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知识点归纳.pdf

    • 资源ID:91532560       资源大小:11.69M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知识点归纳.pdf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土壤1身边的土壤2土壤的组成.3 土壤与植物4百变的土壤 一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第2单元消化和呼吸一6我们需要食物一7食物的消化 8我们离不开呼吸 一9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一io健康生活 一第3单元植物的“身体”11 一株番茄12植物的叶13植物的茎14植物的根15植物的花16果实和种子17专题研究:脂肪贮藏在哪里一第4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18关心天气 一19风的观测2 0小小气象员 一2 1天气与生活 一22洪涝与干旱 一2 3台风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 题 第 1课 身边的土壤 总 授 时 数(3)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减教 学目 标1 .知道土壤在身边普遍存在。2 .知道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3.通过寻找并记录身边的土壤,学习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4.通过寻找身边土壤的活动,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重 点难 点知道土壤分布广泛,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动物和人能否离开土壤生存。教(学)具准备土壤样本、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任务驱动情境:学生想在花盆里种植花卉,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土壤。问题:哪里有土壤?(二)活动探究1.活 动1哪里有土壤问题:在我们身边土壤还是很常见的。我们在课前都观察了身边的土壤。大家在哪里发现了土壤?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花园里、山坡上有土壤;在建筑物和庄稼下面也有土壤任务:了解土壤的分布特点。讲述:为了让大家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身边土壤的分布,请大家根据课前的观察填写“寻找土壤记录卡”。指导:出示记录卡,指导学生填写。强调填写自己真实见过的有土壤的地方。活动:学生填写记录卡。程交流:请学生代表与大家交流自己的记录表。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学生一起对发现土壤的地点进行小结,并 板 书(可以将不同的地点由近及远板书排列)。讨论:从大家的发现中,能不能归纳出土壤的分布特点?小结:土壤在我们身边分布很广泛。课 题 第 1课 身边的土壤 总 授 时 数(3)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减教 学目 标1.知道土壤在身边普遍存在。2.知道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3.通过寻找并记录身边的土壤,学习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4.通过寻找身边土壤的活动,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重 点难 点知道土壤分布广泛,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动物和人能否离开土壤生存。教(学)具准备土壤样本、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任务驱动情境:学生想在花盆里种植花卉,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土壤。问题:哪里有土壤?(二)活动探究土壤资源视频:土壤资源的视频问题:在地球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覆盖着一层土壤,这一层土壤虽然很薄,但对我们人类及其他各种生物都非常重要,这是为什么呢?讨论:土壤对动植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交流:小组汇报,教师点评。问题:庄稼、树木等都需要土壤。除了它们以外,其他动植物的生长、生活也需要土壤吗?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课 题第1课 身边的土壤总 授 时 数(3)节 第(3)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目学标1.知道土壤在身边普遍存在。2.知道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3.通过寻找并记录身边的土壤,学习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4.通过寻找身边土壤的活动,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重点知道土壤分布广泛,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动物和人能否离开土壤生存。难点课前土壤样本、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准备教学过(二)2.T任务:活动:交流:媒体:任务:动植*交流:小结:讨论:资源?交流:总结:活动探究手动3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生活过的痕迹。在校园里分组观察,寻找土壤中动植物生活过的痕迹。各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痕迹”。出示土壤里生活着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在图片中找出各种动植物。你还能添加上哪些自己了解的力吗?各小组进行交流、质疑答疑。很多动植物生活在土壤里。土壤对动植物生存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说土壤是重要的各小组进行交流。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基础。土壤为植物扎根提供了条程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土壤也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为动物提供藏身之所。土壤间接地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人类的衣食住行也同样离不开土壤。所以,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土壤资源。课 题 第2课 土壤的组成 总 授 时 数(2)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了解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2 .能够根据土壤不同组成成分的特征,运用沉淀等方法进行分离。3.能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4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重 点难 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组成的不同。课 前准 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培养皿、搅拌棒、放大镜。教学过(-)任务驱动情境:延续上节课的观察活动,波波和琪琪在实验室观察土壤。问题:能不能把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开呢?交流: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颗粒的方法。任务:分离土壤里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究土壤的组成。(二)活动探究1.活 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问题:从上节课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那么,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我们能否将这些不同的成分分离开?交流:分组交流自己的观点,并想办法分离土壤的不同成分。任务:根 据 学生活动手册的指导,按步骤完成土壤组成成分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程步 骤 1:将土壤放入烧杯中(土壤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把培养皿盖在烧杯上,然后把烧杯放在室外的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步 骤 2: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烧杯中,观察现象。