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汽车ABS综述.doc
提供全套毕业论文,各专业都有安徽汽车职院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课 题 名 称 :汽车ABS综述专 业 班 级:12-14作 者 姓 名: 2014年11月10日目 录开题报告 .2内容摘要 3关 键 词 .3第一章 概述.4第二章 ABS发展历程.5第三章 ABS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6第四章 ABS故障检测和维修.8结 语 .13谢 辞 14参考文献 15汽车ABS综述摘 要: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行驶安全性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重视。汽车的安全系统成为了汽车研究发展的重要部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的代表,其作用是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缩短制动距离,使汽车制动更为安全有效。“汽车ABS综述”是我这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我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关键词:。第一章 概述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完全抱死。 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行车方向变得无法控制。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或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目前广泛采用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使人们对安全性要求得以充分的满足。 汽车制动防抱系统,简称为ABS,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有人说制动防抱系统是汽车安全措施中继安全带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上关系到乘客安全性最重要的二个系统之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是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的又一重大进步。 ABS防抱制动系统由汽车微电脑控制,当车辆制动时,它能使车轮保持转动,从而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达到安全的停车。这种防抱制动系统是用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速度,然后把车轮速度信号传送到微电脑里,微电脑根据输入车轮速度,通过重复地减少或增加在轮子上的制动压力来控制车轮的打滑率,保持车轮转动。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车轮转动,不但可保证控制行驶方向的能力,而且,在大部分路面情况下,与抱死锁死车轮相比,能提供更高的制动力量。第二章 ABS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车祸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辅助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第三章 汽车ABS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3.1 1、轮速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由传感头和齿圈等组成。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齿圈旋转时,齿顶和齿隙轮流交替地对向极轴,磁通迅速变化,并切割传感线圈,于是在线圈善中产生感应电压信号,并由线圈末端通过电缆传输,送至电子控制器(ECU),该电压变化的频率便能精确地反映出车轮速度的变化。2、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的主要任务是转换ECU的指令,并独立于驾驶员运用之。它在接到ECU的指令后,通过电磁阀的工作来实现控制车轮制动器中压力的自动调节。它的作用就象制动器总缸与车轮分缸间的连接。1)回油泵压力减小过程中,流出车轮制动分缸的制动液,经存储器由回油泵泵回制动器主缸。2)存储器存储器暂时存储压力减小时突然流回的制动液。3)电磁阀电磁阀是制动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工作元件,电磁阀的位置由电磁线圈直接控制,而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受ABS电脑控制。