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解析版).pdf

    • 资源ID:91547137       资源大小:5.12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解析版).pdf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 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案】B2.光照条件下,给 C3植物和C 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 后 检 测 叶 片 中 的 下 列 有 关检测结果的叙述,母送的是A.从 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 C4大量积累D.在 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3植物和C,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 据 C3植物和C 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 C3植物:C5+“CO2-2C3(只 有 两 个 O-Cs+dCH zO);和 C 植 C,植物的光合作用:C3+“CO2TC4(只有一个 l4C)-C3+l4CO2,CS+MC02-2C3(只有两个,4C)C5+(14CH2O)和 呼 吸 作 用 的 过 程 ,_ _ _ _ _ _ _|C6Hl2O6+6O2+6H20T6H2O+I2CO2I可知,A、B 和 D 三项均 不正 确;途 径 中 的 C4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答案】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 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 起 点(m,0)(m 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 选项;B 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 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 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答案】A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 频率的叙述,谓课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 么 A 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Aia、iA=ia和 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答案】D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惜送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 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率沼气【答案】c6 .下列判断车苜送的是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S i3N4 N a C l S i I4C.酸性:H C 1 O4H2S O4H3P O4 C.碱性:N a O H M g(O H)2 A 1(O H),【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 0 0 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A项错误,2 0 0 9年高考全国卷I第2 9题已经考过,N%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 s%、P H 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ASH 3PH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 0 1 0年高考题与0 8和0 9没有太大区别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 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 i z。2B .将S O 2通入B a C 1溶液可生成B a S C)3沉淀C.将C 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通入热的C u S C)4溶液中能使C u?+还原成C u【解析】A错误,因为L 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口2。,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 误,酸 性:H C I H2S O3 H 2 c O 3所 以 通 入 后 无B a S O3沉 淀,因为B a S O3+2 H C I=B a C l2+H2O+S O2T ;D错 误,溶 液 中 该 反 应 难 以 发 生,先 是:A2 N H 3+2 H 2 O+C u S O 4=C u(O H)2 1+(N H 4)2 S C 4,接着 C u(O H)2=C u O+H 2。,溶液中 N H3 不能还原C u O为C 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 c o 3 H C 1 O,反应为:C 02+H20+C a(C 1 0)2=C a C 0.4+2 H C 1 0,直接取材于课本第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F e?+溶液中:2F e3+C u=2F e2+C u 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 e3O4+8 H+=3F e3+4 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 e2+4 H+N O;=F e3+2H2O+N O T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 e+6 H+=2F e+3H 2 T【解析】A正确,符合3个守恒;B错误,电荷不守恒,F e3O 4中F e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 e3O 4+8 H =2F e3+F e2+4 H2O;C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 e2+N O 3-+4 H =3F e3+N O f+2H 2。;D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 e?+和 H2;【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D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p H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 H =6,贝i j a 6B.在滴有酚猷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V7C.L0 xl(T3moi儿 盐酸的 pH=3.0,LOxlOmol/L 盐酸的 pH=8.0D.若lm LpH=l的盐酸与100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A错误;B酚酥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lOVlO414 =1 n+N4,现在 vi/V2=10:又知 a=l,所以 b=llVI【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1 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C)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璃镀的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 T iO/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F2TiO2/S+3F 2TiO,/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簿送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染料罐化B.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钳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铜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和b的浓度不会减少【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伯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3-+2 e=3 r;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还 原 一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叮、氧化3 r的转化(还有b+rub)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答案】B【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点评】本题立意很好,但是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 7题(3)问,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1 1.