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系统设计与优化(完整资料).doc
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系统设计与优化(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绪论1第一章座椅系统的安全性功能分析第二章座椅设计与驾驶疲劳的关系分析42.人体坐姿生理特性分析2.2人体坐姿的压力分布523 人体对车内振动的反应5.4 人体对微天气的反应第三章 座椅的安全性设计73。 靠背设计对安全性的影响73。. 靠背形状73. 靠背倾角71。3 靠背高度73。 安全性对座垫的要求83。2. 座垫高度8。2座垫宽度3.2.1座垫深度3。22座垫倾角83.3 头枕的安全性设计93。4 座椅总成强度设计第四章 结论10参考文献1绪论随着汽车日益普及以及购买者对汽车安全的意识的增强,国内外汽车厂商也把汽车安全性设计列入了重中之重.汽车整车的安全性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汽车底盘和车身,内部其他部件也起着主导作用.汽车座椅作为汽车部件之一不仅为乘员提供了舒适而且还在汽车受到意外碰撞过程中提供了安全保障.现代汽车座椅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头枕、靠背、座垫、滑道等总成组成如图1所示。座椅的主要功能是支撑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身体,减缓路面不平传给人体的冲击并减 弱由此而引起的振动。给驾乘提供舒适、安全的乘坐条件和便于驾驶操作的良好的工作条件 。人是人机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环节,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从人的方面入手设计机械系统才能达到更加合理的效果,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有使用的价值.人类一天的姿势主要有坐、躺、站三个动作.无论是居家、工作、交通还是休闲,坐着的时间占其中的相当大的比率.在当今社会中,汽车在人的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工作、休闲、外出都离不开乘坐或是驾驶汽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价格相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亦不是遥不可及。许多家庭都拥有私家车,这在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一些由于乘坐和驾驶的引发的健康问题也相继出现。究其原因,汽车座椅难逃干系。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缺乏设计,有的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值来进行座椅的尺寸调整和实际进行的反复的大量的“路试”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尺寸;有的是将国外引进的汽车座椅的尺寸照搬进行“仿制”设计。而实际中对于座椅设计的相关研究和设计方法没有特别的标准和规范。本研究从对座椅的使用者的调查以及亲身进行的市场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设计的关键所在是“为人设计”,根据对用户的分析得出设计目标并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第一章 座椅系统的安全性功能分析 汽车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件。首先,在事故中它要保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其次,要使乘员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除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员与其发生碰撞时(在事故中乘员与车内部发生的碰撞称为 二次碰撞”),使对乘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能吸收乘员与之碰撞的能量。座椅安全功能失效时可引起以下几种形式的乘员伤害:a。在正面碰撞中,座椅与车身连接强度不够,座椅脱离车体,使乘员逸出其生存空间.如果后排乘员未受约束,前排座椅靠背强度不足,后排乘员的惯性力击溃前排座椅,使前排乘员受到伤害;前排座椅强度太高,又会对后排乘员在与之相撞时产生伤害;座椅的乘坐外廓设计不当,在前方碰撞时会使乘员沿座椅下滑,使腰部安全带移到浮肋以上(即所谓的潜水”现象),这是极为不利的约束姿态.b.在后部碰撞中,如果头枕设计过低或与靠背的相对位置设置不当会引起胸部与头部的加速度差,作用在颈部上的这个差值超过一定程度后会对乘员造成致命伤害。前排座椅靠背的强度不足,会在其本身质量及乘员质量的惯性力作用下向后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以至塑性变形,失去对乘员的支撑作用,使前排乘员射向后排座椅或后窗,并伤及后排乘员。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设计目标就是避免上述诸种不利情况的发生。第二章座椅设计与驾驶疲劳的关系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1。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其目的是让人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汽车设计是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不仅关系到有效利用车内空间及提高乘用舒适性,而且影响整车内外造型和尺寸参数,进而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力。2 人体坐姿生理特性分析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在坐姿状态下,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等。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离靠背向前移,使上体略向上后倾斜,保持上体与大腿间角在90°11°,同时,小腿向前伸, 大腿与小腿、小腿与脚掌之间也应达到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否则会造成腰部酸痛、疲劳等不舒适的感觉。此时,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坐姿时上身大部分负荷,还要实现弯腰扭转等动作( 图3),对设计而言,这两部分最重要。 图舒适的坐姿关节角度 图 3 脊柱的形状及组成 2.2 人体坐姿的压力分布人体的质量在靠背和坐垫上的压力分布叫坐姿的体压分布。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最舒适的坐姿分布应保证:人体的大部分质量应以较大的支承面积、较小的单位压力合理地分布到坐垫和靠背上;压力分布应从小到大平滑地过渡,避免突然变化。