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本科学位论文.doc

    • 资源ID:91618621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本科学位论文.doc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了农民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其安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外出务工农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一问题并未受到社会的实质性关注,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因此,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farmers have flocked into the city, become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children due to various constraints are left in the rural school, resulting in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is city of population, social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a longer time in the future, the group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y are in the key period of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the concept behind the blank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are faced with many questions its safety, study, psychology and life. To solve the education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generation o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people, related to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roblem has not been substantiv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many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Therefore, pay attention to and solve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problems,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Rural areas;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IV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引言. 1(一)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1(二) 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1(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2(一) 心理状况21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22道德缺失3(二) 学习情况31缺少监督,学习成绩普遍较差32缺少学习辅导3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分析3(一) 家庭教育的缺失31父母教育角色的淡出32监护人监管不力4(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5(三) 社会反应淡漠,社会制度不健全 5(四) 自身因素5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6(一) 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6(二) 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71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7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7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8(三) 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81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8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9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9(四) 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10五、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 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一、 引言(一)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它家人照顾的年龄在 14 岁以下的孩子” 1 。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限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主要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6-14 岁)。和“留守儿童”相对而言的概念是“非留守儿童”,是指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民子女,其父母亲没有外出务工。在“留守儿童”这个概念中,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农民的子女,必须是以异地转移的形式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这是因为,尽管这些农民也务工,但每天完工以后仍然回到家里和子女一块儿生活。 (二) 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主要有四种监护类型:隔代(祖辈)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的家庭中,一般都采用这种监护方式。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其次,祖孙辈年龄差距比较大,观念不一样,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最后,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姑、姨、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同辈监护中,有的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而自我监护,是一种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2。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与前面三种监护类型相比,这种监护状况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他们一方面要照顾田间地里和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学校的功课和学习,可以说经受着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主要以农村留守儿童为教育与研究对象,根据调查的结果揭示农村留守儿童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探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一) 心理状况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监护人的各种因素,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因此心理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一项历时 5 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比例高达 19.8%,远高于城市孩子的 8%” 3 。“李宝峰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 SCL-90 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9 个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4。1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农村的看护人队伍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类“隔辈看护”较多,孩子认为他们年龄大、体力劳力不如自己,在认识和思想上落后,对他们的话听而不从,甚至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唯我独尊。2道德缺失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 学习情况1缺少监督,学习成绩普遍偏差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加之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都还较小,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而放学回家后,其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很少对其监督和辅导。另外,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孩子家务负担加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缺少学习监督父母的外出务工,不仅使留守儿童少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了一个好帮手,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育的缺失1父母角色的淡出20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5。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本应与父母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2监护人监管不力监护人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我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我国就业制度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及农村女性的传统角色,加之出于安全上的考虑,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以父亲外出打工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负担过重,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也没有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意识。这充分说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较少。这些不利因素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二)学校方面的原因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同时,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不仅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而且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的限制,也很少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三)社会反应淡漠,社会制度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这一严酷的现实问题,应让我们警醒:到底该如何规范社会教育的缺位?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 (四)自身原因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寻求的援助对象是同学或好朋友。原因是当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活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些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留守儿童因自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儿童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儿童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发展自我的心理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出轨。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一)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家长来说应该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不应将孩子学习的好坏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拿钱和进行督促孩子上学,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同时应该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并将其有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摒弃狭隘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家长应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避免过度的物质满足。物质和经济补偿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6。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因此,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注重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考试,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时就想他们,但父母回家时就烦,因为父母总问他们的成绩,而且禁止他们看电视。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有些学生通常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二)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1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学校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具体情况,掌握本校、本班学生的构成情况,留守儿童的多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等等。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那里,在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和理想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 。我们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我们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使留守儿童受到特别的呵护与关爱,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消除低调的自卑闭锁、盲目反抗、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体验,树立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开通“亲情热线”,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和充实、真情与温暖,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还可以开设一些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以对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们广大中部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却令人担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水平,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领导们应该真正重视、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尤其是不能以班级的学业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教师,而应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怀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三)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1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从深层次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源自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户籍制度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世界通用的居住地登记形式,它本身具有人口登记、管理、稽查。了解人口数量变动与分布情况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多项功能。但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却继承了传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世袭性,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因此,必须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制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与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同时,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持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问题。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偏好“东南飞”。这是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沿海地区较多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西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导致了留守家属问题的产生。应该看到:本地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独特的吸引力,如本地文化同一性、进入城镇的低成本和打工与务农的兼顾性等。如果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能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应当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工兼顾农业生产和留守家属生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离土不离乡,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最后,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四)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应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应确立远大的学习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看成是提升自我素质、谋求人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留守儿童还要认识到学习本身是一个把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学习的好坏最终依赖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所以,留守儿童本人应该学会自己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困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实际行动。因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别人赋予的,自己才是保存自我价值和意义的真正力量!五、结束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改善了其子女生活的农村大环境,但更多的是破坏了留守儿童固有的社区、家庭、学校等微观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和紧迫.如何建立起一套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制度,使更多的人更有效地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11 -参考文献1 王爱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94-95.2 莫艳清.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6.3 李金涛.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6:45.4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5 叶敬忠.5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6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6 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6(25):117.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本科学位论文.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