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市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学习资料汇编.doc
-
资源ID:91725467
资源大小:633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市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学习资料汇编.doc
=市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资料=市中小学教育大数据评价工作室2016年1月26日0目 录一、相关文件3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32.=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意见10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134.=市教育局关于批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改革项目”的通知18二、实施方案235.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项目实施方案236.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项目单位检查考核评价参考标准277.=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298.=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42三、领导讲话489.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区域素质教育水平4810.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实现=教育新跨越5111.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推动实验工作有序开展54四、相关资料6012.简讯 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正式启动6013.开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6214.实施“绿色指标”评价推动基础教育转型6615.潍坊市中考改革综述6816.管办评分离制度建设关系图73五、网络视频学习731一、相关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厅函2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二、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2.坚持促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推动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4.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评价的各个环节,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5.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三)总体目标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品德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学业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3.身心发展水平。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4.兴趣特长养成。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学业负担状况。主要考查学生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可以通过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 各地要在涵盖以上5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对照20项关键性指标,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完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见附件)。要收集学校教师队伍、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等影响教育质量相关因素的数据资料,为全面分析教育质量成因提供参考。(二)健全评价标准要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等开展质量评价。对于目前操作性还不强的评价标准,要积极研究探索,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三)改进评价方式方法1.评价方式。要通过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2.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测试和调查都要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不针对学生个体,不得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避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评价工作。(四)科学运用评价结果1.结果呈现。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2.结果使用。要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对于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要给予帮助和扶持。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学校,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逐步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四、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一)协同推进相关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二)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纳入有关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范围。依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教研部门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专业评价、监测机构。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评价队伍。教育部建立评价资源平台,组织专业机构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促进资源共享。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评价工具,为开展评价、改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保障经费投入各地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当地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五、认真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评价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完善工作机制教育部将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抓好一批实验区,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各地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按照评价指标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对照检查,切实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围,避免交叉重复评价,防止加重中小学校负担。要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评估)、教研等机构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作用。要通过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教育部将对各地改革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大力宣传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各地可依据本意见精神组织对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附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指标框架(试行)72评价内容关键指标指标考查要点评价主要依据品德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学生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等。公民素养学生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人格品质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理想信念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情况。学业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等。学科思想方法学生对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情况。创新意识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钻研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情况。身心发展水平身体形态机能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身体运动能力等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视力状况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等。健康生活方式学生对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与卫生习惯、参加课外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审美修养学生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情绪行为调控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与排解、对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应对和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态度和表现情况。人际沟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兴趣特长养成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对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爱好特长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表现出的喜好、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潜能发展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学业负担状况学习时间学生上课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睡眠时间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等。课业质量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有效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课业难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快乐、疲倦、焦虑、厌学等状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意见泸市府办函20145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教育部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圆满完成实验区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做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解决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二、准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市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坚持促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推动全市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不断提高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4.坚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评价的各个环节,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相关改革,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形成合力。 5.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区县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 探索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策略,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协同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市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积极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实验,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做出有益探索。 (四)重点任务 1.完善评价体系。以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为基础,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再评价,优化评价标准、工具和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2.开发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自主研发与外包开发相结合、市级组织开发与区县自主研发相结合,建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测评系统,开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评价工作的智能化和动态化管理。 3.实施监测评价。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方法,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对中小学开展抽样监测评价,建立全市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建立教育评价的权责体系,对监测结果实施问责与干预;形成市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学校和社会五位一体的评价结果运用主体群;形成评价结果呈现、反馈和运用策略。 4.协同综合改革。