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测量实习计划与课程设计.doc
测量实习计划及课程设计目 录第部分 实习须知一、测量实习目的与要求二、使用仪器注意事项.第二部分 实习项目一 水准仪实习部分一目的与要求.二仪器和工具.三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四水准仪的内业计算.五注意事项.六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七水准仪测量教学实习项目.项目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五等) 项目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变仪高法)项目三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变仪高法)二 经纬仪实习部分一经纬仪认识及水平角测量.二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及竖角测量 三经纬仪视距测量.四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核.五经纬仪测量教学实习项目:闭合导线的内角测量三 全站仪实习部分 第部分 实习须知一、测量实习目的与要求 1.测量实习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习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各工序如何密切配合,培养与提高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实习课的要求 (1)在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预习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习课开始时,实习小组组长到教务办领取仪器。组长应当场清点仪器种类、数量及仪器附件,如有不符,应及时提出,实习老师签字后方可领出。 (3)组长负责组织与分工,保管仪器。实习中,每人都应认真、仔细、严格要求。在教学实习中,对组内成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按时轮换,相互配合, 以保证实习任务的完成,并达到组内成员共同提高。 (4)实习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实习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变更实习地点。 (5)实习中如出现仪器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便自行处理。 (6)实习记录必须直接填在规定的表格内,要求书写工整,不可潦草。不得用零散纸张填写,而后再转抄。(7)各组完成实习后,组长应把实习记录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收拾仪器和工具。组长认真清点,如数送还教务办,结束实习。二、使用仪器注意事项 1.携带仪器时,注意检查仪器箱是否扣紧、锁好,拉手和背带是否牢固,并注意轻拿轻放。开箱后,应记清仪器在箱内安放的位置,以便用后按原样放回。提取仪器时,应用双手握支架或基座,轻轻取出,放在三脚架上,保持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脚架牢固连接。仪器取出后,应关好仪器箱,避免灰尘进入箱内。严禁把仪器箱当凳坐。 2.仪器安置三脚架后,必须有人守护,避免过路行人和车辆碰撞;晴天应撑伞,以避免阳光直晒仪器。 3.近距离搬站时,应旋紧制动螺旋,并关上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补偿器开关。一手抱住三脚架,一手托住仪器,放置胸前,稳步行走。不准将仪器扛肩上,以免碰伤仪器。 4.制动螺旋要旋紧,但勿旋得过紧过死;微动螺旋及脚螺旋都要使用中间部分,切勿旋到极端;在旋转照准部或望远镜之前,牢记一定要先松开相应的制动螺旋,然后匀速旋转。 5.若发现透镜表面有灰尘或其它污物,须用仪器箱内软毛刷拂去或擦镜头纸轻轻擦去,严禁用手帕或其它纸张擦试,以免损坏镜面。 6.标杆不能当标枪棍棒使,不能抬东西;塔尺不能坐,观测时,要用双手扶正扶塔尺,不得随意靠在其他物体上。7.钢尺或皮尺不得随意在地上拖,不得扭转拽拉,从盒中向外拉出当靠近尺的终端时不要用力过猛,免得全部拉掉下来而缠不上;用完擦净尺上尘土,装入盒内。8.仪器装箱时,应检查竖盘指标归零开关是否已关上;仪器应按正确位置装入,合上箱盖,如合不上,应检查装放位置是否正确,有时可能还要调节脚螺旋高度;箱外合上扣吊并上锁。第二部分 实习项目及作业一水准仪测量实习部分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S3级水准仪的构造; 2.掌握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学会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与记录计算。二、仪器和工具DS3级水准仪1,水准仪脚架1,水准尺2,水准测量记录表1。 三、水准仪基本操作 1.根据教师指定的地面某点做为临时水准点BMA, 并假定其高程为100m。学生自行选待测高程点P,离临时水准点BMA大约50200m,计划两测站到P点,选定的1点作为转点 。 2.把水准仪安置在BMA与1点之间,并非在两点连线上,目估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处。记录表中第一测站编号写1。 3.安置仪器:张开脚架,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三脚架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4.