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牛仔布标准(常用版).doc
色织牛仔布标准(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色 织 牛 仔 布 前 言 本标准是对于FZ/ T 13001-1993色织牛仔布的修订。本标准在技术内容和要求方面参照美国利惠(Levis)牛仔标准,技术水平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本标准对FZ/ T 13001-1993 做了如下修改:1.本标准不适用于签定麻类及其混纺、交织色织牛仔布的品质。2.技术内容增加了经密偏差及撕破强力两个考核项目, 并把原表 2 中纬斜度放到表 1 中,项目名称改为“纬斜度尺寸变化”。 3.技术要求提高了以下同个项目的指标:a)水洗尺寸变化;b)断裂强力;c)幅宽偏差;d)左、中、右色差;e)前、后色差;f)布面疵点评分限度(分/ m);g)一等品中不允许存在 1 m 以上的经向明显疵点;4.相应增加了撕破强力、纬斜变化的试方法标准。5.附录 C (提示的附录)增加了耐洗色牢度、耐摩色牢度内控质里面指标及其试验方法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都是标准的附录,附录 C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 FZ / T 13001-1993。 本标准由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色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无锡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所归口并起草。中华人民纺织行业标准 色 织 牛 仔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为原料的牛仔布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签定服装用色织牛仔布的品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签定麻类及其混纺、交织色织牛仔布的品质。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最新版的可能性。GB 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2861988 色织布检验规则GB/T 287-1988 色织布标志和包装GB/T 3917.11997 纺织品质 织物撕破性能 第一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期 冲击摆锤法GB/T 3920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31997 纺织品质 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试验3GB/T 3923.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一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条样法GB/T 46661995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GB/T 46671995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46691995 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86282001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GB/T 86301988 纺织品 在洗涤和干燥时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86322001 纺织品 机织物 近沸点商业洗烫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148011993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FZ/T 100022001 色织牛仔布布面疵点评分方法 FZ/T 10013.31999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院 印染布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3 品种规格 色织牛仔布的品种规格按用户的要求,由生产部门制定,出口品种按合同规定执行。4 要求4.1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面方面,内在质量有密度偏差、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有浆重量偏差、纬斜尺寸变化等六项,外观质量有幅宽、色差、布面疵点等三项。4.2分等规定4.2.1 色织牛仔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4.2.2 色织牛仔布的品等,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段(匹)评等。