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资源ID:91667428
资源大小:7.86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虞市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虞市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 二一三年四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工程性质和投资11.2 工程规模及平面布置21.3 工程选线方案比选51.4 审批符合性分析5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72.1 地表水环境现状72.2 地下水环境现状72.3 声环境现状72.4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72.5 土壤、底泥环境现状72.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72.7 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13.1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113.2 环境影响评价113.3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33.4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44 公众参与164.1 公众参与过程164.2 公众参与意见分析及结果164.3 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和真实性分析17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76 联系方式171 建设项目概况1.1 工程性质和投资项目名称:上虞市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上虞市水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工程位于上虞市虞北平原,行政区划涉及百官街道、崧厦镇、沥海镇和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建设内容:新开挖滨江河自百官街道杜家村至崧沥河,长12.50km;沥北河拓浚自崧沥河至2号闸,长15.03km;分流河道自崧沥河至七六丘中心河,长5.38km;新建3孔×8m节制闸2座;新建及拆建桥梁30座。计划总工期为5年。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101728万元,环保投资为316.2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0.31%。工程特性见表1-1。表1-1 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 量备 注一、基本情况1. 排涝河道长度km27.532. 治涝面积km2200二、水文1. 多年平均降水量mm14002. 水位虞北平原洪水位m4.124.35P=2%m3.944.13P=5%河道常水位m2.80三、占地及移民1. 工程永久占地hm2142.992. 施工临时占地hm224.633. 迁移人口人1360四、主要建筑物1. 河道滨江河杜家村铁路新城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3.18/35/0.5其中1.25km已建边坡1:3铁路新城段按铁路新城规划实施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3.38/35120/0.5边坡1:3铁路新城崧沥河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9.07/35/0.5边坡1:3沥北河沥北河崧沥河七六丘中心河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3.22/现状/0.5疏浚河底至0.5m边坡七六丘中心河西一闸干河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3.30/60/0.0边坡1:3西一闸干河公路桥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7.93/65/-0.5边坡1:3公路桥2号闸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0.58/现状/-0.5疏浚至河底-0.5边坡1:3分流河道长度/河宽/底高程km/m/m5.38/20/0.5边坡1:32. 桥梁座303. 节制闸座2孔口数量个3底板高程m1.0单孔净宽m8五、施工1. 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m3385.08含水下土方疏浚19.5土石方填筑万m397.742、主要建筑材料水泥t26000钢筋t23903. 所需劳动力总工日万工日60.334. 总工期月605. 施工导流导流方式分阶段断流、围堰挡水,经其他河道过水围堰顶高程m3.543.71六、经济指标1. 总投资亿元10.172. 国民经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7.57经济净现值万元237741.2 工程规模及平面布置1.2.1 工程规模1)工程任务本工程的建设任务为防洪排涝和改善水生态环境。2)工程标准本工程治涝范围内沥海镇、崧厦镇部分及海涂围垦区建设用地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淹,农田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三日暴雨四日排出。1.2.2 工程平面布置滨江河自西横河向北经杜家村沿称山路穿越百官城区,经G329国道进入规划建设中的高铁新城,沿高铁新城规划河道向西北穿越高铁新城,再向西北穿越杭甬高速,经共建村、下洋村、后郭渎村、谭头村等至崧沥河,总长12.50km。沥北河自崧沥河分两支,主干河道向北穿越七六丘中心河,分流河道沿崧沥河向东至支河口,沿支河向北穿过福海村,连通一个断头河后,新开挖河道穿越老海塘向北至七六丘中心河,再沿七六丘中心河向西汇入沥北河,经西一闸干河沿老河道至二号闸。沥北河总长15.03km,分流河道总长5.4km。工程于滨江河与浙东引水工程引水河道交叉处上下游各设一座3孔×8m的节制闸。由于新开挖河道和河道拓宽浚深,沿途穿过村镇或与交通道路相交处,需新建及拆建桥梁30座。滨江河需在内五甲村西北穿越在建杭甬高铁,在吕家埠村北穿越杭甬高速公路。工程总平面布置详见图1-1。17图1-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1.3 工程选线方案比选本工程为虞北平原骨干河网“三纵四横”中三条南北向主干河道的中的其中一条,整治河道线路明确,无大的比选方案,主体工程仅对沥北河崧沥河至七六丘中心河河段拟定2个方案进行了比选。1)方案一(老河道单一拓浚方案)该方案自崧沥河沿老河道穿越潭许村至七六丘中心河,河道拓宽至35.0m,总长3.22km。2)方案二(主干河道与分流河道联合拓浚排涝方案)主干河道保持现有河道宽度,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分流河道沿崧沥河向东至支河口,沿支河向北连通一个断头河后,新开挖河道穿越老海塘向北至七六丘中心河,再沿七六丘中心河向西疏浚汇入沥北河,根据过流能力等效原则,分流河道拟定河面宽度20m,底高程0.5m。