认识仪器:弄清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螺旋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认识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以便能在望远镜视场中准确读数。5.粗略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适当位置,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须反复进行。记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6.瞄准、精平与读数 瞄准与消除视差:首先,调整目镜,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瞄后视尺,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水平转动望远镜,通照门和准星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接着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纵丝对准水准尺,调整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成像清晰。眼睛上下移动观察是否存在视差现象,若存在视差,应仔细调整物镜对光螺旋予以消除。 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先估出毫米数,后一次读出4位数,记入表中后视读数栏内。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水平转动望远镜瞄准前视点尺1,注意消除视差,然后用微倾螺旋精平(切勿调圆水准器,那样做将会改变仪器高度),最后读数,记入表中前视读数栏内。 7.变动仪器高后再重测一次。 升高(或降低)仪器高约10cm以上,重新粗平仪器, 第2次观测一般先瞄准前尺, 精平与读数;然后瞄准后尺, 精平与读数。 8.计算高差 高差h=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同一测站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值之差不大于8mm时,取其平均值。 (二)搬站观测 确认两次仪器高测的高差在允许范围内,才可搬站。搬站观测时,前尺即1点水准尺不动 ,后尺即BMA点的水准尺搬到P点,P点为未知点,测P点的地面高程。 (三)从P点返测回临时水准点从P点再测回临时水准点BMA。重新选一转点2,以P点为后视,返测2个测站,回到临时水准点BMA。四、基本内业计算计算高差闭合差fhfh=h 容许高差闭合差fh容 平坦地区: fh容± 山 地: fh容±高差闭合差fh大于容许高差闭合差fh容,首先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如计算无误,则为观测问题,应返工。本次实习高差闭合差可按山地标准要求。1.计算各测站高差改正数h (式中:fh为高差闭合差,n为往返水准路线总测站数) 检查:各测站高差改正数h总和,其绝对值应等于高差闭合差fh。2.计算各测站改正后高差h改正: h改正=h观测+h检查:水准路线往返各测站改正后高差总和应为0,即S h改正=0。 3.计算P点高程根据临时水准点BM A的已知高程100.000m加第一测站改正后高差得1点高程,逐点计算,算得P点高程,最后又推算得BMA的高程应为100.000m。五、注意事项1.安置测站应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瞄准水准尺一定要消除视差。2. 每次读数前,应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符合)。读数时,水准尺要严格扶直,不得前、后、左、右倾斜。读数应估读至毫米。 3. 圆汽泡观测前调居中,测站观测过程中,不得再调节,因调圆汽泡会改变水准仪的仪器高,造成前后视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5.每站测完后,应立即计算,如两次高差值之差,对于等外水准不超出5mm,否则应立即重测。符合要求后,后尺才可搬动,前尺不挪动,转点放置的尺垫绝对不可移动或踩压,以确保正确传递高程。 6.全程测完后,应当场计算高差闭合差,如超限应重测。六水准仪的检验校正1、圆水准器的检验校正。检验方法 将仪器安置于脚架上,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将望远镜在水平方向旋转180°,此时,若气泡不居中,偏于一边,说明L0L0不平行于仪器竖轴VV,需要校正。校正方法 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向中间移动偏离量的一半,然后,用校正针拨动圆水准器底下的三个校正螺旋,使气泡达到完全居中的位置。检验和校正应反复进行,直至仪器转至任何位置气泡始终居中为止,此时,LLVV的条件得到满足。2、十字丝横丝的检验校正。检验方法 整平仪器后,用横丝的一端瞄准墙上一固定点,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如果点子离开横丝,表示横丝不水平,需要校正;如果点子始终在横丝上移动,则表示横丝水平。 检验时也可用挂垂球的方法:观察十字丝竖丝是否与垂球线重合,如重合说明横丝水平。校正方法 由于十字丝装置的形式不同,校正方法也有所不同,可用螺丝刀松开十字丝环的校正螺丝,拨正十字丝环。或需要卸下目镜处的外罩,用螺丝刀松开四个十字丝的固定螺丝,然后拨正十字丝环。最后再旋紧校正螺丝,此项检校也须反复进行,直到条件满足为止。3、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检验方法 选取相距约6080m的A、B两点,各打一木桩,竖立水准尺,先将水准仪安置在离两点等距离处,认为所测得的两点的高差hAB是正确的。再将水准仪搬到离B点约35m处,先读取近尺读数b2,由于仪器距B点很近,可将b2近似地看作视线水平时的读数b2,由此计算出视线水平时远尺读数a2=b2+ hAB。