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材.教案--正常人体学教案.doc

    • 资源ID:91714407       资源大小:224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材.教案--正常人体学教案.doc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校名: 科目: 教师: 第十章 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第一节 水与酸碱代谢一、体液(一)体液的分布与含量体液总量(60%):1、细胞内液(40%): 2、细胞外液(60%):血浆(5%)、细胞间液(15%)(二)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及特点(1)细胞内液与外液的阴、阳离子所带的阴、阳电荷总量相等;(2)细胞内液与外液的电解质分布不均,细胞内以Na+为主,细胞外以K+为主;(3)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相等;(4)血浆、细胞间液的电解质含量较接近二、水平衡(一)水的生理功能1、 参与和促进物质代谢2、 调节体温3、 润滑作用4、 运输作用5、 结合水与维持组织器官的形态、硬度和弹性有关。(二)水的摄入与排出1、水的来源:饮水1200ml、食物水100ml、代谢水300ml1、 水的排出:呼吸蒸发350ml、皮肤蒸发500ml、粪便150ml、肾1500ml2、 水的动态平衡三、无机盐代谢(一)无机盐的生理功能1、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2、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1)影响酶活性(2)参与或影响物质代谢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二)钠、氯代谢: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三)钾代谢: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四)钙、磷代谢:钙经肠道排出,磷从肾排出调节:(1)甲状旁腺素(2)降钙素(3)1,25-二羟维生素D3一、体内酸性、碱性物质的来源:产酸>产碱 1、酸性物质的来源:外源性(食物)、内源性(代谢产物) 2、碱性物质的来源:外源性(食物)、内源性(代谢产物)二、酸碱平衡的调节:排出代谢性的酸碱性物质(一)血液的缓冲体系:NaHCO3/H2CO3(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一) 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二) 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内生殖器(生殖腺、生殖管道及附属腺体)+外生殖器: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内生殖器: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阴囊和阴茎一、男性内生殖器(一)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1、位置和形态:(1)位置: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2)形态:略扁的椭圆形,表面光滑。前缘游离,后缘与附睾和输精管起始段相接触。2、微细结构:(二)结构与功能:睾丸鞘膜、白膜、睾丸小叶、精曲小管、睾丸间质 1、精曲小管和精子的发生: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部位。精子的产生:精曲小管的上皮精子细胞精子贮存于附睾 2、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主要成份为睾酮)睾酮的作用: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及精子的生成;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二、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一)附睾:分为头、体和尾。贮存精子的器官。(二)输精管:附睾部精索部(结扎)腹股沟管部 盆部(三)射精管:输精管和精囊腺合并而成,开口于尿道。精索:是一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处。内容物为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和神经等。三、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分泌物参与组成精液(一)精囊腺:膀胱底后方,输精管末端外侧的长椭圆形囊状器官。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汇合成射精管。(二)前列腺: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的形似栗子实质性器官,包绕着射精管和尿道起始部。直接开口与尿道。尿道自前列腺中央穿过。 (三)尿道球腺:埋于尿生殖膈内,开口于尿道。精液:精子和附属腺的分泌物共同构成,乳白色。四、阴囊和阴茎(一)阴囊:位于阴茎的后下方,容纳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起始部的皮肤囊袋。(二)阴茎:分头、体、根三部分。由两条阴茎海棉体和一条尿道海棉体构成。五、男性尿道:排尿和射精。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棉体部。(一)前列腺部:尿道穿过前列腺的部分,后壁有前列腺和射精管开口。(二)膜部: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周围尿道括约肌开闭尿道。(三)海棉体部:尿道穿过尿道海棉体的部分。临床上:前列腺部和膜部称后尿道;海棉体部称前尿道。三处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结石)两个弯曲: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下方,凹向上方,此弯曲是恒定不变。 耻骨前弯:位于海绵体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下,可变。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外生殖器:女阴一、女性内生殖器(一)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1、 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骨盆腔侧壁、髂总动脉分叉处下方的卵巢窝。左右各一(2)形态:扁椭圆形,灰红色上端:与输卵管伞相触;下端:借韧带连于子宫; 前缘: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后层,有神经、血管、淋巴管出入;后缘:游离。2、 微细结构: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髓质含血管和淋巴管。3、 卵巢功能(1)生卵)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原始卵泡:由中央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组成。初级卵泡:出现卵泡膜、透明带、卵泡腔、放射冠。分泌雌激素次级卵泡:出现成熟卵泡:生长卵泡经1014天的发育。第一次成熟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卵泡细胞和卵泡膜分泌雌激素 2、排卵:次级卵母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一起随卵泡液脱离卵巢,进入腹膜腔的这一过程。