图4所示为人体的靠背和坐垫上最适宜的体压分布。由图可见,人体质量作用在座椅上的压力并非均布,由前面分析可知,舒适的坐姿是肩部和臀部同时支撑身体质量,因而应根据各部位在产生不舒适感觉之前所能承受压力的大小予以合理的分布。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应使坐骨部分承受的压力最高,由坐骨周围扩展到臀部外围,压力逐渐降低,直到与坐垫前缘接触的大腿下平面趋于最低值。靠背上的体压分布则应以肩胛骨和腰椎骨两个部位的压力最高。这就是靠背设计中所强调的“两点支撑”. 图 4 座椅各部位的受力图23 人体对车内振动的反应有关研究表明,人体最敏感的频率范围为纵向振动48H,横向振动12H。当外界振动接近器官的共振频率时,即产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此时引起器官的生理反应最大。外界振动传进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抗振性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轻易产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振动对驾驶员操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纵动作正确性变差。当振动频率低于Hz时,由于眼肌的调节补偿作用,使视网膜上的映像相对稳定,因此对视觉的干扰作用不大,但当振动频率大于4z时,视觉作业效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振动频率为03Hz时,对视觉的干扰最大,振动频率为50H、加速度为m/s2时,视觉下降约50%。振动对操纵动作正确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振动降低了手(或脚)的稳定性,从而使操纵动作的正确性变差,而且振幅越大,影响越大。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惫过程。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进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兴奋。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惫,工作效率明显下降。2. 人体对微天气的反应人置身于高湿度、高温度的条件下,往往会感到浑身不适、四肢乏力,工作不能持久研究表明,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23,舒适湿度为40%0,代谢量为0.0mt。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座椅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座椅表面的温湿度特性将影响人体背部、臀部、下体等部位的散热性能及皮肤的呼吸功能,当其温湿度特性与人体生理性能不适应时将引起人体局部不快感,从而加速人体疲惫的形成。第三章 座椅的安全性设计汽车座椅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座椅安全性的设计内容包括:靠背、座垫、头枕、座椅总成强度等设计参数.3。1靠背设计对安全性的影响311 靠背形状据国外有关文献介绍,在中低等速尾部撞车时,不管靠背为何倾角,即使乘员没有佩带安全带,桶式座椅均可有效地承载乘员,使其不致于抛出座椅,形成二次碰撞.采用桶式座椅可有效地抑止侧面碰撞时人体的侧向滑动,无论是直线行驶还是弯道行驶,驾驶员两侧均有稳定的支撑,可以减轻驾驶人员的压力,更加集中精力操纵汽车。随着车速的提高和安全性要求的严格,桶式座椅将广泛地用于汽车座椅设计中.1。2 靠背倾角汽车在发生严重的尾部撞车时,会发生乘员沿座椅靠背向上窜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使乘员头颈部与汽车内部结构发生二次碰撞。乘员向上窜动的趋势与靠背倾角、碰撞的严重程度、乘员的初始位置等因素有关,靠背倾角越大,越容易发生上窜现象.试验表明佩带安全带后,可有效地抑止这种现象。从安全性考虑希望靠背的初始倾角取小些,驾驶员座椅靠背倾角约为95°05°,乘客座椅靠背倾角约为00°115°。3。1.3 靠背高度靠背高度是指座垫上平面(空载时)至靠背上端平行于靠背平面的尺寸,相关人体尺寸是座垫上平面至肩高尺寸(女子5百分位为518mm,男子50百分位为598mm,男子9百分位为641m)。靠背高度过低,乘员得不到可靠的肩靠,靠背高度过高,影响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对于不带头枕的座椅而言,靠背高度应为60mm,对于有头枕的座椅,头枕的设计高度为m,并可以上、下调节高度,调节范围为680830m。国外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尾部撞车事故占全部汽车事故的12。1%,而人员伤亡则占伤亡总数的2.3。因此,在汽车速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在靠背上加头枕,加上头枕后,可以减少尾部撞车事故中1020的乘员头颈伤害,其中整体式头枕比可分离式头枕作用更佳.3.安全性对座垫的要求3。2。1座垫高度座面高度应使驾驶员大腿接近水平、小腿自然放置,即保证不因椅面过高而使大腿肌肉受压,又保证不因椅面过低而增加背部肌肉负荷。3.2。2 座垫宽度座宽必须能容纳身材粗壮的人.参考尺寸为臀宽,以女性群体尺寸上限为设计依据;为使驾驶员能调整坐姿,座宽取适当大于臀宽。座宽亦不能太大,否则肘部必须向两侧伸展以寻取支承,这样会引起肩部疲劳。另外座宽受车宽的限制。3。21 座垫深度座垫深度设计的原则是在充分利用靠背的情况下,使臀部得到合理的支承。人体在坐姿状态下的支撑机构为:脊柱、骨盆、腿和脚,椎骨下为骨盆,骨盆由骶尾段与髋骨构成,髋骨下部为坐骨。如果安全带约束骨盆,则约束力通过骨盆传至坐骨,这样,骨盆下坐骨与小腿足部构成了稳定的人体支撑,因此,从舒适性和安全性考虑安全带应约束骨盆而不应约束腰椎。据上分析,座垫深度不应该超过人的大腿长度。座垫深度过大时,为使小腿着地,人体躯干不得不前移,结果腰部没有得到支承,且被安全带所束缚,易造成腰部疲劳;在发生撞车时,安全带在腰椎上作用一个很大的冲击力,使乘员严重受伤。因此,从安全性方面考虑,为适于大多数人的需要,座垫深度应按臀部至大腿表面全长3/4的尺寸来设计。对于座垫深度不可调座椅,座垫深度设计为40mm,对于座垫深度可调座椅,调节上限为70m,调节下限为380mm。.2。2 座垫倾角驾驶员座椅一般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在发生正面撞车时,腰带对驾驶员的约束加紧,可以较好地保护乘员。而发生后部撞车时,情况则相反,此时腰带有下滑的趋势。为遏制这种趋势,驾驶员座椅座垫倾角向上,撞车时,惯性力使大腿绕点向上转动,这种运动阻止了腰带的下滑,这样,安全带就可以更好地约束人体。所以,从安全性考虑,希望座垫倾角做大些,车速越高其驾驶员座椅座垫倾角也就越大.但座垫倾角过大,则操纵力将减小,且对乘坐舒适性也不利,因此,座垫倾角的选取应兼顾安全性和舒适性,一般座垫倾角以选取4°8°为宜.3 头枕的安全性设计头枕在汽车尾部撞车时,能限制人的头部向后运动,避免脊髓受损导致截瘫。当发生尾部撞车时,乘员头部强烈撞击头枕,同时头枕对人体头部产生一个很大的冲击力,为使头枕很好地保护头部,头枕应当有一定弹性,能很好地吸收能量,具备缓冲功能,减少头部的减速度。