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实用文档】doc.doc

    • 资源ID:91671741       资源大小:986.04K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实用文档】doc.doc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1 总则  1。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  2.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   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应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1。 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  2.4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2。1.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1.43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4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2。2   直埋敷设  22。   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排水、燃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热力、电信、电力电缆等工程管线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以外的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      表2.1   序号     1     2       4        5   6   7  管线   名称  电力管线  电信管线    热力管线  燃气   管线 给水 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直埋管沟直埋管沟直埋管沟最小覆土深度(m)人行道下0.00。40。700。40.000。600.6.60.60车行道下0。70.50.0.800.70070.200。8070700.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m。  22.2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2.23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2。2。4   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线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确定,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信、污水排水、燃气、给水、热力.   当燃气管线可在建筑物两侧中任一侧引入均满足要求时,燃气管线应布置在管线较少的一侧.   2。2.5    沿城市道路规划的工程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主干线应靠近分支管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不易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2。2.  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22.7  沿铁路、公路敷设的工程管线应与铁路、公路线路平行.当工程管线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受条件限制,可倾斜交叉布置,其最小交叉交易大于º。   2。8  河底敷设的工程管线应选择在稳定河段,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的整治和管线安全的原则确定。当在河道下面敷设工程管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在一至五级航道下面敷设,应在航道底设计高程2m以下;   2.82   在其他河道下面敷设,应在河底设计高程m以下;  22.8。3  当在灌溉渠道下面敷设,应在渠底设计高程05m以下。  .2。  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22。9的规定。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            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注:见表30。9.  。2。0  对于埋深大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工程管线,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并折算成水平净距后与表。2。9的数值比较,采用其较大值。         (H-h)/tgb a/2       (22.10)式中  -管线中心至建(构)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m);      H-管线敷设深度(m);      h建(构)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m);     a-开挖管沟宽度();       b土壤内摩擦角(° ) 。    2.2。11  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2.  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   表22。1注:大于35K直埋电力电缆与热力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应为1.00m。        23   综合管沟敷设  .3.1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3。1。1  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   2.3。.2  不易开挖路面的路段.   2.。3    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2.4  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2.3。1.    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2。3.1.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3。 综合管沟内衣敷设电信电缆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  2.3。3  综合管沟内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置在管沟的同一个小室;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在关沟的不同小室。    电信电缆管线与高压输电电缆管线必须分开设置;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可在综合管沟一侧布置、排水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   2。   工程管线干线综合管沟的辐射,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其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敷设工程管线支线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架空敷设3.01  城市规划区内沿围墙、河堤、建(构)筑物墙壁等不影响城市景观地段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应与工程管线通过地段的城市详细规划相结合.   3。. 沿城市道路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其位置应根据规划道路的横断面确定,并应保障交通畅通、居民的安全以及工程管线的正常运行.   3。0。  架空线线杆宜设置在人行道上距路缘石不大于1的位置;有分车带的道路,架空线线杆宜布置在分车带内。   3.。  电力架空杆线与电信架空杆线宜分别架设在道路两侧,且与同类地下电缆位于同侧.   3.0.   同一性质的工程管线宜合杆架设。   