如果远尺的实际读数不是a2,而是a2,说明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需要校正。校正方法 转动微倾螺旋,使远尺读数从a2 调到a2。此时视准轴水平了,但气泡不居中了。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丝,先松后紧,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此时水准管轴也在水平位置,于是水准管与视准轴就平行了。此项工作要反复进行几次,直至检验远尺的读数与计算值之差不大于35mm为止。七水准仪测量教学实习项目项目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五等)项目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变仪高法)项目三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变仪高法) 经纬仪测量实习部分一经纬仪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一、目的和要求1.认识J6级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各螺旋的名称与功能; 2.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的方法,掌握其操作要领; 3.练习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1(含经纬仪脚架),记录夹1,棱镜2,每人带水平角观测记录表1。三方法和步骤操作 (一)认识经纬仪1. 照准部:包括望远镜及其制动、微动螺旋,水平制动和微动螺旋,竖盘,管水准器,圆水准器以及读数设备。 2.显示部分:液晶显示屏。 3.基座部分:有脚螺旋及轴座固定螺旋(切不可随意旋松,以免仪器脱落)。 (二)经纬仪的安置 在地面上作一标志,可在水泥地上划十字作为测站点。 松开三脚架,安置于测站上,使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打开仪器箱,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取出,置于架头上。一手紧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 1.对中(1)粗对中:挂上垂球,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架头水平,在泥土地上应用脚踩架腿铁突固定三脚架。可稍松连接螺旋,两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端对测站点,对中差12cm即可。(2)精对中:操作步骤如下:(a)粗平:调脚螺旋使园水准器气泡居中,达到仪器的竖轴基本竖直。(b)操作光学对中器: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使分划板分划圈清晰,推拉目镜筒看清地面的标志。略松中心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尽量不转动仪器),直到地面标志中心与对中器分划中心重合,最后旋紧连接螺旋。这样做可保证对中误差不超过1mm。 2.整平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仪器绕竖轴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反复操作至少2次,以使仪器在该两垂直的方向,气泡均为居中时为止。 (四)瞄准目标的方法:1.粗瞄准:用望远镜上的瞄准器去瞄准目标,瞄准后立即固紧水平及望远镜的制动螺旋。2.精瞄准:一般粗瞄准完成后,目标必在望远镜视场内,此时,仔细调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并消除视差,再调望远镜和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纵丝单丝平分目标(或将目标夹在双丝中间),达到准确瞄准目标。 (五)水平角测量方法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AOB步骤详见教材。 四、注意事项1.只有在盘左位置时,对起始目标度盘配置某一度数开始观则,盘右不得再重新配置,以确保正倒观测时,水平度盘位置不变。2.转动照准部之前,切记应先松开水平制动螺旋,否则.转动照准部会带动度盘,造成测角极大粗差。 二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及竖角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方向观测法操作步骤、记录与计算。要求每人独立观测4个方向1测回。2.掌握竖角观测步骤、记录与计算,要求每人独立观测2个目标1测回。 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1台,记录夹1个。每人应带方向观测法记录表及竖角测量记录各1张。 三、方法和步骤(一)全圆方向观测法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0,对中(粗对中与精对中)、整平(粗平与精平)。 2.盘左位置,观测时,首先选定的起始方向A,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或稍大于0°。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瞄准目标B、C、D、A分别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人手簿,并计算半测回归零差。规范规定半测回归零差不得大于18,实习可放宽至30。 3.盘右位置,从起始目标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瞄准D、C、B后归零至起始方向A,依次读取读数,记入手簿,并计算下半侧回归零差,规定同上半测回。 4.