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资源ID:91599047       资源大小:1.44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建设单位:黄冈市黄州区交通运输局建设单位:黄冈市黄州区交通运输局 评价单位:北京中咨华宇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咨华宇有限公司 2012 年年 12 月月 1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西接武汉,东邻安徽,北倚河南,南与九江、黄石、鄂州隔江相望。地理方位为:东经 11425至 1168、北纬 2945至 3135。处于华东经济圈和中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是鄂东沿江经济开发带和鄂东沿江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面临大中城市群,背靠三省交汇处,占有利于城乡经济互补和省际区间经济交流的地理优势。2010 年 6 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提出,支撑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而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快速、高效的干线公路网是实施此战略支撑。黄州区作为黄冈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对黄冈市以及大别山吸取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支撑。从黄州的现状路网络结构来看,基本形成了以大广高速公路、106 国道、江北以及公路、省道阳枫线以及在建的黄鄂高速公路等组成的干线公路网。目前省道阳枫线穿黄州老城区而过,近来年,随着交通量快速增长,该道路暴露出了交通功能混杂、服务水平偏低以及安全隐患大等众多问题。根据黄冈市总体规划,沿江产业园区、港口是黄冈市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目前该区域仅有一条低等级公路服务于沿线居民的出行,无法满足沿江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考虑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结合黄冈市对接武汉城市圈、发展大别山以及打造黄州工业园等一系列发展背景,需要将现有阳枫线黄州段升级并改线至沿江地段,在黄州区西侧沿江地区形成一条快速的公路通道。省道阳枫线是湖北省东部沿长江的重要干线公路,连接了武汉、团风县、黄 州区、鄂州市、黄石市区以及阳新县。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以下简称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拟增普通国道的一部分,也是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起于黄州区禹王收费站,向南经堵城镇、沿长江北岸延伸,经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至黄冈老城区,止于鄂黄长江大桥。目前阳枫线阳逻至团风段以及鄂州至黄石段都为一级公路,而只有黄州段为二级公路,已经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制约路段,本项目建成后将与所在的通道一起为团风及其西北地区至鄂州及以南地区的中长途出行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服务于黄冈市区的对外出行需求。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湖北省环保厅、黄冈市环保局、黄冈市黄州公路运输管理局、湖北省黄冈市环境监测站,黄冈市各单位部门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黄冈市黄州区交通运输局 建设地点:黄冈市黄州区 建设性质:改建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80km/h 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 49454.42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738.9 万元 建设周期:2013 年 6 月2015 年 11 月(30 个月)建设规模:全长 27.255 公里,路面宽度 24.5m 工程占地:1710.32 亩 2.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工程特征汇总见表 2-1。表表 2-1 拟建项目工程特征一览表拟建项目工程特征一览表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 黄州交通运输局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黄冈市黄州区 行业类别行业类别 E4721 建设性质建设性质 改建 投资总额投资总额 49454.42 车道设置车道设置 双向 4 车道 公路等级公路等级 一级 设计车速设计车速 80km/h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 2013 年 6 月2015 年 11 月 道路类型道路类型 开放式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 路基、路面新建及改造、桥梁、涵洞、排水、交通、绿化等工程。