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收藏版教材教案.doc
-
资源ID:91599849
资源大小:554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收藏版教材教案.doc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 案年级: 七年级 班级: 4班 学科: 生 物 教师: 课 程 表 星期节一二三四五1234445467教案说明1序 号: 填写此教案的流水号。2教案类别: 常规课,何级别、类型的公开课,课题研究课等。3授课日期: 上课当天填写。4授课班级: 写出此教案用于教学的班级。5课 题: 写出本节课授课课题。6课 型: 自读课、讲读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测课、讲评课等。7教学目标: 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项填写。8教学重点: 本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9教学难点: 本节课难于解决的教学内容,理科可酌情列出教学关键点。10辅助手段:常规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远教资源等。11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体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环节),该环节所处理的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设置的思考题,教学方式方法等;重要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等;课堂练习的内容(教材*题、练习册*题、补充练习*题等)12复案调整:教后发现问题,为以后再次使用而做出的修改。(根据需要填写)13板书设计:一般体现主板书,要少而精。(根据需要填写)14.教学后记:15.教案可加附页:在附页最上端标出内容名称,如“教学后记”、“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补充练习”、“拓展材料”、“参考材料”等。(根据需要填写)16、表格中字体统一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行距为单倍行距。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姓名: 担任工作:七年级生物教师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任务及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学习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2012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要求: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 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3、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4、 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内容:包括一个单元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三、学生基础知识、检测成绩、学习状况分析:依据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对学生的情况作出以下分析: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答题存在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联系生活现象。4、试验原理弄不懂,没有深入研究,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填空和识图作答题,反映出学生审题不仔细,慨念模糊等问题。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生物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背练习册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这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与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四、具体措施: 针对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对照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加强对学生规范应用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的训练,避免不必要的失分。3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5加强与家长、班主任的联系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备注: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2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3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4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5第三章第一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6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第二节7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8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9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第二节11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三节12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1314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15第七章第三节、期末复习16期末复习17181920天津市双水道中学 序 号:_9_课 题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授课日期第一次授课班级7(1)课型新授课第二次教案类别常规课第三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血的永久涂片的观察,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2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2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3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教学难点1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2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血液分层演示装置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一课时)导言(大屏幕展示录相)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生:人类对血液的认识,原始的血液观: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师: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师:大屏幕展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生:(疑惑)老师,我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生: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生: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第四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课时)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教师:请一位同学将结果写在黑板上。(一位同学将结果写在黑板上)教师:最上层是血浆。血浆中含有哪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自学P60有关内容。学生:(自学,归纳)师: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教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投影教参P84“人血涂片的制作”并作适当讲解,指导学生制作人血涂片并进行观察。学生:学习、制作人血涂片,观察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红细胞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学生:归纳红细胞特点和功能?教师:一边与学生一起归纳,一边在黑板上记录。教师:播放白细胞的CAI课件。学生:看课件,归纳白细胞特点和功能。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生: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师:是呀,为什么没有看到血小板?师: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生: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师:组织各组交流。每组代表发言师: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组成各部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不妨将本节课所认识的有关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课堂小结学生: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教师:记录,利用板书比较三种血细胞的区别,结束课程。巩固练习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是()A上皮细胞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答案:B2血红蛋白的主要特性是()A容易和氧结合,不易分离B容易和氧结合,也易分离C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也易分离D在氧浓度高时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易和氧分离答案:D3病菌侵入人体后,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A血红蛋白B血小板C白细胞D红细胞答案:C4人的血液由_和_组成。答案:血浆、血细胞5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_的蛋白质,呈_色。它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答案:铁、红、结合、分离6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_,双面凹圆饼状的是_,最小的是_。答案: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教学小结血液组成形态数量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红细胞成熟后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最多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最大最少保护和防御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较少止和加速凝血板书设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第一课时内容)二、血液血液组成形态数量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红细胞成熟后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最多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最大最少保护和防御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较少止血和加速凝血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效果与预设差距不大,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教学原则。成功之处体现在:1、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贯穿整节课。每一个问题、每次动手制作,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到评价每组合作制作的血液循环途径模型时,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最高点。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会学。2、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的展示,将抽象变为直观,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3、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合理地使用了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序 号:_10_课 题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授课日期第一次授课班级7(1)课型新授课第二次教案类别常规课第三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分析和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学难点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学会区分不同的血管。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用具。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第四章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一课时)1导人新课录像:医院外科诊室的几个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种出血现象?医生为什么对不同出血症状的病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2讲授新课21提出问题: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如何?22实验题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仔细阅读课本P6465,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材料用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深的行不行?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实验材料。221方法步骤 操作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要相互合作,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尝试,会看到不同的实验效果。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鱼鳃湿润。如果实验时间太长,要换小鱼,继续实验。222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还要注意移动培养皿,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末端,找到毛细血管,(识别出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223表达交流各小组选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讨论课本P57的讨论题。224总结: 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 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设置疑问三种血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之适应?2241动脉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2242观察课本P58图437,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思考:毛细血管有何功能?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提示:重点观察管壁、血流速度、管大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物质交换过程。2243静脉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首先观看自己手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分析“静脉瓣”。思考课本P67第2题。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3归纳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各小组讨沦,合作设计出一份归纳表格,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又全面。小组评价。指导和及时评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血管疾病的资料和信息。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 达标测试 1、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内表面有静脉瓣D.与动脉伴行2、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教学小结在人体内,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是怎样的通连关系?(黑板图示)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流方向结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送往全身 较厚 大 由大变小 快静脉从全身送回心脏 较薄 小 由小变大 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静脉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案时,注意从学生的日常输液、验血、诊脉等身边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制了各种形式的血管模型,对于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不同有一定帮助。存在的不足,相关的中、西医知识了解有限,有些内容没能展开和涉及,使学生感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还有距离,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序 号:_11_课 题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授课日期第一次授课班级7(1)课型新授课第二次教案类别常规课第三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心脏的结构。认识心脏的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观察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养成运用血液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教学难点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辅助手段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生:不能流动。生:能流动。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师: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学生小组交换意见)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 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下一课时学习。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第二课时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生:差不多。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教学内容及过程(侧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复案调整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课件辅助,动画演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师:(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生:我有些疑问,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去了,那其他废物怎样排出呢?输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的?师:同学们能否帮助这位同学,营养从何而来,其他废物又到哪里去了?生:营养物质就是人们吃饭获得的,应该从消化道吸收的。生:其他废物、师:关于营养物质的来源解释是正确的,说明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人体的营养,认识较为深刻,并且能够同新知识联系起来,值得称赞。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多个系统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其它废物的去处,同学们试着从下一章寻找答案。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5页给出的数字,通过计算,用数据来说明,拥有一颗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教学小结1、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板书设计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心脏的四个腔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二、人体的血液循环: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