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腰痹症中医诊疗方案.doc
腰痹症中医诊疗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腰痹病(腰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1临床表现:腰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活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特点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如发现腰骶椎结构异常(移行椎、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脱)说明相邻椎间盘将会由于应力增加而加快变性,增加突出机会.此外可发现有误结核,等骨病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腰关节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头疼。(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常见于20-50岁老年人发病率低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5)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6)活动时加重(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腰肢间盘突出.(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腰节疼痛,多见于腰椎45、腰5骶椎1两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可。中期:疼痛较重,可合下肢放射痛,患侧肌力下降,及活动受限,压痛,X线表现有轻度椎管狭窄。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患肢发射痛伴患侧肢体麻木不仁,支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患侧肌力明显降低 x线表现椎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髓核突出等。(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4肝肾亏虚证:腰关节隐隐作痛,腰腰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2)风湿热痹证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3)瘀血闭阻证治则: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地龙、川芎、没药、香附、羌活、秦艽、牛腰、甘草。(4)肝肾亏虚证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推荐方药:熟地、仙灵脾、骨碎补、土茯苓、川牛腰、炒莱菔子、秦艽、白芍、鸡血藤、鹿含草、全蝎粉(冲)、蜈蚣粉(冲)、地鳖虫粉(冲)。(二)手法治疗1一般操作体位:患者先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1)治疗者以拿法或滚法施于大腿后侧(胭绳肌)、小腿后侧约2分钟。(2)推、揉或一指禅推胭窝部2分钟。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腰关节下垫低枕。(3)先以滚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3分钟。(4)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腰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5)推髌骨。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的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秒,反复3次.(6)腰关节拔伸牵引: 治疗者双手握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2秒,力量以有腰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30秒(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远端,再行上述操作).(7)被动屈伸,收展髋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被动屈伸腰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手法:滚法、点、揉、一指禅推法、拔伸、牵引等手法。实施方案:其中(1)(2)(3)(4)(5)(6)为基本手法;关节活动受限者加手法(7);有明显关节肿胀疼痛者去手法(5),并降低手法强度。实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剂或膏(如青鹏软膏)涂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法剂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次,三周为一疗程。2按分期操作(1)早期:重点施以夹胫推肘牵腰法和膏摩疗法,操作时间延长.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内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轻柔手法点按承山、委中、委阳、承扶、三阴交、殷门、阴谷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为主。第二步:医者一手扶患者踝部,一手置于胭窝处,伸屈腰关节510次.第三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及髌周、韧带,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点按内外腰眼、鹤顶、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腰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隆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股四头肌、髂胫束、内收肌、髌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为主。第四步:寒湿痹者,加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风湿热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风,大椎、曲池清泻热毒;肝肾亏虚加按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以滋养肝肾,巩固肾气。第五步:膏摩疗法,涂抹少许介质于腰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第六步:夹胫推肘牵腰法,操作方法同上。手法力度加强,每次牵腰10此外,可根据患者腰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腰关节内外翻动作,以增加腰关节内外间隙.第七步:双手搓揉腰关节,以透热为度。第八步:拍法、扣击法施于腰关节.