步 骤 3:充分搅拌水和土壤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活动:分组实验,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交流:进行步骤1 时,可以观察到盖在烧杯上的培养皿内壁附着许多小水珠,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进行步骤2时,可以观察到土壤中冒出许多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进行步骤3时,可以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植物残体,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沉淀物在水中逐渐分层,颗粒较细的位于上层,颗粒较大的位于下层,说明土壤里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结:土壤主要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另外还含有水、空气和腐殖质等。课 题第 2课 土壤的组成总 授 时 数(2)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了解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2 .能够根据土壤不同组成成分的特征,运用沉淀等方法进行分离。3 .能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4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重 点难 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组成的不同。课 前准 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培养皿、搅拌棒、放大镜。教学过程2.活 动2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讲述: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问题:这三类土壤中大小颗粒的含量有什么不同?任务:观察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组成示意图,描述它们组成的差异。再用沉淀法分离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颗粒,观察它们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活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交流:全班交流观察发现。小结: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土壤中,沙质土大颗粒含量较多,黏质土细小颗粒含量较多,壤土大小颗粒含量比较均衡。(二)活动探究3 .实践做个土壤标本盒任务:观察土壤标本。把自己收集的不同种类的土壤装到小瓶子里,贴上标签,再放到盒子里做成土壤标本盒。课题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总 授 时 数(2)节第(1 )课 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2 .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4.知道不同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重 点难 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课 前准 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 料 杯(有小孔)、水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问题:这些花生长得好,和这里的土壤有关吗?交流: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土壤有关系吗?任务: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什么影响?不同种类的土壤是否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二)活动探究1.活 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学过程介绍: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问题:疏松程度不同的土壤,哪种更适合花生的生长?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任务: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疏松程度,找出更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活动:分组活动,用小棒戳一戳三种不同的土壤。交流:各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小结:沙质土疏松程度较高,比较适合花生生长。课 题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总 授 时 数(2)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2 .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4.知道不同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重 点难 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课 前准 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 料 杯(有小孔)、水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2.活 动2:植物生长与土壤的特性讨论: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那么它们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呢?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问题: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土壤的哪种特征的差异?如何进行比较(实验)?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设计方案。任务:分组进行实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指导:装土壤的纸杯的钻孔要一样,要装一样多的土、同时淋水。实验的结果就是比较三种土壤渗水的情况,渗水多的说明保水性学过程差。交流: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和自己的结论。小结:沙质土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黏质土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质地比较均匀,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问题: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哪些植物生长?指导:可从植物耐旱、耐涝等方面进行考虑。例如,水稻更适合生长在哪种土壤中?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结:不同土壤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沙质土适合耐旱的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合耐涝的植物生长;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植物适合在壤土中生长。(二)活动探究3.实践:种仙人掌任务:仙人掌是耐旱植物,而且往往会因为土壤积水过多而烂根。请为种植仙人掌选择合适的土壤。要求:学生选定土壤种类后,在课后进行实践。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仙人掌的生长情况。课 题 第 4 课 百变的土壤 总 授 时 数(2)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 .知道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2.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3.通过制作陶艺作品,加深对土壤特质的了解。4.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能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重 点难 点知道土是用途广泛的天然材料,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分析禁用红砖的原因。