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浙江省省级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规划.doc
-
资源ID:91597183
资源大小:596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毕业设计论文-浙江省省级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规划.doc
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调研课题材料之二 浙江省省级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规划纲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0七年十一月1浙江省省级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规划纲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公共检验检测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管理,提高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提升我省公共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十一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实施本规划纲要。一、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代表我省检验检测最高水平的省级以上各类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已超过100家;设备资产已超过11亿,检验检测人员超过5000人;检验检测能力基本覆盖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已成为全省公共检验检测核心力量,为支撑政府部门履行职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产业优化提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质监系统大力加强检验设备的投入和检验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近三年新增检验设备资产超过3亿元,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总数达到16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级综合检验检测研究机构为龙头,省级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中心城市综合技术机构和县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药监等部门也围绕各自职能,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已基本建成28大类525种食品农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初步具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方面,建设了药品、保健食品、药品包装材料、医用光学、医用电气、一次性医疗器械等的检验检测能力,为我省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质量监管产品方面,检验检测能力已能覆盖全国重点监管产品目录中的80%以上。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提供技术服务能力增强。省级检验机构在信息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器、纺织、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环境资源、健康安全、服务业信息化等领域加强了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这些都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技术保障。为有效应对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我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加强了主要出口产品领域的高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食品农产品安全、动植物检疫、机电产品安全和生态纺织品检测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在机电产品检测领域取得了国际CB互认实验室资格。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工业产品包括RoHS、PaHS等在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工作,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影响我省出口食品、机电产品、纺织皮革制品的检测难题,促进了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量测试能力不断强化。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十大计量领域的全省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70%,在大型医疗设备、数字通信设备以及环保、节能等领域的计量检定/校准能力明显增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各类常规及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核设施、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电磁辐射项目等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建立了浙江省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和专业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疾控水平不断提高方面,在兴奋剂、苏丹红、罂粟碱、藻类毒素、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检测、食物中毒应急检验、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等方面,我省均确立了较强的检验优势地位。一批规模相对较小,但专业性较强,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水资源、消防、机动车安检等领域社会中介检验机构发展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效补充。虽然我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成效,但总体上与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不相适应,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公共检验检测能力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应对突发性质量事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食品和农产品、纺织、机电、皮革、轻工等传统外贸领域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国际互认率较低,药械检验检测尚不具备对较为复杂产品的分析测试能力;省级公共卫生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及时有效地发现、鉴别、控制和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机构在人员结构、监测装备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二是社会检测资源,特别是集聚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检验检测装备资源共享度比较低。随着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的加快,省级行业部门都加大了技术装备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近两年,省级机构10万元以上装备投入已占该类总量的50以上,但是,我省现有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只能覆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导向目录的40%左右,高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检验检测资源利用率较低 。 三是缺乏全省统一的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和项目建设缺乏有效的规划调控,部门之间、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度低,条块分割,越位、错位发展情况日益明显,常规项目相互竞争、创收性项目蜂拥而上,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造成公益型项目投入不足,高端检验检测能力薄弱,公共财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不断加快,产品技术含量大幅增加。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技术贸易壁垒进一步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检验检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全省各部门的综合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各方资源,统筹省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建设完善一批为政府履行监管职能提供有效支撑、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提供公共服务、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的重点项目,构架能力和水平国内一流、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体系。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检验检测的需求,立足当前,谋求长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升”的总体方针,促进检验检测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构建水平一流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政府部门主导公益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金投向的杠杆作用,统筹项目建设,建立协调机制,避免重复建设,试行购买检测服务;进一步加快检验检测市场培育,促进市场化程度高、量大面广的基础性检验检测项目由中介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和发展。 