一般每隔28天排一次,发生于月经周期第1216天。 3、黄体的形成与退化:排卵后由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增殖分化而成,新鲜时呈黄色。受精后可维持6个月(妊娠黄体),未受精仅维持14天左右(月经黄体),退化后被结缔组织替代,称白体。 黄体-分泌孕激素(孕酮)和少量雌激素。 4、雌激素的作用: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长(子宫内膜出现增殖期的变化)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其它 5、孕激素的作用:促进子宫内膜分泌期的变化;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使子宫颈粘液变稠;促进乳腺发育;促进机体产热使基础体温升高二、输卵管:(一)位置:连于子宫底两侧,内侧端开口于子宫腔,外侧端开口于腹膜腔。(二)分部:1、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2、输卵管壶腹:卵细胞受精的部位;3、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部位4、子宫部:(三)微细结构:管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三、子宫:(一)形态和分部: 1、形态: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2、分部: (1)子宫底:两侧输卵管上方的圆凸部分; (2)子宫颈:下端狭细呈圆管状的部分。 子宫颈阴道部 (3)子宫体:子宫底和子宫颈之间的部分。 3、宫腔:子宫腔:子宫体内,前后扁狭的三角形裂隙 子宫颈管:子宫颈内。子宫颈口(未产妇呈光滑的圆形,经产妇呈不规则横裂状)子宫:(二)位置: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 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至盆壁只的双层腹膜皱襞。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起自子宫侧缘上部,穿腹股沟管至于大阴唇,维持子宫的前倾位。 3、子宫主韧带:起于宫颈,向外侧附于盆壁,防止子宫脱垂。 4、骶子宫韧带:起于宫颈后,止于骶骨,维持子宫前屈。(三)子宫壁的结构:由内到外分为内膜、肌层、外膜。 1、子宫内膜:分功能层和基底层。(1)功能层:自青春期至绝经期有周期性脱落;螺旋动脉、子宫腺(2)基底层:不发生周期性脱落,有增生、修复功能2、子宫肌层:平滑肌3、子宫外膜:(四)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青春期开始,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卵巢周期性分泌激素影响下,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的这种周期性变化。(从月经第一天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1、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第1-4天,雌激素、黄体酮-螺旋动脉持续收缩-内膜功能层缺血、坏死-螺旋动脉又骤然充血扩张-出血-月经2、增生期:为月经周期的第5-14天,雌激素:脱落的功能层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增厚。子宫腺、螺旋动脉增长,出现弯曲。此期中卵泡生长发育,末期卵巢排卵。3、分泌期:为月经的周期的第15-28天,雌激素、黄体酮: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子宫腺更肥大、螺旋动脉迂曲、充血,子宫腔内充满营养物质。(五)月经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巢雌激素、孕激素内膜增殖、分泌雌激素、孕激素骤降月经来潮四、阴道: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有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功能。 前壁:邻膀胱和尿道; 后壁:邻直肠 阴道穹:阴道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的环状间隙。(后壁穿刺)未婚女子阴道口周围有处女膜,处女膜破裂后形成处女膜痕。五、女阴:(一)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的皮肤隆起,成年有阴毛。(二)大阴唇:为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有阴毛(三)小阴唇:为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表面光滑无阴毛(阴蒂包皮、阴蒂系带、阴唇系带)(四)阴蒂:小阴唇前端会合处,感觉敏锐。(五)阴道前庭:两小阴唇之间的舟状裂隙;前部是尿道外口、后部是阴道口(六)前庭大腺:位于阴道口的两侧后部的皮肤深面,开口于阴道前庭六、乳房和会阴(一)乳房: 1、形态位置:位于胸大肌前方,半球形。(乳头、乳晕)2、结构:由乳腺和脂肪组织构成。乳腺叶、输乳管、乳房悬韧带(癌变时受侵犯而缩短,牵拉表面皮肤产生凹陷,形成“橘皮样变”)。(二)会阴:以坐骨结节为界分为尿生殖三角和肛门三角。狭义指肛门与阴道口之间的软组织。 1、肛门三角:肛提肌:加强和提起盆地,承托盆腔器官。 盆膈:两侧的肛提肌及覆盖其上的筋膜共同构成,直肠穿过。 2、尿生殖三角:深层: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其上的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尿道、阴道穿过。浅层: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特殊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功能:将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导至中枢,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分类:一般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构成,如皮肤、内脏、肌腱、关节上的感受器等。 特殊感受器:由具有特殊的感觉细胞,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第一节 眼眼:又称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一、眼球:近球形,位于眶的前部,后借视神经连于脑。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一)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1、纤维膜:最外层,结缔组织构成。具有维持眼球形状、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1)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感觉敏锐,有折光作用。(2)巩膜:后5/6,乳白色,不透明,具有支持和保护眼球作用。 巩膜静脉窦: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行小管,是房水回流的通道。2、血管膜:棕黑色,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营养眼内组织,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和产生房水的作用。