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91651446
资源大小:584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1 总 论11.1 概述11.1.1项目名称、业主与编制单位11.1.2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与原则11.1.3项目提出的背景21.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1.1.5研究范围71.2研究结论71.2.1研究的简要综合结论71.2.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02 市场预测112.1 国内外市场预测112.1.1产品现有品种、质量标准情况和用途112.1.2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的现状和主要消费去向132.1.3近几年产品进出口情况132.2产品价格分析142.2.1国内、外产品价格的现状142.2.2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预测143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53.1产品方案的选择与比较153.2论述产品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的要求153.3生产规模和各装置的规模确定的原则和理由163.4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及质量指标173.4.1产品品种、规格及质量指标174 工艺技术方案224.1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224.1.1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224.1.2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224.1.3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理由254.2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284.2.1工艺流程简述284.2.2装置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定额354.3自控技术方案374.3.1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374.3.2仪表类型的确定384.4主要设备的选择394.4.1工艺设备选择原则394.4.2装置主要设备表(名称、规格、参数、数量、材质)395原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的供应455.1原、辅材料供应455.1.1主要原、辅材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来源及运输条件455.1.3阐明原、辅材料来源的可靠性465.3燃料供应465.3.1使用燃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情况465.3.2来源及运输条件466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486.1建厂条件486.1.1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486.1.2工程地质、地震烈度、水文地质情况496.1.3当地气象条件506.1.4地区和城镇社会经济的现况及发展规划506.1.5厂区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量的现况及发展规划536.1.6水源、水质、供排水工程、防洪等情况536.1.7电源、供电、电讯等情况和发展规划546.1.8供热工程情况546.1.9目前厂内土地使用状、厂区拟占地面积、需征土地情况等546.2厂址方案54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557.1总图运输557.1.1总平面布置557.1.2工厂运输567.1.3排渣场577.2给排水577.2.1工厂给水577.2.2工厂排水577.3供电及电讯587.3.1全厂供电587.3.2电讯597.4供热或热电车间597.5贮运设施及机械化运输597.5.1各种物料贮存天数、贮存量的确定597.5.2物料的装卸、贮运、处理等方案的确定607.6厂区外管网617.6.1装置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617.6.2管道敷设的原则及敷设方式617.7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627.7.1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设置原则的确定627.7.2采暖、通风、除尘及空气调节方案的选择627.8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627.9维修627.10土建627.11生活福利设施638 节 能649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669.1环境保护669.1.1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669.1.2 厂址与环境影响689.1.3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709.1.4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719.2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739.2.1劳动保护执行标准739.2.2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749.2.3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759.2.4劳动保护设施费用769.3消防769.3.1消防执行的标准规范769.3.2工程的消防环境现状779.3.3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类别779.3.4消防设施和措施779.3.5消防设施费用7910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8010.1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8010.1.1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确定原则8010.1.2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装置)的组织机构8010.2生产班制和定员8010.2.1全厂的生产、辅助车间及行政管理部门的班制划分8010.2.2全厂总定员和各类人员的比例8010.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210.3.1概述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来源8210.3.2人员培训规划8211 项目实施规划8311.1建设周期的规划8311.2实施进度规划8311.2.1实施进度规划8311.2.2项目实施规划进度表8312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512.1总投资估算8512.1.1建设投资估算8512.1.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8512.1.3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9012.1.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9012.1.5流动资金估算9012.1.6项目总投资9012.2资金筹措9012.2.1资金来源9012.2.2资金运筹计划9012.3投资规模。90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优质肉牛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清真肉类有限公司1.1.3项目性质新建1.1.4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2006年8月,位于阳信县河流镇工业园区,注册资本9000万元,占地56728平方米,主营牛羊屠宰、加工、销售。拥有肉牛屠宰、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及附属用房280平方米;购置自动屠宰生产线3条、冷藏配送车5辆及其它设备87台(套)。信用等级中国农业银行AA,授信额度1500万元,无不良资产。截止2015年底,总资产4015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3502万元,资产负债率38%。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起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产品开发专业研发队伍,与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成立了鲁西黄牛科研基地。本公司按照国际流行牛肉分割技术与标准,高薪聘请业内权威精细分割专家指导并操作,“华胜源”牌鲜冻分割牛肉系列产品,现已开发出8大类230余种,产品产量逐年增加,2013-2015年分别达到1万吨、1.5万吨与1.7万吨。2013年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34943万元、2577万元、179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66311万元、4632万元、268万元;2015年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70089万元、4827万元、297万元。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除设立驻外销售办事处、诚邀代理商和经销商外,还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开拓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力争2020年达到国内15%以上的市场份额;开通了24小时销售服务热线,冷链服务范围实现了国内全覆盖,业内水平领先,引领着中国肥牛的发展。销往北京、上海、成都、深圳、青岛、兰州等全国二十多个大城市。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2)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前期文件的有关规定;(3)承办单位委托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4)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2.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1)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政策符合性分析;(2)市场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销售对象和订单,确定产品方案、技术标准、售价和生产规模;(3)场址选择,确定场区面积,原辅材料供应、动力供应、交通运输、原料储存、周边环境、排污渠道等配套建设条件分析; (4)生产工艺和流程设计方案,生产及辅助设备选型;(5)场区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公用设施设计方案;(6)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7)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措施;(8)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9)工程招标方案;(10)项目劳动定员,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12)财务评价;(1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1.3研究结论1.3.1项目建设的意义随着人们对自身与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的农业发展观也从单纯的追求农业经济增长转向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对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经济活动积累的生态灾害冲破危机四伏的堤坝接踵而至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农业对资源、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性、累积性、扩散性的危害,造成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往往从本国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以下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1、解决现实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严重制约和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壮大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必须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实践证明,解决 “三农”问题靠 “输血”不行,只能靠农业自身发展功能的增强、产业链的延伸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现代农业对生态与环境及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日趋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被破坏了的生态、恶化了的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影响日益突出,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所以靠资源耗费、环境牺牲的农业已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因此,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消耗、减轻或避免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已是势在必行。