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研究.doc
中文摘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和研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选择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几个会计处理问题,该准则的特点及实施难点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认识和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search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article chosen,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22 -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the "Held for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alyzed the new standards o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Several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asset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the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some reference.Key Words: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vailable for sale financial assets,Accounting treatment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诞生,并逐渐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大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欧洲、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了“破冰之旅”,并在两三年内得到了较大发展。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把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均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看出,一项资产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要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企业持有该资产是为了交易,是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投资;另一个是该项金融资产要具有活跃的金融市场,在市场上有报价,其公允价值能够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本文将详细的分析新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定及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1.2国内研究现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新的金融现象也不断的涌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原有的旧会计准则难以对复杂的金融商品进行规范,为适应新的要求,财政部制定了新的金融资产会计准则,新的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我国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规定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本文没有收集到国外的研究现状。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1)研究交易性金融资产几个会计处理问题,分析新、旧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规定的差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2)研究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与核算差异。(3)通过研究交易性金融资产,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的特点,为国内金融资产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作准备。(4)研究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的实施难点,提出解决实施难点的对策。2. 交易性金融资产几个会计处理问题2.1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2.1.1股票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为了近期出售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购入的,原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现改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准则规定:其初始确认金额,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又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费用”。对此,还应进一步作出探讨。现以股票为例:例:某企业于2006年12月6日,在网上以每股12元的价格从沪市二级市场购入A公司B股股票100万股,应付股价1 200万元。再加上:每次网上委托费用5元,按网上成交金额2的比率支付交易佣金24 000元,按网上成交金额1的比率支付印花税款12 000元,按沪市每千股1元标准支付过户费1 000元,合计交易费用为37 005元。虽然按准则规定,本次交易成本为1 200万元,但实际支付成本应为12 037 005元。2006年12月29日,为当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天该A公司股票的收盘价为每股12.05元,比购入价的每股12元涨了0.05元。按规定,该笔股票共升值了0.05×1 000 0005(万元),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借:交易性金融资产50 000贷:投资收益50 000该种处理方式使当年会计利润增加了5万元。其实,如果这100万股A公司股票按每股12.05元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虽可收回股价1 205万元,但却要为此付出一笔交易费用,共计37 155元12.05×1 000 000×(21 00011 000)51 000 000×11 000,即实际收回金额为12 012 845元(12 050 00037 155),比购买时实际支付的12 037 005元,亏损24 160元(差价收入50 000元购入时交易费用37 005元销售时交易费用37 155元)。显然,此笔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虽然因股价上升而体现5万元的投资收益,即使扣除购入时已经支付的费用37 005元,仍为盈利12 995元,即年终会计报表上体现投资盈利12 995元,其实却是亏损了24 160元,表现为虚盈实亏。这虽是按照准则规定而作出的账务处理,但却显示了不合理性。2.1.2股票交易费用会计处理的解决措施本文认为解决的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按市场收盘价作为公允价值计算时,对证券的计价虽可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费用,但应计算出这一笔费用,并将其作为预提费用在当期财务费用中列支。上例中,还应补充借: 财务费用.37 155贷:预提费用37 155如果说按准则规定不作上述补充分录,那至少也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这一虚盈实亏的实情加以披露,而证券监管机构也应按扣除这一笔交易费用后的业绩进行考核。2.2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含权(含息)股票的会计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2.2.1含权(含息)股票会计处理问题准则对于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股票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规定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不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随后收到这部分现金股利时,直接冲减该股票的初始确认金额。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时,含权(含息)股所含的权(息),主要体现在股价的变动之中。有以下情况需要考虑:第一种情况,上市公司已宣布发放现金或股票股利,企业在股权登记日后,并在现金、股票股利实际发放前购入的股票,其购入价体现为除权(除息)价,因此该项现金或股票股利应属于原出售者,不考虑今后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股票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第二种情况,上市公司已宣布发放现金或股票股利,但在股权登记日或以前购入的股票,其购入价体现为含权(含息)价,所以其购买价相对较高;股权登记日后,即除权(除息)价,在一般情况下会相应下降。企业在实际收到现金或股票股利时,账面的金额也会同步下降,这符合准则规定的初衷。若会计中期的某一个期末处于所购的股票在按含权(含息)价购入后已经进行股权登记,与下月初上市公司实际发放现金或股票股利的某个交易日之间(如企业在6月20日购入股票,6月28日为股权登记日,6月30日为中期期末,7月5日为实际发放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日),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在期末将购入时的账面含权(含息)价(较高),调至这一会计期末的市场除权(除息)价(较低),这会出现虚假亏损。这样就形成:企业在期末为了公允价值因除权(除息)低于账面价值而需要降低账面金额,而在下月初又由于实际收到现金或股票股利再一次冲减账面金额的两次降低账面金额,账面价值被降低两次的现象。