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1)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缩小瞳孔)、瞳孔开大肌(开大瞳孔)、(2)睫状体: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前接虹膜,后接脉络膜,血管膜环行增厚的部分。 睫状突、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晶状体靠近,睫状小带松弛,调节晶状体的曲度)(3)脉络膜:后2/3,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遮光和吸收眼球内散射光线的作用。3、视网膜:具有感光功能。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视网膜后部偏鼻侧处的白色圆盘状隆起,为视神经纤维汇集处,此处无感光功能,称盲点。黄斑:视神经盘的颞侧约4mm处的黄色圆形小区,中心略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视网膜:外层是单层色素上皮,具有使视神经避免强光刺激。内层是神经部。由外向内依次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1)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感光细胞分布特点视杆细胞黄斑区以外的周边部光敏度高,感受弱光,无辨色力视椎细胞视网膜的中央部(黄斑处密集)感受强光,有辨色力,视物精确性高(2)双极细胞: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联络神经元。(3)节细胞:轴突向视神经盘集中,穿出巩膜,构成视神经。(二)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称折光系统。1、房水:充满眼房内的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体产生,具有折光、营养角膜、晶状体,维持眼内压的功能。 眼房:角膜与晶状体及睫状体之间,以瞳孔为界分为眼前房和眼后房。 虹膜角膜角(前房角):眼前房的周缘为虹膜与角膜形成的夹角。房水产生途径:睫状体-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前静脉-眼上、下静脉-海绵窦-颈内静脉-上腔静脉。青光眼:房水循环障碍致眼压升高而影响视力。2、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无色透明,有弹性。周缘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晶状体的曲率随睫状肌的舒缩而变。白内障:晶状体由于发育异常、损伤、中毒、代谢障碍或年老等原因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3、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体物质,充满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具有屈光和支持视网膜的作用。(三)视觉的形成1、眼折光系统的成像:(1)眼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眼折光系统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态实现。看近物:模糊视像-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晶状体靠近-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加强老视: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自身的弹性下降,看近物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可用凸透镜矫正。折光异常(屈光不正):眼球的形态发生改变或折光系统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象。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曲率过大,使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视远物模糊,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曲率过小,使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凸透镜矫正。散光:角膜不呈正球面,即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不相等,造成视物不清或物象变形,用柱面镜矫正瞳孔的调节: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瞳孔缩小的现象。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的现象。(临床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病变部位)互感反应: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一侧眼被照射时,除被照射眼瞳孔缩小外,另一侧眼瞳孔也缩小的现象。眼球会聚:视近物时,反射性的引起两眼向鼻侧靠拢。2、眼球感光系统的功能(1)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视杆细胞)视紫红质分解能量电位变化神经冲动强光视紫红质-视黄醛+视蛋白(视杆细胞)- 弱光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引起暗视觉障碍。(2)暗适应与明适应:暗适应:视紫红质处于分解状态,视紫红质含量不足,不能使视杆细胞产生兴奋。明适应:视杆细胞合成较多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减少,视锥细胞恢复功能。(3)色盲与色弱:全色盲:完全不能任何颜色。(隐性遗传,男多)红(绿)色盲:缺少感红光(或绿光)的视椎细胞,不能分辨红(或绿)色。色弱:对某种颜色的辨别力差,与神经功能状态和机体健康状况有关。(4)视力和视野视力:眼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通常以视角为指标。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所能看到的范围。白色最大,黄、蓝、红色次之,绿色最小。(诊断某些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的病变)二、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眶内结缔组织等。(一)眼睑(眼皮):上睑、下睑、睑裂、睑缘、睫毛、睫毛腺、内眦、外眦、泪点、睑板、睑板腺(麦粒肿)、霰粒肿(二)结膜:薄而透明的粘膜,富有血管,衬于眼睑的后面和眼球巩膜的前面。睑结膜、球结膜(药物注射)、结膜上穹、结膜下穹、结膜囊(三)泪器:由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除泪液的泪道组成。1、泪腺:位于眶外上方,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泪液有杀灭细胞,湿润和清洁角膜作用。2、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四)眼球外肌:1、上睑提肌: 2、上直肌上内 3、下直肌下内 4、外直肌外 5、内直肌内6、上斜肌下外 7、下斜肌上外三、眼的血管和神经1、眼的血管(1)动脉:颈内动脉-视神经管-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2)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眼静脉-海绵窦-内眦静脉2、眼的神经第二节 耳耳:又称前庭蜗器,包括平衡器(位觉器)和听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功能:外耳和中耳收集、传导声波;内耳:接受声波、平衡刺激。