从环境角度分析,虽然方案一(老河道单一拓浚方案)比方案二(主干河道与分流河道联合拓浚排涝方案)环境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两个方案对防洪排涝影响基本一致,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相差不大,且由于方案一涉及房屋拆迁量大、人口迁移数量大、坟墓搬迁数量多,政策处理难度大,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经综合考虑,本环评报告同意主体工程选择主干河道与分流河道联合拓浚排涝方案为推荐方案。1.4 审批符合性分析1.4.1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1)建设项目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本工程属于生态功能区的鼓励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老河道疏浚及新河道开挖,增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同时增加河道流量及去除水下土方,从而有利于削减污染源,起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作用。运行期不产生产品和污染物质,符合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相关功能小区的产业准入要求和环保准入要求。本工程建设是符合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的。2)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工程施工期间,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生活污水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工程运行期间,无新增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污染源,不涉及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要求。3)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建设不新增总量控制指标。4)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本工程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由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可知,工程采取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太大影响,能维持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因此,项目符合维持环境质量的原则。1.4.2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清洁生产要求的符合性本工程不属于污染型建设项目,运行期无生产经营活动,不排放污染物,符合清洁生产要求。2)省环保厅行业环境准入条件的符合性本工程为水利项目,不属于浙江省产业环境限制准入行业,符合省环保厅行业环境准入要求。3)规划环评要求的符合性通过本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虞北平原主干河道的过流能力和环境容量,同时拦截污染物,控制面源污染,从而极大的削减了虞北平原内河污染物量,对整个区域的环境保护产生巨大作用,因此与绍兴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致,同时本工程也是该规划环评提出的水环境影响减缓的工程措施之一,因此本工程建设与绍兴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符。通过本工程建设,可使工程区建设用地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淹,工程区农田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最大三日暴雨四日排出。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高虞北平原排涝能力,为城市建设和开发奠定防洪安全基础;提高河道引水能力,增加河网蓄水容积,提高农业灌溉的保证率;营造良好的亲水环境,达到人水和谐。可见,本工程采用的防洪治涝标准以及工程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效益都与上虞市虞北平原河道整治规划中规划环评篇章的相关内容相符。因工程施工、拆迁安置会对工程区周边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环评报告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环境标准,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做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尽量减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环境目标。综合分析,本工程为上虞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产生的防洪排涝效益和环境影响正效益明显,远大于工程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损失,且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免因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环评中提出的环境目标,因此,本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采取的环保措施与规划环评专题及上虞市虞北平原河道整治规划中的规划环评篇章内容相符。4)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本工程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产生新的污染物;本报告所提出的施工期沉砂、隔油、防污屏等环保措施能够满足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减少环境污染的治理要求,能够满足工程污染治理的要求。因此,项目的环保措施是可行的。5)公众参与要求的符合性工程在环评阶段,采取张贴公示的方法对项目建设以及环评的信息、主要结论进行了两轮公示;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工程区附近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公众反应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采纳的意见。