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91634833       资源大小:436.50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 山 市 公 路 局评价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九年三月前 言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东临珠江口,南连珠海市,西接江门市,北通广州市,毗邻港澳,面积1800.14km2,人口约135万人,其中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近70万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改革开发以来,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十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为全面启动的“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01年开始,中山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将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抓好重大项目和市政建设,形成以服务经济社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十一五”期间,中山市域干道目标里程约为560 km,干道网密度达到30km/百平方公里。抓住广珠东线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改善中山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和通行能力,提高市域干线公路网的综合功能,加强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加强各个组团的联系,做好高速公路枢纽与市域干道的衔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影响范围,形成以“四省道、四高速,一国道”为依托,完善外接周边市,内联各镇区的“六纵、五横、九加密”公路主骨架网。本项目国道G105线就是六条纵线之一。国道G105是中山市西部地区的主要南北向通道,承担着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双重压力。由于沿线红绿灯较多,部分地区显得十分拥堵,急需改善道路条件,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本项目为新建一条公路,避开原国道G105线已经城镇街道化的路段,由位于中山南区的中山三桥往珠海方向行进约500m处引出,于板芙镇湖洲村民溪街附近和原G105线汇合,总长6.27km,将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去往中山市西区及其以远的交通流,而现有的国道G105线就主要承担中山市南区内部交通流和中山市南部地区去往中山市南区的交通流,从而达到缓解国道G105线交通压力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拟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为此,建设单位中山市公路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该公路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组成评价工作组对改建公路沿线进行实地现场踏勘,调查沿线的环境概况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收集经济技术资料,在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拟建项目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由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于2008年9月11日在中山组织召开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专家评审会。评价单位根据专家技术意见,编制了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待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项目进行环保审批和建设的依据。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 录1总论11.1项目建设意义11.2评价目的31.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31.4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71.5评价工作等级81.6评价范围101.7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11.8评价预测时段121.9技术路线132工程概况142.1对改建路段的回顾性分析142.2选线方案152.3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52.4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标准152.5预测交通量162.6工程设计172.7施工安排202.8土石方平衡232.9土石料场、弃渣场设置232.10施工营地布置242.11占地与补偿242.12拆迁安置252.13工程投资253工程分析263.1选线方案分析与定线263.2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263.3运营期污染源强估算294沿线环境概况32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5.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335.2环境空气现状评价335.3水环境现状评价335.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33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346.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346.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356.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356.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366.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66.6施工期建设对所在区域的社会影响377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387.1营运期声环境影响387.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397.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397.4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407.5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408水土保持方案419环境风险分析429.1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429.2营运期环境风险分析429.3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4210农业环境影响评价4511项目建设的合理合法性分析4611.1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4611.2与发展规划的相符性4612公众参与4713环境保护措施481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4813.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5213.3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5614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71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5816评价结论591 总论1.1 项目建设意义本项目是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北起G105线中山三桥向珠海方向500m附近,沿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中环路走向新开辟的线路走廊,终点位于中山市板芙镇与南区交界之处的湖州村民溪街附近。