适度整合、资源共享。政府主导领域通过建立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打破部门和行业界线,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资源优化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解决检验检测领域“低、小、散、弱、重”现象。推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龙头企业科研中心开放共享其优势资源,成为全省检验检测能力重要力量。科技引领、接轨国际。要充分发挥科技先导和带动作用,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准确把握检验检测科技的发展方向,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检验检测技术,逐步提高检验结果国际互认度,涉及安全、健康、环保、节能以及有效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等公共检验检测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保障重点、开放服务。要着力突出政府监管和社会需求的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形成能力,在更好地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所需的技术保障的同时,要面向社会充分开放,成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提供检验科研和试验服务,更好地在推动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作用。(二)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基本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集检测、研究、信息、评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共享性、服务性、国际性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体系基本建立,检验检测资源综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领域公共检验检测建设的协作、协调机制高效运行,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检验检测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保障的能力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全面覆盖我省先进制造业有检验检测需求的领域;农产品、食品、药品等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天然纤维、能源产品等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料质量检验能力能够满足政府监管需要,突发事件反应速度和预警能力显著增强;我省主要出口产品检测结果国际互认度进一步提高;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计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80%以上计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计量科技水平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在医疗卫生、贸易结算、节能降耗、安全防护等领域列入强制检定项目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环保、卫生、气象、建设、水利、交通、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的公共安全监测能力显著增强,突发事件预警和快速应对能力居于国内前列;重大基础性、共性先进制造技术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突破;低痕量测试技术、微区结构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大力值、高精度测试技术、电磁兼容检测等基础性、共性测试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总体框架在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中,除了在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由政府主导建设,对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等市场属性明显的领域,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参与市场竞争和加强行为监管来促进其提高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改变目前由政府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主导的现状。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领域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领域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领域政府主导: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领域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验检测领域和高新特技术检验检测领域公共检验检测项目框架 市场配置: 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等市场属性明显的领域图1 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框架图政府主导的公益型项目要按照公共财政投入原则,以现有具备优势条件和基础的国家级、省级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为主体,将质量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影响领域和重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作为重点加以建设完善。要有效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装备、人才和技术优势,使其在高新特等技术含量高的填补省内空白的检验检测领域项目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设任务食品及农产品领域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当前我省集聚检验检测资源要素、激活检验检测资源利用、促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政府主导的公益型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要围绕全省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体系的构建,在提升现有优势能力基础上,瞄准高端、着眼空白,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完善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测试、社会公共安全监测、重大基础性先进制造技术检测等4大方面17个重点领域、104项重点项目。全省公益型检验检测项目领域分布详见图2,重点项目详见附表1表6,其中急需建设完善的重点项目见附表7。食品农产品领域重点质量监管产品领域产品质量检测领域药品及医疗器械领域先进制造业重点产品领域计量测试领域法制计量领域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体系工程计量领域科学计量领域环境监测和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社会公共安全监测领域信息安全监测领域疾控预防与控制领域动植物及卫生检验检疫领域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领域分析测试领域重大、基础性先进制造技术检测领域台生物技术领域材料应力与结构安全领域电磁兼容领域图2 全省公益型检验检测项目领域分布图(一)产品质量检验方面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国家和我省产品质量监管要求,以健康、安全、环保和节能等产品为重点,注重与我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注重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和监管能力建设,在方法、标准和识别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以质取胜”战略实施。重点领域:1、食品及农产品领域全面提高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中覆盖初级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生产加工食品等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重点解决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微生物、转基因、生物毒素、化学危害物质、致病菌等有害物检测检出限、检测准确度和检测速度,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痕量(ppb级)、超痕量(ppt)级浓度化学分析能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有害物质的监测和评价能力;全面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食品投入品以及食品包装的安全评估能力;全面推进食品农产品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2、重点质量监管产品领域进一步加强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重点监管产品的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围绕我省产业结构和贸易特点,有针对性地在重要日用消费品、重要生产资料、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完善满足生产许可证、3C强制性产品认证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资质的检验检测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先进标准、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国际互认度高的优势检验检测项目。