一、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一)耳廓:收集声波。耳垂(采血)、外耳门、(二)外耳道:传导声波。外1/3是软骨部,内2/3为骨部。耵聍腺(疖肿时,剧痛)外耳检查:成人: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儿童:向后下方牵拉耳廓(三)鼓膜:椭圆形半透明薄膜。鼓膜脐、松弛部(1/4)、紧张部(3/4)、光椎二、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一)鼓室:鼓膜与内耳之间的含气小腔。前庭窗、蜗窗(第二鼓膜)1、境界:外侧壁:鼓膜 内侧壁:前庭窗、蜗窗(第二鼓膜)前壁:咽鼓管通咽 后壁:乳突窦通乳突小房上壁:鼓室盖 下壁:颈竞买壁2、听骨链:鼓室内三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依次以关节相连构成。(二)咽鼓管:咽与鼓室的通道,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颞骨乳突内的含气小腔,借乳突窦与鼓室相通。三、内耳:又称迷路。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一)骨迷路:由后外向内依次是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1、骨半规管:3个互相垂直的半环形小管,都以两个骨脚与前庭相连同。骨壶腹(5个)2、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之间,有前庭窗和蜗窗。3、耳蜗:由一条骨性蜗螺旋管环绕蜗轴约23/4圈形成。蜗轴向蜗螺旋管伸出骨螺旋板。(二)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道。分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蜗管。1、膜半规管:膜壶腹、壶腹嵴(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引起姿势反射以维持身体平衡2、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较大,与三个膜半规管相通 球囊:较小,与蜗管相通。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3、蜗管:三角形,连于骨螺旋板外缘,自蜗底盘至蜗顶。蜗管的上壁称前庭膜,下壁称基底膜。 螺旋器:螺旋膜上的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等结构构成,是听觉感受器。耳蜗:感音,把穿如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四、耳听觉功能:声波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1、声波的传导途径:气传导和骨传导(1)气传导: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前庭窗外淋巴振动(2)骨传导:声波颅骨外淋巴振动2、听觉的产生:声波外淋巴振动内淋巴振动毛细胞摆动电位变化神经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听觉五、耳的平衡功能:前庭和半规管是人头部空间位置感受器头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椭圆囊和球囊的淋巴流动膜半规管内的淋巴相应流动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嵴上毛细胞摆动神经冲动前庭神经中枢调节平衡第三节 皮肤一、结构:浅层表皮,深层真皮。1、表皮: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由浅入深依次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基层和基底层。(1)角质层:角化的扁平细胞,抵抗力强,脱落后形成皮屑。(2)透明层:扁平细胞,胞质呈均质透明状,细胞核消失。(3)颗粒层:梭形细胞,胞质内有透明角质颗粒。2、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乳头层和网织层。(1)乳头层:丰富的血管,游离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2)网织层:细小的血管和神经,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环层小体。3、皮下组织:浅筋膜,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毛囊和汗腺,浅静脉。另:皮内注射-表皮和真皮乳头层之间(药物吸收较慢,通常用于药敏实验) 皮下注射-皮下组织(药物吸收快)二、皮肤的附属器(一)毛发:分毛干和毛囊。毛根、毛球、立毛肌、1、毛干:黑色素颗粒2、毛根:毛母质细胞(毛发和毛囊的生长点)、立毛肌(二)皮脂腺:毛囊与竖毛肌之间,开口于毛囊(三)汗腺: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开口于皮肤表面。(四)指(趾)甲:甲体、甲根、甲沟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分部: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内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复习:1、神经元:胞体、突起(轴突、树突)(1)根据突起的数目: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2、神经胶质:(1)中枢神经系统: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2)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外包的胶质细胞所形成。1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被胶质细胞包裹并形成鞘膜;郎飞结。传导速度快。2无髓神经纤维:无鞘膜,传导速度慢。常用术语: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在大脑、小脑中称皮质)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具有髓鞘而呈白色。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结构。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成束。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7、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二、神经系统活动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三、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1、周围神经兴奋传导的特征:神经传导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树突和轴突外包有神经膜或髓鞘所构成。神经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2、中枢神经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传递(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神经元之间或者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细胞连接结构。 