通过公众参与,促进沟通,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6)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分析根据环境风险的评价结果,本项目建设中采用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7)对促进持续发展、削减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本工程作为曹娥江流域虞北平原的重要河湖治理工程之一,通过沥北河整治和滨江河开挖,增加水体调蓄容积,改善当地排涝条件,配合流域其他治理措施,可以提高虞北平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1.4.3 建设项目其他部门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建设项目规划相符性分析本工程建设符合上虞市虞北平原河道整治规划、浙江省沿海平原防洪治涝骨干工程建设规划、上虞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绍兴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上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水系规划报告、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上虞市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虞市客运专线站前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杭州湾上虞滨海新城及东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2) 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工程属于第二类“水利”门类中的第1项“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属于鼓励类。本工程的建设任务是防洪排涝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符合国务院同意并印发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会同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的有关要求。 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经查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2年本)和绍兴市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20102011年),本工程未被列入限制和禁止淘汰类项目,符合地方产业政策。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西横河现状水质为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虞北河、七六丘中心河现状水质为类,沥北河现状水质为劣类,不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评价,2号闸外的钱塘江河口段,水质为劣四类。2.2 地下水环境现状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滨江河和沥北河沿岸地下水水质均为类,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3 声环境现状所有测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3类标准要求,工程所在区域整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4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小时值、日均值和TSP、PM10日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5 土壤、底泥环境现状根据监测结果,所有监测点位土壤和底泥监测项目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2.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及其周边200m范围水域,面积约1.38km2。以及2号闸外钱塘江河口段(盐官-澉浦)51.2km。2)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施工区界外200m范围,面积约13.19km2。3)大气影响评价范围工程施工区周边400m和施工道路两侧200m范围,面积约24.18km2。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区及各施工区周边500m区域;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同水环境(不包括钱塘江河口段),面积约28.63km2。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图2-1。2.7 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2.7.1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特征及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和性质,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应达到以下环境保护要求:1)滨江河、沥北河、虞北河和2号闸外钱塘江河口段水环境质量不劣于现状;2)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废水(弃土场尾水除外)经治理后,出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后回用,弃土场尾水经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生活污水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3)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即昼间70dB,夜间55dB,对周围居民的噪声影响基本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2、4a类标准;4)施工期对周围居民点的环境空气影响不劣于二级标准;5)开挖填筑面得到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水土保持状况不明显劣于现状;6)施工期间对水陆动植物生境不会带来明显影响,工程后水陆动植物生境不劣于现状,保障工程区沿线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取水安全;7)妥善安置因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居民,保证其生活质量不降低,并有所提高;保障浙东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在工程建设的前期,需与上虞市规划、城建等部门联系,查清工程所在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如各种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桥梁、电力、通讯、自来水管、排水管等)的分布情况,避免对其产生影响。