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项目全长 27.255 公里,新建中桥 72 米/2 座,新建涵洞 55 道,平面交叉 32 处,改建路基宽为 24.5m,路基土石方 529.937 千 m,排水防护工程 48.573 千 m 主要工程技术指标主要工程技术指标 路基土石方数量路基土石方数量 529937m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 32 处(预留 10 处,利用 9 处)沥青砼路面工程数量沥青砼路面工程数量 599200 m 分离式交叉分离式交叉 1处(利用公铁两用分离交叉1处)排水、防护工程排水、防护工程 48573 m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 72m/2 座 路面宽度路面宽度 24.5m 涵洞涵洞 55 处 2.2.1 工程占地工程占地 本项目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总计 1710.32 亩。包括永久占地 1363.25 亩,含路基工程区、桥梁工程区等征地范围,永久占地中利用现有道路部分为 670.51 亩,新增占地面积为 692.74 亩,在新增占地中包括农业用地 183.6 亩、建设用地 279.7 亩和未开发用地 229.44 亩。临时占地 347.07 亩,包括取土场区 302.12 亩、施工便道区 22.35 亩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等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 22.6 亩。2.2.2 道路选线道路选线 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起于禹王收费站以北,与江北一级公路平交口,沿现有阳枫线老路改扩建,穿堵城镇区后,沿县道南堵线老路改建,经江水口、刘家墩,在汪家湾以东与老路分离新建,在范家湾附近下穿武黄城际铁路,至郭家界子回至南堵线老路,经蔡吴廖、李家湾、周家湾,在胜利街路口进入黄州城区,此后依次改造现有沿江大道、西湖五路,再利用黄州大道至明珠加油站附近接明珠大道(106 国道),到达本项目终点。2.2.3 工程拆迁工程拆迁 本项目拆迁房屋共计 92294,拆迁房屋种类包括砖砼 64631、砖木 16598、土木 6455 结构及简易茅屋 4610;另需拆除 110KVA 高压杆基 8 处、10KVA 高压杆基 132 处,普通电杆 250 处,变压器 7 座,光缆 2150m,通讯光缆212 根,供水管道 1810m,总体拆迁工作量较大。2.2.4 建设进度安排建设进度安排 根据黄冈市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特点,本项目建议建设工期 30 个月。预计 2013 年 6 月开工,2015 年 11 月完工。2.2.5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新建及改造、桥梁、涵洞、排水、交通、绿化等工程,详见表 2-2。表表 2-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单位单位 数量数量 一、基本指标一、基本指标 1 道路等级 级 一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80 3 行车道宽度 m 27.5 4 设计交通量(小汽车)辆/昼夜 24254 5 占用土地 亩 1363.25(692.74)6 拆迁房屋 92294 7 估算总额 万元 49454.42 8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1814.51 二、路线二、路线 9 路线总长 km 27.255 10 路线增长系数 1.746 11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个 1.211 12 平曲线最小半径 米/处 250/1 13 直线最大长度 m 1941.14 14 最大纵坡%/处 0.767/1 15 最大坡长 m 3400 16 最小坡长 m 400 17 竖曲线最小半径 17.1(1)凸型 m/处 22000/1 17.2(2)凹型 m/处 30000/1 三、路基、路面三、路基、路面 18 路基宽度 m 24.5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单位单位 数量数量 19 路基土石方数量 19.1(1)土方 1000m 529.937 19.2(2)石方 1000m 0.000 20 平均每公里石方 1000m 19.495 21 排水、防护工程 1000m 48.573 22 路面工程数量 22.1 沥青砼路面工程数量 1000m 599.2 四、桥梁、涵洞四、桥梁、涵洞 23 设计汽车荷载 公路-I 级 24 桥面宽度 m 24.4 25 特大桥 m/座-26 大桥 m/座-27 中桥、小桥 m/座 72/2 28 涵洞 道 55(0)29 桥梁总长 m 195.0 30 平均每公里特大桥长 m 0.000 31 平均每公里大桥长 m 0.000 32 平均每公里中、小桥长 m 2.642 34 平均每公里涵洞数 道 2.023 35 平面交叉 处 32 36 互通式立交 处-37 分离式立交 处 1 37.1(1)与公路交叉 处 0 37.2(2)与铁路交叉 处 1 2.3 方案比选方案比选 2.3.1 路线方案比选路线方案比选 本工程老路改扩建的属性决定了走廊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利用老路资源。因此为使本工程能够在黄州城市未来发展中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首先应对阳枫线老路走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此来指导本工程路线方案的布设。设计单位结合城市规划中城市向外扩张发展的需要,对相应的城市路网形态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省道阳枫线改移至黄州城市外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阳枫线改线走廊的论证,考虑到控制因素相对较多,应从城镇规划布局、路网结构优化等角度对各可能的走廊进行论证,由此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布线思路。