神经递质:由神经轴突末梢释放并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2)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突触神经元突触前兴奋冲动神经轴突末梢突触前膜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Na+内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Cl-内流(3)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延搁:传导速度较沿神经纤维缓慢。(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递质扩散、后膜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后发放: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发放神经冲动,使反射动作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结构基础是反射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一)位置和外形: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脑相连,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2、外形: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3、分段:脊髓的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颈8对,胸12对,腰5对,骶5对和尾1对。(二)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中央管1、灰质:围绕中央管呈蝶形。 前角(运动):支配骨骼肌运动;维持肌张力 后角(感觉): 侧角:中间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元胞体)、骶副交感核(S2-4)。2、白质:前索、侧索、后索(1)上行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冲动。 薄束:内侧,传导来自下半身的冲动。 楔束:传导来自上半身的冲动。 2)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的冲动。(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将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协调肌群间的运动。(三)功能:1、传导功能:脑与躯干、四肢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的枢纽。2、反射功能:二、脑:包括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一)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脑干:前正中裂、椎体、椎体交叉、4对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脑桥:延髓脑桥沟、4对神经根(三叉、面、展、前庭蜗神经根)、基底沟、小脑中脚中脑:大脑脚、脑间窝、动眼神经根(2)背侧面:延髓:薄束结节(薄束核)、楔束结节(楔束核)脑桥:菱形窝第四脑室底(第四脑室脉络丛脑脊液)中脑:上丘(视觉反射中枢)、下丘(听觉反射中枢)、滑车神经根2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1)灰质:脑干灰质分散成团块,称神经核。1)脑神经核: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感觉核2)传导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黑质、红核(2)白质:1)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2)下行纤维束:椎体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3)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起联系作用。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联系大脑皮质与小脑、脊髓(2):反射功能:呼吸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延髓)、角膜反射中枢(脑桥)、瞳孔对光反射(中脑)(3)网状结构的功能: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等功能。(二)小脑: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1)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2)外形: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原小脑、旧小脑、新小脑 小脑扁桃体(颅内高压枕骨大孔压迫延髓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2、小脑的内部结构:皮质、髓体、小脑核3、小脑的功能:参与躯体运动调节。运动调节中枢,接受大脑、脑干和脊髓的有关运动信息,传出纤维与各运动中枢有关。(1)原小脑:维持身体平衡步态蹒跚(2)旧小脑:调节肌张力(3)新小脑:小脑共济失调(跨越步态,指鼻试验阳性)4、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小脑之间的空腔。底菱形窝; 顶小脑; 向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三)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后丘脑5部分。 1背侧丘脑(丘脑):被“Y”形白质内髓板分成前核群、内侧核、外侧核群三部分。(外侧核群)腹后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2、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3、下丘脑:在背侧丘脑下方,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垂体、视上核、室旁核(分泌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下丘脑功能:调节内脏活动;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调节体温、摄食、生殖和水盐平衡;参与情绪的行为调节等。4、第三脑室: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前借室间孔通端脑左右侧脑室,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四)端脑:被大脑纵列分为左右两侧大脑半球。 1大脑半球的外形:左右大脑半球,有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1)三条主要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2)重要的沟回:1)上外侧面:a、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b、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c、颞叶: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听觉中枢)内侧面:胼胝体、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侧副沟、海马旁回、钩(嗅觉中枢)边缘叶:包括海马旁回、扣带回、钩。