3/3电磁阀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阀上有三个通道(即三通);ABS电脑控制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能使阀有如下三中不同的位置(即三位):(1)在普通制动模式(ABS不起作用)在普通制动模式(ABS不起作用)或在防抱死制动模式(则能起作用)“增压”时,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为0,电磁阀处于“增压”,制动主缸与制动轮缸连通,通储液器的通道关闭。(2)在防抱死制动模式“保持”制动压力时,则ABS电脑向电磁线圈提供一个较小的电流(约为最大电流的1/2)使电磁阀处于“保持”位置,阀上分别与制动主缸与制动轮缸和储液器连接的三个通道全部关闭。(3)在防抱死制动模式“减压”时,ABS电脑向电磁线圈通入最大的电流,使电磁阀处于“减压”位置,制动轮缸与储液器连通,通制动主缸的通道关闭。工作原理按结构分类 1机械式ABS 机械式ABS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价格低缺点是控制不够精确性 能不高该类ABS在轿车和摩托车上都有应用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格林公司生产的SCS型机械式防抱装置 2机电一体化的ABS 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ABS由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压力调节器等组成控制性能好可靠性高 3.按控制方法分类. 电子式ABS按控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1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的ABS 该方法在技术上已非常成熟目前获得广泛应用的ABS几乎全部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方法 2)采用现代控制方法 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的ABS由于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原因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4 按控制通道分类 1)四通道系统 在每个车轮各设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并在通往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中各设置一个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并对四个轮进行独立控制 2)三通道系统 三通道ABS对两个前轮进行独立控制对两个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该布置有利于行驶稳定性目前大部分轿车采用该种布置方式 3) 双通道系统 双通道系统主要用在摩托车上前后轮心分别安装传感器独立控制能够实现最佳控制方式 4) 单通道系统 单通道系统一般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主要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目前在轻型货车和轿车上应用广泛 5.按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与制动主缸和制动助力器的结构关系分类 1) 分离式ABS 分离式ABS的特点是压力调节装置与制动主缸制动助力装置在结构上是分开的 2)整体式ABS 整体式ABS的特点是压力调节装置与制动主缸制动助力装置成为一体结构紧凑目前大部分汽车上使用的ABS是整体式的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末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末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3.2常见汽车ABS结构原理一汽捷达轿车ABS结构原理目前在国内捷达轿车是前轮驱动形式的驱动方式,该轿车采用知名SABS/ITT公司MK20-I型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1995年在美国问世,1996年推向欧洲市场,在我国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首次把该产品装配在1999年批量生产的捷达都市轿车上使用。作为新一代的ABS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装置,MK20-1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设计和工艺技术,采用模块结构设计,将电动机,液压检测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集成为一体;采用C语言编写的控制软件以模块方式加固在电子控制单元中;液压阀体采用了复合孔技术,电磁阀线圈集成于电子控制器内部,省去了电磁阀线圈与控制器之间的连结导线,采用大功率集成电路直接驱动电磁阀及泵电机省去了继电器装置,控制器内具有故障存储装置。 捷达轿车ABS的结构 ABS系统主要由液压传动系统、车轮转速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它是采用液压对角线回路制动系统,制动主缸的前腔与通右前轮、左后轮的制动回路相通。