其一,路线改线布置在省道阳枫线西侧,利用县道南堵线走廊在市区西侧沿长江形成一条高等级的快速通道,分担部分城市内部的南北向出行交通量,缓解黄州大道压力,见图 2-1 中示意的 A 方案。A 方案路线起于禹王收费站以北、老路与江北一级公路平交口,沿现有阳枫线老路改扩建,穿堵城镇区后,改线沿县道南堵线老路改建,在范家湾附近下穿武黄城际铁路,至郭家界子回至南堵线老路,在胜利街进入黄州城区,此后依次改造利用现有沿江大道、西湖五路,再利用黄州大道至明珠加油站附近接明珠大道(106 国道),到达本工程终点。路线全长 27.255km。其二,路线尽可能多的利用阳枫线老路,将城区路段改线至老路东侧,与通行 条件及服务水平较好的国道 106 共线布设,可有效降低城区内部交通对主线交通的干扰影响,见图 2-1 中示意的 B 方案。B 方案路线起于禹王收费站以北、老路与江北一级公路平交口,沿现有阳枫线老路改扩建,穿堵城镇区后,在涂家湾附近下穿黄鄂高速公路,至堰角以南采用分离式路基下穿武黄城际铁路后与老路分离,改线经王家林、跨黄婆潭后,与明珠大道(国道 106)相接,此后改造利用明珠大道至本工程终点,路线全长17.169km。图图 2-1 道路选线方案比较道路选线方案比较 经过前述对影响走廊选择各类控制因素的分析,两走廊方案优缺点对比可见表 2-3。表表 2-3 路线走廊方案优缺点比较表路线走廊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方方案案 路线长度路线长度(km)方案优点方案优点 方案缺点方案缺点 A 27.255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丰富了城区南北向出行可选择路径;可有效带动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和相关产业园区的发展 路线总体走向相对绕曲;对沿江社区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拆迁工程量大,协调难度大;B 17.169 较好利用了国道 106 通道资源;路线走向总体较为顺畅,建设里程及营运里程较短。路线穿越规划区内部,与城市未来发展相互干扰;通道距江北一级公路太近,不利于发挥路网效益;对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及沿江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不够;跨越黄婆潭湖汊一次;与武黄城际铁路交叉相对困难。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 线和 B 线的优缺点都较为突出,应进行深入的比较,以确定方案的优劣。(1)路网布局 目前,黄州市区的北向对外出行通道主要有 2 条,即阳枫线老路走廊和江北一级公路。本工程若实施 B 方案,将阳枫线城区路段改线与 106 国道共线布设,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近期内绝大部分北向对外出行仍然依靠团黄公路和 106 国道,但随着团黄公路和 106 国道沿线两侧土地开发强度增大,远期将作为城市主干路,其城市内部交通功能将进一步强化,受到的交通管制措施越来越多,依靠其进出城区的延误也将增大。根据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分析,B 方案与106 国道共线段至 2035 年左右,道路服务水平将接近二级服务水平下限,其作为对外通道的功能将明显弱化。而江北一级路通行条件虽好,但属于收费公路,且进入黄州市区时绕行约 3公里,对进出城区的交通吸引力明显下降,现状交通量仅为 2511pcu/d。再从空间布局上看,B 方案距离江北一级公路较近,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叠,使得江北一级路作为对外通道的功能进一步弱化。从黄州城区现状路网看,南北向高等级公路主要集中在城区东侧,而西侧缺失。根据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将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此就需要在城市西侧新建一条高等级公路来带动沿线开发。因此,本工程若实施 A 方案,则在城区西侧新增一条高等级公路,既能带动沿江经济带的发展,又能丰富黄州城区南北向出行的可选择路径,对于缓解阳枫线老路交通压力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从路网布局分析,A 线优势较为明显。(2)照应城镇规划 A 方案利用县道南堵线走廊布设,走城区外围西侧,体现了“近城而不进城”的设计思路,绕避了规划的站前组团、黄州工业园区,对区域内较为密集的各类敏感区影响降到最低。而 B 方案由团黄公路(阳枫线老路)、106 国道一带通过,虽然大部分路段沿现有公路布设,但基本穿越了城市规划区中心地带,使得原来经过城市中心区的过境交通,变成经过城市新拓展区,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境交通穿越城区的问题。因此,从照应城镇规划的角度来看,六线与城镇规划更为协调。(3)与产业经济园区的关系 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位于黄州区长江左岸,上起钟家湾、下至蔡胡廖,岸线全长 4100m,黄州工业园及其以东、以北地区是该港区主要的内陆腹地,也是货物的主要集散地。从本工程 A 方案的地理区位看,显然为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的快速集疏运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有利于各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而 B 方案所在走廊距离唐家渡港区相对较远,对于沿江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带动有限,仅能带动规划中的城东新区、路口工业园,现实意义减弱。