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热点考点聚焦与点拨训练(人教版)(doc文档)【完整版】.doc
-
资源ID:91672084
资源大小:846.0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热点考点聚焦与点拨训练(人教版)(doc文档)【完整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热点考点聚焦与点拨训练(人教版)(doc文档)【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热点考点聚焦命题方向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状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例1】2003·宜昌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根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答案:D此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根底知识。【例2】 判断A点的经纬度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判断,而经纬度判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答案:西经30°,南纬20°。由此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典型例题剖析【例1】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向东至100°E B.0°向东至180°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剖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答案:D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例2】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剖析:此题所需的知识为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所有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出发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大,到赤道时到达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这样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须改变方向向南。答案:A金钥匙:遇到棘手的题目先用排除法再用比照法确定。【例1】 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 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 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须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答案:B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例2】 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90° D.南极点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线的根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答案:CD金钥匙:所有的经线都聚集于南、北极点;北纬90°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例3】 关于经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无数条,所以B不对;所有纬线都平行,所以D不对。 答案:AC金钥匙:经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都平行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学用方法指导 1.经纬度的区别: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度,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度。2.东西半球的划分: 只要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经纬形状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一样长标度范围0°90°0°180°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值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度数表示方法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学习效果评估一、选择题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5.地球仪上的经线(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8.以下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B.30°N、161°EC.20°S、120°ED80°N、159°W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11.关于赤道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二、填空题1.零度经线叫 ,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 ,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 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 纬度。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外表积 平方千米。5.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 、“ 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7.人们把 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 度和东经 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三、连线题1.把以下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0经线A.北极0纬线 B.赤道90°N C.南极90°S D.本初子午线2将以下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东半球 A.20°N、116°E西半球 B.70°N、21°W南半球 C.10°S、10°E北半球 D.30°S、10°W四、读图题(1)图中的大圆圈是 。(2)左图是 半球,右图是 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是 半球。(3)A点是 ,纬度: 纬 度;B点是 ,纬度: 纬度。2读图1.113,答复:(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 ;B C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l写出以下各点的经纬度:A ,B ,C ,D ,E ,F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 、 、D 、 E 、 。 4.读南半球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如图1.115所示,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的经纬度A是 ,D是 。(2)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3C点的经纬度是 。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D 5B 6A 7A 8A 9B 1OD 11C 12C二、1本初W子午线 赤道 2纬线 经线 3东 南 46371 4万 5.1亿 5南北 东西 6E 7赤道 20 160三、1D B A C2A、C B、D C、D A、B四、11赤道 2北 南 北 3北极点 北 90 南极点 南 90 21东经120°,北纬40° 西经30°,南纬4O° 东经170°,南纬40° 2西 西3120°N,20°E 30°S,20°W 10°S,30°E 60°N,140°E 40°N,170°E 50°N,160°W2东半评,南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西半球,北半球4180°S,150°S 60°W,60°S 2西 370°S,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