项目的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的改建可以增加中山市中心组团各镇区之间的联系,缓解现有国道交通压力,协调过境交通和区域交通关系,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项目的建设意义如下:1. 本项目的建设是中山市中部组团地区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推进中山市中部组团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中部组团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山市中部组团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港口镇、五桂山镇、沙溪镇和大涌镇等八个镇区,以行政、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发达,是中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及商贸服务业中心。本项目的建设将加快中山市中部尤其是南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并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地方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土地等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为中山市中部组团尤其是南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使之成为中山市新的经济热点地区。2. 本项目的建设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顺利实施的需要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中山城市整体开发、城市布局的发展、中山在珠三角区域的地位以及市域内部交通联系要求所形成的运输特征,按照区域道路承担的功能,将中山道路网络划分为高速公路、纵向横向干线、加密线三个等级。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形成“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格局”的快速和高速道路网络,联系城市内部的各个组团。本项目是中山市“六纵线”的一纵,是联系中山市西部组团各镇区及中山市周边市区的高等级道路,承担中山市西部地区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本项目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第五纵线,改建有利于完善中山市公路网的主骨架,为中山市西部地区的出行和过境交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加强城市组团间的密切联系。项目的建设是对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改善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现状,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充分挥发区域高等级公路网的整体效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本项目可以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协调过境交通和区域交通的关系国道G105是中山市西部地区的主要南北向通道,承担着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双重压力。根据国道G105现有交通量调查,本项目路段现有交通量已超过50000pcu/d,由于沿线红绿灯较多,部分地区显得十分拥堵,急需改善道路条件,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项目建成后将对国道G105现有交通量进行分流,本项目路段将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和去往中山市西区及其以远的交通流,而现有的国道G105线就主要承担中山市南区内部交通流和中山市南部地区去往中山市南区的交通流,从而达到缓解国道G105线交通压力的作用。4. 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需要从区域的公路网布局看,目前在中山市市域范围内,拥有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共7条,分别是京珠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公路、G105国道、省道S111(广州-珠海)、省道S268(勒流-珠海金鼎)、省道S364(十顷-潭江)、省道S365(麻子-阳江)。这些主要公路分别穿过中山市不同地区,形成了对外运输的主框架。但在中山市境内,主要公路为南北向的公路交通通道,这是由它所处的区位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南北向公路干线有京珠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在建中)、国道G105线、S268线等。对国道G105线的改建,是对上述高速公路网的配套和补充,将完善珠江三角洲干支线公路网,完善广东省公路网系统,加强中山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此路线是中山市通往佛山、广州的主要公路,也是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路段之一。它的建设,为城市内长距离出行和过境交通提供服务,对解决城市与区域对外交通、城市组团跨区交通,促进城市结构的形成,加强城市空间密切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1.2 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建设既促经济发展又与人、与环境和谐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公路改建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分析评价,对项目改造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作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分析,提出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并准备好相应的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计划,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同益。(1)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拟建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合法性和合理性;(2)确保由本项目产生环境后果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得到识别,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重视,并为提出的减缓影响措施提供依据;(3)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提出环境不利影响的预防、缓解、降低至最小程度的措施和采取补偿措施的途径;(4)为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1.3.1 环境功能区划1.3.1.1 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对沿线非干道两侧的乡村居住区域按1类标准执行,项目沿线距离道路红线外50m的区域范围适用4a类标准。民溪街按2类标准执行,因此该段道路沿线距离道路红线外35m的区域范围适用4a类标准。详见表1.4-1。表1.4-1 国道G105线改建沿线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区域划分标准G105沿线乡村区域1类G105沿线城镇居住商业混杂区2类G105线干道穿越1类区,其红线两侧50m4a类G105线干道穿越2类区,其红线两侧35m4a类1.3.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道路范围在二类区范围内,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标准值为空气质量保护目标。1.3.1.3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府200896号)和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号),北台涌属于中顺大围内河涌开发利用区,北台溪(涌)农业景观用水区,水环境功能为农业用水功能,水质目标为III类。1.3.2 执行标准1.3.2.1 环境质量标准1. 