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B卷)(常用版).doc
-
资源ID:91707090
资源大小:824.0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B卷)(常用版).doc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B卷)(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B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奇崛( ) 虬( )枝 秀qí( )坦荡如d( )2、指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不折不饶 改为 纵横绝荡 改为 心惊胆站 改为 孤苦零仃 改为 3、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1)“五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各地风景区热闹非凡。 (2)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曲难得的爱国主义颂歌。 4、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2分)备选词语:拘谨 晦暗 滋润 笨拙 酸楚 终身受益 心旷神怡 郑重其事 振翅高飞 豁然开朗“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本好书,可以 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 ;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 。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 ,飞向书籍的太空去尽情遨游吧!5、不良行为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仿照例句用一句简洁而恰当的话指出下列不良行为的危害。(4分)示例:走进黑网吧就是跳进坑害你的陷阱。 吸毒贩毒吸毒就是自杀,贩毒就是杀人。赌博 早恋 6、“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分)(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2分) 二、阅读(43分)(一)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18分)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想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荣、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话中“碧叶”的意思是 。(2分)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答: 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答: 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5分)摘录:1、 2、 点评: (二)感谢对手(12分)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的时候,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关在笼子里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运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河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过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因为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上述现象对我们不无启迪,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者一些磨难,的确并不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表明,一年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的6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能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所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不少人的处境和那只笼子里的秃鹰差不了多少。虽然笼子能让人暂时地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毕竟是笼子。可以设想,这些人最后的结局会和那秃鹰没有什么两样。6、文中画线的“谜底”中的“谜”和“底”各指什么?(2分)谜: 底: 7、第段中“各种各样的笼子”指的是: 。(1分)8、请你为本文举出一个人类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9、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论点。请你依据本文秃鹰的遭遇这一材料,参照示例,另选角度,提炼一个论点。(3分)示例一:失去对手,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示例二:过分妖惯子女就会获得苦果。提炼论点: 10、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本文的哪个位置?为什么?(3分)物种在未来是否有生存的机会,取决于与它们比邻而居的人类。然而仅仅是如此吗?“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末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当鳄鱼的最后一声悲鸣不再在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从基本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三)马说(13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3分)(1)执策而临之 策: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3)其真无马邪? 其: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3、填空。(3分)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7分)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2、口语交际(5分)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任长霞她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不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1)请你从知道的革命故事、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3分) 四、作文(50分)树,随处可见:高山上有根深叶茂的青松,平原中有参天耸立的水杉,街道旁有遮阴蔽日的梧桐,校园里有香气四溢的桂树,小河边有婀娜多姿的垂柳请以“树”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字体端正,卷面整洁。答案:一、语文知识与积累1、jué qiú 颀 砥2、挠 决 战 伶3、(1)将“滔滔不绝”改为“络绎不绝(或将“滔滔不绝”去掉) (2)将“把它”改为“被”4、5、赌博既耗费钱财,又无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早恋一枚又酸又涩的青果子(或开放得过早而又大多结不出果实的花)。6、(1)“风暴”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2)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二、阅读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2、榕树的精神品格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憾,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4、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5、示例:(1)“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6、谜:是指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暑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底:是指因为东岸的羚羊群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7、优裕的生活条件。8、举例略。要求能证明本文观点,而且是人类生活中的例子。9、提炼论点略。要求与本文秃鹰的遭遇这一材料吻合,而且用论点的形式表达出来。10、不能放在本文的任何位置。因为本文论证的是“感谢对手”这一观点,而选段旨在谈“环保”问题,谈动物濒临灭绝的现实,与本文无关。11、(1)马鞭 (2)方法 (3)难道12、(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2)(喂马的人)拿着鞭子来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13、(1)人才 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愤慨 (2)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或在位者对人才起决定 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三、语文综合运用1、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免票”、“未成年人”)2、略四、作文(略)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资料一、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才美不外见 同“现 ” 显露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3)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受屈辱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B )A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C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翻译下列句子。(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尚且想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淹没人才的人。 表达作者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一方面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二、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将横线上的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可以调素琴 不 1 加装饰的琴(3)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4)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3课文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交往人物不俗的角度写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主题,通常陋室不陋,结尾以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5仿写开头填空的一段话。略三、短文两篇(一)活版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使 (2)一板已自布字另外(3) 更互用之接替(4)殊不粘污一点儿也不2同字异义(1)又为活版 发明 不以木为之者 刻 (2)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3)则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 标签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活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工作程序 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4翻译: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弊字,立即刻它,用火烧,一会儿就完成了5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如打比方:“薄如钱唇” 列数字:“ 若印数十百千本”(二)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2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将文中相对(3)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4)诎右臂支船 同“屈”弯曲3翻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来暗示的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如有所语 矫首昂视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四、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篌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 将文中 惊醒 (2)两股战战 大腿 (3)几欲先走 跑 (4)妇抚儿乳 喂奶3 选文按 时间设想 顺序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惊醒 , 入睡 , 起火其中正面描写了表演者表演的 ,(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作用是 从侧面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4翻译: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3 妇人抚摸小儿给他喂奶,小儿含着乳头啼哭,妇人拍他轻声哼唱哄呀入睡 5试分析这三个场面中声音的特点。由远到近,由外到用笔 (2)先达德隆望尊 学术界的前辈(3)不敢出一言以复 辩解 (4)卒获有所闻 终于 (5)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3翻译(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的享受(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庭每天有米粮供应。父母每年给予冬夏的衣服v 4决定的 。“嗜学”和“家贫”是一对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的?(用文中原话回答)选文第一段作者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他为什么“略无慕艳意”?(用原文回答)。“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4 5课文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作者自己求学的艰难?一是幼时求学艰难,二是成年后求师艰难,三是学习条件艰苦6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者是格言、俗语来概括这种情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7结合第二段谈谈在学习条件方面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与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行深山巨谷中 ”与“坐大厦之下而诵 ” “未尝稍降辞色”与 “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8第二段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诗径 和 尚书9第三段说写这篇序的目的,这就是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从行文上看,作者之所以写这篇序赠给马生不是轻率的,这当中有别人对他的称赞,即“_流辈甚称其贤_”;有“乡人子”这一层关系,还有自己对他的好印象,一是“_辞甚畅达 ”,二是“_言和而色夷”(摘用文中字词填空,后两空不超过6字)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1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2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学的故事,并演变出很多成语,试举出两个成语,并说出主人公。如祖狄“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 诗歌默写题: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5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1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1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1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2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2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2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6、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7、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8、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系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1、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2、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 6 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3、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3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5、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 1、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家,文风刚健,辞情慷慨,语言质朴,内容充实,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是诗人李白自比之辞。·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当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要求解除烦忧,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终他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 ·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6、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7、 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 渔家傲范仲淹(八下P64)· 1、“塞下秋来风景异用“异”字并概括总的感受,统领下文写出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边的将士,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雁去”、“边声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是词的· 2、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 7 · · · · · · · · · · · · · · 由写景转为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写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体现出将士们寒夜戊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句抒发了他们的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 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产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和复杂心情。 4、 名词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的特点。 5、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7、“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八下P67) 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黯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解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夕阳西下,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