下图表示4滨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W 酸 性KMnOa溶液?-HBr HzO/FT vZaOH乙 砰 溶 液 共 热Y A.B.C.D.【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只含种官能团,即可!或HOW(双 键 被 氧 化 为 竣 基)【答案】B【命题意图】掌握烯姓的基本化学性质:与 HX加成,与 H2O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煌的化学性质:卤代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煌的氧化,烯堤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一性质一官能团这条主线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 PC b与PCI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解析】设 n(PCl3)=X mol,n(PCl5)=Y m o l,由 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由 Cl 元素守恒有 3X+5Y=(0.314x2)/22.4=0.028.,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13.下面关于SiCh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 处于中心,S i处于4 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 个 S i原子和3 个。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 O 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 6 个 S i原子和6 个 O 原子【解析】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氧处于4个顶角所以A项错误;在S i O 2晶体中,每6个S i和6个O形成一个1 2元 环(最小环),所以D对,B、C都错误!【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实际上第三册课本第一单元里面有结构图!【点评】怎样理解S i O 2的结构,可从晶体硅进行转化,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只需将C原子换成S i原子即可,课本上有我直接拿来用,再将S i-S i键断开,加入氧即可,见:但是若将题目中B、B、D三个选项前面分别加上“平均每个”,则本题的答案就又变了,这时就要应用均摊法了,由于每个S i原子被1 2个环所共用,每 个0原子被6个环所共用,每 个S i-0键被6个环所共用,则均摊之后在每个环上含有0.5个S i,1个O,2个S i-0键,此时则B、D错误,C正确了,也即在I m o l S i O z中含有4 m o i S i-0键(这是我们经常考的)二、选 择 题(本 题 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4.原子核空U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唱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2 j:P a,再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空U。放射性衰变、和依次为A.a衰变、B衰变和。衰变 B.p衰变、0衰变和a衰变C.。衰变、a衰变和0衰变 D.a衰变、B衰变和a衰变【答案】A【解析】融加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为a衰 变.2煨质子数加1,说明为尸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质子数加1,说明为尸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命题意图勺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1 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机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 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q、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1 L IA.q=g,%=gC.a=0,m+M“k gB.q =0 ,t 7 2 =gm-MD.a=g,a2=gM【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 簧 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 g=F,aH.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厘=土 M M 6【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关键是区分瞬时力与延时力。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答案】C【解析】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高,A错误。电势差的大小决定于两点间距和电场强度,B错误;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而且速度最快,C正确:场强为零,电势不一定为零,如从带正电荷的导体球上将正电荷移动到另一带负电荷的导体球上,电场力做正功。【命题意图叮考点定位】考查静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特点,应该根据所学知识举例逐个排除。17.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x10-5 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 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北岸的电势较高B.河南岸的电势较高C.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 m V D.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 m V【答案】B D【解析】海水在落潮时自西向东流,该过程可以理解为:自西向东运动的导体棒在切割竖直向下的磁场。根据右手定则,右岸即北岸是正极电势高,南岸电势低,D对C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 L u =4.5 x I O *i o。x 2 =9 x I C T?*B对A错【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导体棒切割磁场的实际应用题。1 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 0f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1-A.-B.-t a n 0 2 t a n。C.t a n。D.2 t a n。【答案】D【解析】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 角0,根据有:t a n 6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gfy=gt _ gtD正确。x 2 v0Z 2vn 2 t a n 6【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抛速度和位移的分解1 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用,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大于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一小于4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一等于/2忖,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厂由口变到厂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答案】B C【解析】分子间距等于入。时分子势能最小,H Pr o=r2当厂小于4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 大于打小于生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厂2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A错8:对。在r由口变到,-2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错误。【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分子间距于分子力、分子势能的关系2 0.