3。0。6   架空热力管线不应与架空输电线、电气化铁路的馈电线交叉敷设。当必须交叉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7 工程管线跨越河流时,宜采用管道桥或利用交通桥梁进行架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0。71  可燃、易燃工程管线不宜利用交通桥梁跨越河流.   3。0.。2  工程管线利用桥梁跨越河流时,其规划设计应与桥梁设计相结合。   3。0。8  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3.0。8的规定.   30   架空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3。0。9的规定。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30。8名   称    建筑物 (凸出部分) 道路(路缘石)铁路(轨道中心)      热力管线电力10边导线2。00.杆高加3.02035K边导线。00.5杆高加3。 4.010V边导线4.0.杆高加3。4。   电信杆线。00。54/3杆高1   热力管线.1.3.0-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      表名  称  建筑物  (顶端)  道路(地面)  铁路(轨顶)  电信线  热力管线电力线有防雷装置电力线无防雷装置 电力管线1以下3。0.0。52.。023110KV47.0753。5.03.0   电信线1.54。57.00.601.0  热力管线。64。56。00100。25注:横跨道路或与无轨电车馈电线平行的架空电力线距地面应大于9m.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表示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用词采用“必须”。()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条文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要求",“应符合规定”。通信工程管线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名称:施工班组建设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作业部位交底部门安监处交底人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交底内容: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使用安全带,并按规范要求扣牢保险扣;安全带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保性能可靠如有折断痕迹、弹簧扣不灵活、扣不牢、皮带眼孔断裂、安全带(绳)磨损和断头超过1/10的,禁止使用.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鞋并防滑,禁止赤脚、穿拖鞋和硬底鞋.2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学员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3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畅通,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施工。城镇人口密集区、学校附近、交通要道等环境下作业时应设临时警戒线,铁塔周边5米内禁止闲人进入,塔上有人作业时,塔下应安排专人看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场所.施工车辆应停放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合适位置,特殊情况占道停放,应开启车辆跳灯,并按规定要求放置安全警示牌或警示桩。4。开挖管道沟及手孔井,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的埋置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在地下线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或平行埋设的地区进行施工时,必须反复核对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施工中如发现有危险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请项目部处理.施工现场应设安全标志,不得擅自拆除。施工现场内的沟、坑边沿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路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砌基础时,应检查和经常注意基坑土质变化情况,有无崩裂现象,堆放砖块材料应离开坑边lm以上,当深基坑装设挡板支撑时,操作人员应设梯子上下,不得攀跳,运料不得碰撞支撑,也不得踩踏砌体和支撑上下。5施工和维护作业中使用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仪器、仪表等,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各种施工机具应“一机一箱、一漏一闸”,配有专用闸刀及漏电保护器.移动式电气机具设备应用橡胶电缆供电,并经常检查有无破皮、老化现象,同时注意理顺,防止缠绕。线缆跨越道路时应埋入地下或做穿管保护。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6遇有不明用途的线缆,一律按有源电力线对待,做好有效保护,不准随意剪断。在高压线下方或附近进行作业时,距高压线最小间距: 1KV35 KV以下线路为 2.5 米;35 KV110kv以上的线路为 4 米,220KV以上为6米。吊装物件作业应在铁塔面对高压线的背面作业,并注意现场风向,以防大绳触及高压线。7遇有电力线在电信线杆顶上方交越且间距较小的特殊情况时,必须停电后作业,且所用的工具与材料不准接近电力线及其附属设施,作业人员的头部禁止超过杆顶.在电力线附近作业时,必须事先联系电力部门停止送电,并有专人看管,确认停电后再作业,作业时仍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和使用绝缘钳子。 8上下登高梯时不得携带笨重的工具和材料,登高梯上不得有两人同时工作。使用金属登高梯时,踏板必须做防滑处理,梯脚应装设防滑绝缘橡胶垫,施工人员应穿绝缘胶鞋。登高梯搭靠在墙壁、吊线上使用时,梯子上端的接触点与下端支持点间水平距离应等于接触点和支持点间距离的1/4至1/3.当梯子搭靠在吊线上时,梯子上端至少应高出吊线30cm,但高出部分不得超过梯子高度的13。(梯子上部装双铁钩的除外)。靠在电杆上的登高梯上端应绑扎U型铁线环或用绳子将梯子上端固定在电杆上或吊线上。在登高梯上作业时,不得一脚踩梯,另一脚踩在其他物件上面。不得用腿脚移动梯子。9上杆前,首先检查杆身是否出现裂缝、变形,埋置基础是否牢固可靠,吊线、拉线、抱箍及其配件是否锈蚀、松动等,同时检查杆路附近的架空线缆,确认其不与电力线接触,做到先防护后施工,方可上杆;上杆后,先用试电笔对杆上附挂的吊线及附属设施进行验电,确认不带电后再进行作业.在通信线缆、电力线、有线电视线混用的杆上作业时,必须注意杆上的电力线、有线电视线及变压器、放大器等设备,并不准接触。如需在电力用户线上方架设线缆时,严禁将线缆从电力线上方抛过,必须在跨越处做安全保护架,将电力线罩住,施工完毕后再拆除.10在高压电力线下方架设线缆,应在高压线与缆线交越的上方做保护装置,防止在敷设线缆或紧线时线缆弹起,触及高压电力线.当施工线缆与电力线接触或电力线落在地上时,除指定专人采取措施排除事故外,其他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禁止行人进入危险地带;不准用导电物体触动钢绞线或电力线;事故未排除前 ,禁止恢复作业。在带有金属顶棚的建筑物上作业前,应戴好绝缘手套,并对顶棚进行验电,接好地线;拆除地线时,身体必须离开地线,再行拆除。11施工班组负责人及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YD 5201-202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补充作业指导内容:交底人: 年 月 日 被交底人: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 总 则 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2 术 语2.0.1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2.0.2居民生活用水 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2.0.3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2.0.4工业企业用水demand for industrial use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2.0.5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2.0.6绿地用水 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2.0.7未预见用水量 unforeseen demand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2.0.8自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2.0.9消防用水fire demand扑灭火灾所需用水。