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不同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4a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1.4-2。表1.4-2 城市噪声执行标准值 单位:LAeq,dB类别昼间夜间15545260504a7055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沿线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通知单二级标准。详见表1.4-3。表1.4-3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摘要)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0.10日平均0.1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一小时平均0.24二氧化硫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一小时平均0.503. 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北台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详见表1.4-4。表1.4-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要)序号项 目单位类标准1pH值五量纲692水温3溶解氧(DO) mg/L54化学需氧量(CODCr) mg/L20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mg/L46总磷(TP) mg/L0.27氨氮(NH3-N) mg/L1.08石油类 mg/L0.059铅(Pb) mg/L0.051.3.2.2 污染排放标准1. 运营期l 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4-5;l 摩托车执行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1-93);我国2004年后,全面实施相当于欧2标准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2-2001)国2排放标准;2007年7月1日后,我国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3-2005),此标准相当于欧3标准,详见表1.4-6;本项目营运期根据路面行驶车辆的不同年限执行相应的排放标准;l 环境噪声排放执行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2. 施工期l 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4-5;l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详见表1.4-7;l 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1.4-8;l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表1.4-5 (DB44/26-2001)第二类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摘要)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浓度1pH值692悬浮物SS603BOD5204CODCr905氨氮106石油类5.0表1.4-6 欧3(EURO3)排放标准中NOX、CO、THC的单车排放系数表车型主要污染物(mg/辆m)CONOXTHC(NO2)柴油车小型车0.640.56中型车0.80.72大型车0.950.86汽油车小型车2.30.35中型车4.170.43大型车5.220.51.4-7 (DB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摘要工艺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烟30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表1.4-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执行的排放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4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4.1 评价内容根据拟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特点,确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综述工程概况,分析老路已经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目前改建公路所在地环境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改建公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对改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绿地损失及恢复、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的影响评价。(3) 声环境影响评价在路线方案的现状监测与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建成后公路车流量预测公路噪声值,预测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值,与相应的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对公路两侧敏感点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及建议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噪声治理工程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分析扩建公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在路两侧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公路改建后对公路沿线的环境空气的影响。(5)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对沿线地表水质的影响评价,并提出实践上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水环境保护措施。(6)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7) 公众参与(8) 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2 评价重点1. 工程分析必须对改建公路的工程状况与区域环境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改建状况与环境现状结合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作出判断和分析,作为预测评价与采取措施的基础依据。2. 生态环境评价公路沿线占地,可能对农业生态、植被、鱼塘、河流堤岸生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生态环境影响是本次环评的重点之一。3. 运营期声环境评价改建公路将路过北台居委会曹边村和民溪街,运营期公路车辆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居民产生一定的滋扰,对此,运营期声环境评价应作为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之一。4. 拆迁问题的分析与评价本次公路改建项目涉及到部分拆迁,拆迁对象主要是公路穿过的少量农村房屋,对此需进行详细评价。5. 施工期环境影响经过现场查勘,施工线路沿线的部分地区与居民点距离较近,施工期可能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期环境影响应作为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之一。1.5 评价工作等级1.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次改建公路项目经过的区域多为林地和农田,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环境面积较大,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可以控制在公路沿线纵向方向不远的范围内,公路全长约6.270km,因此,其影响范围小于20km2,生态影响总体程度不会太大,不会对特殊敏感或特殊生物生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按规定定为三级。2. 