某人手持边长为6 c 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 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 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 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5.5 m B.5.0 m C.4.5 m D.4.0 m【答案】B【解析】如图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由图中的三角形可得树高 树 到 镜 的 距 离+眼 睛 距 镜 的 距 离 0.4 m a n镜 高 6 cm 一 眼睛距镜的距离0.4 m2 f =/十 0.4m。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大,看到树所需镜面0.0 6 m 0.4 m树的像越小,同理有 口 一 =Y+6m,以上两式解得=2 9.6 m,H=4.5m。0.0 5 m 0.4 m【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面镜的反射成像,能够正确转化为三角形求解2 1.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0时刻振子的位移=-0.1 1 1 1;4/=s 时刻x =0.1 m;/=4$时刻 =0.1 1 1 1。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38 8A.0.1 m,s B.0.1 m,8s C.0.2 m,s D.0.2 m,8s3 3【答案】A D4【解析】在/=-s 和片4 s 两时刻振子的位移相同,第一种情况是此时间差是周期的整数3倍4-二4 =7,当 n=l时T =8?s。在4?s的半个周期内振子的位移由负的最大变为正的最3 3 3大,所以振幅是0.1 m。A正确。第二种情况是此时间差不是周期的整数倍则(;4 0)+(4-:4 )=7 +:T,当 n=0 时7 =8 s,且由于A%是乙的二倍说明振幅是该位移的二倍为0-2 m。如图答案D。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振动的周期性引起的位移周期性变化。2 2.(1 8 分)图 1是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 0 x 1 0-2$,则圆盘的转速为 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 0.2 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4.5 5 转/s (2)2.91 c m【解析】从图2可知圆盘转一圈的时间在横坐标上显示2 2格,由题意知图2中横坐标上每格表示1.0 0 x 1 0%,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是0.2 2 s,则转速为4.5 5转/s反光引起的电流图像在图2中横坐标上每次一格,说明反光涂层的长度占圆盘周长的2 2分 之 一 为 爱2x3.14x10.2022=2.91 e m o【命题意图,考点定位】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与转速的关系,以及对传感器所得图像的识图。2 3.(1 6 分)一电流表的量程标定不准确,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实际量程所用器材有:量程不准的电流表4,内阻4=1 0.0。,量程标称为5.0 m A;标准电流表4,内阻与=4 5.0。,量 程1.0 m A;标准电阻用,阻 值1 0.0 Q;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3 0 0.0。;电源E,电动势3.0 V,内阻不计;保护电阻与;开关S;导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答题卡上(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图2(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应滑动至 端。(3)开 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使电流表4满偏;若此时电流表也的读数为八,则4的量程/“二(4)若测量时,4未调到满偏,两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从图中读出4的示数人。(保留3位有效数字)(5)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建议:【答案】连线如图阻值最大,IAR叱,+r2)八(4)3.00 mA,0.660 mA,6.05 mA(5)多次测量取平均【解析】连线如图在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中在 接通开关前需要将滑动触头滑动到阻值最大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待测表满偏,流过的电流为人。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有内得;待测表未满偏有/=/2(r2+与),将A2的示数0.66mA和其他已知条件代入有但 图 中A)的 示 数3.0m A量 程 为5.0m A,根据电流表的刻度是均匀的,则准确量程为6.05mA多次测量取平均24.(15 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210-13060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答案】速度图像为右图。900m【解析】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汽车匀加速,后20s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m/s。所以速度图像为右图。然后利用速度图像的血积求出位移。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s=.%+$2 +S 3 =10 x10+30 x20+10 x20=900 m25.(18 分)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周运动,星 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 样 算 得 的 运 行 周 期 已 知 地 球 和 月 球 的 质 量 分 别 为5.98x1024k g和7.35xl022kg。求与T|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答案】(DT=2万(2)1.01【解析】(DA和B绕。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和B的向心力相等。且A和B和O始终共线,说明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 c m Mma)2r=M a)2R,r+R=L,连立解得 R=-L,r=-Lm-M m +M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空巴=m()2 LT M +m化简得 T=2TT.将地月看成双星,由得(=2花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岑M m竺=m(Y L1 T化简得=2%上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m +M 5.98 x 1024+7.35 xlO225.98 xlO2426.(21 分)如下图,在04 x w G。区域内存在与x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 y应强度的大小为B.在t=0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xy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 向 与y轴正方向的&x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已知沿y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0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上P(、Q a,a)点离开磁场。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粒子的比荷q/m;此 时 刻 仍 在 磁 场 中 的 粒 子 的 初 速 度 方 向 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答案】(D R=述。3速度与V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范围是60。到120q _ 24m 3历0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时间为2ro【解析】粒子沿y轴的正方向进入磁场,从P点经过做O P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为圆心,根据直角三角形有相=+(岛火)2解得?=2百-a3s in =-=,则粒子做圆周运动的的圆心角为120,R 2“/:周期为7 =3/。/-/-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得、一 一 一,Bqv=m t%R,v=,化简 得=互 、T T m 3Bt。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其圆心角一定大于120。,这样粒子角度最小时从磁场右边界穿出;角度最大时从磁场左边界穿出。角度最小时从磁场右边界穿出圆心角1 2 0,所经过圆弧的弦与中相等穿出点如图,根据弦与半径、x轴的夹角都是30。,所以此时速度与y轴的正方向的夹角是60。角度最大时从磁场左边界穿出,半径与y轴的的夹角是60。