4.2.3 色织牛布的品等,以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最低项评定. 4.2.4 内在质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表内在质量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密度偏差%经向-1.5-2.5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纬向-1.5-2.5水洗尺寸变化%经向-2.0+1.0-3.0+1.0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纬向-2.0+1.0-3.0+1.0断裂强力N339 g/m2以下的织物经向不小于290不小于250小于250纬向不小于290不小于250小于250339 g/m2 及以上的织物经向不小于490不小于400小于400纬向不小于490不小于400小于400撕破强力cN339 g/m2以下的织物经向不小于1500-纬向不小于1500-339 g/m2 及以上的织物经向不小于2200-纬向不小于2200-有浆重量偏差,%不小于-2.0不小于-3.0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纬斜尺寸变化,CM±3.0±3.0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注:水洗尺寸变化指标:纯棉牛仔布按表1考核,粘胶纤维牛仔布、弹力牛仔布及纯棉特殊品种按合同规定执行。4.2.5 外观质量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 2 外观质量的评等规定项目技术要求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幅宽偏差,CM140及以下+1.5-1.0+1.5-1.5+2.0-2.5-2.5以下140以上+2.0-1.5+2.0-2.0+2.5-3.0-3.0以下色差,级原样色差同类布样3-43低于一等品极限偏差参考纸样32-3左、中、右色差4-54前、后色差4-54同箱(包)段(匹)色差3-43同批箱(包)间色差33布面疵点评分限度平均/m 不大于幅宽140cm及以下0.30.40.61.2140cm以上0.40.50.81.5注:弹力牛仔布的幅宽偏差按合同规定定执行。4.3 一等品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4分的破损性疵点、4分严重横档疵点及1m以上经向明显疵点。4.4 优等品在一等品的基础上,布面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3分的严重横档疵点。4.5 出口面料一处评为3分或4分疵点允许假开剪。假开剪部分的分数累计计分,30m及以内允许1处假开剪,60m及以内允许2处假开剪,100m内不允许超过3条假开剪。5 布面疵点评分 布面疵点评分按FZ/T10002 执行。6 试验方法:6.1 长度的测定按GB/T 4666执行.6.2 幅宽的测定按GB/T 4667 执行.6.3 经纬密度的测定按GB/T 4668 执行.6.4 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按GB/T 4669执行。单位面积重量测定的快速试验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6.5 水洗尺寸变化的测定按GB/T 8628 、GB/T 8632 执行。洗涤可用卧式转鼓洗衣机,亦可用水平滚筒、前门加料型洗衣机。熨烫可用平板压烫机,亦可用烘箱烘燥。洗涤溶液用清水,操作程序按GB/T 8632-2001 附录B商业洗涤程序2执行。6.6 断裂强力的测定按GB/T 3923.1 执行。纯棉色织牛仔布断裂强力如不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测试强力应进行修正,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6.7 撕破强力的测定按GB/T 3917.1 执行。6.8 纬斜尺寸变化的测定按GB/T 14801 执行。其计算公式为: 纬斜尺寸变化(cm)=水洗前纬斜 水洗后纬斜(1)6.9 色差的评定按GB 250 执行。6.10 沾色的评定按GB 251 执行。7 测验规则 按GB/T 286执行。8 标志、包装 按GB/T 287 执行。9 其它 特殊规格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附 录 A(标准的附录)常温测定断裂强力的温度回潮率的修正 工厂在测定断裂强力时,如测定条件达不到标准温湿度,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其测试强力应按“强力修正系数表”进行修正,但测试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A1 断裂强力的修正见式(A1): 修正后的断裂强力(N)= 实测断裂强力(N)X 强力修正系数(A1)A2 强力修正系数值见FZ/T 10013.3-1999。附 录 B(标准的附录)有浆重量的快速试验方法B1 用裁剪器从样品中裁剪10cm X 10cm 方形试样或100cm2 圆形试样。B2 将试样放入温度为105110。C烘箱中烘燥,烘至恒重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后,称其试样干燥重量(精确至0.01g)。