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
-
资源ID:91596919
资源大小:24.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理解和借鉴邹忌的话语艺术;2理解邹忌心怀国家大事的优秀品质;3学习和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教学重点难点1邹忌委婉的进谏方式;2学习和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一些文言特殊句式。教学时数2课时。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2理解和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并能够准确翻译。教学步骤导入例如:同学们,你们给人提过意见吗?他能接受你的意见吗?是啊,提个意见很难,要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更难。因为,提意见不仅需要我们态度要诚恳,而且更重要的是接受意见的人态度更要诚恳,否那么我们满腔的热诚会换来一盆冰水。当然,光有诚恳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提意见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别人有缺乏,因此,提意见还要提得有水平,要入情入理,才能让别人接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就有这样的意思。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古人是怎样运用他们的智慧来提意见的吧。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导入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词句:1形貌昳(ì)丽:形体容貌美丽而有神采。2朝()服衣冠 3窥(i)镜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见课文注释。5及:比得上。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翻译时炎注意以“是代替其中表判断的“者也;“美丽者相当于现代汉语所说的“美男子。7忌不自信:自信,与现代汉语不同,是宾语前置,“相信自己能比徐公美的意思。8与坐谈:注意其中省略的局部,即:邹忌与客坐谈。9不假设:不如。10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1寝:上床休息。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美,意动用法,翻译时以“认为美的格式表达;私,偏爱;形容词作动词。4请学生笔译本段。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6诵读本段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词句:1诚:确实,确实。2皆以美于徐公: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认为;于:介词,比。3地方:地,地方;方,方圆、纵横。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4请学生笔译本段。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6诵读本段课文。三学习课文三、四段。方法如前。重点词句:1乃:副词,于是、就。2面刺: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刺,指责。3受:同“授,授予。4能谤议于市朝:介词词组于市朝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谤议的前面。谤:指摘,注意这里没有贬义。5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6期j年:满一年,一周年。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打了胜仗。所谓,所说的;于朝廷,介词词组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战胜的前面。四诵读全文。五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检查背诵。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话语艺术。问题一:你认为邹忌讽谏并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一些?起主要作用的是哪一点?请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邹忌的讽谏方式;2齐王的态度。1这二个因素都是主要的,因而对起主要作用的一点或者二点都是的理解,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此根底上,导入对邹忌言语艺术的理解。首先是邹忌以自己的经历为根底,以“吾妻比“宫妇左右,以“妾比“朝廷之臣,以“客比“四境之内,以自己受到蒙蔽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次是这种表述的客观效果。1从自己身边的事说起,自然可信;2类比恰当,结论容易被人所接受;3语气平和,显示道理的信度。2做一点延伸:齐王的态度这一篇文章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实际上齐王虚心纳谏的态度是不能无视的。其理由如次:1君臣话语权的不同:齐王不听,邹忌说得再好也没用。2人们熟悉的百里奚的“辱亡齿寒的进谏,这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但却失败了。3而在唐代的魏征身上我们找不出一丝的“讽谏艺术,可他却每每获得成功。结论:讽谏成功的因素主要还是君王谏的对象。通过讨论或教师的点拨,有利于学生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来认识邹忌的讽谏艺术问题二: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邹忌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认识?提示不管对这件事如何认识,邹忌能够从自己身边的一件事联想到国家大政,并付出行动,且取得巨大的效果,这本身是值得赞赏的。因而说他勤于国事,忠于职守等都可以。问题三:齐王纳谏的效果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文章正面叙写邹忌受蒙蔽是为他的进谏埋下伏笔,作铺垫,正面叙写进谏的过程是因为此是文章的中心。正因为如此,文章对群臣进谏的过程作侧面地交代,只强调了进谏的效果“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王能以行动来采纳群臣的建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件事的影响,是总的效果问题四:仔细品味妻、妾、客的话语,说说三个人的言语有哪一些不同,为什么?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竭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妾:徐公何能及君也!虽是赞美,但缺乏“妻发自内心的情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肯定,并无情感,完全是敷衍的态度以上问题,应当让学生的一件得到充分的展示,讨论或者争论都是可以的,最后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做一个点拨或者小结问题五:文中怎样刻划邹忌这个人物的形象?明确:邹忌是文中着力刻划的的人物,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的细致描写,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容貌昳丽,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臣形象。问题六:邹忌向齐王进谏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请说出你的理解。邹忌把家庭的琐事扩大到国家大事上去:“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也是一样。