计算二倍照准误差2C值: 2C盘左读数一(盘右读数±180°)5.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记入手簿相应栏内。平均读数=(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由于A方向的有两个平均读数须再取其平均值,写在第一个平均值的上方,并加括号。6.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填入手簿相应栏内。每个实习小组至少观测2个测回,测回间变换度盘度数为 (n为测回数)。 (二)竖角测量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对中,整平。任选高处一个清晰目标,先盘左用望远镜中横丝瞄准目标,对于DJ61型仪器,读数前,应调整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并记录。对于TDJ6型仪器,应把补偿器开关(自动归零螺旋)打开,使ON朝上对准红点,此时竖盘指标处于铅垂位置,这时瞄准目标直接读取竖盘读数L。2.盘右瞄准同一目标,对于DJ61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读取读数R,并记录。对于TDJ6型经纬仪直接读数即可。3.计算竖角角值和指标差x:计算公式如下: =(L+R) x=(L+R-360°)限差要求:检查观测各目标求得的指标差的互差应小于30 。四、注意事项1.全圆方向观测法的起始目标应选择远近适当的清晰的目标。2.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应立即返工重测。3.一测回观测完毕应立即计算2C,对于J6仪器,规范规定不检查2C的变化。但是,2C变化太大也是不允许的。 三 视距测量 一、目的要求.学会视距法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及高差的方法,熟悉计算公式及用计算器的算法。二、仪器工具 经纬仪1,塔尺1, 视距测量记录表1,计算器自备。三、实习内容(一) 视距测量 1.地面上选两点A、B,相距50100m,在地面做一标志,安置仪器于A点,对中,整平,量仪器高,在B点处竖立塔尺。2.用视距法测量A、B两点距离及高差(1)用正镜(盘左)瞄准塔尺,使十字丝纵丝与尺的一边重合或平分尺面,消除视差。转望远镜使中丝对在尺上和仪器高同高处,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调望远镜微动螺旋,使其准确对准仪器高处,读上丝和下丝读数,求出尺间隔l。把竖盘指标归零开关打开(对于DJ6-1型应调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并记录。记录格式见下面第四项。(2)倒镜(盘右)按(1)重测一次。(3)上述是中丝对仪器高正倒镜观测1次。练习中丝不对仪器高,而对任意整数,例如2m,再观测一次,进行比较。3.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1)分别计算盘左,盘右的近似竖角,取其平均值为竖角值,再求出竖盘指标差x。(2)求尺间隔l=上丝读数-下丝读数,l值取盘左、盘右两次平均值。(3)求水平距离D和高差h 计算公式:D=KlCos2 h=Dtan+i-v(一) 视距测量记录视 距 测 量 记 录 表测站名称: A 仪器高: 1.40m 测站高程: 50.00m 班级: 小组: 测点名称测量次数竖盘位置标 尺 读 数尺间隔L竖 盘 读 数° 指标差x 竖 角 ° 水平距离D高差h高程H 上 丝 下 丝 中 丝B1L R 2L R 四、经纬仪的校验校正经纬仪在使用之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与校正:1、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检验方法: 、调节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将照准部旋转180°看气泡是否居中,如果仍然居中,说明满足条件,无需校正,否则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 、在检验的基础上调节脚螺旋,使气泡向中心移动偏移量的一半。 、用拨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校正螺旋,使气泡居中。 此项检验和校正需反复进行,直到气泡在任何方向偏离值在1/2格以内。另外,经纬仪上若有圆水准器,也应对其进行检校,当管水准器校正完善并对仪器精确整平后,圆水准器的气泡也应该居中,如果不居中,应拨动其校正螺丝使其居中。 2、十字丝竖丝的检验与校正。检验方法: 、精确整平仪器,用竖丝的一端瞄准一个固定点,旋紧水平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 、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观察“·”点,是否始终在竖丝上移动,若始终在竖丝上移动。 校正方法: 1、拧下目镜前面的十字丝的护盖,松开十字丝环的压环螺丝; 2、转动十字丝环,使竖丝到达竖直位置,然后将松开的螺丝拧紧。 此项检验校正工作需反复进行3、望远镜的检验校正。检验方法: (1)安置仪器,盘左瞄准远处与仪器大致同高的一点A,读水平度盘读数为; (2)倒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点,读水平度盘读数为; (3)若则满足条件,无需校正,否则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 (1)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度盘读数对准正确的读数。 (3-15)(2)用拨针拨动十字丝环左右校正螺丝,使十字丝竖丝瞄准点。五、经纬仪实习测量项目 闭合导线的内角测量三全站仪测量实习部分一、目的要求1.学会全站仪安置、开机与关机。学会进行温度、气压、棱镜常数、测距次数以及测量目标条件的设置。2.掌握全站仪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方法。