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中期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内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大拇指循经点按,着重点按殷门、委中、委阳、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第二步: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及髌周、韧带,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大拇指循经点按,内外腰眼、鹤顶、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腰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隆等穴位3-5分钟,以酸胀为度。第三步:肝肾亏虚者,点按伏兔、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足三里、双腰眼、太溪、太冲、涌泉等穴,以酸胀为度。第四步:膏摩疗法,涂抹少许介质于腰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5一10,每天23次。第五步:夹胫推肘牵腰法,操作方法同上,力度加大,同时做屈伸运动。每次牵腰20一30次。此外,可根据患者腰关节疼痛点的不同,做腰关节内外翻动作,以增加腰关节内外间隙。第六步:双手搓揉腰关节,以透热为度。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晚期:手法宜柔和、深透,以软组织手法结合远道取穴为主,操作时间不宜太长,适当制动,被动活动幅度宜小。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腰部两侧,主要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来回往返数次。在相应腧穴加以按摩,每穴1分钟,轻手法点按脾腧、肺腧等穴位卜2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以放松腰大肌、背阔肌、斜方肌为主要目的。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三)针灸治疗1体位:俯卧位,腰关节屈曲90。2取穴局部取穴:脾腧相关腧穴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3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衄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疫,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2次.4注意事项: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治疗。雷火灸、电针、穴位注射等特色针灸疗法亦可选择使用.(四)针刀治疗分析病情,寻找高应力点、神经卡压点及引起功能障碍畸形的原因,选择不同治疗点,进行松解与解锁.高应力点主要包括:韧带韧带止点,髓核突出部位关节内:血管神经走向;神经卡压点。松解法时注意事项:一问(病史)、二查(功能)、三触(痛点及结节条索)、四读(x线、CT或MRI片)、五定位(疼痛患者定位疼痛神经属性)。应用针刀松解法治疗时,一般先选择仰卧位治疗腰前部,然后再选俯卧位治疗腰后部分.操作方法:病人先俯卧以充分暴露腰关节,碘伏皮肤消毒,根据病情轻重和功能障碍关键点进行松解治疗:(四)中药熏洗疗法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腰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lO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左右时,将患腰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腰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lO剂为1疗程。也可借助腿浴治疗器、熏蒸床(坐式)等设备进行治疗。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制南星,威灵仙,白芷,鹿含草,花椒。(五)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六)运动疗法运动治疗:以轻微的肌肉活动为主。当患者关节发炎、肿胀时,为了避免关节挛缩,可以使用主动辅助性运动。由于患者运动时可以控制自己的关节,比较不会引起肌肉痉挛,对关节亦较无伤害。应鼓励患者在白天进行每小时23分钟的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肌萎缩。这种部分辅助运动练习方法可减少发生拉伤的可能,而促进了在被动活动时不能被激发的本体感受反射。治疗师及医生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耐受性,控制活动量。如在运动后疼痛和痉挛时间超过1小时,就意味着运动过度,在下次治疗时必须减少运动强度。1肌力训练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每日2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等长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胭绳?肌等长收缩练习等长肌力训练是一种静力性肌肉收缩训练,可以减轻关节周围肌肉的抑制,提高肌力,具有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肿胀、刺激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的作用。训练时不需要关节活动,因此比较适合老年人、关节肌力较弱和关节活动过程中有明显疼痛的患者,不需特殊仪器,在家中或床上即可进行。如仰卧位的直腿抬高训练,不仅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而且还增加股二头肌、髋关节内旋及外旋的肌肉力量,增强腰关节的稳定性。600等训练法。患者仰卧位,将患肢放于脚凳上,屈腰于20。一60。之间做主动等长运动10l组,作510分钟.直腿抬高法(straight 1eg raising exercise,sLR).患者仰卧位,腰关节伸直, 踝关节部施加负荷(重锤、沙袋、米袋等均可),嘱患者直腿抬高患肢,使与床面呈10。15.(约离开床面15cm),并要求保持该肢位5秒,然后腿放下,让股四头肌充分松弛,然后再按上述要求直接抬高,反复练习.训练开始时,先测出患腰伸直位的最大负荷量,即患肢直腿抬高10015。,并能维持5秒钟的最大负荷量,然后取其l/做为日常训练负荷量.每天早晚各练1次,每次20回。达不到20回的患者,可嘱其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尽力而为,逐渐增加,争取每次完成20回。2关节活动度训练仰卧位闭链屈腰锻炼:要求屈腰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称为“闭链”。也可以采用足沿墙壁下滑锻炼来代替;或可以坐在椅子上,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腰锻炼。每日锻炼4次,每次约1小时。(七)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具有相应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髓核摘除术等治疗。(八)护理1,一般护理(1)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腰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3)腰关节注意保暖,勿受寒冷刺激,戴护腰保暖,保护腰关节.(4)进行必要的锻炼,如练气功、游泳、散步等,以维持肌力和保持关节活动,但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引起损伤。