到这个层次,是个大飞跃,是文章主题形成的关键。这个飞跃之所以很自然,原因是这里用了一种“类比的思维形式。五、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面貌又长得光艳美丽。早上,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十分漂亮,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他的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从外边讲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就问客人:“我跟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差得很远。晚上,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道:“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对我有所要求。于是,邹忌上朝去见威王,说:“臣子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漂亮。可是,臣子的妻子偏爱臣子,臣子的妾害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有求于臣子,都说臣子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领土方圆一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宫里的妇女近臣没有谁不偏向大王,朝廷上的臣子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之内没有谁不想有求于大王。从这点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可厉害了。威王说:“对。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民众能够当面指出孤家的错误的,得到头等奖赏;上书奉劝孤家的,得到二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国事传到孤家耳里的,得到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臣子们都来进言,宫门口和庭院里像个闹市;几个月以后,要隔些时候才有人来进言;一年以后,有人虽然想进言,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六、“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第一题以小悟大,从家事到国事,采取使对方不设防的迂回战术。邹忌采用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以小悟大,从家事到国事。在君主制度下,臣子对君王的进谏,正如本单元?讽谏小议?中所言:“实在是一种刀斧手阴影下的血腥冒险。设想他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说话,最聪明的方法是不用言语去激怒他。当然,在战国时代,士的地位较高,君王也较能听从臣子的建议,但毕竟还是君臣关系。更何况,即便是现代社会,一般人际关系中的批评建议,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寻找对方易于接受的“点切入。邹忌以妻、妾、客人对自己“美的偏见问题为切入点,言之成理。因为这只是小事、家事,并未进入国事正题,所以对方没有提防心理,易于接受,这就在对方的心理上设置了埋伏,也就是把对方悄悄地纳入他预设的“圈套中了;然后由此顺势推出君王受蒙蔽的原因,自然进入正题,符合逻辑,顺理成章,所以对方能乐于采纳。这是战国时谋臣策士们常用的一种“迂回战术。?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劝谏赵太后,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学生答复,大意即可。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怎么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问题。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爱虚荣、喜欢被恭维奉承的弱点,而别人对我们的赞扬、恭维,都可能带有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感情倾向、畏惧心理、利益驱动等,因此往往不客观,不正确,作为接受者,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理性的认识,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好恶和非理性而被对方所蒙蔽、误导。当然反过来类推,对待他人的批评、建议,原理也一样。其次,作为批评、建议者,即使是正确的道理,也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尽量寻求双方的共同点,从对方易于接受的地方如日常小事、生活常理等入手,由小及大,由感性到理性。具体已如上述。第三,要善于从小事中总结规律,领悟大道理。真理往往是很朴素的,小事与大事、家事与国事,其间差异很大,但往往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关键在于是否善于领悟、发现和总结。邹忌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也许就一笑置之、轻易忽略了,但他却能从中悟出君王受蒙蔽的大问题。学生能说出前面两个方面的大意即可。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第二题第1 小题:除了练习中提到的三个方面外,还有徐公“寝而思之悟出的私、畏、有求三个原因,“令初下后的进谏三变。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三似乎是一个表示最适宜的多数的数字,故有“事不过三的说法。一般说来,它根本代表或概括了事物的多数、多种类、多属性、多层次等,在表达上又不显得罗嗦重复,恰到好处。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文学作品或常用语言中大量存在。孔子有“三人行、“三月不知肉味,杜甫有“三吏三别,做人要“一日三省,做事要“三思而行,学习要“举一反三,唱曲有“一唱三叹,幸运叫“三生有幸,连骂人也是“祖宗三代,等等。尤其在叙事文学中,更有诸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碗不过岗、“三勘蝴蝶梦之类的故事。课文中的这个特点,使其作为历史记载,却带有更多叙事文学的色彩。第2小题:参见第一题第一问的答案。第3小题:妻子说邹忌美,是因为爱,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根本上是出于感情方面的偏爱,并非有意的蒙蔽。而小妾,与邹忌是奴与主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她习惯了讨好迎合,不管邹忌是否真美,她只能说美,这种蒙蔽是出于畏惧的心理惯性,既无妻子那样的感情偏爱,也不像客人那样为了某种利益需求而刻意恭维。至于客人,那么完全是出于个人功利的目的,而不顾事实地讨好对方,是有意的蒙蔽。纵观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蒙蔽,也根本上由这三种原因感情倾向、畏惧心理、利益驱动造成的,因此虽然事有大小之别,但道理根本相通,将之“放大,来揭示君王受蒙蔽的成因,很有说服力。以上各题具体参见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第三题首先是为了在行文上防止同语重复、语气单调。其次,也或多或少地与人物身份及其动机不同有关。妻子的答复,有强烈的赞颂色彩,与下文的“私我也照应。小妾的答复,少了“君美甚一句,赞颂色彩明显较淡。而客人的答复,毫无赞颂或感慨的意味,只是一般的陈述语气,给人以敷衍应付的感觉。具体参见参考资料。第四题1服:穿戴。2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之:的。3寝:睡觉。之:它,指代前面发生的事。美: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偏爱。4孰:谁。5孰:“熟的古字。6间:间或,偶尔。期年:满一年,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