3.掌握坐标放样,数据采集的步骤方法。二、 仪器和工具全站仪1, 棱镜2(含装镜箱及三脚架),棱镜对中杆1。三、实习内容实训1、常见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操作 重点:全站仪的基本功能、常用测量程序、详细操作过程实训2、全站仪的距离测量 重点:平距、斜距、高差实训3、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重点:原理、点位设站法、自由设站法实训4、全站仪程序测量偏心测量、面积测量、悬高测量、2点参考线测量等实训5、全站仪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授课后实训)重点:闭合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实训6、全站仪的放样测量(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授课后实训)重点:点位极坐标放样法、全站仪程序放样法实训7、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授课后实训) 校区实训场地测点,软件成图闭合导线测量与计算一、目的要求 掌握闭合导线点坐标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二、导线外业测量数据。起始边12坐标方位角: 12=97°5808(见图1)1点的坐标: X1=532.700m Y1=537.660m导线各右角观测值: 1=125°5204 2 =82°4629 3 =91°0823 4 =60°1402 导线各边丈量值: D12=100.29m D23=78.96m D34=137.22m D41=78.78m 图1四、作业步骤(一) 导线坐标计算 1.将导线测量外业数据抄入导线坐标计算表格内,抄毕必须核对。 2.计算导线角度闭合差 3.角度闭合差的调整4.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7.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及相对闭合差K的计算。 对于图根导线,钢尺量距时,K值应小于1/2000。 8.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平差,求出各边长坐标增量的改正数。 9.坐标计算。点全部展绘于图中。四、每人应交作业导线坐标计算表地形图的测量与绘制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测量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教学实习的任务与要求是: 1.每组检验校正水准仪1台,经纬仪1台,重点是检验,校正必须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进行。2.每组布设经纬仪导线作为测图的控制。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导线点的坐标计算。3.每组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每个学生根据观测成果独立绘制1500的平面图。二、实习时间、组织及注意事项实习时间为一周,实习按小组进行,每组45人。实习注意事项如下:1.实习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包括人身安全与仪器安全。实习期间天热,要注意防暑,避免生病。各组所领的仪器要有专人保管,避免丢失与损坏。 2.组长要全面负责,合理安排,分工轮流使用仪器,以便人人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组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3.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测量实习的有关规定。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不得随意折断树枝,爱护公物。 4.实习前要做好准备,随着实习进度阅读本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章节。 5.每项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成果。原始数据、资料、成果应妥善保存,不得丢失。三、实习内容: (二)导线测量外业1.测区踏查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范围内,进行踏勘、选点,布设闭合导线,各组布设67个点的闭合导线。点位应均匀地分布整个测区,以便于碎部测量。导线点位应选在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应能通视,便于测角量距,边长一般50120m,最短边长不应小于30m。选好点位,在野外一般是打木桩,此次实习在校园水泥地,可用红油漆在地上作点位标志(画一直径约6cm的圆,圆心点直径5mm表示导线点位),并编写桩号,如A1,A2表示第1组第1点,第2点,B1,B2表示第2组第1点,第2点等,第3组用C1,C1,依此类推。点号最好顺针方向排列。选点后,绘一草图,简单说明各导线点位。 2.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正镜与倒镜角值之差不应超过40。测角对短边影响特大,应特别仔细。瞄准目标时,要尽量对准标杆基部。 3.视距边长 4. 测量与计算起始边的方位角为了使测绘的平面以建筑物南北轴线为X轴,用罗盘仪测量导线起始边1-2的磁方位角外,还必须测量建筑物南北轴线的磁方位角。从图6可看出导线起始边1-2的坐标方位角为 (a) (b) 图6 (三)导线测量内业及测图准备 内业计算开始时,应首先检查外业观测成果,观测限差超限必须返工。 1.