热能为摄入热能为3535千卡(男)和千卡(男)和 30 30 千卡(女)千卡(女)翟风英等(2005):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少摄入45千卡热能估计有90%的人可维持健康体重少吃一两口,或多动15分吃动两平衡-膳食平衡 22.增加谷类,减少油脂-膳食结构平衡 2002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膳食中膳食中谷类减少谷类减少是高血压、高血脂的危险是高血压、高血脂的危险 因素因素-摄入由每天摄入由每天200200克增至克增至400400克可降低慢病克可降低慢病 风险风险-高血压高血压 12%12%,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25%25%,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9%9%膳食膳食脂肪增加脂肪增加是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是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 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摄入脂肪热能比由摄入脂肪热能比由20%20%增至增至25-30%25-30%可增加风险可增加风险-超重肥胖超重肥胖 37%37%糖尿病糖尿病 10%10%,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31%31%如果略增加谷类食物,减少烹调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风险可以降低10-30%加多少?减多少?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吃动两平衡-膳食平衡 33.增加蔬菜、豆类和乳类营养素平衡 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我国膳食中微量营养素不足 维生素A,B族摄入量为推荐的摄入量的 60-70%膳食钙的摄入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0%左右;膳食 铁和锌由于吸收率低,摄入量远远不足身体 需要 如果增加蔬菜水果,豆类和乳类保证基本健康需要吃多少?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持之以恒做,健康体重得身体活动有益的科学证据科学证据:中等强度的活动中等强度的活动-每周 每周5-7 5-7天,每天累计 天,每天累计3 3千步 千步 或 或30 30分钟以上快走 分钟以上快走 就足以产生保护健康的作用,就足以产生保护健康的作用,而增加活动量,这些有益作用也会随之增强。而增加活动量,这些有益作用也会随之增强。疾病危险 健康效益心脏病死亡风险 20-35%中风风险 20-30%糖尿病风险 30%结肠癌风险 30%骨骼、肌肉、关节 帮助构建、支持,改善功能 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流程n n 对目标人群健康筛查、有登记、造册、建档,并将相关健 对目标人群健康筛查、有登记、造册、建档,并将相关健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n n 利用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群进行慢性病风险评估 利用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群进行慢性病风险评估与人群分类,即按标准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性病 与人群分类,即按标准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患者;n n 利用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全人群慢性病管理,即健康 利用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全人群慢性病管理,即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教育与促进、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n n 健康管理主要通过体重管理和血压管理,以控制慢性病行 健康管理主要通过体重管理和血压管理,以控制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达到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并维持健康体重 为危险因素,达到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并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为预期目的。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为预期目的。(一)管理对象1n n 本辖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全人群)n n 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或在临床上已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n n 按标准被判定为慢性病高危个体,均需纳入管理。(高危人群)(一)管理对象2n n 若发现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属于需纳入管理的慢性病高危 若发现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属于需纳入管理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即 人群,即 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 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BMI24kg/m2 BMI24kg/m2且腰围男性 且腰围男性90cm 90cm,女性,女性85cm 85cm););正常高值血压者 正常高值血压者(SBP SBP:130 130 139mmHg 139mmHg或 或DBP:85 DBP:85 89mmHg 89mmHg););血脂异常者 血脂异常者(血总胆固醇(血总胆固醇TC TC边缘升高 边缘升高5.18mmol/L(200mg/dl)5.18mmol/L(200mg/dl)或血甘油 或血甘油三酯 三酯TG TG升高 升高2.26mmol/L(200mg/dl)2.26mmol/L(200mg/dl)););空腹血糖受损者 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浆葡萄糖范围:(空腹血浆葡萄糖范围:6.1 6.1 7.0mmol/L 7.0mmol/L或 或110 110 126mg/dl 126mg/dl)。)。正在吸烟者 正在吸烟者*(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1nn健康筛查 重点开展辖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健康筛查。筛查方式可以通过首诊测血压、诊疗过程测量血压,或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测量血压、血糖,或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建档活动中,居民主动测血压、血糖等形式。(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2n n 建立慢性病(专病)管理信息系统 对已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 对已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2 2型糖尿病患者,应登记造册 型糖尿病患者,应登记造册设立专病管理;设立专病管理;重点收集患者的日常膳食、身体活动、饮酒、尼古丁成瘾性 重点收集患者的日常膳食、身体活动、饮酒、尼古丁成瘾性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 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胆固醇等指标;通过慢性病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人群分类管理。通过慢性病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人群分类管理。(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3n n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面对面随访。每年至少 面对面随访。每年至少4 4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体格检 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如膳食、身体活动、用药以及心理等)。查和健康指导(如膳食、身体活动、用药以及心理等)。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必要时需转诊。若出现危急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必要时需转诊。若出现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 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180mmHg、舒张压、舒张压110mmHg 110mmHg、或血糖明显、或血糖明显改变,或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改变,或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经紧急处理后转诊,经紧急处理后转诊,2 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4n n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1)高血压危险分层 对进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危险分层,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等级。(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4n n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2)监测空腹血糖、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 重点测量患者的血糖、血压,评估患者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主要症状和其它情况,如并存的临床症状、最近一次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足背动脉搏动以及服药情况等。