3、药品及医疗器械领域从影响我省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入手,围绕我省医药这一主导发展产业的特点,进一步开展新药人体及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药效和功能学评价;对中药中多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实现中药中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加强药品、保健食品等相关产品安全性评价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项目的建设;着力解决国家重点监控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能力,切实提高对医用电气安全、生物相容性、电磁兼容性和光辐射等安全问题评价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检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及国家和行业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4、先进制造业重点产品领域 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省级公共检验检测在产品检验检测领域,要重点建设填补空白或弥补现有差距较大的项目,满足先进制造业产品检验检测需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科研院所和高校优质检验检测资源,在高、新、特领域发挥建设主体作用。(二)计量测试方面重点提升涉及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计量新技术、现场快速检测、在线计量检测、非常态量、动态量、连续量及多参数量的计量检测技术能力,着力解决新材料及纳米技术、新能源、光通信、数字视频、现代加工、环境及大流量、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大型工程等领域重要参量的有效测量,逐步推进动态测试、远程校准技术及高新技术领域极端条件下极值、痕量、微量的测试技术研究。发展思路:全面建设满足全省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并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龙头、各科研院所行业授权计量部门为支撑、高校优势项目为补充的计量标准体系,整体计量科技水平进入国内领先行列,为我省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重点领域:1、法制计量领域完善我省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填补我省尚未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空白(约35项),对八十年代建立的占全部省级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1%的计量标准项目进行更新改造(10项),对电学、无线电、时间频率、化学以及光学领域内一批我省最高计量标准进行技改和扩建,提升其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加强强制计量检定项目建设,建立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疗仪器的计量检定能力、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等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能力,进一步完善电磁辐射污染、谐波电能计量、油品流量和蒸汽、热能等能源计量项目建设。2、工程计量领域加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需的计量检定校准测试能力建设。按照目前国际最先进水平,提高长度计量测试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水平,扩大力值量值传递范围,使之最大达到6MN,为机械、冶金、化工、工程建设中长度和力学极值参数测试提供保证;扩大高电压试验能力到500kV以上,无线电信号分析频段拓展到50GHz以上,解决电气、信息电子领域不断扩展的基础量值测试需要。新建光电子器件、光纤光缆、视频测量系统、图像质量分析系统、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纳米尺度参考标准等计量测试实验室,填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计量测试空白。3、科学计量领域开展计量测试新技术研究工作。紧密跟踪计量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结合当今计量科学从以经典物理理论为基础向量子物理理论过渡,宏观实物计量基准向微观量子计量基准转变的趋势,开展纳米计量测试方法、高温辐射和低温辐射温度计量测试方法、虚拟仪器校准方法、在线远程校准方法、动态检测、极小值(痕量)标准物质的研究以及多参数标准物质相关性研究等,提高我省计量科学水平,夯实我省计量测试科学技术基础。(三)社会公共安全监测方面我省经济社会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要求我们加快提升社会公共安全监测方面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社会公共安全监测包括环境监测和气象、地质灾害监测、疾病控制与预防、动植物及卫生检验检疫、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信息安全监测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等事关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的领域。发展思路:全面建设满足保障我省需要的社会公共安全监测服务平台。在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建设政府公益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检验检测资源,加快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环境监测和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领域以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突发性环境事件快速反应系统、环境监测能力保障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水质监测体系为目标,系统安排、突出重点、逐步落实,努力构建先进的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环境、气象和地质灾害监测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常规环境应急监测、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近岸海域应急监测,现场采样、现场快速监测技术装备现代化;围绕生态省建设,建立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宏观的和微观的生态监测,建立陆域、海洋等生态遥感监测及预警体系;开展固体“危险废物”鉴别(不含医疗废物),使固体“危险废物”在产生后处置前能被判断出是否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传染性等危害特性;增强核与辐射设施监督性环境监测能力,开发和采用快速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低本底HPGe谱仪测量技术以及井型HPGe谱仪测量技术、快速伽马核素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加强海洋环境岸海域监测分析能力,提高水质、沉积物以及生物毒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水平;发展VHF雷电监测网,建立VLF-LF雷电定位系统,对云地闪电进行实时定位监测,开展防雷设施运行监测,提高防雷设施可靠性;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土地质量和地质环境检验检测能力。2、疾病控制与预防领域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卫生防疫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急检测技术水平,提升及时有效地发现、鉴别、控制和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发展各种致病因素危害的人体效应及防治评估的检测技术;重点填补生物毒素、有机化学毒物及人体效应的检测技术;建立和加强以感染动物试验室、动物毒理实验室为主的人体效应试验的动物实验中心;努力建立以基因组学技术为主的人体效应检测技术及对新发的、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致病因子、病原朔源的快速检测技术平台。3、动植物及卫生检验检疫领域从影响我省检验检疫安全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检验检疫中的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技术与装备的重点问题,为外来生物入侵、疫病疫情的传入传出、外来有毒有害物质等诸多方面提供有效保障。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对我省的影响,保护我省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保证我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4、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领域以重大城镇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安全监测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项目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检验检测资源,加快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应加强如建筑物倒塌、风灾、地震等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原因检测分析、鉴定以及城市供气、供水安全的监测能力。加强特大型桥梁的荷载试验、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水运项目结构物的健康检测和运行监测能力。加强交通安全设施、隧道机电、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监测能力;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和运行中的水利工程的定期安全检查鉴定能力。