在股价平稳的情况下,这会出现平时的账面金额低于市场公允价值,而要到下一个会计期末再调回来后才能得以解决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如在会计中期的某一个会计期末恰好处于所购的股票已经进行股权登记、但尚未实际收到现金或股票股利之间,在根据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进行比较时,应考虑应收未收股利这一因素。在账面股价大于公允价值时,应先将账面价值减去应收未收现金或股票股利后再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调高或调低账面价值,以避免发生报表虚亏或报表少反映投资收益等情况。2.2.2含权(含息)股票会计处理的解决措施例:某公司于2006年6月28日在网上以每股10.00元从沪市二级市场购入甲公司A股股票100万股,应付股价1000万元。该上市公司已宣告将对2005年底止已发行的全部股票每10股发放股票股利2股,现金股利2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6月28日,当日该股票的收盘价仍为每股10.00元,实际股利到账日为7月2日。6月30日为周3,当日该股的除权(除息)价为每股8.20元(10.000.20)(10.2),并以平盘报收,收盘价等于除权(除息)价。由于在股市中,对除权(除息)股票的涨跌是以除权(除息)价为基数计算的,因此,该股票6月30日的收盘价每股8.20元与上日收盘价每股10.00元相比,并无涨跌表现。但是,在会计处理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体现在以下方面:在6月30日这一资产负债表日,按准则规定,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时,却出现每股1.80元的投资减值,在不计算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共亏损了180万元,应将此项亏损体现在半年报中,借:投资收益1 800 000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1 800 000但由于该股每股已含已宣告发放并经股权登记的每10股送2股的股票股利和每10股发放2元(含税)的现金股利,该笔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将于下月2日到账,因此在考虑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6月底损益时,也应以该股的除权(除息)价作为对比标准。在上例中,该股在期末的股价虽由于市场公允价值已降至除权(除息)价,但是实际并未变动,即并未发生投资损益。如果该企业由于投资出现180万元亏损从而造成半年报亏损120万元的结果,那么在不体现这一投资亏损的情况下,该公司的半年报就可体现60万元的利润。2.3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交易税金的会计处理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交易时,所发生的税金是否应在投资企业中反映,这是值得探讨的。根据现行规定,在股票交易时共涉及三种税。现分述如下:2.3.1交易印花税的会计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在二级证券市场发生交易时应按交易额的1计算印花税。在一般的会计处理中,大多数企业将这一印花税和其它交易费用混在一起,全部计入财务费用,这显得很不合理。因此,公司在进行股票交易时,应将混在交易费用中的1印花税计算出来并进行单独核算。如例1所示,某公司于2006年12月6日,以每股12元从二级市场购入A公司股票100万股时,所实际支付应的12 037 005元中,包括按成交金额的1支付的印花税款12 000元。则应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12 000 000 管理费用印花税12 000财务费用25 005贷: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2 037 0052.3.2现金股利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按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对发放的现金股利,按20%税率计算代扣代缴所得税。但是,目前大多数投资企业只反映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净额,并未全额反映现金股利数额。投资企业在收到现金股利时,是否应对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的利息所得税体现在企业的账上,这是值得探讨的。本文认为,此一税款虽然是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缴,但总是本企业税金的一部分,应予全额反映。例,某公司于2006年7月24日在网上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B股股票200万股,该上市公司已宣告将对2005年底止已发行的全部股票按每10股发放现金股利2元(含税),并经7月24日进行股权登记。该股票共应收现金股利为2 000 000×21040(万元),但在扣除400 000×20%8(万元)的所得税后,7月31日实际到账现金股利为32万元,此时应借: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20 000应交所得税80000贷:投资收益400 000而不应绕过“应交所得税”科目只对32万元的到账款作出会计处理。2.3.3股票股利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应按每股1元作为计税基础,以20%的税率计算代扣代缴股票股利所得税。因此,如果公司以每10股发放2股股票股利时,还应同时发放每10股0.50元的现金股利。由于每股以1元这一计税基础计算股票股利所得税,因而在这一笔股票股利中,每10股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应计税所得额共为2.50元,应缴所得税0.50(2.5×20%)元,这刚好以0.50元的现金股利扣缴,企业实际得到每10股发放2股的股票股利。在现实的习惯做法中往往很少有人去考虑这每10股0.50元的代扣代缴所得税如何在账上作出反映的问题,准则中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一般只是按规定在股票账户上对收到的股票股利作出登记,并不再作其他账务处理,这显得很不完整。因此,企业所交的税金和分得的现金股利都应在会计账上和报表上得到完整的反映。我认为应该作出如下改进:以上例作为说明,企业拥有乙公司200万股股票,共收到股票股利40万股,以每股1元,共40万元为计税所得额,加上由乙公司发放每10股0.50元现金股利,计10万元的现金股利,共50万元为计税所得额,计算应交的所得税为:(4010)×20%10(万元)。此时,企业应借:所得税100 000贷:投资收益100 000同时,还应注意在应税所得和已交税金中,分别扣除这两个5万元的金额。2.4区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4.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念的区别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本文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的区别,主要是看管理层的意图,看管理层是打算短期套利,还是打算长期持有,如果管理层意欲随时出售变现,就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4.2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主要的差异是对交易费用的处理。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其成本,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时其交易费用直接进入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二是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其交易费用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2.4.3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的核算差异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的主要差异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持有期间取得的股利或利息的处理。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或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为债券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要调整后再计入投资收益 。二是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三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2.4.4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时的核算差异一般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对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核算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且为非暂时性时,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2.4.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都是将原有会计核算科目的金额转出,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不同的是转出科目不一样。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将原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并将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投资收益”,以使其余额为零。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要将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全部转出,并将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变动金额转出,这些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计入到“投资收益”。3. 