声环境评价等级国道G105中山南区至板芙段,道路终点的板芙镇路段两侧已经部分街道化,根据现有交通量调查数据显示,国道G105线中山段现有交通量较大,部分路段已超过60000pcu/d,本项目建设以及其它公路项目随着中山市交通网络的规划的实施,交通量得到有效分流,该路段的车流量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本项目所在声功能区属于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4类标准的地区较多,同时,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可能有较明显的增高(增高幅度可能超过5dBA),按照导则规定按一级评价。3.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根据导则(HJ/T2.2-93)中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选择公路项目的主要污染物NO2、CO作为计算等标排放量的因子,拟建公路评价区域处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评价区域属于平原微丘地形为主。考虑到本项目通车为2011年,按照2011年预测的交通量,并按照欧2标准排放浓度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经过初步估算,CO和NO2排放量均小于2.5×108 m3/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4. 水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基本不对地表水体排放污染物,其水污染源主要是初期雨水。据估算,本工程营运后初期雨水产生量约为1774m3/d,主要污染物为SS等,水质属于简单且由于初期雨污水为间歇排放,只要管理与控制得当,其排放的污染物的量是非常小的。因此,本次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5.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有关规定,评价工作级别按表1.6.1划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主要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中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划分。根据现场勘查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风险因子主要为交通意外导致的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的泄漏及爆炸等,应属非重大危险源。因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2004)中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等级为二级。表1.6.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1.6 评价范围由于公路改建工程所产生的对社会环境影响、生态影响、噪声影响、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的性质不相同,因此,各评价要素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范围:1. 社会环境评价范围公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局部社区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拆迁的影响、对其它基础设施的影响、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对土地资源利用及景观的影响等,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确定不同的评价范围,详见表1.7-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国道G105改建路段沿线经过的为自然植被多为人工种植,经查勘与资料收集,未发现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与栖息地,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道路中心线沿线200m范围内。水土流失涉及到公路路基两侧及弃土(渣)场地,因此水土流失评价范围确定为公路路基两侧路界内及弃土(渣)场地。3. 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道路改建工程将穿越北台涌,路过曹边河排灌渠,评价范围为道路穿越北台涌处上游500m下游1000m的河道范围及陆域纵深200m范围,以及道路沿线经过的曹边河水域范围。4.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国道G105线改建段中心线向两侧各200m范围。1.7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7.1 环境保护目标改建道路沿线现有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1。表1.8-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土保持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区声环境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人群密集区居住区环境空气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人群密集区居住区社会环境拆迁、影响出行、安全隐患等地区拆迁居民、出行受阻居民或市场等存在高度安全隐患场所的居民水环境北台涌附近道路、桥梁施工北台涌水体1.7.2 环境敏感点根据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走向以及环境现场调查与查勘,本项目涉及的敏感点见表1.8-2。表1.8-2 本项目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分类编号路段桩号行政区敏感点名称与公路红线距离(m)公路与敏感点地面高差(m)备注声敏感点1K3+600k3+950中山市南区曹边村东2001.51520户2K5+200k5+600板芙镇民溪街西602.5约10户大气敏感点1K3+600k3+950中山市南区曹边村东2001.51520户2K5+200k5+600板芙镇民溪街西602.5约10户水环境敏感点1K5+750南区北台涌/1.8 评价预测时段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第1.0.8条,评价分为现状评价与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运营后第7年和第15年。根据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OD预测时段,提出本项目的评价预测时段为:施工期:2009年1月2010年12月;预测年:竣工投入营运后7年和15年,2011年竣工投入运营,本评价预测年份为2017年与2025年。1.9 技术路线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文件2建设项目依据文件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2确定评价重点和专项评价工作等级3明确各专项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研究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3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环境影响分析预测3选址选线和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调查1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2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状况调查质量现状监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初步环境状况调查比有重大变化与初步工程分析比有重大变化图1.10-1 工作技术路线142 工程概况2.1 对改建路段的回顾性分析国道G105线中山段是中山市坦洲、三乡、板芙等镇区与主城区联系的南北向主要交通通道,也是中山市中山市西部地区过境交通要道之一。国道G105线中山段经几次改造加宽路面工程后,现各路段均为双向六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已使用近十多年。国道G105线中山段共长39.350公里,路幅变化较大,路基宽度由34.4米至37.8米不等;中央绿化分隔带宽度由2.0米至4.0米不等,共长 1210米;主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宽度山1.4米至1.9米不等,共长38690×2米;中央防撞墙钢筋混凝土护栏共长38140米;机动车道共944400平方米;非机动车道314800平方米。改革开放后,中山市境内国道G105沿线的东凤、小榄、东升、沙溪、板芙等沿线城镇的地方经济发展迅速,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货客交通流,再加上南北向的过境交通量,致使国道G105线交通量急剧增长,远远超过设计交通量。