B3 计算方法见式(B1): 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m2)= 试样干重(g) / 试样面积(m2)X (1 + 公定回潮率)(B1)附 录 C(标准的附录)色织牛仔布内控项目C1 染色牢度的内控指标见表C1。表C1 染色牢度的内控指标项目耐洗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原样变色干摩湿摩指标331-2C2 内控项目试验方法C2.1 耐洗色牢度的测定按GB/T 3921.3 执行。C2.2 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GB/T 3920执行。·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skewness and bow in wovenand knitted fabricsGBT 14801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物和针织物及其制品。2 引用标准 GB 3291 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 GB 4667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GB 6529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术语 31 纬斜:纬纱或针织横列偏离垂直于织物布边的直线而形成一种倾斜状态。 32 弓纬:纬纱或针织横列偏离垂直于布边的直线,在织物宽度上形成一个或多个弧形的形态。33 双弓纬:在同一方向上呈双弧形的两个弓纬。34 双反弓纬:弧形相反的两个弓纬。 35 钩弓:纬纱或针织横列在织物的某一边偏离正确位置(不垂直)。36 双钩弓纬:在织物的两边分别有一个钩形弓纬,弧形方向相反。4 原理41 纬斜 将试样平摊在光滑的台面上,不受任何张力,在试样上描绘出纬纱或针织横列的标志,由与布边的一边交点处作垂直于布边的直线,测量该直线与已做好标志的纬纱或针织横列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以该垂直距离与织物宽度的比值百分数表示纬斜。 42 弓纬 按41描绘出纬纱或针织横列的标志,在与布边相交的一点上,横跨织物放置一把垂直于布边的直尺,测量该直尺与已画标志的纬纱或针织横列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以该垂直距离与织物宽度的比值百分数表示弓纬。5 测量用具51 钢尺,长度大于织物宽度,最小刻度为1mm。52 三角尺,长度能满足测量需要,最小刻度为imm。53 适宜作标志的软性铅笔或彩笔。6 调湿用和检验用标准大气 调湿用和检验用标准大气按GB 6529中规定的三级标准。7 取样71 按产品标准规定或与有关方面所达成的协议从批量中抽取样品。 72 以织物匹或卷、制品的件为单元作为实验室试样。8 检验步骤81 将试样平摊在光滑的水平台上,不受任何张力。 图1和图2是典型的纬斜和弓纬示意图。图2 典型弓纬情况82 纬斜 图1是一个典型的织物纬斜示意图。AC(DC)是偏离垂直于布边的直线BC的纬纱或针织横列。821 画出纬纱或针织横列的位置标志;如图1中的AC(DC),如格条或有色纱可不必画。822 从标志的纬纱或针织横列与织物布边交点C处出发,横贯全幅画一条垂直于布边的直线,同另一边相交于B点。823 测量图1中A与B或D与B和B与C的距离,并记录之,但在同一匹(卷、件)织物上,测量A与B或D与B距离时,方向应始终一致即“S”向或“Z”向。83 弓纬 周2是典型的织物弓纬示意图。纬纱或针织横列偏离垂直于布边的直线呈弧形状或钩形状。831 在整个幅宽上描出一根纬纱或针织横列的标志,如有明显周期性地横穿织物的色纱,可不必作,标志。 832 在已标志的纬纱或针织横列与布边交点上放置一把垂直于布边的直尺,测量织物的幅宽。833 测量直尺与已标志的纱线或横列间的最大垂直距离D,如是双弓,两个都要测量和记录。84 测量次数 检验纬斜或弓纬,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尽可能大,除另有协议外,本标准规定按试样大小,每个试样测量13处,每处至少间隔1m,每次测量精确到1mm。 对匹(卷)织物测量时,应离织物匹(卷)两端不小于1m,每次测量精确到1mm。9 计算91 记录13处纬斜或弓纬测量值,以毫米为单位,以其中最大值用下列公式计算织物或制品的纬斜或弓纬百分率S: DS= ×100W式中:S织物纬斜率或弓纬率, D织物纬斜或弓纬最大值,mm,W织物幅宽或制品测量部位宽度;mm。 92 如双弓纬、双反弓纬等,均以其中最大测量值计算。93 计算结果按GB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报告 检验报告应说明是按本标准进行,包括下述内容: a 试验名称, b 纬斜或弓纬的各个测量值, c 试样实测宽度。 d 以织物宽度(幅宽)百分数表示的最大纬斜率或弓纬率; e 试验日期、检验条件; f 偏离本标准的详细细节; g 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附 录 A非仲裁检验规定(参考件) A1 工厂检验,可在非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A2 工厂检验时,可在检验机上进行,被检织物从检验机顶棍或底棍喂入皆可。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由上海针织工业公司、上海丝绸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州纺织工业局协作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桂秋、陈无非、荣若媛、黄栩。