课 前准 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盘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妍妍、琪琪和彬彬在参观陶瓷展览会,琪琪感叹这些工艺品太漂亮了 O问题:这些工艺品都是用土做的吗?教学过程交流:其貌不扬的泥土可以变成美丽的陶瓷吗?任务:了解土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活动探究1.活 动1做泥碗交流:做过陶艺或者玩过泥巴的同学,请讲一讲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一般包括:揉泥,主要是把泥中的空气排掉;成型,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等不同的方法;晾干,成型后的作品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修坯、上色;烧制等步骤。)问题:制作陶艺作品,先要揉泥,那么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可以加水后做成陶艺作品吗?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任务: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土壤加水后进行和泥,然后再各捏一个小碗。根据结果,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活动:分组活动。活动完毕要学生先洗净手。交流:分组汇报。(学生的发现:有的土壤容易被捏成型,有的土壤则不容易被捏成型。)小结:黏质土更加适合捏制小碗。阅读:阅 读 我国古代陶瓷,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是以黏质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陶器致密度较差,吸水性强。瓷器是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瓷器的烧制温度相对陶器要高。瓷器比较结实,不吸水或吸水性小。英文中的“c hin 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瓷器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课 题 第4课 百变的土壤 总 授 时 数(2)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 .知道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2.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3.通过制作陶艺作品,加深对土壤特质的了解。4.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能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重难点点知道土是用途广泛的天然材料,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 性。分析禁用红砖的原因。课准前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盘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2.活 动 2用土还能做什么任务: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例如制作砖、陶瓷、泥塑、水泥等物品,总之土的用途有很多,举例说明土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归纳补充。讨论:红砖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红砖?活动:阅读资料并进行讨论、记录。过程资料:红砖是指以黏质土为主原料加工制作成型,用煤作燃料烧成的实心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规定:2010年底,所有城市都要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红砖原料主要来自耕地,要损耗大量的宝贵耕地资源。2005年国家文件显示,一年生产黏土砖使用黏质 1 0 亿立方米,相 当 于 毁 田 5 0 万亩;烧制黏土病还消耗大量能源,每 烧 1 立方米的实心黏土砖需要耗费1 2 0 千克的煤;烧制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小结:土壤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人们应该保护土壤资源。课 题 第 5 课 器?习:土 壤 的 总 授 时 数(2)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能把土壤的照片上传至网络,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2.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3.体会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4.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重 点难 点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网络搜集、分享资料。课 前准 备可以上网的电脑或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主题人物在参观北京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时,发现坛上铺有黄、青、红、白、黑的五色土。问题:各地土壤的颜色真的不同吗?交流:祖国各地的土壤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任务:如何了解各地土壤颜色的分布?(-)活动探究1.环 节 1明确任务任务:搜集并交流不同地区土壤颜色的信息,归纳信息并形成结论。问题:如何搜集各地土壤颜色的信息?如何利用网络交流这些信息?交流:学生讨论并交流。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方便的操作性等独特优势。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很多有关资料,在班级、学校学习群及其他主题学习交流网站,可以分享交流资源。2.环 节 2搜集信息演示:展示使用正确关键词搜索有关土壤颜色的信息的方法;用手机、相机拍摄不同颜色的土壤的照片。任务:(课前或课后)选定适当的观察地点。到了选定的地点后,可以直接拍照记录,也可以取土作为标本,带回家或实验室后拍照。介绍: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拍照过程中,可以在土壤标本下垫上一张白纸以便衬托土壤颜色,要选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拍照。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拍摄效果,以便更准确地记录土壤标本的特点。拍摄土壤照片后,应经过挑选和整理后再上传。另外,最好用“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土壤标本”的形式对照片加以命名,以防遗忘土壤标本信息、混淆照片资料。上网学习时,要注意网络安全,使用正规网站,自觉过滤不健康或有害的信息。活动:分组使用教师提供的土壤标本,练习记录的方法(使用文字描述或拍照等方法);分组使用网络搜集我国某一地区的土壤颜色信息。课 题 第 5 课 第/土 壤 的 总 授 时 数(2)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能把土壤的照片上传至网络,并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2.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3.体会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4.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重 点难 点观察不同地区土壤的照片,发现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网络搜集、分享资料。课 前准 备可以上网的电脑或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3.环 节 3分享交流任务:发布搜集到的信息到网络讨论组等由教师建立的学习平台 1 O演示:学习上传资料到网络学习平台及交流的方法,如何登陆网络、如何上传照片以及怎样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交流等。要求学生要注意网络社交礼仪。活动:分组上传资料并进行简单互评、交流。4.环 节 4整理归纳任务:用表格把各组(其他班级或地区)搜集到的资料按地区进行整理。归纳各地土壤颜色的情况。交流:分组交流各小组的发现。讲述:补充介绍有关土壤颜色的知识。