对于头枕高度,应以50百分位作为设计高度,头枕在靠背上角度最好可以调节,以便使人的头部与头枕充分接触。3.4座椅总成强度设计汽车座椅作为联系人-车的一个重要部件,承受着复杂的载荷。一方面,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产生车体的随机振动,对汽车座椅产生随机动载荷,它是汽车座椅骨架疲劳破坏或其它破坏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汽车行驶的工况很复杂,如起步、加速、制动、减速、撞车等,在这些情况下,汽车座椅承受着很大的冲击载荷,尤其是撞车时,作用于座椅上的冲击力将非常大,很可能造成骨架断裂,严重变形或使调节机构失灵.因此,汽车座椅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1) 座椅上的人所受的伤害最小;(2) 座椅的寿命应足够长,不致过早变形或损坏;(3) 受冲击载荷作用时,座椅不应发生断裂、严重变形等损坏现象。所以,设计座椅时必须对汽车座椅固定强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计算,必须对靠背加载座椅强度、头枕加载时的座椅强度进行试验,尽量以最少的材料、最小的质量满足强度要求.第四章 结论汽车座椅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其次才是满足高舒适性、低成本、质量小及美观等要求.人机工程学应用于汽车座椅设计,能使座椅符合人体需求,从而保证乘坐和驾驶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能提高人车接口的设计水平。随着数字化设计应用的不断深入,人机工程应用在汽车设计中的方法也更加精确,人机工程学将更注重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更注重人机环境的完整研究,并运用系统论、信息论等新兴科学来研究这个新的系统,以创造出更适合于人类使用的汽车,使人机系统的综合效能达到最佳水平。由于本人自身水平的限制,文章中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对汽车座椅做很深入的研究。主要有这些方面:驾驶座椅与疲劳的关系分析,座椅的安全性设计研究。驾车人无论做短途还是长途旅行都要求座椅十分舒适;座椅的设计必须能适应各种身材和高度的男女驾车人;座椅的强度必须保障乘驾人员在非极限条件下身体安全。以上是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概括。作者针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座椅设计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展望。座椅的研究对于人体和驾驶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和关键的作用.虽然人们对于座椅的研究己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设计的方法仍存在争议。汽车驾驶座椅人机工程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应用到目前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未来的汽车必将走进每个人的家庭,“为人的设计”将引导产品设计的潮流.参考文献谢庆森,王秉权。安全人机工程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温吾凡,汽车人体工程学.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4张洪欣,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武一民,阎世竟 . 从安全性谈汽车座椅系统参数设计J。袁修干,人机工程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与反思 摘要:以苏教版“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为例,根据发展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提出几最优化策略,并针对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平衡;优化策略;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融入社会及满足工作需要的基础性素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工作委员会化学组专家研究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内容,要求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基于元素认识物质”“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与平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TS)”等化学核心观念。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品质的意义举足轻重。 16年底,以“发展化学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江苏省优课评比活动在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展开,高二组课题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在优课展示活动中,各位老师各显神通,以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亮点频现,异彩纷呈。笔者根据此次活动感悟,提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一、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情境创设立足实际问题解决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化学学习过程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最有用的化学知识、最关键的化学能力、最能满足终身发展的化学思维,发展化学核心素养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创设情境真实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化学平衡”为代表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抽象性、理论性较强,以至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采取的引入方法是习题引入,在课堂教学内容即将结束时,又通过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却难免让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学习是为了解题?学习是为了考试?