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1日变化系数 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2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2.0.13最小服务水头 minimum service head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2.0.14 取水构筑物 intake structure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2.0.15 管井 deep well,drilled well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2.0.16 大口井 dug well,open well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2.0.17 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2.0.18 泉室 spring chamber集取泉不的构筑物。2.0.19 反滤层 inverted layer在大口径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riverside intake structure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2.0.21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riverbed intake structure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 取水头部 intake head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2.0.23 进水间 intake chamber连接进水(进水管或进水孔)与吸水、并设有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2.0.24 前池 suction intank canal联结进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进水水流均匀进入吸水池(井)的构筑物。2.0.25 进水流通 inflow runner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条件而设置的联结吸水池与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2.0.26 自灌充水 self-prming将水泵设于最低吸水位标高以下,启动时水靠重力充水泵体的引水方式。2.0.27 水锤压力 surge pressure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2.0.28水头损失 head loss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2.0.29输水管(渠) delivery pipe从水源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渠))。2.0.30配水管网 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2.0.31环状管网 loop pipe network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2.0.32枝状管网 branch system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2.0.33 转输流量 flow feeding the reservoir in network水厂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输送的水量。2.0.34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为防止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管的受压部位砌筑的礅座。2.0.35埋设深度(覆土深度) buried depth埋地管道管顶至地表面的垂直距离。2.0.36管道防腐 corrosion preventive of pipes为减缓或防止钢管、铸铁管等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 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水处理(净水)构筑物 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以完成水处理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2.0.39 原水 raw water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2.0.40 预处理 pre-treatment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2.0.41 生物预处理biological 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异嗅、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2.0.42 预沉 pre-sedimentation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前设置的处理工序。2.0.43 预氧化pre-oxidation在常规的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2.0.44 粉末活性炭吸附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质和改善嗅、味的净水工序。2.0.45混凝剂 coagulant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统称。2.0.46助凝剂 coagulant aid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投加的辅助药剂。2.0.47药剂固定储备量 standby reserve of chemical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2.0.48药剂周转储备量 current reserve of chemical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2.0.49 混合 mixing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2.0.50 机械混合 mechanical mixing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和过程。2.0.51 水力混合 hydraulic mixing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2.0.52 絮凝 flocculation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2.0.53 隔板絮凝池 spacer flocculating tank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54 机械絮凝池 machanical flocculating tank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搅动以完成絮凝的构筑物。2.0.55 折板絮凝池 folded-plate flocculating tank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56 栅条(网格)絮凝池 grid flocculating tank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57 沉淀 sedimentation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杂物的过程。