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3882机织物和针织物弓纬或纬斜试验方法制订。设备评级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评级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检查与考核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3 管理职能3.1 班组评级班组对本班所管辖的主要设备、重要辅助设备逐台、件进行评级。由班长主持,技术员和专责人参加,并填写主、辅设备评级表。3.2 分公司(分场)评级在班组评定基础上,对本分公司(分场)管辖设备,按主要设备、重要辅助设备进行综合评定,并填写设备专业评级汇总表,上报给生产技术部。3.3 厂部评级根据各分公司(分场)上报的设备专业评级汇总表,由生产技术部主任主持,生产技术部生产可靠性专工进行汇总,各专业工程师参加,对主要、辅助设备进行综合审评后,填写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设备定级汇总表,上报总工程师或生产副厂长,进行最后审定。4 管理内容4.1 设备评级时间要求4.1.1 每年4、7、10月、下年1月7日前各班组将年、季度(主、辅)设备评级报表上报分公司(分场);每年4、7、10月、 下年1月14日前分公司(分场)将设备专业评级汇总表上报给生产部;每年4、7、10月、下年1月21日前生产部将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设备定级 汇总表上报给总工程师或生产副厂长,进行最后审定。第二、三、四季度只对升、降级设备进行填表上报。4.1.2 设备大修后对该设备进行评级。4.1.3 新设备投产前,由生产和安装部门共同进行评级。4.1.4 大修后及新设备投产前经过评级的,一个月内不需重新进行评级。4.2 设备评级标准4.2.1 设备的评级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称为完好设备,三类称为非完好设备。 4.2.2 完好设备数量与参与评级的设备数量之比称设备完好率。 4.2.3 一类设备的评级标准4.2.3.1 主要设备1) 汽轮机一类设备标准a) 持续地达到铭牌或上级批准的出力,在各种设计工况和负荷下运行正常,并能够随时投入运行。b) 热效率达到设计水平或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平均水平。c) 机组振动(轴或轴承)垂直方向达到“良”的标准,其他方向达到合格的标准,轴承温度(或油温)调速油压、油质、真空系统严密性、上下汽缸温差等运行指标符合有关规程规定。d) 动、静叶片和喷嘴完整,冲刷、腐蚀轻微,动静部分间隙符合要求,动叶片频率合格或虽不合格,但经长期运行考验未发生拉金与叶片断裂等问题。e) 汽缸、转子、隔板、轴瓦等主要部件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f) 调速系统动、静态特性符合有关规定。g) 测量表计基本完整准确。h) 各种保护及信号装置完好,动作正确。i) 各种自动调节装置能经常投入运行。j) 附属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没有影响主机出力、安全、经济运行的缺陷。k) 汽轮机组保温完整,设备机器周围环境整洁。必要的标志、标号齐全正确。2) 锅炉一类设备标准a) 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并能够随时投入运行。效率达到设计水平。b) 主要参数均能符合有关规程规定。c) 汽包、联箱及受热面的腐蚀及磨损轻微,管子蠕胀正常。d) 锅炉本体部件、附件齐全,汽压、汽温、水位、流量、炉膛负压、排烟温度等主要测量表计完好准确。e) 安全门、防爆门、水位报警灭火保护装置完好,动作可靠,安全门严密。f) 主要自动调节装置能经常投入运行。g) 炉墙无重大缺陷、保温良好。h) 除尘效率达到设计要求或符合环境保护规定。i) 附属设备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锅炉的安全、出力和效率,转动机械振动值达到合格的标准。j) 锅炉范围内的主蒸汽及给水管道、支吊架正常,保温良好,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金属组织和蠕胀不超过规定,焊口无重大缺陷。k) 锅炉机组及其周围环境整洁、照明亮好,必要的标志、编号齐全正确。3) 发电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持续地达到铭牌或上级批准的出力,并能够随时投入运行。b) 机组垂直方向振动(轴或轴承)达到“良”的标准,其他方向达到“合格”标准。c) 零部件完整齐全;定子绕组没有油迹、磨损或变形,垫块、绑线或夹紧装置紧固,定子铁芯、转子锻件、套箍、槽楔等良好。d) 绝缘良好,各项试验符合“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转子无层间短路或短路轻微,不影响发电机空载试验曲线及转子电流的变化,也未造成不正常振动。e) 冷却系统严密,冷却效果良好。设备漏氢率符合“发电机运行规程”的规定。f) 电刷完整良好,不跳动、不过热、整流子无火花。g) 各项主要测量标记完好准确。