显然,这种做法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相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相关知识,并且让化学知识融入生活,服务生活。本次比赛中,来自吴县中学的毕老师以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现象:黑枸杞在不同条件下泡制的茶饮颜色为切入点,创设真实的情境。具体创设方法如下: 案例1:黑枸杞引发的思考 问题1:黑枸杞泡水的颜色是什么物质造成的? 问题2:黑枸杞用不同酸碱度的水冲泡,为何颜色有不同? 问题3:黑枸杞用热水或冷水泡,为何颜色有所不同? 案例评析:此案例中,利用黑枸杞中花青素在水溶液中的平衡为知识载体,通过改变矿泉水的品牌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冷水泡和热水泡改变反应的温度等,形象地解释了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见图1。 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风湿性关节炎为何在冬天变得严重?”等。根据真实情境创设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化学与生活的融合,提高其实用性。 2。史实教育重现真实历史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史实是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培养的绝佳载体,化学史实不仅为化学这门学科增加了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在化学史所创设的情境中,更易主动建构知识、全面认识科学本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注重了化学史实的趣味性,却忽视了化学史实的更重要的功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如讲有机化合物苯的结构时,我们常常引入凯库勒梦见蛇咬尾巴的故事,很多学生觉得这个梦很有趣,也感叹这个梦的巧合,却忽视了凯库勒为确定苯的结构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之所以有这个梦,也是凯库勒平时对苯结构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在化学平衡这节课中,江苏靖江高级中学的徐老师通过合成氨化学史引入课题,通过比较哈伯和能斯特对合成氨条件的控制,让化学史实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对比得出外界条件对合成氨工业的影响,参与化学探究过程.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的不同条件,学生认识到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氨的合成,推导出勒夏特列原理。通过该段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也能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形成科学结论,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此外,本节课还利用哈伯合成氨应用于军事造成争议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工作者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所学的化学知?R造福人类。可见,授课教师通过本节课深入地挖掘了化学史的育人功能,在化学史实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要求. .自主探究训练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核心素养特别强调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更多的是倾向于对结论的验证,而忽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以“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也依照课本,让学生按照苏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L.1mol/LK2Cr27溶液,再滴加数滴1ol/L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实验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滴加1mo/ H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和另一份溶液作对比。 很显然,这种实验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等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可以对探究方案做如下优化: (1)探究方案选择 平衡是针对可逆反应而言,所以首先让学生列举常见的可逆反应,再根据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实验操作难度、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选择合理实验方案。方案选择如下: (2)实验药品选择 我们平时设计的“探究"实验,往往重视预设忽视生成,学生实验台上只有符合老师设计方案的实验药品,学生没有余地选择,所以表面上是探究,实际上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所以这种方案表面上是探究,实际只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此,在做探究实验时,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如针对反应: 学生在实验药品的选择上可能会选择稀硫酸、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甚至选择氢氧化钠等药品。如有学生从安全、环保等因素考虑选择了稀硫酸,我们不应当立即指出其错误,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现象或者理论分析(稀硫酸中含有较多水分)等角度去认识到该方案的不足。这种“试误”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化学实验的育人目的. (3)自主完成探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而传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越俎代庖,对学生不够信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教师在讲台上说一步,学生在下面操作一步,按部就班.这样的实验,充其量也就是实验操作步骤的演练,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基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生实验,应当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挥创造性。