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训练 鲁教版必修2 .doc
-
资源ID:91593035
资源大小:52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版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训练 鲁教版必修2 .doc
"【三维设计】2013版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训练 鲁教版必修2 "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10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2题。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解析:第1题,由图中城市位置可知,五原的纬度高于长安(现西安),所以五原的春天来得较长安迟,当五原河畔冰开,气温回升时,长安春天已近尾声。这说明两地热量的差异,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是说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难以到达玉门关,这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A2.B3下列关于自然带的正确叙述是()陆地水平自然带是由于各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的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同一自然带内形成的自然资源相同各个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界线每个自然带都有其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由于全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陆地自然带ABC D解析:同一自然带内也存在着地域分异,形成不同的资源环境,形成的自然资源也不一定相同。自然带具有过渡性,相邻自然带界线并不明显,在一定的陆地自然带内形成与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陆地自然带的形成除了受太阳辐射的制约外,同时还受到水分等因子的综合作用。答案:C上海世博园:壮观雄伟的澳大利亚国家馆建筑,大波浪形的外立面设计,让人联想到这个国家周围宽广的海岸线,铁锈红色的色调绚丽夺目,象征着澳大利亚国度红色的土壤,内在建设的创意更是别拘一格,匠心独具。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46题。4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5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 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 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6图中Z自然带从内陆一直向西延伸到海岸附近的原因是()A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地形起伏的影响C大气环流的影响 D海陆分布的影响解析: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X、Y、Z的自然景观变化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Z属于热带荒漠带,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从X到Y到Z降水量逐渐减少,其分布延伸到海岸附近主要是沿岸寒流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答案:4.B5.A6.A读图,完成78题。7与自然带更替原因相似的是()A BC D解析:图中的分别表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自然带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这种分异主要是因降水量的差异而导致的。图中的,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自然带更替原因相似。答案:C8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A两地 B两地C两地 D两地解析:地位于赤道附近,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该地处于东非高原,海拔高, 导致气温稍低,大气对流也不显著,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发育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地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它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故这两地都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答案:D下图分别是“东欧和北亚的植被与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东欧和北亚地区简图”。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10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段所经地区一致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1图中草原带形成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较为湿润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解析:第9题,图中植被和农业带的分布是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0题,丁表示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甲、乙、丙表示的都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但能体现图中沙漠、草原带的只有乙。第11题,图中草原带位于里海沿岸,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答案:9.A10.B11.B12以下各项中,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前者对应两种自然带,后者对应两种气候类型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带D地中海气候热带荒漠带解析: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形成的气候条件可以是温带季风气候,也可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自然景观从的变化是以_为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4分)(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2分)()A BC D(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10分)解析:第(1)题,四处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变化规律,因而这种变化规律的产生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第(2)题,喜马拉雅山南坡形成复杂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度比北坡大,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较复杂,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由于喜马拉雅山位于30°N附近,其山麓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3)题,从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差异,这种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答案:(1)热量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2)A(3)为沿海,为内陆,从由于湿度的递减,而产生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1:“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2:“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材料1中A是_(山脉),B是_(山脉),C是_(山脉),D是_(山脉)。(4分)(2)若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可能属_山脉。(填字母,4分)(3)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2分)()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C针阔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4)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4分)(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2分)(6)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7)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解析:第(1)题,根据所给的“我国部分轮廓图”,对图中各字母所处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判断出各山脉的名称。第(2)题,根据材料2中各山地的自然带谱分布规律,明确不同山坡基带的名称,分析其所处的位置,对应材料1中的各山脉。第(3)题,图中M所处的海拔,再高有山地针叶林,再低有温带草原,那么M处的植被就应该是由温带草原向山地针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对照四个选项,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所处的海拔和纬度位置应该更低,高山草原所处的海拔应该更高,故应该选C。第(4)题,图对应山脉为阴山,其南坡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为阳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故森林带的分布比北坡更广泛。第(5)题,图对应山脉是秦岭,其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南北两侧的降水也有差异,南北坡的水热条件都不一样,故基带也不一样。第(6) (7)题,根据各山地的相对位置不同,判断其变化要素是热量还是水分,就可以得出其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阿尔泰山阴山太行山秦岭(2)BDAC(3)C(4)南坡降水丰富(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6)热量从赤道到两极(7)水分从沿海到内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