2.7.2 环境敏感点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本工程范围内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本工程附近的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详见表2-1及图2-1。表2-1 工程附近环境敏感点分布环境要素序号敏感点位置或范围保护目标备注水环境1滨江河起自杜家村,终至崧沥河,长12.50km水质不劣于现状河道2沥北河起自崧沥河,终至2号闸,长15.03km3虞北河起自浙东引水工程进水闸三兴闸,终至与滨江河交汇口东1km,长2km4钱塘江2号闸外钱塘江河口段(盐官-澉浦)声环境1杜家村120户滨江河东5200m;1#辅助企业区南10200m噪声影响不劣于1、4a类行政村2赵家村90户滨江河西5200m3中利村210户滨江河东5100m,滨江河西5200m;1#辅助企业区西10200m4头甲村80户滨江河西30200m5四甲村50户滨江河东50200m6内五甲村90户滨江河东5200m,滨江河西5200m;2#辅助企业区东150200m7吕家埠村80户滨江河东5100m,滨江河西5200m8西华村60户滨江河东5200m噪声影响不劣于2、4a类9黄家堰村20户滨江河西180200m10杨凌湖村40户滨江河东100200m11港联村100户滨江河西10200m12三友村10户滨江河东180200m;3#辅助企业区东南200m13郭渎村180户滨江河东5150m,滨江河西5200m14福海村120户崧沥河南5100m,崧沥河北5200m,分流河南5200m,分流河北50200m15潭许村260户沥北河东5200m,沥北河西5200m16祝温村5户分流河东160200m环境空气1杜家村170户滨江河东5300m;1#辅助企业区南10240m环境空气影响不劣于二级行政村2赵家村90户滨江河西5200m3中利村210户滨江河东5100m,滨江河西5350m;1#辅助企业区西10400m4头甲村120户滨江河西30300m5四甲村80户滨江河东50250m6内五甲村90户滨江河东5400m,滨江河西5400m;2#辅助企业区东150250m7吕家埠村200户滨江河东5100m,滨江河西5400m8西华村120户滨江河东5400m9黄家堰村120户滨江河西180400m10杨凌湖村110户滨江河东100400m;2#施工工区北400m11港联村130户滨江河西10250m;3#辅助企业区西250400m12三友村50户滨江河东180400m;3#辅助企业区东南200400m13郭渎村240户滨江河东5150m,滨江河西5300m14福海村180户崧沥河南5100m,崧沥河北5400m,分流河南5400m,分流河北50200m15潭许村350户沥北河东5300m,沥北河西5400m16祝温村50户分流河东160400m;3#施工工区北300330m生态环境1陆生生态河道沿岸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保护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对生境的影响2水土保持3水生生境滨江河、沥北河、钱塘江4水产养殖养殖水塘500亩保障水产养殖安全从沥北河取水5农田灌溉农田2000亩保障灌溉取水安全社会环境1搬迁居民生活质量杜家村251人,赵家村16人,中利村572人,内五甲村162人,西华村105人,吕家埠村76人,福海村107人,郭渎村71人保证其生活质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532户1360人2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其安全3浙东引水工程保障其正常运行,不影响其引水流量及水质图2-1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敏感点分布图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污染源强汇总见表3-1。表3-1 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源强汇总时段类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单位排放量或排放源强备注施工期废水砼搅拌系统废水废水量m3/d245高峰期SSt/d7.4汽车、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废水量m3/d20石油类kg/d0.2SSkg/d60基坑废水废水量m3/h34pH值约912SSt/d4.1弃土场尾水废水量万m315.6整个施工期SSt156围堰修筑及拆除SSt2788施工生活污水废水量m3/d47.5高峰期CODCrkg/d16.6BOD5kg/d9.5NH3-Nkg/d1.7固废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t/d0.48高峰期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等效声级dB8094水土流失弃渣土石方弃渣万m3314.93新增水土流失泥沙万t6.06运行期噪声节制闸等效声级dB803.2 环境影响评价3.2.1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工程建设不会改变洪水的时空分布,但由于工程对沥北河进行拓宽、清淤,调整了河道的纵坡比,有效地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降低了河网的洪水位,增加了2号闸开闸泄水时的外泄涝水量,新开滨江河在暴雨期间可汇集城区雨水,尽快入河排往下游出口,提高了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结合其他防洪排涝工程,可使本工程保护范围内的排涝能力达到标准: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河道最高洪水位低于两岸地面高程0.200.50m。在非暴雨、洪水时期,本工程对工程区及周边水系的常水位没有影响,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2)工程建设后对改善水质是有利的,但由于受周边河网水系的影响,水质的改善程度依然有限,且不满足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的水环境问题,还是需要加强对整个虞北平原河网的综合污染治理。3)本工程永久占地对区域影响不大,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小。工程建成运行后,水环境的改善对水生生态及淡水养殖都是有利的。工程建设和运行对陆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4)项目建成后,节制闸内设备运行噪声衰减至15m处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排放限值要求,由于节制闸周围50m范围内无居民点,故洪涝期节制闸运行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5)土方和河道底泥用于场地回填是安全可行的,基本不会对周边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6)本工程通过新开河道和河道整治工程,可提高河道引水能力,增加河网蓄水容积,提高农业灌溉的保证率;可以改善崧厦镇、沥海镇、上虞滨海新城及周边区域的排涝条件,配合流域其他治理措施,可以提高虞北平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2.2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及噪声对附近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影响具有临时性,不会对区域环境产生长远影响,并且随着施工期间相应环保措施的落实和施工的结束,环境质量基本可得到恢复。