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 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坐标增量的计算和调整 从已知坐标点开始,推算各点坐标 注意每一步计算都应进行检核,角度计算取至秒,边长及坐标取至厘米。 四、应交作业 1.小组应交 (1)水准仪与经纬仪检校记录 (2)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3)导线边长测量记录表 (4)碎部测量记录表 (5)1500比例尺平面图一张 2.个人应交 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 比例尺平面图一张 圆曲线测设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习掌握圆曲线主点测设方法及步骤。 2.练习圆曲线细部测设的两种方法(直角坐标法及偏角法)。表中的计算全部做,现地钉二个细部点便可。二、仪器和工具全站仪1,花杆3,计算器1,斧子1,木桩6,记录夹1,圆曲线主点测设记录计算表与圆曲线细部测设记录计算表。三、实习步骤 1.圆曲线主点测设 (1)任意选一公路中线的转点,编号为JD1,在路线起点处插一花杆。本实习主要练习圆曲线测设,路线起点距离JD1近一些,以减少量距也不必打桩,须知在正式公路测量中,路线起点是预先确定的。另在前路中线上再选一点插花杆(也不打桩,以作测量转角瞄准目标用)。 (2)经纬仪安置在JD1,对中整平,用测回法测量右角一测回,记录于表中。 (3)根据观测的右角,计算转角D。当右偏时,D=180°-;当左偏时,D=-180°。判别路线是右偏还是左偏,除根据现地判别外,可根据角的大小,180°为右偏,180°为左偏。 (4)按照地形条件及规程规定拟定圆曲线半径R。考虑地形条件拟定半径时,可先估计外距长或切线长,看采用多大的半径合适。选择半径不得小于规程规定的最小半径,并应取整数值。 (5)根据选定的半径及转角,求切线长T,曲线长L,外距E 及切曲差J。曲线元素计算,最好使用可编程计算器编程计算。 (6)计算三个主点的桩号: 曲线起点ZY桩号=转点JD1桩号-切线长T 曲线中点QZ桩号=ZY桩号+L/2 曲线终点YZ桩号=QZ桩号+L/2(或ZY桩号+L)桩号计算的校核: YZ的桩号=JD桩号+切线长T-切曲差J。 2.圆曲线的细部测设 当圆曲线长超过40m,或曲线和某个地物(如道路、渠道)相交,或曲线经过之处地貌发生显著变化(如跨山沟),此时均应打加桩。一般每隔10m或5m打一加桩以便于施工。本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两种方法测设细部点的计算,但现地钉桩只要求完成2点。先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后用偏角法核对,须知在正式作业时只要用一种方法测设便可。 (1)直角坐标法(切线支距法)为求某一细部桩点的直角坐标x,y,可直接查切线支距表,但一般表中只给弧长整米的x,y值,非整米的计算不便。使用计算器时用下列公式计算也很方便。 计算结果列于表中。具体测设时,以ZY点或YZ点为坐标原点,沿切线用皮尺量取x值,垂直于切线方向量取y值便可确定点位。 (2)偏角法 为测设细部点,先计算细部点所对应的偏角及弦长c,计算公式如下: = 实际上,并非每个细部点都要用上列公式计算,一般仅需计算三个不同弧长所对应的偏角及弦长。在下表范例中,仅需把弧长为8.91,10.00及6.28等3个数代入公式计算。偏角计算的结果列于表中“单值”一栏内,“累计值”是偏角单值累加,以便于经纬仪测设。具体测设时,将经纬仪置于ZY点,度盘安置0°0000瞄准JD点,然后松开照准部使度盘得读数为1点的偏角=3°2426,在望远镜的视线方向内,从ZY点拉皮尺量弦长C1=8.91m打下木桩即得1点。测设2点时,经纬仪设置2点偏角即2=7°1337。但量距应从1点开始量C2=9.99m,C2长度刻划同望远镜视线相交即得2点。用同样方法测设其余各点,本例测设4点与5点时,考虑到通视情况,经纬仪要搬到YZ点,如果能通视可以不搬站。测得第5点后,量5至YZ点的距离应为6.28m,其较差一般不应超过L/1000m(L为圆曲线的长度)。四、记录计算表格式样 1.圆曲线主点测设计算表 园曲线主点测设记录表交点桩号:JD1 编号:0080 班级 : 小组:观测点名 盘 位 水平度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平均角值 ° JD 2L 0 00 00 137 50 30137 50 00 0+000 137 50 30 0+000R 317 50 00 137 49 30 JD2 180 00 30转角I的计算右偏:DR=180°-=42°10左偏:DL=-180°= 曲 线 元 素 计 算 曲 线 主 点 桩 号 计 算 半 径 R 75 m 曲 线 起 点 ZY ZY 0+51.08 切 线 长 T 28.92 曲 线 中 点 QZ QZ 0+78.62 曲 线 长 L 55.20 曲 线 终 点 YZ YZ 0+106.28 外 矢 距 E 5.38校 核YZ=JD+T-J YZ=JD+T-D 80+28.92-2.63=106.29 =106.29 切 曲 差 J 2.632.圆曲线细部测设计算表圆曲线细部测设计算表 交点桩号:JD1 编号:0080 班级 : 小组:点 名 里 程 编 号 弧 长 直 角 坐 标 法 偏 角 法坐标原点 X Y弦长 长 单 值累 计 值ZY 0+51.088.928.913°24260°000 1 0+60.00 ZY 8.900.533 24 2610.009.993°4911 2 0+70.00 ZY18.722.377 13 3710.009.993°4911 3 0+80.00 ZY28.215.5111 02 4810.009.993°4911 4 0+90.00 YZ16.151.7614 51 5910.009.993°4911 5 0+100.00 YZ 6.670.2618 41 10 6.006.282°2356YZ 0+106.0021 05 06测 设 校 核 偏角法测设距离较差为: 0.05m < 0.055m 容许值: 曲线长×(1/1000)=55.2×(1/1000)=0.055m 05 55.2/1000=0.055m- 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