比如说,在本次实验中有学生用到了浓硫酸等危险性药品,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这些药品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有危险的实验,否则学生永远都不会使用这些药品。 4。理论推演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但是实验不是进行化学探究的唯一方法.化学公开课中,很多教师在化学实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创新,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氨气铵盐”一课中,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喷泉实验装置进行了多个创新,如“热敷法”、“冷敷法”等多种方法来引发喷泉。实验过程轰轰烈烈,精彩纷呈,然而却悖离了该节课的教学目的氨气的性质。真正的探究更应当让学生认识到隐藏在实验现象后面的科学本质,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所以理论推演在探究过程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化学平衡这节课中,对于装有NO2注射器体系,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的反思 1.课程基础知识与过程方法并重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其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方法解决其它化学问题乃至所有科学问题,而不是将化学知识死记硬背,将学生培养成解题机器.化学不是记忆科学,可是我们一些教师却经常让学生背方程式、背实验.如关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教师往往让学生背住“浮游熔响红"五个字,却忽略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通过化学实验育人的初衷,更是违背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但是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是认为知识不再重要,相反,我们更注重基础知识,因为科学探究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的,只是这些知识的获取方法应当改变,如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实验技能得到训练、实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所获取的规律、结论(基础知识)也会记忆得更牢。 2.课堂教学手段创新与继承并用 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各地高中化学公开课都非常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尤其是化学实验,琳琅满目的创新使化学课堂焕然一新。然而,这些实验中,并不是每个创新都是有意义的,如有教师在实验时为了体现创新,将浓硫酸和蔗糖混合的黑面包实验改在硬质塑料饮料瓶中进行,并在瓶口套上气球,以体现出绿色环保,然而最后实验多次失败,因为实验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饮料瓶融化变形,最终气体溢出导致更严重的污染。在本次比赛中,有教师只是根据教材要求,选择在点滴板上进行重铬酸钾溶液滴加酸碱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明显,便于比较不同酸碱环境下平衡体系的颜色区别,同时使用药品剂量少,体现出绿色化学?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因根据实际需要而创新,对经典实验要进行保留和继承. 3化学正面价值和负面影响并识 科学是把双刃剑,化学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科学,认识化学。曾经的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采取诸如氨气泄漏、氯气泄漏等化学事故,酸雨的侵蚀、光化学烟雾等污染事件引入课题,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夸大了化学的负面影响,让人们谈化学色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谈化学学科的好处,化学工业对人类进步的作用,试图改善人们对化学的错误认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在笔者看来也是有失偏颇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也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所以,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科学观,全面地去看待问题,认识并承认化学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积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摘 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汽车租赁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行业。为规范管理和经营行为,减少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开发汽车租赁管理系统变得十分有必要。该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让繁杂的租赁操作变简单,变高效。对于汽车租赁公司特别是资金不充分的企业尤为适合,该系统带来的方便与效率化,必然为公司减少财务支出,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使用MyQL数据库和Ja语言实现了一个基于JP的汽车租赁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前台操作包括:用户可以进行会员注册,浏览查询车辆信息,查看加盟商信息,给管理员留言,对车辆进行在线预定.后台操作包括:管理会员信息资料,管理新闻信息,管理会员的留言,管理车辆信息,管理加盟商信息,管理订单信息等。该系统以网络为平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简化租赁活动记录手续,提高了租赁周转时间。