h) 强行励磁、自动灭磁、差动、过流、接地、负序等主要继电保护、灭火装置等主要保护装置及信号装置部件完好,动作准确,自动调整励磁装置能经常投入运行。i) 机组本身及周围环境整洁,照明良好,必要标志、编号齐全。j) 一、二次回路及励磁回路的设备技术状态良好。k) 轴承或密封瓦运行正常、不漏油。4) 主变压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持续地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符合设计的数值或上层油温不超过85。b) 绕组、套管和绝缘油等的试验均符合部颁“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的规定。c) 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分接头开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无接触不良或动作卡涩现象。d) 冷却装置运行正常,散热器及风扇齐全。e) 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等主要表计部件完好、准确、差动保护、过流保护、瓦斯继电器、防爆装置等主要保护和信号装置部件完好,动作可靠。f) 一次回路设备绝缘及运行情况良好。g) 变压器本身及周围环境整洁,照明良好。必要的标志,编号齐全。h) 不漏油,或稍有轻微的渗油,但外壳及套管无明显油迹。4.2.3.2 重要辅助设备一 汽机部分 1) 各种泵类及偶合器设备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出力、效率及主要运行参数能达到设计值或有关规定且运行稳定。b) 动静部分无摩擦及异音,振动在优良范围内,轴承温升不大于规定。c) 密封水、冷却水畅通可靠,阀门开关灵活严密。d) 各部轴承运行平稳,润滑良好,油位清晰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油质符合质量要求。e) 水室和冷却水管无结垢、漏泄和锈蚀现象。f) 设备基础完整无缺损,基础螺栓紧固完好,零部件齐全、无损坏。g) 填料装置完整,轴不发热,运行中填料与轴间微有滴水。2) 热交换一类设备评级标准(凝汽器、加热器、扩容器、冷油器等)a) 能达到设计出力并随时可以安全地投入运行.b) 管束及接口、管板、无漏泄。c) 热交换器器内管内清洁、无结垢、杂物、无腐蚀、端差不大于规定值。d) 堵管数量不大于5%、能维持正常运行。e) 各连接部件不漏汽、水、水面计清晰、指示正确。f) 各表计齐全、清晰、指示正确。g) 设备整洁、铭牌及标志齐全、清晰、正确。h) 加热器投入率不大于95%。i) 凝汽器的胶球清洗装置部件齐全、运行中收球率较高。j) 抽汽器耗汽量不大于设计值、各段之间水不走近路。k) 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正确。l) 加热器保温完整。3) 除氧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在设计工况及补水量的条件、能达到铭牌出力,除氧水含氧量达到部颁标准。b) 表计齐全、准确、压力、温度调整器可靠。c) 水面计清晰、接头无漏泄。d) 阀门的规范符合要求、系统布置合理。e) 安全门严密、不漏,型式符合要求。f) 取样冷却器部件完整、冷却水量充足、水流畅通。g) 设备整洁保温完整,无漏泄现象。h) 设备铭牌、编号等标志完整、清晰、准确。4) 射水抽气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能连续运行达到铭牌抽汽出力、保证在主机启动及各种工况下、均可维持机组在正常真空下运行。并能随时投入运行使用。b) 工作水压力、射水器水池水温、耗水量及排汽室压力均符合设计规定。c) 喷嘴和扩散管内壁光滑、无锈垢、毛刺和卷边等现象。d) 喷嘴中心线与扩散管的中心线一致。e) 喷嘴与扩散管的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f) 水室、混合室、喷嘴、收缩管、扩散管、法兰、螺丝等应完整无缺。g) 真空表、水室压力表完好准确。h) 无漏水、空气现象。i) 设备整洁、标志和编号齐全、清晰准确。5) 自然通风冷却水塔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冷却能力能持续地达到额定出力、并能够随时投入运行。b) 淋水装置完整。c) 除水器喷嘴完好。d) 环梁、网络板、大格板,主、分水槽等受力物件,无偏斜、变形、扭转、弯曲和破损。e) 配水、淋水、除水分布良好,符合设计要求。f) 基础、塔盒、筒壁、竖井等水泥无脱落。g) 人字支柱无腐蚀和脱落。h) 上、下水管道、梯子平台完好无缺。二 锅炉部分1) 风机、磨煤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能持续地达到铭牌出力和设计效率。b) 运行情况良好、电流平稳,不超过额定值,振动达到优良标准。c) 无漏泄、粉、烟、灰、水、热、油现象。d) 转子和外壳无摩擦。无尖利的噪声。e) 不串轴,油位计清晰,轴承润滑良好, 滚动轴承的温度不超过规定。f) 设备零部件完整,装配良好,易磨损件的磨损值不超过规定值。g) 档板开关灵活、严密。h) 对轮保护装置完好,安装牢固可靠。i) 设备整洁、各种标志、铭牌编号齐全,清晰准确。2) 给煤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能持续地达到设计出力,给煤均匀,能适应磨煤机各种工况下的需要。b) 无漏煤,漏风轻微。c) 各零部件完整装配良好。d) 设备整洁、各种标志、铭牌、编号齐全,清晰准确。