2.0.58 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fation不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2.0.59 凝聚沉淀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2.0.60 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2.0.61 异向流斜管(斜板)沉淀池 tube (plate) settler池内设置斜管(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池。2.0.62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side flow lamella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斜板沉淀池。2.0.63 澄清 clarification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2.0.64 机械搅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0.65 水力循环澄清池 circulato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0.66 脉冲澄清池 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0.67 气浮池 floatation tank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构筑物。2.0.68 气浮溶氯罐 dissolved air vessel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2.0.69 过滤 filtration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滤料 filtering media用以进行滤水的粒状材料,一般有石英砂、煤、重质矿石等。 初滤水 initial filtrated water在滤池截污进行反冲洗后,刚开始重新过滤的初始阶段滤后出水。 滤料有效粒径(d10) effective size of filtering media滤料经筛分后,总重量10的滤料颗粒所小于的粒径。2.0.73 滤料不均匀系数(K80) uniformity coefficient of filting media滤料经筛分后,总重量80%的滤料颗粒所小于的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均匀级配滤料 uniformly graded filtering media粒径比较均匀,不均匀系数(k80)一般为1.31.4,不超过1.6的滤料。 滤速 filtration rate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量,一般以m/h为单位。2.0.76 强制滤速 compulsory filtration rate 水厂中部分滤池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运行滤格的滤速。 配水系统 filter underdrain system for water滤池底部为均匀汇集滤后水和均匀分配冲洗水而装置的布水设施。 配气系统filter underdrain system for air滤池底部为均匀分配冲洗空气而装置的布气设施。 冲洗强度 wash rate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滤料的冲洗水量,一般以(m2·s)为单位。 膨胀率 percentage of bed-expansion滤料层在反冲洗时的膨胀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表示。 冲洗周期(过滤周期、滤池工作周期) filter runs滤料截污并冲洗完成开始运行到再次进行冲洗的整个间隔时间。 承托层 graded gravel layer为防止滤料漏入配水系统孔眼,在滤池底部配水系统与滤料层之间铺垫的自上而下不同粒径的粒状材料。 表面冲洗 surface washing采用固定式或旋转式的水射流系统,对滤料表面层进行冲洗的一种方式。 表面扫洗 surface sweep washing在V型滤池反冲洗时,待滤水仍进入V型进水槽,并经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横向将冲洗含泥水扫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种辅助冲洗方式。 快滤池 rapid filter应用粒径由细到粗的粒状滤料进行快速过滤,从而达到截留水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等目的的构筑物。 虹吸滤池 siphon filter一种以虹吸管代替进水和排水阀门的快滤池形式。滤池各格出水互相连通,反冲洗水由未进行冲洗的其余滤格的滤后水供给。每个滤格都在等滤速、变水位条件下运行。 无阀滤池 valveless filter一种不设阀门藉重力过滤的快滤池形式,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虹吸管内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反冲洗,冲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 V型滤池 V filters应用粒径较粗且较均匀滤料,在各滤格两侧设有V型进水槽的滤池布置形式。冲洗采用气水微膨胀兼有表面扫洗的冲洗方式,冲洗排泥水通过设在滤格中央的排水槽排出池外。2.0.89 接触氧化除铁 contact-oxidation for deironing在除铁过程中,利用接触催化作用,加快低价铁氧化速度而使之去除的处理方法。2.0.90 混凝沉淀除氟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for defluorinate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与氟化物产生沉淀的物质,形成大量胶体物质或沉淀,氟化物也随之凝聚或沉淀,再通过过滤作用将氟离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91 活性氧化铝除氟 activated aluminum process for defluorinate 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交换氟离子,将氟化物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92 再生 regeneration 离子交换剂或滤料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2.0.93 吸附容量 adsorption capacity滤料或离子交换剂吸附某种物质或离子的能力。2.0.94 电渗析法 electrodialysis (ED)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2.0.95 脱盐率 rate of desalination 在采用化学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阴、阳离子过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2.0.96 脱氟率 rate of defluorinate 除氟过程中氟离子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2.0.97 反渗透法 reverse osmosis (RO)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2.0.98 保安过滤 cartridge filtration水从微滤滤芯过滤精度一般小于5m的外侧进入滤芯内部,微量悬浮物或细小杂质颗粒物被挡在滤芯外部的过程。2.0.99 污染指数 fouling index综合表示进料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特性,表征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度的一个指标。2.0.100 液氯消毒法 chlorine disinfection将液氯气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2.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实用文档】doc.doc)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