资料:土壤颜色是土壤的形态特征之一,与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程水分含量、暗 色 矿 物(如氧化铁、氧化锦、黑云母等)含量、浅色 矿 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等)含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也是判断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的重要依据。比如,黑色土壤一般腐殖质含量较高;红色和黄色的土壤说明土壤含大量的氧化铁。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土壤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但各地土壤颜色的大致分布还是有规律的。活动: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的地图上涂色,但不要求全部涂满。只需涂上自己归纳出的数据。课 题 第6课 我们需要食物 总 授 时 数(3 )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目学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2.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3.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生长的重要性。4.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信息。重点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测食物中的淀粉。难点课准前备饺子皮和馅料的图片或实物、不同食品包装袋、滴管、培养皿、碘液、馒头、米饭、白萝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一境述题流务出情讲问交任问任务驱动彬彬、波波和琪琪一起吃午饭,桌面上摆着一碟饺子。我喜欢吃饺子,妈妈说饺子营养丰富。饺子有什么营养呢?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饺子是我们常吃的食物。饺子有什么营养呢?要回答这个就要先了解饺子是由哪些食物原料制成的。学过程(-)活动探究1.活 动 1包饺子的食材媒体:饺子的实物。讲述:饺子是我们常吃的食物,你包过饺子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包饺子吗?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介绍与分享。讲述: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成分较丰富、较全面、较均衡。问题:饺子是由哪些食物原料制成的?任务:将饺子分皮和馅料两部分进行讨论,了解每部分需要些什么食材,各种食材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作记录。交流: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分析:饺子皮是由面粉和水调和而成,其中面粉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板书: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小结: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等糖类,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问题:你知道常见食材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介绍与分享。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媒体:牛奶包装盒。任务:观察不同春品包装袋,了解这些食品含哪些营养成分。活动:展开小组活动,进行有目的、有任务、有记录的探究活动。交流:学生汇报小组观察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小结: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信息。问题:除了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你还关注到食品外包装上的其他信息吗?交流:学生根据观察发现进行介绍与分享。汇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提醒我们在食品保质期内食用;厂家、地址、储存方式等信息。课 题 第6课 我们需要食物 总 授 时 数(3)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目学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2.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3.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生长的重要性。4.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信息。重点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测食物中的淀粉。难点课准前备饺子皮和馅料的图片或实物、不同食品包装袋、滴管、培养皿、碘液、馒头、米饭、白萝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2.活 动 2哪种食物里有淀粉讲述:人类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教学过程问题:淀粉是食物中一种常见的成分,如何才能知道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媒体:碘液。提问:你知道这瓶液体是什么?常用来做什么?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介绍与分享。讲述:当黄褐色的碘液遇到食物中的淀粉,会变成蓝紫色。我们可以用碘液的变色现象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演示:示范如何利用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讲述:正确规范地使用胶头滴管吸取碘液。吸取碘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滴加碘液时,应把滴管悬空放在检测物的上方,不要接触检测物,以免污染滴管;不要把滴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任务:将碘液依次滴在馒头、米饭、苹果块等食物上,观察碘液颜色的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活动:学生展开分组活动,观察碘液颜色的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现象与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引导。小结:谷类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马铃薯、面包等,含有丰富的淀粉。课 题第 6 课 我们需要食物总 授 时 数(3)节 第(3)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2.尝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等营养成分。3.初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健康生长的重要性。4.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信息。重 点难 点能通过分析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测食物中的淀粉。课 前准 备饺子皮和馅料的图片或实物、不同食品包装袋、滴管、培养皿、碘液、馒头、米饭、白萝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二)活动探究拓展:科学阅读任务:阅 读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了解如何合理饮食,促进身体健康。活动:分小组阅读,并记录有效信息。交流:教 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小结:每天膳食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适 量 吃 鱼、蛋、畜禽肉;少盐少油控糖;每 天 至 少 喝 1 5 0 0 毫升的水。实践活动:人的学健康成长需要全面和均衡的营养,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提供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偏食、挑食,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做 一 个“小小营养师”,为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在食谱中写出各种食物的名称及用量。过程课 题第7课 食物的消化总 授 时 数(3)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2 .