3) 除尘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出力和效率能持续达到设计水平、能满足锅炉满出力运行的需要。b) 漏风系数小于规定值。c) 供水系统各部件完整、可靠,稳压水箱能保证连续稳定地供水,管道、阀门完好、无漏泄,喷嘴无堵塞。d) 除尘器本体及其出、入口烟道、水管等保温齐全、良好,罐体无裂纹或凹凸现象。e) 除尘器内壁水膜均匀、无溅水现象、各部无积灰、出口烟气不带水或带水量极微。f) 梯子平台、栏杆完好。g) 设备标志、编号齐全、清晰、准确。4) 捞渣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能持续地达到出力及效率、能保证及时除灰和锅炉安全满出力运行。b) 运行情况良好、电流平稳、不超过额定值、振动达到优良标准。c) 无漏灰、风、油等现象。d) 减速箱无异音、润滑良好、滑动、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大于规定。e) 设备零部件齐全、装配良好、叶片磨损不超过有关规定,并保证在两个检修间隔期内无临检。5) 各种泵类及偶合器设备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出力、效率及主要运行参数能达到设计值或有关规定且运行稳定。b) 动静部分无摩擦及异音,振动在优良范围内,轴承温升不大于规定。c) 密封水、冷却水畅通可靠,阀门开关灵活严密。d) 各部轴承运行平稳,润滑良好,油位清晰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油质符合质量要求。e) 水室和冷却水管无结垢、漏泄和锈蚀现象。f) 设备基础完整无缺损,基础螺栓紧固完好,零部件齐全、无损坏。g) 填料装置完整,轴不发热,运行中填料与轴间微有滴水。三 电气部分1) 交直流电动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能持续的达到铭牌出力,并能随时投入运行,温升不超过厂家的规定。b) 电机振动不超过下表数值; 转数(转/分)3000 1500 1000 750以下 振动(mm) 0.03 0.05 0.065 0.075c) 不调速异步电动机,应能在全压下起动。d) 各零部件完整齐全,垫块、绑线紧固,线圈没有变形,在槽内不松动,转子导条没有开焊和断裂。e) 铁心良好,没有锈蚀,松动和局部过热现象。f) 各项性能和绝缘试验符合部颁标准。g) 冷却系统完好,冷却效果良好。h) 电刷完整、良好、不振动,不过热,无火花。i) 表记齐全、完好、准确;保护二次回路完整、可靠,二次回路绝缘良好。j) 周围环境整洁、照明良好,标志、编号、记录、图纸、资料完整、齐全。2) 厂用变压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参照主变压器评级标准进行评级。3) 开关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开关设备铭牌完整,技术档案齐全。b) 开关本体、操作机构、开关油等的试验结果均应符合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制造厂规定的各种参数的要求。c) 设备外观应整洁,无锈蚀,油漆完好。分、合闸指示清晰、正确。部件严密不进水,油开关不漏油,液压机构油泵启动满足制造厂规定的周期,预压力符合制造厂规定的要求。d) 开关各种油位指示正常,辅助开关绝缘良好,动作可靠。操作机构的加热以及气压表均完好和准确。设备本体传动机构、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能有效地防潮、防尘、防小动物进入,端子箱的标志明显、清晰。开关设备场地应整洁,相别标志和编号名称齐全,保护接地牢固,开关本体及机构箱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变形下沉和剥落露筋现象。f) 开关设备应满足使用地点的环境条件要求,或经采取措施后可保证安全运行。g) 开关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负荷电流,实际断流能力应不小于安装地点的最大短路容量;或开关的实际断流能力小于安装地点的最大短路容量,但能在运行方式上采取临时限流措施(如分列运行),使运行中的最大短路容量小于开关的实际断流能力可以保证安全运行者。4) 互感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各项性能、参数能满足一次设备和表计、保护、自动装置的要求。b) 绝缘等各项试验符合规程的要求。c) 油面指示计良好,油位正常,各部无渗油现象。d) 有防水、防潮措施,密封式的应密封良好。e) 各部件完好,瓷件无裂纹、损坏,设备接地良好。f) 设备整洁、油漆完整,标志齐全、正确、清楚。原始资料、图纸,记录齐全,且与现场实际状况相符。5) 刀闸母线熔断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绝缘予试符合规程要求。b) 各项参数,满足运行需要。c) 带电部分的距离符合规程要求,接地可靠。d) 熔断器无腐蚀现象,接地可靠。e) 刀闸操作机构灵活、瓷件无损伤,三相同期、转开角符合安装要求。f) 有防止误操作的闭锁装置。6) 电力电缆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绝缘试验符合规程要求。b) 电缆线路上无积水,无热管道等热源、无化学腐蚀、无煤气漏源。c) 电缆沟道通风良好、有防火墙、层间有隔板。d) 电缆中间接头及端头固定牢固、平稳。e) 无漏油现象、终端接地清楚、相位颜色清楚、正确接地线完整、接地良好。