(4)拆迁干扰 B 方案利用县道南堵线改造扩建,为减少对长江千提黄州堤段的影响,考虑利用老路在其东侧加宽,需对老路走廊沿线民房进行拆迁,拆迁工程量较大,协调难度大。B 方案与国道 106 共线段,局部需对明珠大道东方广场、黄州职工活动中心两侧相关建筑进行拆迁,拆迁工程量虽相对较小,似社会和经济影响较大。(5)与铁路的关系 A 方案在范家湾附近与在建的武黄城际铁路交叉,交叉角度为 85,交叉处铁路桥墩之间中心间距为 32m,桥下净宽超过 5m,路线可采用整体式路基下穿铁路,施工简单,工程合理。B 方案在堰角附近下穿在建的武黄城际铁路,武黄城际铁路上跨阳枫线桥跨采用 32 箱梁,斜交 45,桥下净空 5米,净宽 17 米,只能基本满足现有阳枫线(12 米宽)的分离式交叉要求,对一级公路改造限制性影响较大。鉴于净空改造条件较好,本阶段在此处进行了分离式路基方案研究,半幅利用老路,半幅穿另外一孔 32 米桥跨。总体而言,A方案与铁路关系处理简单,实施方便,B 线相对复杂。(6)综合评价综合上述分析,两个方案的比较详见下表。表表 2-4 路线走廊方案综合比较表路线走廊方案综合比较表 序号序号 比较工程比较工程 单位单位 A 线线 B 线线 推荐推荐 1 建设里程 km 27.255 17.196 B 2 利用现有道路 km 22.655 13.596 B 3 吸引交通量 较好 较好-4 路网结构 较好 一般 A 5 照应城镇规划 较好 较差 A 6 与产业园区关系 较好 一般 A 7 拆迁干扰 一般 一般-8 下穿武黄城际铁路条件 较好 一般 A 9 推荐意见 推荐 A 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A 线主要优点体现在能够充分满足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黄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与本工程的功能定位契合度较高。路线充分考虑了黄州区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需求,利用南堵线、沿江大道布线,走向符合总体规划路网要求,丰富了黄州城区南北向出行的可选择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境交通穿越城区的问题。相对而言,A 线主要缺点是:路线走向相对绕曲,沿县道南堵线改扩建,工程规模较大,拆迁量大,对沿线居民生活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影响。2.3.2 工程规模比选工程规模比选 B 线优势主要是路线总体走向较为顺畅,建设营运里程较短,沿明珠大道和阳枫老路布线时干扰相对较小,拆迁规模也相对较小。其缺点主要是路线总体走向偏离总体规划要求,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境交通穿越城区的问题;路网布局上与江北一级公路较近,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叠;对武汉新港唐家渡组团带动力度不够;与武黄城际铁路交叉处下穿条件不甚理想。经过综合比选,本工程 A 方案将省道阳枫线改至城区西侧,利用沿江通道形成一条高等级公路的思路是较为合理的。根据上述分段拟定的路线方案,本工程方案比选主要集中在黄州工业园区路段,即在 A1、A2 两个局部方案与 A 方案对应段之间展开比选。A 方案穿越堵城镇区后,改线沿县道南堵线老路改建,经江水口、刘家墩,在汪家湾以东与老路分离新建,在范家湾附近下穿武黄城际铁路,至郭家界子复归南堵线老路,经蔡吴廖,在李家湾附近与高新大道交叉。图图 2-2 黄州工业园区路线方案比较图黄州工业园区路线方案比较图 A1 方案在堵城镇南与人方案分离,沿阳枫线老路改扩建,经凃家湾附近下穿黄鄂高速公路,至岗上湾附近转向西利用唐渡四路至南堵线与八方案汇合;A2 方案在岗上湾附近与 A1 方案分离,至堰角采用分离式路基下穿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经刘家大屋以南转向西利用高新大道至南堵线与 A 方案汇合。A1 方案(A1K3+227A1K12+810)建设里程约 9.584 公里,A2 方案(A2K3+227A2K12+434)建设里程约 9.07 公里,较 A 方案对应段(AK3+227AK13+155,约 9.928 公里)路线分别缩短约 0.344 和 0.721 公里,里程基本相当。A 方案能较好的适应黄州工业园区、黄冈市城市远期规划,带动沿江经济带特 别是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的发展,避免园区内部交通对主线交通的干扰影响,通行条件及服务水平较好,使本工程国道干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沿南堵线改造,新建工程规模较大,拆迁量较大达 51387。A1、A2 方案建设里程较短,均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新增占地,充分利用现有老路资源,们远期无法避免快速过境交通与园区内部交通的干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表表 2-5 路线方案工程数量比较量路线方案工程数量比较量 序序号号 比较类别比较类别 单位单位 K 线对应段线对应段K3+227K13+155 A1 线比较段线比较段A1K3+227AK12+811 A2 线比较段线比较段A2K3+227A2K12+434 备注备注 1 路线里程 公里 9.928 9.584 9.207 2 土石方 千立方米 357.667 128.2 252.45 3 软基处理 公里 9.855 4.974 5.095 4 排水防护工程 千立方米 18.077 16.618 15.7 5 沥青砼路面 千平方米 226.6 206.1 198.9 6 桥梁 米/座 72/2 26/1 26/1 7 涵洞 道 32 9 15 8 平面交叉 处 6 6 7 9 分离式立交 处 1 2 2 利用 10 房屋拆迁 平方米 51387 10867 721 11 新增占地 亩 466.58 178.21 151.51 12 总造价 万元 22946.5 13404.88 12574.41 13 每公里造价 万元 2311.2913 1398.6728 1365.7445 从现有造价水平看,A1、A2 方案相比 A 方案分别可节省 9542 万元、10192万元,优势明显,但考虑到本工程穿越园区而过,且随着黄冈市城区向外拓展,阳枫线两侧的土地开发程度提高,未来该通道的城市交通功能将越来越明显,依然无法解决过境交通对城区交通干扰,以及安全隐患较大等根本问题,远期还须实施 A 方案。