,则此时速度与y轴的正方向的夹角是120%所以速度与y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范围是60。到120。1/I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轨迹应该与磁场的右边界/I相切,在三角形中两个相等的腰为及=毡4,而它的高是3h=6 a 与a =殍,半径与y轴的的夹角是3 0。,这种粒子的圆心角是2 4 0。所 用 时 间 为2%。,所以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时间为2/。一 一/R2 7.(1 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 别 在 三 种 不 同 实 验-条 件 下 进 行,它 们 的 起 始 浓 度 均 为c(N)=0.1 0 0加。/、c(B)=0.2 00mol/L Rc(C)=Q m o 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0.020 S0.0$.0 10.0 15.0 20.0 25.0r/nin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比较,和分别仅改变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2)实验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A/7 0,判断其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 m 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vB=;实验:vc=。【解析】(1)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1 L,则中达平衡时A 转化了 0.04m 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 转化了0.08moL所以B 转化率为 100%=40.0%;同样在中A 转化了 0.06mol,则生成C0.200为 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3)M i 0;理由:由和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 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0(4)从 图 上 读 数,进 行 到 4.0m in时,实 验 的 A的 浓 度 为:0.072mol/L,贝 4C(A)=0.10-0.072=0.028mol/L,u(A)=0028 吧 S=o.007wo/(Z,min)以=2 以=0.014mol(Lmin);进行4.0 min到 4.0mi 实 验 的 A 的 浓 度 为:0.064mol/L:AC(A)=0.10-0.064=0.036mol/L,v(A)=C(A y/t=0 036?。/L=o 009加 ,vc=tz4=0.0089mol(L min)-4.0 min【答案】(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2)40%(或 0.4);0.06mo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点评】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能力要求非常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须非常优秀才行!此题与2009年全国卷II理综第 27题,及安微卷理综第28题都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陌生!28.(15分)有 A、B、C、D、E 和 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 E 为无色油状液体:B、C、D 和 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 时产生白色烟雾:将 A 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 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 时,D 中沉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 N O 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解析】山题干表述可知A和E不是盐,又由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推知E为硫酸(步操作进步确定);(I I)由题干和步操作可知A为氨水;(I I I)再由步操作可知F中阳离子为 A g+发生的反应为:A g +N H3 H2O=A g O H|+N H4h;A g O H+2 N H3H2O=A g(N H3)2+O F T+2 H 2 O;而常见的盐中只有A g N C 3可溶于水,故F为A g N C h;(I V)由步操作可知B中阴离子应为C O 3 ,由于此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 O 2,B、C、D中能生成沉淀说明不能是H C O-而阳离子可是常见的K、N a N H 4+等待定(V)同样由步操作D中能与氨水生成沉淀的无色溶液中常见的为阳离子为M g 2+或A产,而阴离子需待下步反应再确定;(V I)由步操作生成的沉淀为可能为A g C l、A g B r、A g L B a SO4.E Si C 不合理)等,但限于题干所述中学常用试剂,则沉淀应为A g C l和B a SO4,才不溶于H N O3,一个是与A g N O3结合生成的沉淀,一个是与硫酸结合形成的沉淀,故C应该同时含有Ba?+和C 即,C为Ba CH进而推出D中阴离子应该为S O?,因为题干所述盐溶液中阴离子均不同,故D为Ab(S O 4)3或M g S CU其他解析见答案【答案】(1)A N H 3 H 2。或 N H 3 ;E H2S O4 F Ag N O3 C Ba Cl2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2)B N a 2c。3或K 2c。3用洁净的钻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 a 2c Ch溶液;若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 2c o 3溶液D Ab(S C)4)3或M g S C)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 a O 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 a O 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b(S C)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 g S()4溶液【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涉及到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未知物的推断,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量多与量少的反应不同,现象不同等,此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很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经典好题!【点评】此题一改过去每年元素推断的通病,思维容量显著增大能力要求高,与2008年全国卷I理综28题有得一拼,比2009年的第29题出得高超一些,相比以前的无机推断显然有质的飞跃,看到命题人在进步!但是此题是不是一点瑕疵没有呢?x显然不是,例如本题条件很宽广,没太明显的限制条件,因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不会给阅卷者带来喜出望外,只会增加难度,不好统一评分标准,也就缺乏公平性!特别是B 和 C 上就有争议,如 B 还可能是(N H 4)2 C O 3,C还可能是Ba Bn、Ba b 等,当然限制一下沉淀颜色就排除了 C的歧义!2 9.(1 5 分)请设计C 02 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9*.-I _ 1_ 0 D反理管,圉 困 皿入示匕开孔)(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 O 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解析】(1)这里与一般的物质制备思路是一致的,思路是先制备C 0 2,再净化除杂,干燥,接着再与C在高温下反应制CO,再除去未反应完的C O 2,我们这里只需要画装置简图即可,这是自1 9 9 8 年高考科研测试首次出现,至今高考终于再现了!(见答案)(2)与 2 009 年 2 7 题相似这在今年的训练题中比较流行,如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黄冈中学模拟题等均再现了,不难学生能够作答和得分(见答案)(3)这在以前题目中出现了多次,一般学生能答对(4)此问答案很多可以点燃,看火焰看产物;也可以E 后面再接个灼热C uO 的玻璃管后面再接个放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看玻璃管和石灰水的现象;也可应直接用PdCb溶液等【答案】仪器标a 仪器中所加物质十1两利碳酸氢钠溶液除去3 中的HCI气体C浓破酸除去COz中的水气D干燥木炭粉与3 反应产生COE澄清石灰水吸收未反应的C6(3)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解析版).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