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掌握知识点2023.docx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掌握知识点202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1(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2、陆王心学(1)内容:南宋,陆九渊:“心即理也”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明中期,王阳明:“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同: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异: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2(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3一、内外服制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成为中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二、青铜时代1、商朝的青铜器(1)商朝处于青铜时代,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性质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2)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3)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的青铜器。2、甲骨文(1)商朝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2)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象形文字。(3)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