关键词:汽车租赁;管理系统;MyQ;SPAbstracWith he develope otutoobile inutryand tepouaiy othe vhicles i eal lie, he car ental to bce a ew ndustry fo th isein rcentyer Regulte themaagent and condc o operations, reduce perating cts,mprove efficency, thedeelopmntf ar renal manaement sysem hs ecme very neessayT carrental aageent system s dignto givethe comexs lesin operaion simpland effiint cang. articuarl sutal forte car renal ompanes, espeialy the funds arenot fuly erprie, essem bings cenieceanefficen, wilievitl redue fnania ependturefo the opany,mproe woreffciencyhe stem uss MySL ataaeadhe Java lnuaet impme a P-bs cr rental maagent systm.Icudes the delopment of ont-endapplicatn development as el ashe esablshmetnd maintenane of to aspects ofthback-nd databse。Te frnt de praons ncludi: user can Register, bws check vehice infomain, vi fanchee infrmatin, a esage the adinitraor, oline bookin of te vehce。 Backgoud peratio includ: a memberinormation, anagne and ifomaton, aagement,mmbsof the mesge,t anagevehicleiformion, managetfrancisinfomtion, manage orinfomtinTh sytem t thenewor as aorm,ple nterface,simpl opraton, asy to grasp, simplifyte recr formalie forleasing activiies, lese tunaround tmeKeywor:a rentl;Management yem; MySQL; S目 录1绪论11 系统背景11.2系统目标1.3系统开发环境和技术介绍21。3技术介绍213 系统开发环境51。4 章节安排52 系统分析62.1 可行性分析62.1.1操作可行性分析6.2 开发环境的选择722 需求分析82。2. 功能模块需求82。2。2 系统数据流图112。3数据字典143 系统设计173.1 概要设计13。1。 设计原则173.1. 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173.1.3 系统三层模式183。数据库设计04系统实现241 用户注册24.前台功能模块24。2前台默认界面244。2.车型报价64.2.3 在线订车74。 后台功能模块24.3。 后台默认界面84。3。2 用户管理24。33租车管理294.3. 订单管理304.3.留言管理3344 问题解决355系统测试385系统测试382 系统测试方案 系统检测过程396 总结1参考文献2致谢41 绪论1。1 系统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中国现状是现有汽车难以充分满足需求,购买私家车还不能普及.从个人角度来说,租车是最好的,买车一次性投入大,购车的手续多,养车费用高,而私家车的利用率一般不高,闲置时间较长,出现交通事故后,处理手续太烦琐.而租车则有很大的灵活性,既不会占用大量资金,也不会出现闲置,车况有保证,出差到外地也可以驾驶车辆,租赁车型可选择,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社会角度看,租赁车辆属于公共用车的范畴,它既缓解了现阶段财政控购与企业单位用车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同时也符合社会车辆总量控制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从发展角度看,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中国的新车销售,同时还可以推动中国二手车的经营,为旧车交易注入新的资源。汽车租赁的特殊作用,可以带动多种相关行业的发展,融合产业间的联系,成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间的联系纽带.得益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汽车租赁业在我国迅速崛起,业务量也是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处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汽车管理人员已不满足汽车租赁业务的需求发展.租赁管理就是对车辆信息和客户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车辆的出租状态、车辆的基本信息、定单的管理等。这些操作过程之间的关系复杂,其中有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也有多对多的关系,所有这些操作使管理工作变得量大而又复杂。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汽车租赁公司采用人工管理,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产生,服务质量低下.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开发使得这一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本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效率,高度可靠的数据安全,清晰的可视化数据等这些资源,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其真正达到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根据目前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具有网络功能的汽车租赁管理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汽车租赁情况,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简易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1。2 系统目标使用MyQ数据库和JP设计完成的汽车租赁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租赁车辆信息共享。管理员上传租赁车辆的一些描述信息、图片等,用户就可以在线浏览,对所属的租赁车辆有更感官的了解.当遇到不解的问题,还可以在线留言,等待管理员的解答;另一方面通过tent网广泛平台以及计算机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效率,高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