5、信息安全监测领域要进一步完善现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我省信息安全测评能力和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建设我省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控平台,提升病毒探测和病毒源定位能力、入侵探测和入侵源定位能力、不正当行为的审计和行为源的定位能力,实现对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提供监测功能;建设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等级测评平台,提高信息系统用户单位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为我省信息安全提供统一、标准化、规范化测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软件安全技术的研究分析能力,提高信息安全产品和应用软件产品的安全测评水平。进一步加强无线电通信、导航、雷达、测向、遥控遥测等无线电发射设备辐射参数监测能力,初步实现模拟无线参数检测到数字无线电参数检测的过渡。6、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领域我省特种设备检验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提升重点要选择特种设备使用数量以较快速度增长,大型、高参数、新品种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和保障长输管道等隐蔽工程安全运行,围绕特种设备监管重点和提高监管覆盖率,完善大型电站锅炉、大型球罐油罐及长输管道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能力;运用声发射、相控阵、导波、远场涡流、TOFD等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建立大型特种设备在线检测能力;开展大型成套石化装置及电站装置的风险评估检验(RBI),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预防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重大、基础性先进制造技术测试方面当代科技发展使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产生,促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大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为发展方向,以极端制造、系统集成和协同等技术为核心,成为未来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需要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以及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等基础研究为支撑。这个领域内的检验检测能力是我省公共检验检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所必须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综合资源优势,与我省产业检验检测需求紧密结合,强化科技创新和原创性研究,以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为重点展开项目建设,包括材料元素及价态分析(XPS技术)和微区分析、生物技术检测、力学材料大应力与结构安全性检测以及电磁兼容检测。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协调机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协调机构,加强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要按照建设重点领域建立专业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专家咨询系统的人才支撑,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建立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职责、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强化论证、注重绩效,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科学优化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为实现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目标提供资源保证。要建立并完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验收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公共财政资金使用取得实效。建立并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管机制。科学制定并落实规划实施的各项要求,把规划实施成效作为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的重要依据,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跟踪、协调和评估,建立健全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分析、评价和通报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规划实施情况。(二)加大重点投入,提高建设水平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完善涉及节能、环保的检测和计量能力,建立国际互认的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出口产品检验检测项目,建立省级重点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建设公共检验检测信息平台,集中财力,统筹安排,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速度。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项目投入机制。在加大省级财政补助力度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充分调动和吸纳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加快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的步伐。要继续完善现有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作用,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推动现有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注重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要围绕我省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的一流目标,在建设中注重将检验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装备等硬件投入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提高机构管理水平等软件建设结合起来,确保项目建设的先进性,建成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加强机制创新,提高项目绩效建立社会优质检测资源参与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激励机制。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的具体指导和帮助,要通过授予省级检测中心、财政专项补助、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等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高新特及空白领域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动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准公益性检验检测服务。针对具体的、不同类型的检验检测项目,要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在提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中的比较优势,根据公共检验检测项目的公益型属性程度,决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的生产方。对于准公益检验检测项目,要积极探索采用内部市场、合同外包等不同的制度安排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项目绩效。完善检验机构内部运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检验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用工和薪酬制度。要优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加强用工考核和上岗考核。建立重实绩、重成果、重效益、重公平,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平衡项目建设期、培育期和产出期之间的绩效分配,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技术机构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增加积累,增强发展后劲。(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队伍素质推进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要及时掌握国际国内检验检测领域标准化发展趋势,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产业标准化委员会,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基础。要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在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测试以及社会公共安全监测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果,逐步形成核心科研和竞争优势。