如近期实施 A 方案,走到工业园区以及城区外围,在解决好过境与内部交通等根本问题的条件下,远期根据规划灵活实施老路市政化道路建设改造,此建设计划总体投资无疑更为合理节省,从节约总体投资及长远投资效益来看,A 方案具有较大优势。基于 A 方案在适应工程功能和城镇规划、节约总体投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本工程推荐 A 方案。2.3.3 环境影响比选环境影响比选 本工程整体为改扩建工程,根据工可内容,主要路线方案包括 A、B 两条,本评价结合工可评价内容对 2 条线路环境影响比选做出分析,具体内容见表 2-6 表表 2-6 道路选线环境影响比选道路选线环境影响比选 环境要素 A B 优势方案 生态影响 沿江路段较长,道路全长 27.55m,基本沿沿江大道老路扩建,占地类型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荒地为主,道路一侧并行江堤,对农业生态有一定影响 B 线以现有阳枫线老路扩建,主要占地类型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 B 地表水环境 新建张家湾、唐家渡中桥 2 处 可利用现有丰衣桥(中桥)B 路网规划 符合 符合 无 旅游资源 无影响 无影响 无 征地拆迁 征地拆迁量较大 征地拆迁量很大 A 政府意见 赞同 不赞同 A 固体废物 拆除新建桥梁以及居民拆迁产生一定的建筑垃圾 拆除新建桥梁以及居民拆迁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A 声环境 沿线居民点较多 穿越老城区沿线居民很多 A 土地利用 主要为农业用地 主要为建设用地 A 本路段 A 线方案属于绕城公路性质,而 B 线方案属于城区公路,因一级公路车流量大,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噪声会对城区道路两侧居民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且一级公路车速较快对人们出行也带来潜在威胁;相对比而言,A 线方案仅道路一侧有居民点,而且按照黄冈市城市发展规划,唐家渡胜利街路段的居民点会逐步拆迁,A 线方案对保护目标的影响也随之得到缓解,从环境角度考虑,A 线方案明显优于 B 线。结合工程内容、工程规模、环境影响的比选结果,在征求地方政府建设意见后,确定本工程 A 线方案为定选方案。本评价后续内容均围绕 A 线方案开展,B 方案不再赘述。3 必要性与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必要性与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阳枫线作为鄂东地区一条沿长江布设的一级公路,对于区域快速出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开始暴露出比较严重的交通问题。该路段既承担了黄州市区对外出行,也是团风及其西北地区至鄂州及以南地区的过境出行通道,此外由于穿越黄州老城区,还承担了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出行需求,因此交通功能混杂,交通量增长迅速。根据交通量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阳枫线黄州段汽车交通量达到7719辆折算小客车/日,近五年的交通量年均增长率接近10%。随着未来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见该路段的交通量将超过二级公路通行能力上限。现状道路状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志求和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扩建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3.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公路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11 本)中的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12、国省干线改造升级。本项目建设符合现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3.3 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3.3.1 与路网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与路网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按照黄冈市委市政府“一心两翼三带四沿”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开发大黄州,建设中等城市”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起飞”的决策,全市交通系统围绕交通建设加大改革力度,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快速地推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地完善了黄冈市的综合运输网络。