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的特点 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特点,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模式是很合理,因为在活跃的二级市场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时刻在变化之中,若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尚未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了客观反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差价给企业损益造成的影响,新准则就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用来核算尚未真正实现却在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下形成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一个进步,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也为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方法和保障,也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4. 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实施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4.1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及对策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估算和验证,这样会增加企业会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及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导致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二是公允价值很容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公允价值时刻都在改变,由此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而新会计准则却要求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日须按市价作为公允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且将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列为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不断波动会导致企业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大幅度波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企业应尽量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不易获取或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避免选择公允价值变动过于频繁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以减轻由于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动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增加、损益波动以及对财务报表中相关财务比率的影响。其次要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避免出现计量的价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还要增加使用客观的证据,防止个人的操控。4.2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新旧准则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新旧准则的差异对照如下图所示:如果完全依照新准则的字面规定,公司在新旧准则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案中也很难做出决策,在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现在有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即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的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这时候,贷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等于期末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减去期初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这个算式计算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额即为本期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这一金额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因为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二是因为出售而结转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因此,在这种做法中这两种方法下企业的损益情况相同,只是“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科目下金额有所不同。不过,这点差别并不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偏差,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较多的企业,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既能够确保信息有效的披露又能减少工作量,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5.结论在解决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及水平,会计人员只有加强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成为精通会计业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就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准则来阐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几个重要的会计处理问题、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新准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多是文字性的陈述,没有做到简单清晰。交易性金融资产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使其问题越来越多,但只要我们时刻关注着各个因素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影响,我们还是可以正确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发展方向的。总之,虽然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大体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顺应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同时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 200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6丁晓燕,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及相关问题解析J,特区经济,2008 7王新红,基于比较视角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特点分析J ,会计之友,2007: 11 8覃国铮,交易性资产与其他类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差异比较J ,财会月刊,2008:109张帮金、许忠旺,三种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J ,财会月刊,2009:1-210 韩俊梅、吕德勇,商业银行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王雷、朱学义等,谈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6(6)13 于小镭,中国企业会计实务讲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 王玉兰,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财会月刊,2009(11)15 蔡思美,基于会计核算角度透视交易性金融资产J,商业会计,2008(7)16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17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8 戴德明、林钢、赵西卜,财务会计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李刚,金融资产的计量与核算,财会月刊,2007(09)20 高慧芸,金融资产核算问题探究,山西财政税务转科学校报,2007(04)21 俞丽辉、黄雯,金融资产在新旧会计、审计准则下的处理差异,财会月刊,2007(10)22 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05)23 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会计研究,2006(05)24 王 辉、李晓宇,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集团经济研究,2006(25)25 唐朝富,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例解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析,财政监督,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