(5)病人因体位改变,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应立即扶病人平躺,协助医生帮助病人松解关节,减轻疼痛。(6)病人行走不方便,卧床期间要做好生活护理,定时洗头抹身、修剪指甲胡须,整理床单位,使病人舒适。(7)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8)腰关节肿胀较甚,疼痛加重,应警惕关节内积液。及时报告医生在局麻下抽出积液,并常规送检,加压包扎.2、辨证施护(1)风寒湿痹证卧床休息,腰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腰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观察腰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行腰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热疗,热敷。饮食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腰、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中药汤剂宜温服。(2)风湿热痹证卧床休息,腰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观察腰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予祛风除湿清热的中药外洗或外敷患处.饮食宣祛风胜湿清热之品,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服用中药汤剂宜以不热为度来.(3)瘀血闭阻证观察腰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病人卧床休息,不宜下地行走,做好生活上的护理,患肢软枕抬高,协助生活护理.腰部予艾灸、热敷或推拿疗法,以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注意饮食,宜活血通络,温经壮阳之品,如参芪当归煲粥、乌鸡熟地汤.中药汤剂宜温服。(4)肝肾亏虚证卧床休息,做好病情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人跌倒损伤。病房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保证病人得到充足的休息。关节、腰部酸痛按医嘱予理疗,如干扰电、频谱照射以缓解疼痛.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症处理.食宜补益气血,益肝。肾,可用熟地、当归、黄芪煲鸡汤,杜仲、牛腰煲猪脚筋,桃仁粥。中药宜分次温服。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减轻关节的负担。减肥:改变不良的饮食时间及饮食习惯,防止骨质疏松.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如上下楼梯,爬山,长时间行走,可骑自行车运动。注意关节的保暖,使血循正常,防止疼痛,如药物护腰。(2)加强肌力,肌力增强防止关节破坏,与关节囊挛缩之后的关节屈伸障碍。(3)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屈曲腰关节。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临床治愈:腰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2显效:静息无腰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3有效:腰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4无效:腰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 2003年)。肺痿是临床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气喘加重,干咳少痰或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疾病。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2年4月发布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诊断.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标准可分为有外科(开胸/ 胸腔镜) 肺活检资料和无外科肺活检资料.(1)有外科肺活检资料a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特点。b除外其他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环境因素和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纤维化。c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或气体交换障碍。d胸片和高分辨CT(HRCT)可见典型的异常影像。(2)无外科肺活检资料(临床诊断)缺乏肺活检资料原则上不能确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但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诊断条件和至少3/ 4 的次要诊断条件,可临床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a主要诊断条件:除外已知原因的弥漫性间质性肺(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风湿性疾病等;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减少,而FEV1/ FVC 正常或增加)和/或气体交换障碍静态/ 运动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 O2)增加或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降低;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网状改变,晚期出现蜂窝肺,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影;经支气管肺活检( TBLB) 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检查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b次要诊断条件:年龄> 50 岁;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病程3个月;双肺听诊可闻及吸气性velcro音。(二)证候诊断1燥热伤肺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或少痰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偶见痰中带血,咳嗽剧烈,阵咳,咳甚胸痛,口鼻咽干,可伴有发热、恶寒.舌尖红,苔少或薄黄,脉细略数.2痰热壅肺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呼吸急促,咳嗽痰多,白粘痰不易咯出,或咯吐黄痰,心烦口苦,身热汗出,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3气虚血瘀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心慌乏力,口唇爪甲紫暗,肌肤甲错,杵状指,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4肺肾不足、气阴两虚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干咳无痰或少痰,气怯声低,神疲乏力,汗出恶风,腰膝酸软,形瘦便溏,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燥热伤肺证治法:清肺润燥,宣肺止咳。