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3.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4 .乐于探究人体的奥秘,愿意与同学交流,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重 点难 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课 前准 备米饭、勺子、碗、人体消化过程的视频及示意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情境:波波和妈妈在吃晚饭,波波正嚼着白米饭。讲述:米饭是常见的食物,你能说说口中的白米饭有什么味道?问题:为什么白米饭会越嚼越甜呢?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任务:体验用牙齿咀嚼前后,白米饭的味道是否发生变化?思考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二)活动探究1.活 动1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媒体:一碗白米饭。要求:取一小勺米饭,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任务:感受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口腔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进行描述和记录。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米饭进入口腔,牙齿进行切碎,舌头帮助搅拌。小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舌头,口腔周围还有唾液腺等。分析: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够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使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初步被分解为麦芽糖。米饭中含有淀粉,会被唾液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咀嚼口腔中的米饭后能感觉到甜味。问题:保持口腔卫生有什么意义?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小结: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课题 第7课 食物的消化 总 授 时 数(3)节第(2)课 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学目 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2.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3.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4.乐于探究人体的奥秘,愿意与同学交流,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重点难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课前准备米饭、勺子、碗、人体消化过程的视频及示意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2.活 动2食物消化的过程媒体: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讲述: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在这些器官的消化作用下,食物被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被吸收进入人的血管内,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而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提问:你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吗?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学过程任务:观察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及其所处的位置。活动:学生展开小组探究,并记录发现。汇报: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及其所处的位置。整理: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课 题 第7课 食物的消化 总 授 时 数(3)节 第(3)课时参 考 教 案增减教 学目 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2.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3.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感受消化的过程。4.乐于探究人体的奥秘,愿意与同学交流,保持牙齿卫生,吃饭细嚼慢咽,能更好地减轻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重 点难 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初步探究食物消化的过程。课 前准 备米饭、勺子、碗、人体消化过程的视频及示意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活动: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媒体:人体消化器官模型。任务:找出人体消化器官,描述这些消化器官的特征,并根据示意图中的位置在身体模型中进行安装。小结: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器官,还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等。学过程任务:阅 读“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并进行描述。活动: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分组活动,利用咀嚼、蠕动、分解、吸收、残渣、排出等关键词进行表达,并做记录。汇报: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消化过程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被小肠和大肠吸收后,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由肛门排出体外。小结: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实践活动:一名学生描述一个消化器官,其余学生回答该消化器官的作用。课 题 第8课 我们离不开呼吸 总 授 时 数(2)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目学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2.描述人体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3.能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4.对人类身体有探究的兴趣,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重难点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人体呼气和吸气的过程。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课准前备烧杯、滴管、洗耳球、吸管、碘酒、澄清石灰水、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设置由彬深可问题:交流:任务:能。(二)任务驱动半境:波波和彬彬正在进行测量胸围的体检项目。医生让彬攵 一 口气再测量。我们吸气时胸围会变大吗?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呼吸是十分常见的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活动探究学过程1.活 动 1感受呼吸讲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任务:通过体验,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并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胸廓的变化情况。要求:把手放在胸部,或两手放在肋骨两侧,分别进行呼气和吸气。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用科学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并作记录。提示:使用教科书中的关键词进行描述。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小结:呼吸时,胸廓会扩张和收缩。