2)工程占地破坏的陆域植被主要为农作物群落和林草群落,历经一段时间后,这些被破坏的植被通过人工手段,有部分植被可就地重建而形成新植被,另有部分植被可异地补偿而补充原植被。工程区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永久栖息地,且工程占地相对整个区域而言比重较小,工程实施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工程围堰拆除和疏浚过程中导致局部区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并将对这些施工点附近的浮游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能产生由于光合作用受阻而致浮游植物数量下降,也会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率、摄食率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影响范围有限,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水体悬浮物浓度将很快恢复本底值,工程结束后浮游生物的密度和种类将很快恢复。4)河道护岸、节制闸基础开挖和河道疏浚中的底栖生物将基本全部消失,施工引起局部水域悬浮物增加,水透明度降低,会影响底栖生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一些敏感物种会受损,甚至消失。但施工停止后,通过上下游迁移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5)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不影响鱼类物质资源的保护,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不大。6)工程施工期间,土石砂料等建材运输车辆较多,在施工高峰期,运输砂石料的车辆会大幅增加,如调度不当,将影响交通路线的畅通,增加交通运输压力。因而施工单位应提前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做好施工前期运输线路的安排。7)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大量民工,消耗大量农、林副产品、生活日用品以及工程建筑材料等,为工程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当地农、林、商、建筑等行业的经济活力,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3.2.3 拆迁及占地对环境的影响1)工程搬迁安置采用本村或本镇就近迁建安置方式,安置后拆迁安置人口的生活基础设施高于或与搬迁前相当,保证居民生活质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对搬迁安置人口的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在拆建期间,可能对搬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时间较短,待搬迁户搬入新居后,这种影响随之消失。2)工程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非农产业较发达。虽然受影响村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大多只种植口粮,在农业生产之外都外出在附近企业务工。受影响村虽然大部分都是农业户口,但是农业收入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弱。采取对被征地农民提供合理的补偿费用,并纳入上虞市社会保障体系,开发新的生产门路等途径,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征地对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总的影响很小。3.2.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本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16万t,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灌注桩施工区、河岸施工区、表土临时堆场。2)本工程占用、扰动土地范围广,开挖、填筑土石方量大,新增了大面积的填筑、开挖裸露面,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必将在建设期、自然恢复期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淤积河渠,降低行洪排洪灌溉能力,破坏区块景观、影响水质,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危害,不利于工程区内土地的开发利用。3.3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以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基础原则,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项目规划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充分听取周边公众意见,汇总本项目各种污染因素防治措施清单见表3-2。表3-2 污染防治措施情况时段措施类型对策措施施工期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措施1)砼搅拌系统冲洗废水设沉淀池12座;2)机械冲洗废水设隔油沉淀池12座,收集的油污由密封容器单独收集、存放,并交由有资质单位收运;3)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暂存于船舶自备的容器中,并送船舶废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4)围堰基坑设沉淀池70座;5)弃土场尾水处理系统1套;6)生活区设临时公厕5个、化粪池5个处理生活废水,化粪池委托清运,移动厕所23个;7)围堰、水下土方疏浚施工设置防污屏3120m。管理措施1)施工废水综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措施1)对主要施工区及施工道路实施洒水抑尘。管理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2)减少在大风天进行砼拌和及水泥装卸。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措施1)采取临时隔声围护措施;2)1#辅助企业区四周设围墙,加工厂布置在远离居民点一侧,不布置砼拌和系统,滨江河起点段施工用砼采用商品砼。管理措施1)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对作业人员做好劳动保护;2)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敏感点;3)夜间禁止施工,如须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4)加强车辆管理,通过敏感区时减速行驶,禁鸣喇叭;5)定期检修车辆和施工机械,保证良好的运行工况。