本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 拟增普通国道的一部分,也是 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具有建设标准高、交通容量大等特点,将在黄州区形成一条高效、便捷的干线公路通道,能够适应未来该通道方向上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本项目与江北一级路、唐渡四路、新港大道以及 G106 相接,完善了路网结构,强化了路网整体的机动性。此外,由于本项目避免了直接穿越黄州老城区,因而过境与对外交通功能比较突出,而阳枫线老路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其城市主干道的功能得到强化。因此本项目优化了路网中相关道路的交通功能,提升了路网整体效益。3.3.2 与黄冈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与黄冈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修编),规划至 2030 年,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经济的需求,大道较高的现代化水平,黄冈与相邻城市的快速通道网全面建成,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干,以一、二级公路为依托,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交通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形成室内相邻城市“一小时”公路交通圈,规划形成市(县)县之间通高速公路,县镇之间通二级公路,县镇之间通二级公路,镇镇之间通三级公路,村之间通等级公路,规划建设黄鄂高速公路、麻阳高速公路,利用现有国道、省道为基础,升级建设建设一级公路,形成区域间完善的公路网。综上所述、本项目是省道阳枫线改建一级公路项目,沿线连接了堵城镇、黄州区禹王、赤壁、东湖街道办事处,衔接黄州工业园、西湖工业园和唐家渡新港,与江北一级路、唐渡四路、新港大道以及 G106 相接形成了黄州区完善的路网,整体符合黄冈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3.3.3 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 土地是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土地问题,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耕地数量大量减少,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着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公路建设用地较多,编制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节约用地的指标,对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落实“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都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无大桥、特大桥、隧道、立体交叉、沿线设施,故只对路基宽度、项目用地总体指标及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的符合性进行论证,见表 3-1。表表 3-1 项目用地指标项目用地指标 指指 标标 单位单位 地形地形 公路等级公路等级 规定值规定值 采用值采用值 符合性符合性 路基宽度 m 平原 一级 23/24.5/26 24.5 符合 用地总体指标 h/km 6.7105 3.33 符合 通过上表可知,本项目在土地利用上采用路基宽度为 24.5 米宽,各项用地指标均未超过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规定,符合指标要求。3.4 选址合理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 3.4.1 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关系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关系 经过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水系有关联的饮用水源保护地有 5 处,分别为黄冈市自来水公司取水点 2 处,根据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0868 号)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取水点上游 1000 米、下游 100 米内水域及相应防洪堤迎水面陆域。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上游 2000 米、下游 200 米内水域及相应防洪堤迎水面陆域。饮用水源保护地分布见表 3-2。表表 3-2 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地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地 取水点名称取水点名称 保护区范围保护区范围 取水河流取水河流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黄冈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取水点 取水点上游 1000m,下游 100m 及相应防洪堤迎水面陆域。取水点上游 1000m 以外2000m 以内;下游 100m 以外 200m 以内及相应防洪堤迎水面陆域。