边缘系统: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下面:嗅球、嗅束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1)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对侧半身感觉传导)3)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4)听区:颞横回(每侧听区接受双侧)5)语言区: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2)基底核: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 1)豆状核:包括苍白球、(旧纹状体)、壳 2)尾状核:壳+尾状核=新纹状体 3)杏仁体:与内脏活动、行为和内分泌有关(3)大脑髓质: 1)内囊:出入大脑的投射纤维,在经过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时,集中成“><”状的白质板。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内囊损伤:“三偏症”:对侧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偏盲(视辐射损伤)。2)胼胝体:联合纤维:连结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4)侧脑室: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借前角的左右室间孔通第三脑室。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一)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营养、保护、支持1、硬膜:(1)硬脊膜: 硬脊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一腔隙(硬麻部位,负压,脊神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椎管内静脉丛)。(2)硬脑膜:双层形成的结构: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切迹 :颅内压升高-海马旁回和钩挤入小脑幕切迹-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小脑幕切迹疝)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硬脑膜窦的血流流向:a.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b.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c. 海绵窦岩上窦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d. 海绵窦岩下窦颈内静脉2、蛛网膜:蛛网膜粒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终池、穿刺)。3、软膜:软脑膜、血管、室管膜上皮构成脑室脉络组织,形成脉络丛。脉络丛(产生脑脊液)(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椎动脉。1)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2/3及部分间脑2)椎动脉:左、右椎动脉横突孔基底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大脑半球的后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脑3)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互相吻合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2)脑的静脉:1)浅支:硬脑膜窦 2)深支:大脑大静脉直窦。2、脊髓的血管:(1)动脉: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的脊髓支。(2)静脉:椎内静脉丛。(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脑脊液:脑室脉络丛产生,营养、缓冲震动、分散压力和保护。2、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四)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作用的结构。脑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毛细血管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等结构构成结构基础。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C1在寰椎上方出椎管。 C2-8在相应椎骨下方的椎间孔发出。T1-L5在相应椎骨下方的椎间孔发出。 S14 通过相应骶前、后孔穿出。S5-C01经骶管裂孔穿出。前根(运动)+后根(感觉)=脊神经椎间孔脊髓: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前支:较粗大、长,交织成丛组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除T211前支外)。(一)颈丛:1、组成和位置: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2、分支和分布:(1)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肩部、头后外侧、耳廓。(颈表浅手术的阻滞麻醉)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2)深支:膈神经:运动:膈肌(打呃逆)感觉:心包、纵隔胸膜、膈胸膜、膈下腹膜。(右膈神经肝、胆囊)(二)臂丛:1、组成和位置:由第58颈神经、第1胸神经的前支组成。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后方腋窝腋动脉周围。位于锁骨中点后方2、分支和分布:(1)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深面肘窝下方肱二头肌外侧前臂外侧皮神经。(外侧束:C5-7)支配:肱二头肌、肱肌、前臂外侧皮肤。(2)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下降肘窝前臂浅、深层肌间腕管掌。支配:前臂屈肌(除尺侧腕屈肌、肱桡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外)、手掌外侧肌(拇指内收肌除外)及中间肌群;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中节和远节背面的皮肤。3、尺神经:伴肱动脉内侧向下经内上髁后面尺神经沟前臂穿尺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腕关节上方。支配:尺侧半前臂肌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手掌尺侧1个半指及相应手掌皮肤,手背尺侧2个半指及相应的手背皮肤。4桡神经:沿桡神经沟向外下前臂背侧深、浅肌群之间。支配:臂、前臂的后肌群;臂和前臂背面、手背桡侧2个半手指及相应

    注意事项

    本文(教材.教案--正常人体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