循环经济的三原则,即 “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似乎就是针对中国农业问题制定的。“减量化”要求在农业生产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预防和抑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此同时,运用“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将农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既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潜力,又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扩大生产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的社会效益,并能产生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是一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出路、拓展农村经济、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2、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是靠消耗资源、牺牲生态、恶化环境为代价的,带有掠夺式的开发性质。当今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内部层次物质、能量相互交换,互为原料,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条件、环境得到改善。如农作物秸秆焚烧、堆置、霉烂不仅污染环境,更是一种资源浪费。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物质的浪费。现在利用秸秆经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后饲养家畜,既促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保护了环境,又节省饲料、饲草,还节地、节水、节约物质投入;又如粮食、肉、奶畜产品供人食用,人畜粪便入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生活、部分生产用能,减少滥伐、滥樵,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经高温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它还可以浸种、喂畜、作面肥)再还田,病虫害大大减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且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可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有效地节约资源(包括土地、物质、能量),保护生态,清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3、解决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农产品供给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许多农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而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对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要借助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在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进程,开拓市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循环经济路子。4、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自立发展动力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原料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品标准化、加工现代化、流通网络化基础上运转的。这就要求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起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适应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因此,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现状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并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建立、培育、壮大专业化、规模化、高效益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主导产业的主导功能,并运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和带动精深加工工业的发展,以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增强自我循环、自我积累的自立发展动力。#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依靠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打造“牛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优化生产力结构布局,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三农”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建设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可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做出巨大贡献,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3.2建设地点该项目拟建于阳信县河流镇工业园,场区地势平坦,周边环境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公用工程等配套设施齐全。1.3.3建设内容该项目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指导,以循环农业开发为宗旨,以“牛”全产业链开发为特色,旨在打造全省领先、一流的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项目占地面积150057(其中租赁养殖基地93329),租赁牧草种植基地5000亩。总建筑面积73100。项目主要建设冷链物流及综合服务中心231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40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及饲草基地5000亩;购置冷链物流配送、繁育养殖、有机肥加工及饲草种植等主要设备。1.3.4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建设以现代农牧循环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项目具体产品方案详见下表:产品方案表序号产品名称年产量备注1优质肉牛10000头年存栏优质肉牛良种繁育1.1优质肉牛18000头年均出栏量2有机牧草200万吨5000亩饲草种植基地3冷链物流20万吨4有机肥20万吨以畜禽固体废弃物为原料1.3.5外部配套条件该项目位于阳信县河流镇工业园。项目各建设区域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各种设施配套完善,区内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条件优越,配套条件好。1.3.6劳动定员该项目劳动定员650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技术人员80人,生产人员520人。1.3.7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计划于2016年6月份开工建设,到2019年5月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1.3.8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68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77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228万元。该项目总投资6800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30000万元,项目资本金13600万元,其他投入24400万元。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0%,符合国务院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201551号)的规定。1.3.9经济效益经测算,项目投产后年实现营业收入49500万元,利润总额2604万元,税后利润1953万元。项目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69%,投资回收期为12.65年(含建设期),投资利润率3.83%,总投资收益率4.62%,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1.3.10项目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9号令等有关规定,对该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设备采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进行招标。1.3.11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的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下游肉牛养殖的产业化进程。目前该公司已开展“公司+农户”的优质肉牛养殖推广计划,通过农户与公司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公司成立专门的养殖管理部为农户养殖服务,指导其进行科学养殖、提高其养殖水平,对其进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犊、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生产,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养殖效益,壮大了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当地农牧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且该项目的实施,还可以促进屠宰、加工、运输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加也将显著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 该项目充分利用我国畜牧产品资源优势,通过优质肉牛的科技开发、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健康养殖,促进了我国优质肉牛的技术研发、繁育及养殖水平,在为社会提供无公害、高品质肉牛产品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利用粪便等生产有机肥,可有效解决了养殖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该项目实施后,还能带动当地养殖农户的积极性,增加阳信县优质肉牛的年出栏量,同时项目能吸纳650人就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对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是“富民强县”的项目,社会效益显著。1.3.12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广阔,运营规模适度,公用及辅助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既能提高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又能带动运输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对滨州市的经济发展、就业安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680001.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637721.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2282流动资金万元140933年工作日天3504燃料及动力4.1电万kWh185.5年耗量4.2水t373235年耗量5劳动定员人6505.1工人人5205.2管理人员人505.3技术人员人806项目占地面积亩52257营业收入万元495008增值税万元13809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16610总成本费用万元46730经营期平均11利润总额万元2604经营期平均12所得税万元651经营期平均13税后利润万元1953经营期平均14投资回收期年12.57所得税前15投资回收期年12.6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731.6 所得税前17财务净现值万元2884.5所得税后18财务内部收益率%4.86所得税前19财务内部收益率%3.69所得税后20投资利润率%3.8321总投资收益率%4.6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现在农牧业相对于传统农牧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牧业。