制动主缸的后腔与通左前轮、右后轮的制动回路相通,两个制动回路交叉型对角线布置,这种液压对导线回路制动系统能保证在某个回路出现故障时,仍能达到制动效果的50%第四章 汽车ABS检测以及维修4.1 ABS故障检测对于ABS来说,不同车型,甚至同一系列不同年代生产的车型,装用的ABS型号也可能不一样,因而故障诊断和检查方法以及程序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1.直观检查 具体常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手制动是否完全释放。 2)制动液是否渗漏,制动液面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3)检查所有ABS的保险丝、继电器是否完好,插接是否牢固。 4)检查ABS ECU连接器连接是否良好。 5)检查有关器件(轮速传感器、电磁阀体、电动泵、压力警示开关和压力控制开关等)的连接器和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6)检查ABS ECU、压力调节器等的接地线是否接触可靠。 7)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正、负极柱的导线是否连接可靠。 2.读取故障代码 ABS故障代码的读取纷纷大致可归纳下述三种: 1)跨接自诊断启动电路读取法 2)借助专用诊断测试仪读取法 3)利用汽车仪表板上的信息显示系统读取法 3.快速检查 快速检查一般是在自诊断基ABS故障诊断仪器和工具。在多数防抱控制系统中,可以通过跨接诊断座串相应的端子,根据防抱警示(或电子控制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情况读取故障代码。所以,在故障代码读取时,往往需要合适的跨接线,跨接线是两端带有插接端子的一段导线,也有的跨接线在中间设有保险管。故障代码只是代表故障情况的一系列数码,要确切地了解故障情况,还须根据维修手册查对故障代码所代表的故障情况。另外,要正确地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排除,也需要利用维修手册作参考,因此,维修手册是故障诊断和维修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对防抱控制系统进行检查时,万用表是基本的测试工具,由于指针式万用表能够反应电参数的动态变化,所以更适合于是防抱控制系统的电路检查。另外,也可以用一些更为专用的电参数测试器(如多踪示波器等),可更为方便和更为深入地对系统进行检查。在大部分汽车上,防抱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线束插头都不好接近,速成插头中的端子又没有标号,使确定所要测试的端子变得较为困难,特别是当向一些特定的端子加入电压时,如果电压加入有误,可能会损坏系统中的一些电气元件,另外,如果直接从线束插头的端子上对系统进行测试,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能还会使端子发生变形或破坏,为此,可以使用接线端子盒。由于各种防抱控制系统线束插头中的端子数,端号排列、插头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所用的接线端子盒也就不同。对防抱控制系统进行电路测试时,将系统的线束插头从电子控制装置上卸下,再将接线端子盒的线束插头与系统线束插头插接,这祥,接线端子盒子的端子标号就与系统线束端子标号相对应,通过对接线端子盒上端子的测试,就相当于求系统线束插头中相应端子进行测试。在对防抱控制系统的液压装置进行检查时,有时需要使用压力表。对防抱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时,也可以借助各种测试仪器,有些系统甚至只有用专用诊端测试仪才能进行故障诊断。专用诊断测试仪器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可以替代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对系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模拟,这类仪器有博世ABS诊断测试器和丰田ABS诊断测试器。另一类诊断测试器则需要系统的端子控制装置通过与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进行双向通讯。既能读取系统工电子控制装置所存储记忆的故障代码,并将故障代码转换为故障情况后显示,部分地替代了维修手册的作用,又可向系统电子控制半装置传输控制指令,对系统进行工作模拟。这类测试仪器有SNAP-ON红盒子扫描仪SCANNER及通用的TECH-L和克莱斯的ORB-LL等,这些诊断测试仪器因可以读解故障代码,一般称为解码器。解码器不仅可以对防抱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而且还可以对汽车的其它一些电控制系统进行诊断测试,只是需要选择相应的软件而已。4.2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一般步骤当防抱控制系统警示灯持续点亮时,或感觉防抱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在故障诊断和排除。在故障诊断和排除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认故障情况和故障症状;2.对系统进行直观检查,检查是否有的制动液泻漏导线破损、插头松脱、制动液液位过低等现象;3.读解故障代码,既可以用解码器直接读解,也可以通过警示灯读取故障代码后,再根据维修手册查找故障代码所代表的故障情况。