7) 蓄电池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蓄电池容量符合厂家的要求。极板无弯曲、变形、颜色正常。b) 电解液化物合格。c) 蓄电池室防火、通风等符合规定。d) 防酸、防日光,采暖,通风防火设施齐全。e) 标志齐全清楚、正确。f) 资料齐全,记录及时、正确。8) 整流装置(直流盘)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整流装置特性良好,参数符合运行要求。运行稳定,起停正常,满足运行要求。 b) 各开关、熔断器,整流元件电抗、电容元件、继电器等安装牢固,无过热现象。c) 各种仪表、信号、保护装置。动作可靠准确。d) 配线整齐,标志、编号齐全、清晰,图纸、资料齐全。 c) 氢管路,冷却管路,复水管路及阀门完整,无漏泄,油漆符合要求、标志清楚。 四 燃料部分1) 皮带输煤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能持续地达到设计出力。 b) 皮带完好、运行正常、边缘剥蚀很轻微。 c) 所有滚筒、托滚转动灵活无卡涩,减速机箱体和零部件完整无缺损,箱内油质良好,油位正常。无漏油现象。温升、振动和串轴在优良范围内。 d) 拉紧装置、刹车及刮煤器、导煤挡板等完整好用、无中途停滞卡涩现象。 e) 各种煤溜子、挡煤槽不堵煤、不漏煤。各部紧固件完好无缺损。 f) 梨煤器起落灵活、控制机构准确、可靠。 g) 各构架、支架、护罩、平台楼梯完整。设备及现场整洁。 h) 设备铭牌、编号等标志准确、齐全、清晰。 2) 碎煤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能按破碎要求,连续达到设计出力。 b) 运行中垂直振动、串动、轴承温度等符合规定。空载启动无异音,噪声符合环保规定。 c) 机体、孔门完好,无裂纹、漏煤、漏粉现象,调整装置灵活。 d) 破碎粒度最大不超过50毫米,锤头磨损小于三分之一。 e) 对轮、护罩完好,耐磨护板无缺损,耐磨厚度不超过总厚度的三分之一。 g) 编号等标志完整、准确、清晰。 3) 筛煤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轨面、轨距、钢粱、支架等符合设计要求,无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 b) 筛煤机筛条、墙板、槽船板,减、变速机齿轮啮合、传动情况符合规定。 c) 各焊接件无裂纹、开焊。紧固件齐全、不松动。 d) 室内机体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粉尘符合环保规定。 e) 电机、轴承的温升、振动、串动符合规定。 f) 设备铭牌、编号、标志清晰、准确。 4) 燃料程控装置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系统容错性能良好。A 在操作员站上键盘上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按键时,系统不能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B 主CPU人为退出时,从CPU应能自动投入运行,不发生死机现象。C 通讯总线冗余切换性能良好。b) 供电系统功能良好。人为切除工作电源,备用电源应能自动投入运行,控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不得丢失。c) 冗余模板带电插拔性能良好。带电插拔模板时,不影响控制系统运行。d) 测点投入率不小于99%。e) 测点完好率不小于99%。f) 系统实时性能良好。调用画面时,对一般画面,响应时间不超过1s;对于复杂画面,画面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s。g) 系统抗干扰能力良好。h) 程控系统的一次元件、继电器、接触器性能良好,动作准确可靠。i) 电缆、线路、盘内布置符合安装规定,电气绝缘良好,标志牌清楚、正确。j) 试验报告、检修记录、原理图、接线图等技术资料齐全,并于实际情况相符。5) 斗轮机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能持续地达到设计出力。 b) 行走机构运行正常。 c) 减速机箱体和零部件完整无缺损,箱内油质良好,油位正常。无漏油现象。温升、振动和串轴在优良范围内。 d) 回转系统、升降系统液压部件工作正常。 e) 各构架、支架、护罩、平台楼梯完整。设备及现场整洁。 f) 设备铭牌、编号等标志准确、齐全、清晰。 五 化学部分1) 机械、活性碳过滤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a) 在铭牌出力下能长期稳定运行,其出水水质应无色、透明、不劣于入口水质,浊度3mg/L,活性碳过滤器出水浊度2mg/L,自用水率3%。 b) 各种仪表齐全准确,出入口配备压力表、取样管、出口水配备指示累计式流量表。c) 阀 门开关灵活、无漏泄、活性碳过滤器内壁防腐层完好、无腐蚀和漏泄。d) 外部保温层完好(室外布置时)。e) 设备整洁,编号及标志齐全清晰准确,环境清洁。f) 主要技术资料验收调试报告、图纸、检修及改进记录齐全,清晰、准确。2) 除碳器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a) 在铭牌出力下能长期稳定运行,其出水CO25mg/L。 b) 内部防腐层完好,无明显腐蚀、漏泄。c) 设备整洁,编号及标志齐全清晰准确,环境清洁。d) 主要技术资料(验收调试报告、图纸、检修及改进记录)齐全,清晰、准确。3) 离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