农牧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牧业资源减量消耗、农牧产品多次利用和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牧业。它是把农牧业生产、农牧产品加工和农牧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牧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牧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牧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牧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牧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在我国,正是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牧业的重要性,把循环农牧业放到事关现代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谋划,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我国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为我国城乡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分割的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存在比较显著的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变,农村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良好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下发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条件。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国家颁布的各项发展规划,都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形成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重大难题的过程。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使得科研与生产以及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乡村中有科研及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发展要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上下贯通的、责权利一致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渠道通畅。因此,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通过拉伸产业链规模的方式来优化企业发展结构,改变以往产品单一、受上游和下游关联产业影响大、控制风险能力弱的状况,积极向上游优质牛养殖、下游肉牛产品开发拓展延伸,提出建设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确定了优质牛品种养殖和有机牧草推广、废物综合利用产沼气及有机肥等现代农牧业循环经济,不仅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且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当地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约650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当地农户生活水平,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林业” 第4条“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第5条“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第21条“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30条“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第二十九项“现代物流业”第2条“农产品物流配送(含冷链)设施建设,食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的规定,是国家鼓励建设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2.2.2我国农牧业生产的现状要求必须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牧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2.2.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此,企业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2.2.4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牧业,为公司进入新产业提供了商机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牧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牧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但是我国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牧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牧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为了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大力提倡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涉农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公司进入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农牧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农牧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牧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牧业经济效益,推行循环经济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2.5项目的实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滨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 严峻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地力退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综合效益的提高。全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关注安全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食品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越来越大,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成了我国农产品的“瓶颈”。建设优质肉牛产业链融合升级提质增效带农增收项目,为破解这两大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通过通过实施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促进高品质、高效益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生产。这对于改善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2.2.6项目的实施是适应社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滨州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区域、农业领域,流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日趋频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逐渐被打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社会各阶层加速分化与融合,社会结构步入快速调整期,城乡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该项目作为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工业的复合型产业,充分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的机会,也为增进农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和认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共同发展。这种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要求,也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2.7是实施拉伸产业链发展战略,优化提升企业发展结构的需要该项目通过拉伸产业链规模的方式来优化企业发展结构,改变以往产品单一、受上游和下游关联产业影响大、控制风险能力弱的状况。积极向上游优质牛养殖、下游特色产品开发拓展延伸,确定了优质牛品种和有机牧草推广、冷链物流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通过实施拉伸产业链发展战略,打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使企业在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方面实现质的提升。通过项目的建设,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结构转型,发展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优化公司的发展结构。综述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3.1供求预测1、肉牛市场分析与预测肉类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食肉量的多少,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均日摄取的蛋白质和其中的动物性蛋白质量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们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求量还很大。牛肉是人类理想的肉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低,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牛肉30千克以上,而我国还不足3千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肉牛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我国牛肉总产量达61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9.5%。牛肉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8.4%,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10%,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牛业品种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以我国五大黄牛(鲁西牛、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晋南牛)为代表的地方品种和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等),其中,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以生产高品质的大理石花纹沉积牛肉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在肉牛养殖比较发达的地区,肉牛屠宰与加工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肉牛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也随即涌现出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秀,并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牛产业集团,包括大连雪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采用高端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引入国外先进的屠宰分割设备,具备完善的胴体分割标准并严格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我国优质高档牛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些品牌企业已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牛肉指定供应商,中国优秀牛肉品牌的国际形象得以进一步提升。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国民经济收入到达人均1000美元的时候,吃牛肉日渐兴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