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快建立人才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资本、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要统筹规划公共检验检测领域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工作,造就一批学术素养高、与产业结合紧密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形成一批在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公共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科技人才及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注重研究人员对创新实际贡献的评价;鼓励和推荐学科带头人进入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标准技术委员会和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权威度。加强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培养。进一步加强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奉献精神、钻研精神和学习精神,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投入,逐步组成一支精干的基础科学研究队伍。重视检验检测基础队伍素质的提高,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为检测队伍的素质提高创造条件。要积极为检验检测人员创造良好的国际交流条件,鼓励、支持和选派优秀人才参与境外培训、学习和国际多边科学合作,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会议,形成一支与国际检验检测技术发展相衔接的优秀检测队伍。(五)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强化检验机构监管 大力推进检验检测社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要加大引导力度,在一般建筑工程、汽车年检、一般消费品和工农业生产资料等检验检测领域积极培育检验检测市场。加强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执业培训、技术交流,提高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扶植优势品牌机构做大做强,鼓励规模较小的同类检验机构实施整合重组,向优势品牌机构开放公益性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向其购买检验检测服务,提高检验检测公共服务效能。营造公平有序的检验市场环境。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检测机构信用机制、加大违法违规处理力度以及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手段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行为监管,维护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强化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检验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管,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检查和省、市二级通报制度,围绕检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对政府授权的法定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有重点进行针对检查。要积极采取现场评审检查、证后监督检查和日常飞行检查等多种方式,增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频次,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检验检测工作监管的有效性。近十年来,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市场化也是我国公共检验检测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和发展的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我国行政体制的局限、既得利益者的掣肘、配套制度和条件不完善等诸多困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当前,我们必须立足现状,循序渐进,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准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急需的公益型检验检测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检验检测技术和服务能力,圆满完成本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构建我省一流的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附表1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方面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表项目领域序号重点项目项目布局食品及农产品领域食品1实施市场准入的QS加工食品及新食品检测项目质监系统联合粮食系统(主要负责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食品安全联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2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检测及评估项目3食品投入品(添加剂等)检测项目4食品包装材料检测项目农产品5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未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检测项目 农业、海洋渔业、林业系统按归口职能建设完善相应项目,各有关单位参与,其中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参与农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参与渔业品检测能力建设;浙江林学院现代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参与林产品检测能力建设6种畜禽、蚕种、苗种、林木种苗等种质检测和动物疫病监测项目7饲料、肥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8农产品转基因、转基因安全检测项目浙江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产地环境9农业、渔业、林业等作业环境中毒素和有毒有害物质定性、定量和危害性分析测试项目农业、海洋渔业、林业系统按职能归口建设完善;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参与农业产地环境测试能力建设完善共性项目10食品及相关产品有害物多残留(农药、兽药、生物毒素、激素、重金属、有害添加剂等)测试项目质监、农业、海洋渔业、检验检疫系统按各自职能归口建设完善; 中国计量学院参与微生物测试能力建设;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参与农药残留项目能力建设;浙江工业大学参与有机、无机物定量分析及生物分子测试能力建设 11致病微生物和生物性危害成分测试及毒理学研究项目12植物激素、氨基酸、植物营养物质(维生素系列、以及其他有益物质等)测试项目重点质量监管产品检验检测领域重要日用消费品13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日化用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质监系统和检验检疫系统,其中检验检疫系统负责进出口产品法检能力的建设完善14玩具等婴幼儿用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15家用和类似用电器质量安全和节能性能检测项目16节能光源等日用电器质量安全与节能性能检测项目17燃气器具质量安全检测项目18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质量安全检测项目质监系统为主,建设系统、林业系统参与22项目领域序号重点项目项目布局重点质量监管产品检验检测领域工业和建筑生产资料19棉花、生丝等天然纤维的国家公检项目;质监系统为主,浙江煤炭地质勘查院煤炭质量检测中心负责煤炭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完善20汽油、柴油、煤炭等能源产品测试项目;21输变电设备、低压电器、开关及高压电缆等电气产品质量安全测试项目;质监系统为主,浙江省机电产品检测所参与输变电设备、低压电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22入侵控测器、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等安全防范用品质量安全测试项目。信息产业系统为主 23化学危险品质量安全测试项目质监系统为主,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参与 24新型建筑材料性能检测项目质监系统为主 农业生产资料25潜水电泵、节水排灌设备以及农业机械检测项目潜水电泵、节水排灌设备浙江省机电产品检测所为主,农业机械农业系统为主先进制造业重点产品领域先进制造业重点产品领域高技术产业26计算机及外设、网络通讯产品信息产业部52所、信息产业和质监系统分工协作27广电设备和数码产品 信息产业系统、杭州照相器材研究所、浙江广播电视科研院分工协作28移动通信产品检测项目 信息产业系统联合省内龙头企业建设完善29信息安全产品信息产业系统联合质监、公安等系统建设完善30软件检测项目 信息产业系统为主 31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光电子元件检测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建设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检测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建设光网络和光器件检测项目32高性能磁性材料中国计量学院 33高品质工程塑料质监系统和浙江大学 34高性能密封材料浙江大学 35差别化纤维和新型纺织面料检测项目质监系统 36纳米材料及其它特种新材料浙江大学 37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称重传感器、衡器以及智能型、特种型自动化工业控制仪表、电工仪表、汽车仪表等计量仪表检测质监系统 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38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汽车电子产品的检测项目;质监系统联合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以及省内龙头企业建设完善39关键船用装备和大型船舶质量安全测试项目;交通系统 40数控机床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