长江黄冈段 黄冈市自来水公司三水厂取水点 本项目有唐家渡、张家湾两座中桥跨越了当地灌溉渠,此外项目建成后K4K18 路段为农村地区,雨天道路汇水漫流进道路边沟后最终进入周边地表水体。据考证,路段灌溉明渠纵横交错,通过龙山口闸、土司岗闸、黄州闸连接了长江长河巴河水系,评价区各灌溉渠总体自北向南汇于禹王街道办事处入黄州市区,绕经赤壁公园西侧,于赤壁湖路与沿江大道交会处由管涵穿道路与长城大堤流入李家洲黄州闸,继续向北流 1km 至李家洲末端,终入长江,入江口位于黄冈自来水二厂长江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之外,距离下游自来水三厂取水点饮用水源约 3.5Km,由此可知,本项目水体对长江影响甚微,对集中地地表饮用水保护区没有直接影响。3.4.1.1 与黄州东西湖工业园协调性分析与黄州东西湖工业园协调性分析 黄州东西湖工业园区规划包括南湖工业园和西湖工业园两部分,鄂黄长江大桥以东为南湖工业园,规划面积 133.3 公顷,大桥以西为西湖工业园,规划面积200 公顷,工业园东起黄州港二码头,西至西湖四路,南抵长江,北至南湖路,黄州大道,涉及黄州东湖街道办事处、南湖街道办事处和黄州高新区一部分,其中南湖工业园重点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西湖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印染防治产业。本项目选线充分考虑的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承担上述园区的的运输任务,而且尽量利用现有沿江大道、西湖五路、黄州大道等主干道,减少了对产业园区的分割。图 4-2 本项目在黄州东西湖工业园的位置关系 图 4-2 本项目在黄州东西湖工业园的位置关系 3.4.1.2 与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协调性分析与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协调性分析 黄州工业园是省任命政府批准保留的省管工业园区,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集聚区”内,位于黄冈市现状城区西北部的沿江地区。本项目在规划中的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西侧。根据该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该产业区是黄冈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港口、加工、制造、研发于一体,以临港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配套服务完善的现代产业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职能,扩大和加强黄冈市现代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以及提高黄冈作为湖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考虑工业园用地的限制等因素,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工业园的就业人口部分安置在其他城市组团的居住区,因此未来该工业园区与城市内部其他组团之间产生的上下班出行需求量很大,具有高峰时段以及严重的方向不均匀等一系列城市交通出行的特性。本项目作为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与其他城市组团的链接通道之一,未来必将承担工业园与其他组团之间的交通出行需求。本项目 图 4-1 本项目在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位置关系 图 4-1 本项目在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位置关系 3.4.2 与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的重要集疏运通道与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的重要集疏运通道 2012 年 6 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设施的承载功能,做大做强支撑湖北长远发展的“底盘”。充分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长江中游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本项目既沿长江“黄金水道”布设,又位于武汉新港的腹地范围。随着湖北省加快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新港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重要依托,是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资源。本项目直接连接武汉新港的唐家渡港区,该港区位于长江左岸、黄冈市黄州区、上起钟家湾、下至蔡胡廖,岸线全长 4100 米。规划以散货、件杂货为主。规划泊位 18 个,利用港口岸线 1915 米,通过能力 1530 万吨。唐家渡港区通过本项目以及其他城市道路与 G106 国道和大广高速相通,以此通达黄州东部以及北部地区。