4.根据读解的故障情况,利用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对故障部位进行深入检查,确诊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5.故障排除;6.清除故障代码;7.检查警示灯是否仍然持续点亮,如果警示灯仍然持续点亮,可能是系统中仍有故障存在,也有可能是故障己经排除,而故障代码未被清除;警示灯不再电亮后,进行路试,确认系统是否恢复工作。在故障诊断和维修过程中,应当注意,不仅不同型号的汽车所装备的防抱系统可能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型号的汽车,由于生产年份不同其装备的防抱控制系统也可能不同。防抱控制系统的故障大多是由于系统内的接线插头松脱或接触不良、导线断路或短路、电磁阀线圈断路或短路、电动泵电路断路或短路、车轮转速传感器电磁线断路或短路、续电器内部断路或短路,以及制动开关、液位开关和压力开关等不能正常工作引起的。另外,蓄电池电压过低、车轮转速传感器与齿圈之间的间隙过大或受到泥污沾染、储液室液位过低等也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会影响ABS的制动效果。 9).大多数ABS中的轮速传感器、电控单元和压力调节器都是不可修复的,如发生损坏,应进行整体更换。 10).装备ABS的汽车,其制动操作方法和没ABS的普通制动系统方法是一样的。但在紧急制动时,不要重复的踩放制动踏板,而只要把脚持续的踩在制动踏板上,ABS就会进入制动状态,不需人工干预。多踩几脚制动踏板,反而会使ABS ECU得不到正确信号,导致制动效果不良。对液压制动系统而言,ABS工作时制动踏板工作时会有些轻微抖动,或听到一些噪声,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表明ABS正在工作,并非故障。 2.2故障诊断和检查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对于ABS来说,不同车型,甚至同一系列不同年代生产的车型,装用的ABS型号也可能不一样,因而故障诊断和检查方法以及程序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1.直观检查 具体常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手制动是否完全释放。 2)制动液是否渗漏,制动液面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3)检查所有ABS的保险丝、继电器是否完好,插接是否牢固。 4)检查ABS ECU连接器连接是否良好。 5)检查有关器件(轮速传感器、电磁阀体、电动泵、压力警示开关和压力控制开关等)的连接器和导线是否连接良好。 6)检查ABS ECU、压力调节器等的接地线是否接触可靠。 7)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正、负极柱的导线是否连接可靠。 2.读取故障代码 ABS故障代码的读取纷纷大致可归纳下述三种: 1)跨接自诊断启动电路读取法 2)借助专用诊断测试仪读取法 3)利用汽车仪表板上的信息显示系统读取法 3.快速检查 快速检查一般是在自诊断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利用专用仪器或万用表等,对系统的电路和元器件进行连续测试,以查找故障的方法。 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利用ABS诊断测试仪进行测试、利用“接线端子盒”进行测试、直接用万用表进行测试等方法。4.2汽车ABS维修1故障现象:当用户打开电源后ABS系统没有3 秒自检ABS指示灯不亮。故障分析1:电源电压没有加到ABS系统中。排除方法:1检测ABS线束与车辆上12v电源是否接通2检测车辆是否有12v电压。故障分析2;ECU损坏。排除方法:更换ECU.2故障现象:当用户打开电源后ABS有3秒自检,ANS使用一切正常但ABS指示灯不亮。故障分析;ABS指示灯驱动电路损坏:排除方法1将ABS线束与ECU相连的接插件的第16脚与地短接,如果ABS指示灯没有熄灭,则更换等驱动块。2如果更换灯驱动快后ABS仍然常亮,则断开ABS指示灯与ABS线束的链接,一般来说,断开后ABS灯会仍然常亮,如遇此情况情检测原车电路3故障现象:挡车处于静止状态时,ABS指示灯快闪1次。故障分析1:左前传感器开路或传感器接插件接触不良。排除方法:更换传感器或消除接触不良。故障分析2ABS线束终于传感器相连的电缆开路。排除方法:找到开路点,将其恢复连接。4故障现象: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ABS指示灯快闪一次。故障分析1:左前传感器与齿圈的间隙过大,轮速信号不足。排除方法:调整传感器与齿圈的间隙0.7毫米,检查传感器输出电压0.3v。故障分析2左前轮齿圈安装不平整或齿圈松动。排除方法:重新安装齿圈5故障现象:挡车处于静止状态或行驶状态时ABS指示灯慢闪1次。故障分析1左前轮电磁阀线包开路。排除方法:更换线包或ECU6使用ABS制动时,车辆右跑偏现象或ABS效果不好。故障分析1一般来讲是车辆的前轮在制动过程中两边的制动力不均衡造成的。排除方法:此现象应该是制动管路中有一定的空气存在,从而造成了制动时制动管路内制动力不均衡。将制动管路内的空气排出。故障分析2ABS液压调节其内部孔径有一定堵塞。排除方法;清晰调节其内部孔径或更换调节器。故障分析3:有可能是车辆上的电源电压不足造成电磁阀线包电磁力不足,从而影响调节器正常工作。排除方法:检测电源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7故障现象;在制动时左前轮抱死。