目前,国道G105线中山段的局部路段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堵车和交通混乱情况。随着中山市主城区及沿线各镇道路两侧用地进一步开发利用,道路两侧建有大量厂房和商铺,沿线已趋城镇化,大量的横向交通对国道G105线的直行交通干扰较大,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了影响,而且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现状交通量的要求。国道G105线在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是中山市西部地区重要的过境道路,现阶段也是中山市板芙镇、南区、西区、沙溪镇等地南北向的主要道路。根据2008年1月15日的交通量调查,本路段国道G105线的交通量已达65000多辆/d,南区与国道的交叉口交通量达12000多辆/d,五桂山路口的交通量亦达6400多辆/d,且大吨位集装箱车辆和超载车辆占有较大的比重,属特重交通道路。过境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双重压力导致本路段车行缓慢,而且由于沿线红绿灯较多,部分地区显得十分拥堵,急需改善道路条件,缓解现有公路交通压力。2.2 选线方案本项目是G105线截弯取直的一段新建路线,为新建项目,即由位中山南区的中山三桥往珠海方向行进约500m处至板芙镇湖洲村民溪街附近新建一条长6.27km的公路,避开原国道G105线已经城镇街道化的路段。新建项目与原G105线的位置关系见附图1。本项目路线走向已有规划线位确定,并且已按规划控制用地,选线唯一。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互通立交段限速80km/h)进行改建。尽量减少占用农田及土石方数量,降低工程造价。2.3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工可拟定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位于中山三桥往珠海方向行进约500m处,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大致往西南走向,先与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相交,再与大南公路相交,然后跨越北台涌,终点与原105国道相接,桩号为K6+270。全长6.270km。沿线设置2个平面交叉,还设置K0+307.185互通立交(本线下穿)、K5+417.712互通立交(本线上跨)。推荐方案路线见附图4。主要控制点:北台涌、起点互通立交和两个规划道路(新中公路、大南公路)交叉口。2.4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标准2.4.1 推荐方案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全长6.270km,全线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实施,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45.0m。共设置互通式立交2处,分别为中环路立交和西环路立交。共有桥梁(含立交跨线桥)600/3(m/座),桥梁宽度46.0m,其中:大桥520/1(m/座,西环立交),中小桥80/2(m/座),下穿通道1(道),桥梁占路线总长的0.96%,平均每公里桥梁长95.69m。路基土方219.7558千m3,铺设混凝土路面行车道1237.010千m2,排水防护浆砌片石36.180千m3,公路占用土地752.0亩。沿线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4-1。2.4.2 建设投资本工程路线全长6.270km,投资估算总金额为40090.96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6394.09万元。推荐方案投资估算见表2.4-3。项目建设费用尽量争取省政府补助,不足部分拟由中山市财政解决。2.5 预测交通量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项目建成后的路网进行了交通量与OD预测,结果显示,本项目交通流量预测年限为公路建成后20年,即2010年2030年,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特征年定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基准年为2007年。按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分别选取2011年、2017年及2025年作为各预测水平年,通过内插法得到评价各特征年各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表2.5-1 本工程各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 单位:辆/h路段预测年昼间夜间高峰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K0+000至K5+8002011993513219560290123169787837420177643891604312199013056652742025121561024268534413720771042414K5+800至K6+27020111353632301763357170231310815152017112450824363428613719218684152025157572832588841118326921245555注:根据经验系数,白天交通量系数取0.78,高峰期的交通量取日均交通量的2倍。1辆摩托车按照0.5辆小型车进行折算。表2.5-2 各预测年交通车型比例 单位:%路段预测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K0+000至K5+800201157.5629.7612.67201758.1629.6312.22202558.7829.5011.73K5+800至K6+270201159.1827.6513.17201759.9527.0912.96202559.9227.7112.36注:1辆摩托车按照0.5辆小型车进行折算。2.6 工程设计2.6.1 路基工程1. 路基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原则 本项目是中山市规划路网中一条大规模、高标准、影响范围极广的主骨架道路,参照各镇区规划路网的要求。 应该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绿化用地。 应根据交通量预测数据、通行能力计算分析结果,所确定的车道数,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合理选择行车道的宽度。 在建筑密集区域或特殊路段,应结合周围建设条件,合理布置横断面。 考虑近远期结合,应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2)横断面布置方案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各镇区路网规划断面,并考虑公路景观及绿化与中山市公路景观相协调,路基标准横断面宽度45m。4.00m(非机动车道)+2.00(侧分带)+0.50m(路缘带)3×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8.00m(中分带)+0.75m(路缘带)+3×3.75m(行车道)+0.50m(路缘带)+2.00(侧分带)+4.00m(非机动车道)=45.00m。2. 路基挖填情况本工程新建道路全长6.27km,其中填方路段3.41km,占线路全长54.4%;挖方路段2.26km,占线路全长36.0%;全线桥梁长0.60km,占线路全长9.6%。最大填方出现在k0+900及k2+100处,填方高5.32m,最大挖方出现在k0+400处,挖方高15.41m。3. 路基防护路基防护主要采用砌石、植草防护。在水塘、水沟和桥头高填土路段,边坡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其余路段一般采用植草防护。2.6.2 路面工程(1)技术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的单轴-双轮荷载为标准轴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为30年。(2)路面结构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方面。路面基层结构利用本地区来源较丰富的碎石为主要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此结构层整体性强,施工和养护方便,质量可得到保证,工期较短。(3)其他路面工程根据交通量分布状况,参考本地区其它项目的设计经验,沿线其它路面工程设计如下:1)桥面铺装上面层:4cm厚AC-13C;下面层:6cm厚AC-20C;面层总厚度10cm。2)匝道表面层:4cm厚AC-13C;中面层:5cm厚AC-20C;下面层:7cm厚AC-25;基层:2×18cm厚6%水稳碎石;底基层:20cm厚4%水稳石屑;路面总厚度73cm。3)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结构如下:4cm厚AC-13C;中面层:6cm-20C;下面层:7cm厚AC-25;基

    注意事项

    本文(国道G105线中山南区至板芙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