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措施1)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站,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管理措施1)加强管理,禁止施工人员随意抛弃垃圾。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及回填、场地平整、复耕、弃土外运、钻渣泥浆沉淀、临时排水沉砂、表土临时防护等。植物措施1)河道护岸绿化。管理措施1)优化施工工期,在梅雨和台风期,土方开挖和填筑施工面要尽量减少;2)涉及水域占用的施工须征得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到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其它对策措施其它对策措施工程措施1)施工期水质、噪声、大气及人群健康监测、人群健康保护等;2)在保证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干砌块石挡墙或荣勋砌块等生态护岸形式,避免砼灌砌块石护岸等,以达到较好的生态效应.。管理措施管理措施1)加强疫病防治和工区环境卫生管理;2)加强人流、物流的秩序管理,先行规划及告示受影响路线的情况;3)河道施工时,及时告知附近水产养殖户,使其立刻停止取用该段河道水,并停止鱼塘与河道的水体交换;4)在施工过程中,教育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区周围林木的保护,减少对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不损坏施工营地之外的地表土壤和植被,已征用土地内的树木应尽可能予以保留;5)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制定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并在施工附近路段设置警示牌,并加强监督管理。运行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措施1)限制在河道周边兴建污染型企业,河道两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纳入现有和规划的污水处理工程,禁止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措施1)在河道内人工投放虾、蟹、鱼等苗种,在河岸滨水区种植水草。管理措施1)做好绿化区的养护和水面保洁工作。3.4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3.4.1 风险识别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本工程运行期间无生产设施,因此不存在生产设施风险。2)物质风险识别本工程施工期间因施工机械需要用油,因此认为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使用的汽油、柴油。3)风险类型经分析,对于本工程,物质风险的类型为泄漏。3.4.2 源项分析1)风险概率分析施工机械汽油、柴油的溢油事故风险概率很小。2)泄漏量分析本工程涉及施工机械141台,平均用油量约为25L/h,最坏情况下溢油量按用油量的10%考虑,则最大泄漏量为0.35m3/h,属于一般污染事故。3.4.3 风险防范措施1)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如吸油毡、集油盘等。 工程施工前,应急设备等应同步到位。 应急设备的购置、保管、维修、调用等责任,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安排,设备定期试验和检查。2)成立应急组织指挥系统 应急计划和日常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调度组负责。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应急计划的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设备的配置与维修保养,以及应急计划的预算等。 调度组根据应急计划执行中情况的变化,负责对计划进行修改,在征得上虞市水利局、钱管局认可后,填入计划变更记录表。 应急指挥系统的功能及构成以应急指挥部为中心,对上接受上级主管单位的指导,横向接受有关单位的支援;对下直接领导各应急防治队伍,对应急反应的全过程实行指挥。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指挥、装卸队、调度组、保卫处等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其中总指挥由建设经理担任,副指挥由副经理担任。 应急指控部的主要职责协调油污事故处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启动指控各项行动,将事故发展趋势向上级报告,组织员工分析事故原因。 相关职能部门在应急计划管理中的职责调度组:负责应急计划的日常工作,提出应急计划的预算报有关领导审核,汇同有关部门实施计划的培训和演练,参与事故分析和总结。保卫处:参与应急计划的培训和演练,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报告,负责事故的取证工作,提出对废弃物的处理意见,建立和保管应急档案。装卸队:负责防污设备、器材和管道的维护、保养,参与应急计划的培训和演练。3)组建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的组成应急队伍是执行应急计划,进行自救的员工队伍。应急队伍应由建设单位保卫处、装卸队各班组人员组成。 应急队伍分工保卫处人员除现场监护人员继续警戒外,其他人员立即从公司物资仓库领取备用围油栏,送入现场并在油源周围布防以免油污扩散。维修班组的人员协助施工方维修,确保必要时能立即中断溢油源,防止事态扩大。如果溢油较为严重,将酿成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作业,中断溢油源,应急分队要按照应急小组的指控,全面投入清污工作。在应急分队清污的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处值班人员要不断地利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探测溢油点周围油气浓度,随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应急队伍在应急中,要绝对服从指挥部的指挥、组长的安排。4)定期培训 培训目的培训对保证施工机械溢油应急计划的有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指挥人员、溢油应急队伍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使各参加人员掌握溢油应急反应知识和技术,同时也为检验和修订溢油应急总计划提供依据。 培训内容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即作业人员培训、中级管理人员培训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由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两部分组成,对作业人员的培训侧重于设施、设备和器材等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理论和操作并重,其管理和反应对策经验的获得可通过理论培训中总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