课 题 第8课 我们离不开呼吸 总 授 时 数(2)节 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2.描述人体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3.能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4.对人类身体有探究的兴趣,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重 点难 点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人体呼气和吸气的过程。通过实验认识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课 前准 备烧杯、滴管、洗耳球、吸管、碘酒、澄清石灰水、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2.活 动 2吸气与呼气教学过程问题:人在呼吸时,空气经过了哪些器官?媒体: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任务:在呼吸过程中,空气经过了人体的哪些器官?用红色箭头标出吸气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用蓝色箭头标出呼气时气体排出体外的路线,并在图中标出器官的名称。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并 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展示:吸进人体的空气会经过鼻子、气管和肺,用红色箭头标出;呼出人体的气体会经过肺、气管和鼻子,用蓝色箭头标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一样?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讲述:通过实验了解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一样。介绍:分别往两个烧杯中倒入5 0毫升澄清石灰水,用洗耳球向其中一杯石灰水里反复注入空气,用吸管向另一杯石灰水中吹气。要求:观察并描述现象。通过分析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判断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区别。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实验,并 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汇报:请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用洗耳球向其中一杯石灰水里反复注入空气,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用吸管在另外一杯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区别,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拓展:人体消耗了所有吸入的氧气吗?人呼出的气体中全部是二氧化碳吗?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媒体: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分析:人体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还有一部分氧气会随着呼出的气体排出体外。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二)活动探究实践测量气体的成分使用气体成分测试仪测量我们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课题第9课盘暮7 作:简 易 总 授 时 数(2)节 第(1 )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目学标1.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2.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尝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并通过锻炼增强肺活量.4.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重难点点能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能利用简易肺活量计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前水槽、大饮料瓶、塑料软管、吹嘴、水、彩色水笔、多媒体教学准备教(一)设置f测量月问题:交流:任务:置。(二)任务驱动手境:波波、彬彬和琪琪正在进行体检,波波使用肺活量计市活量。我们能制作一个测量肺活量的装置吗?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简易装活动探究学过程1.任 务讲述:测量肺活量是体检中的一项常规检查。问题:肺活量如何反映我们的身体指标。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整理:一般情况下,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任务: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简易装置。2.设计思考:如何将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引导: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能否用装置将水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交换,从而直观地反映气体的体积。任务: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设计简易肺活量计。提示:测量肺活量是测量人体呼出气体的体积;可以利用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进行设计;通过装置,能使呼出的气体将水排出;观察排出水后的装置里气体所占的体积,可以了解呼出气体的量;通过装置简单对比肺活量的大小。活动: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设计活动,分析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使用工具与材料,用绘图、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构想记录下来,并把设计简图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交流: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方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整理: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交流和共享,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听取不同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想法,进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设计。课题第9课鑫簿?作:简 易 总 授 时 数(2)节第(2)课时参 考 教 案增 减教 学目 标1.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设计并制作简易肺活量计。2.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尝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并通过锻炼增强肺活量.4.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重,占八、能 利 用 科 学 知 识 和 科 学 方 法 设 计 并 制 作 简 易 肺 活 量 计。能 利 用 简 易 肺 活 量 计 比 较 肺 活 量 的 大 小,并分析实验数据难点得 出 结 论。课前水 槽、大 饮 料 瓶、塑 料 软 管、吹 嘴、水、彩 色 水 笔、多媒体教学准备(二)活动探究3.制作要求:按 照 设 计 方 案,制 作 简 易 肺 活 量 计。材料:水 槽、大 饮 料 瓶、塑 料 软 管、吹 嘴、水。活动:分 小 组 按 要 求 展 开 制 作 活 动。可 参 考 以 下 步 骤 完 成 制 作:教 测 量 塑 料 软 管 的 直 径;选 择 合 适 的 工 具,在大饮料瓶的盖子上开一个刚好 能 插 入 塑 料 软管 的 小 孔;将 塑 料 软 管 插 入 大 饮 料瓶 盖 子 上 的 小 孔,还 可 以 用 橡 皮 泥 封 好 缝 隙,保 证 密 封 不 漏 气;学 将 吹 嘴 插 入 塑 料 软 管 的 另 一 端。展示:各 小 组 介 绍 自 己

    注意事项

    本文(202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知识点归纳.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