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化课程改革,推动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教学,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快中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中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的录取模式。 5.提供优秀案例。全力开展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实验,充分积累实验数据,发现关键问题,总结实验经验,积极发挥实验区的“先遣队”作用,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做出有益探索。 三、完善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市、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评价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三线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执行。市、县政府成立评价改革领导组,市、县教育局和学校成立项目办,市、县教研部门建立指导组,形成市、县、校三级并行的行政管理线、项目执行线和学术指导线,整体推进实验项目。 (三)做好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大力宣传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 (四)重视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教师的评价能力建设,市、县要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列入近年培训计划,对教师开展系统培训。整合市、县教科研骨干力量和各学科名优教师,组建教育评价骨干队伍,建设一支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专业化的、专兼职结合的评价队伍,为有效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奠定人才基础。 (五)保障经费投入 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各区县设立本区县实验专项经费,根据实验工作所需,足额保障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 四、切实推进评价改革实验工作 各区县要根据教育部文件和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本区县实施方案,明确实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实验周期、进度安排和工作机制等,突出系统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专业力量,加强对区域内实验工作的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验区推进改革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市实验区项目实施组负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为实验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技术支持,组织开展改革经验交流、实验成果展示等。实验区项目办具体负责实验区的联络、协调等工作,组织专家对区县实验工作进行指导、评估和验收。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10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我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一、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自2015年开始试点实施。教育部将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请各省(区、市)推荐1-2个地市或2-5个县市作为实验区,于6月20日之前将名单报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各地教育部门也要抓好一批实验区,进一步完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交流力度,及时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三、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各地中小学校于9月底前将2014-2015学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报至当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各地要加强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要将自评项目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检查。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自2015年开始实施。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按要求逐级报送年度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12月底前将2015年度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各地要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教育部2015年5月25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第三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第四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第五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第六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第七条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第八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附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doc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项目包括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师、条件保障、特色发展以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等。学校应在全面总结本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填写自评报表(见附表)。第四条自评报表由自评项目、自评内容、自评记录、自评得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部分构成,学校应根据自评项目内容如实填写。第五条自评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艺术课程30分,艺术活动20分,艺术教师20分,条件保障20分,特色发展10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10分(加分项目)。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第六条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确保过程规范、结果真实,不弄虚作假。每年9月底前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报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第七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结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当年10月至12月。公示期内社会对自评报告的意见和投诉,要及时收集、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第八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开展必要的督导检查。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分值基础指标1.课程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252.课外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15学业指标3.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情况254.基本技能掌握和运用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的情况25发展指标5.校外学习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主要指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106.艺术特长(加分项)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10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中小学校(含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编制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第三条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第四条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全面客观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第五条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将本县(区、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地(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2底前底将本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报送教育部。第六条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分析各省(区、市)报送的相关信息,编制并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第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市教育局关于批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改革项目”的通知泸教局发20159号各区、县教育局,市教科所、技装所,市直属学校: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意见,经自主申报、县区推荐、市实验区项目实施领导组审定,决定批准=市江南小学等30所学校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名单见附件1)、“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开发”等40个项目为“=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改革项目”(名单见附件2)。请各基地学校和改革项目承担单位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认真研究,积极实践,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作出积极贡献。市教育局义教科、高中科、成职教科、市教科所、市实验区项目办及各区县教育局、教研培训机构要对各基地校和项目单位加强指导管理,着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各基地学校和改革项目执行=市教育局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项目管理办法,实行年度成果验收奖励制度,具体办法另行通知。附件1.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 学校名单 2.=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改革项目名单 =市教育局 2015年1月12日 附件1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地学校名单区县学校类型学校负责人江阳区单设小学=市江南小学田德华江阳区单设小学=市实验小学邱利平江阳区单设小学=市江阳区大北街小学邱浸凉纳溪区单设小学泸天化小学刘永平纳溪区单设小学纳溪区丰乐镇中心小学雷长春泸县单设小学泸县实验学校邓志礼泸县单设小学泸县得胜中心小学校王永利合江县单设小学合江九支镇中心校刘 兵叙永县单设小学叙永县实验小学马宗文古蔺县单设小学古蔺县古蔺镇第一小学陈 刚古蔺县单设小学古蔺县龙山镇龙山小学李 梅龙马潭区单设小学=天立国际小学张学文龙马潭区单设小学龙马潭区小街子小学张焱明江阳区单设初中=十中郑尚刚江阳区单设初中=七中李 强泸县单设初中泸县太伏中学尹从新合江县单设初中合江榕山初级中学校万清海叙永县单设初中叙永县兴隆乡初级中学校桂华江古蔺县单设初中古蔺县中城中学廖相鹏龙马潭区单设初中=第十二初级中学余占琴江阳区九义校=市梓橦路学校周忠诚泸县九义校泸县梁才学校熊兴权龙马潭区九义校=十八中(=市城北学校)程 瑀泸县普高泸县第四中学何淑清合江县普高合江马街中学杜献文市直属普高=天立学校陈光明市直属普高=老窖天府中学张如栩纳溪区职高纳溪区江南职业中学校陈 斌叙永县职高叙永县职业高中刘金麒纳溪区幼儿园纳溪区幼儿园陈光惠 附件2=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改革项目名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人工作单位1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开发唐明友泸县教育局2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实验黄迁燕纳溪区东升学校3县域内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实验研究李小平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4区域内中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实验罗华生叙永县教师进修学校5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周 健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6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策略研究罗 林古蔺县教育局7小学生兴趣特长评价发展性研究李维兵江阳区泸师附小8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实验 徐 宁合江县泸高合江分校9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熊生贵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10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评价实验研究王永奇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11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评价实验张怀斌龙马潭区田家炳中学12乡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实验吴卫东泸县兆雅镇教育管理中心1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先维强纳溪区合面小学校14中学生学业成绩增值评价研究骆 平叙永县叙永二中15中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试验罗 晋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16初中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肖世林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17中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实验宋泽华龙马潭区泸化中学18中小学生社会生活能力评价实验罗 江泸县五中19中小学社会生活能力评价实验刘天明纳溪区合面中学20古蔺职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研究王晓曦古蔺县古蔺职高21中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