(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4n n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3)生活方式行为干预。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情况,应重点关注:膳食指导原则。身体活动指导原则。戒烟限(或禁)酒指导原则。缓解精神压力指导原则。(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5n n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4)药物治疗 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及相关临床技术规范执行;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及相关临床技术规范执行。(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6n n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55)定期随访(高血压)定期随访(高血压)要求定期完成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并填写高血要求定期完成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并填写高血压随访表,按照随访服务记录表内容进行并做好压随访表,按照随访服务记录表内容进行并做好记录记录;若连续若连续22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连续次随访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连续22次随访次随访药物不良反应没有改善,或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药物不良反应没有改善,或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者,应建议其转诊,原有并发症加重者,应建议其转诊,22周内主动随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访转诊情况。(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6n n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55)定期随访(糖尿病)定期随访(糖尿病)对已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要求每季度随访至少对已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要求每季度随访至少11次。次。随访要按照随访服务记录表进行并做好记录。随访要按照随访服务记录表进行并做好记录。对连续对连续22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2周内主动随访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转诊情况。(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7n n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66)健康检查(高血压)健康检查(高血压)纳入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纳入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血压、体重、腰围、空健康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血压、体重、腰围、空腹血糖以及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腹血糖以及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力的一般检查;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尿常规、血脂、血肌酐、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尿常规、血脂、血肌酐、眼底、心电图等检查。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将检查结果录入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将检查结果录入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7n n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66)健康检查(糖尿病)健康检查(糖尿病)纳入管理的所有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纳入管理的所有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建议有条件地区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血建议有条件地区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血脂、眼底、心电图等检查。脂、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将检查结果录入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将检查结果录入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 项 项 目 目 一 一 级 级 管理 管理 二 二 级 级 管理 管理 三 三 级 级 管理 管理管理 管理 对 对 象 象 低危患者 低危患者 中危患者 中危患者 高危和很高危患者 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档案 立即 立即 立即 立即 立即 立即非 非 药 药 物治 物治 疗 疗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 立即开始药 药 物治 物治 疗 疗(初(初 诊 诊 者)者)可随 可随 访观 访观 察 察6 6 个月后仍 个月后仍140/90mmHg 140/90mmHg 即开始 即开始可随 可随 访观 访观 察 察3 3 个月后仍 个月后仍140/90mmHg 140/90mmHg 即开始 即开始立即开始作 立即开始作 为 为 主要治 主要治 疗 疗 手段 手段常 常 规监测 规监测 血 血 压 压 3 3 个月一次 个月一次 2 2 个月一次 个月一次 至少 至少1 1 个月一次 个月一次测 测BMI BMI、腰、腰 围 围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6 6 月一次 月一次 3 3 月一次 月一次检测 检测 血脂 血脂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1 1 年一次 年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 检测 血糖 血糖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1 1 年一次 年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 检测 尿常 尿常 规 规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1 1 年一次 年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肾 检测肾 功能 功能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1 1 年一次 年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病情需要心 心 电图检查 电图检查 1 1 2 2 年一次 年一次 1 1 年一次 年一次 根据病情需要 根据病情需要眼底 眼底 检查 检查 选 选 做 做 选 选 做 做 选 选 做 做超声心 超声心 动图检查 动图检查 选 选 做 做 选 选 做 做 选 选 做 做转诊 转诊 为 为 排除 排除 继发 继发 性高血 性高血 压 压;必要 必要 时 时必要 必要 时 时 必要 必要 时 时(二)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8n n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体重管理体重管理 管理对象:在管理人群中,将超重且中心性肥胖管理对象:在管理人群中,将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者(BMI24kg/m2BMI24kg/m2且腰围男性且腰围男性90cm90cm,女性,女性85cm85cm)作为体重管理对象。)作为体重管理对象。管理主要内容:管理主要内容:身体活动指导身体活动指导 平衡膳食指导平衡膳食指导 随访管理随访管理 应对其体重、腰围进行测量,判断应对其体重、腰围进行测量,判断体重的变化情况。体重管理的随访的间隔时间原体重的变化情况。体重管理的随访的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则上不要超过22周。周。n n原则上慢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每半年至少原则上慢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每半年至少11次。次。信息采集(身高、体重、腰围)筛查表新的一周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随访管理调整指导方案体重正常人群 超重/肥胖人群体重分类“体重管理”个人体重评估报告维持“健康体重”体重管理报告(膳食、体力活动指导方案)个人信息管理(膳食、身体活动情况)身体活动评估报告膳食评估报告体重监测记录表 体重管理流程图体重正常平衡膳食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活动监测体重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油、限盐)定期检查与肥胖有关疾病的危险指标尽早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隐患腰围超标?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腰围不超标无危险因素 腰围超标有肥胖倾向者肥胖家族史、有肥胖相关疾病、膳食不合理、体力活动少等腰围超标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