故障分析 1ABS液压调节器左前轮内部的卸压孔完全堵塞。排除方法:青丝调节其内部孔径或更换调节器。故障分析2:制动管路接错。排除方法:调整制动管路。故障分析3:可能是ABS电机失效。排除方法;更换ABS电机8故障现象:制动时制动力偏弱。故障分析1:制动管路内有空气或制动分泵没有得到足够的油压。排除方法:1,排空。2,检测制动分泵是否有制动液,如果没有制动液,请检测调节其相应出油口是否有制动液,如果没有请继续检测调节其相应进油口是否有制动液,如果还没有请检测制动总泵。故障分析2:可能是传感器得到信号不足。排除方法:找到相应的传感器,简化其调整到标准范围内。故障分析3:检测原车制动力是否合格。9故障现象:当车辆使用了ABS制动后,车辆有锁死的情况.。故障分析:该现象应该是ABS调节器内部出现故障。排除方法:更换液压调节器4.3典型汽车ABS故障分析1、故障案1例一: 故障现象:在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维修人员发现一辆雷克萨斯05款RX300多功能车仪表板上ABS故障灯闪烁。 故障分析:从工具室借来雷克萨斯专用诊断仪IT-,检测结果显示“左前轮速传感器故障”。清除故障码后,ABS灯不再闪亮,但车辆开出公司后不久,车主给服务顾问打来电话,说故障灯又开始闪烁。于是服务顾问劝车主返回公司,维修人员再次借来专用诊断仪读取故障码,仍然显示是“左前轮速传感器故障”。于是便拆下左前轮转速传感器进行检查。目视发现传感器表面比较破旧且布满泥污,信号齿圈表面也脏污不堪。于是拆下齿圈和传感器一同进行仔细清洗,吹干后装复。清除故障码后由车间检验员出去试车,二十分钟后返回。根据反映ABS故障灯不再点亮,车主再次开车离开后也未反映有再次点亮的情况由此故障排除。 故障现象2 例二:上海别克(BUICK)君威轿车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点亮,ABS系统不起作用,制动抱死。 故障检修:由于行驶中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点亮,说明ABS电脑记录有故障代码。根据别克维修手册中提供的故障代码读取方法,人工调取故障代码41。查故障代码表得知:故障代码41表示右前电磁阀线路开路。 为确认是否电磁阀线路的故障,用万用表测量ABS总泵的电磁阀线路,测量时发现有一根线与其它任何一根线都不相通(正常电磁阀引脚之间是相通的),由此可以判断这根线便是故障代码41所指的开路线。为查出具体开路部位,采取以下方法: 拆下ABS总泵(位于发动机室左侧前端);分解ABS总泵,从其他底部拆开便看到四个电磁阀(分解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密封圈),打开ABS总泵后,便看到有一根线端已明显断开,此即故障所在,用一根比较小的电线把电线的开路端焊接起来,然后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原来开路的线与其他各线是否相通,结果相通,然后按照规定顺序对ABS系统进行空气排除(注意:一定要按规定放气顺序对各轮进行放气,否则空气无法排除干净,会影响ABS系统的工作效果)。试车,ABS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故障排除。案列总计 一般情况下,解决ABS灯常亮的故障,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逐步排除:清除故障码清洗或更换有故障的转速传感器、清洗齿圈(用化油器清洗剂清洗)调整齿圈间隙更换刹车油检查ABS控制线束,必要时更换检查ABS控制器,必要时予以更换。结 语在本次“汽车ABS综述”的过程中,使我充分了解了汽车ABS的重要性。在这次过程中,让我在汽车ABS这方面有了深刻的了解。尤其是汽车ABS的工作原理这一方面,我也查阅了许多的ABS相关的知识,它其实跟ASR(汽车防滑电子控制系统)有着同样的作用和原理,很多都是相关连的。通过查阅书籍,使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了,也给即将毕业的我增加了一部分新的知识。 谢 辞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即将结束了,在整个设计中得到了程敏新老师的精心指导。程老师的严谨和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谨在此表示我衷心的谢意!同时,在本次的书写中得到了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也表示我深深地谢意!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参考文献1解福泉,周建平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俞汉清,陈金德.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王新华,汽车冲压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李全利.王保新.高启成等.汽车维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李春明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周大军,刘映凯,李强·汽车底盘电控原理与检修·吉林教育出版社,20097魏朗,王囤·现代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应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