因此本项目为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的快速集疏运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图 4-3 本项目在武汉新港中的位置 图 4-3 本项目在武汉新港中的位置 3.4.3 与重要生态保护目标的关系与重要生态保护目标的关系 3.4.3.1 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根据调查,湖北黄冈市境内仅有 2004 年设立的湖北黄冈市级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黄冈市罗田、英山两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 30 度 31 分至 31 度 13分,东经 115 度 30 分至 116 度 4 分,东接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与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麻城毗邻,南临罗田、英山县城。保护区总面积 32462 公顷,其中:核心区 11014.7 公顷,缓冲区 4052.5 公顷,实验区17394.8 公顷。大别山次高峰海拔 1729 米的天堂寨雄踞区内,该区也是大别山区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古老复杂,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并以中山山岳为主要特征,山势雄伟,峭壁千仞,沟壑深邃,峡谷幽长。境内有天堂寨、牛背脊骨、薄刀峰等著名山峰,海拔 380 至 1729 米,地形北高南低,是长江支流巴水、浠水的发源地。由于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大别山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 195 科、763 属、1465 种。其中蕨类植物有 27 科、49 属、82 种,种子植物有 168 科、714 属、1383 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 8 科、16 属、22 种;被子植物 160 科、598 属、1361 种。区内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达 35 种之多,在这些稀有而珍贵的植物中,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9 种,一级 2 种:银杏、南方红豆杉;二级 17 种:金毛狗、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巴山榧树、厚朴、榉树、香果树、楠木、野大豆、秤锤树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27 种,二级 11 种,它们是银杏、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小花木兰、连香树、杜仲、独花兰等;三级保护 16 种:穗花杉、青檀、领春木、八角莲、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银鹊树、金钱槭和天麻等。大别山特有濒危物种有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光柱铁线莲、安徽小檗、大别山鼠尾草。其中大别山五针松区内仅保存 2 株大树,天女花区内仅有 2 小片 16 株,面临绝迹的危险。此外,区内还栽培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水杉、珙桐等。保护区内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 90%,居全国保护区前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是湖北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华东植物区系的代表地。本区植被类型为典型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以壳斗科的落叶栎类分布最为广泛,区内局部地方基本保存着原始次生林特征。保护区内海拔 800 米以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的主要树种有青冈、苦槠、石栎、冬青、黑壳楠、栓皮栎、茅栗、白栎等;海拔 800 米至 1500米为落叶阔叶林与温带常绿阔叶针叶林,分布的主要树种有栓皮栎、槲栎、化香、枫香、粉椴、槭树、小叶青冈、刺楸、杉木、黄山松等;海拔 1500 米以上为山地矮林和常绿灌丛,主要分布树种有黄山栎、茅栗、黄山杜鹃等。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发育完好的植被为各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育场所。区内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湖北大部分昆虫种类,同时,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拉步甲、中华虎凤蝶等,昆虫资源为保护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大别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 208 种,隶属 26 目,65 科。其中兽类 41 种、鸟类 122 种,爬行类 32 种,两栖类动物 13 种。在这些种类中处于极度濒危和长时间不断减少的动物高达 140 种,列入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有 26 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原麝、豹、金雕、白鹳、大鸨、白肩雕、白尾海雕等,据记载,该地区还曾是华南虎的重要栖息地。此外,穿山甲、白冠长尾雉、豺、小灵猫、白额雁、鸢、赤腹鹰、秃鹫、细痣棘螈、水獭、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也有广泛分布。与安徽省天马和鹞落

    注意事项

    本文(省道阳枫线黄州堵城至鄂黄桥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