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淡豆豉、梨皮、浙贝母、麦冬、炙杷叶、天花粉、炙紫苑、五味子、蝉衣、百部等。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等。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推荐方药:清肺化痰方加减。黄芩、鱼腥草、金荞麦、栝楼、半夏、海浮石、桑白皮、炙紫苑、杏仁、麦冬等.中成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等。3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散瘀.推荐方药:西洋参、三七粉、山萸肉、五味子、紫苑、麦冬、白果、红景天、炙甘草等。中成药:补肺活血胶囊、扶正化瘀胶囊、诺迪康胶囊等。4肺肾不足、气阴两虚治法:调补肺肾,养阴益气。推荐方药:党参、仙灵脾、补骨脂、山茱萸、云苓、生熟地、赤芍、紫苑等。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二)根据病情选用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清热化痰:痰热清注射液等.活血化瘀:丹参注射液等。益气固本:生脉注射液等.(三)其他疗法1中药穴位贴敷:平衡阴阳、调护表里。适用于易感冒、咳嗽频繁的患者。推荐穴位:肺俞、膏肓俞、膈俞、天突等。2艾灸疗法: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患者。推荐穴位:肺俞、膏肓俞、大椎、足三里、气海等.3中药沐足:行气活血、温阳通络。适合于四末青紫,瘀血较重的患者。4拔火罐:祛湿逐寒、消瘀散结.适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患者。主要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循行路线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治疗。(四)内科基础治疗1氧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2糖皮质激素:已使用激素者,继续维持原治疗,或减量治疗。(五)护理调摄1防寒保暖,预防感冒。2适当活动.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证候积分:稳定:证候积分下降10。有效:证候积分下降30%。2生活质量评价(1)圣乔治问卷评分:稳定:评分下降10%.有效:评分下降30%.(2)6分钟步行实验:稳定:提高10%。有效:提高30%。(3)呼吸困难评级:稳定:维持原评级。有效:下降1级。3胸部CT、肺功能+弥散功能评定标准(1)稳定:符合以下2项以上条件ATLC(肺总量)或VC(潮气量)变化10或变化200ml;B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变化15或变化3ml/(minmmHG);C在心肺运动试验中氧饱和度(SaO2)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无变化(SaO2变化4,P(Aa)O2变化<4mmHg,或0。53kPa).(2)有效:X线胸片或高分辨CT(HRCT)肺部病变减轻;符合以下2条以上的生理功能改善指标:ATLC(肺总量)或VC(潮气量)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ml),B单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弥散(DLco)增加15,或至少增加3ml/(minmmHG),C在心肺运动试验中氧饱和度(SaO2)升高或正常(SaO2升高4%)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较前次升高4mmHg)。(二)评价方法根据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表、血气分析、胸部CT(有条件需选择高分辨CT)、肺功能+弥散功能、6分钟步行实验、呼吸困难评级、圣乔治问卷评分等变化评价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表主症记分记分标准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喘息活动后不觉喘息明显活动后喘息安静时喘息不著,稍事活动后即加重安静时喘息憋气活动后不觉憋气明显活动后轻度憋气安静时憋气不著,稍事活动后即加重安静时憋气胸闷活动后不觉胸闷明显活动后轻度胸闷安静时胸闷不著,稍事活动后即加重安静时胸闷严重气短活动后不觉气短明显活动后轻度气短安静时气短不著,稍事活动后即加重安静时气短不得接续Velcros啰音双肺未能闻及一侧肺可闻及双肺散在velcros啰音两肺满布咳嗽无咳嗽间断咳嗽阵咳,不影响睡眠昼夜咳嗽频繁,影响工作及睡眠次症记分标准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咯痰无痰偶有痰,24h痰量2050ml24h痰量50100ml24h痰量100ml以上或见症记分标准无(0分)有(4分)有无黄痰无黄痰痰色带黄发热体温在37。5以下体温在37。5以上咽痒无咽痒有咽痒恶风无怕冷、怕风自觉怕冷、怕风汗出无自汗有自汗疲倦无疲倦乏力自觉明显疲倦乏力心慌无心慌自觉心慌,活动后明显唇甲紫暗无口唇紫暗唇甲紫暗明显杵状指无杵状指有明显杵状指舌象无异常:淡红舌,薄白苔有异常:暗,胖,苔厚、腻、白或黄等脉象无异常:正常脉象有异常:滑、数、弱或沉细涩等总分和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 定义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21,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21,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1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方药:和胃散(本科协定方)柴胡6g、香附10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佛手10g、百合10g、甘草3g。中成药:胃苏颗粒。2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清热降胃散(本科协定方):黄连3g、吴茱萸6g、白芍10g、青皮10g、乌贼骨先煎30g、瓦楞子先煎30g、浙贝母10g、丹皮10g、栀子10g。中成药:加味左金丸。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大腹皮10g、白蔻仁10、生薏苡仁30g。中成药:藿香正气散.4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木香6g、法半夏10g、升麻6g、黄芪30g。中成药:香砂六君丸.5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干姜6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5g。中成药:胃苏颗粒.6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百合10g、枸杞子10g、浙贝母10g、佛手10g、白芍10g、甘草5g、川楝子10g。7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0g、砂仁后下3g、生蒲黄10g、莪术10g、五灵脂10g、三七粉(冲服)3g、元胡10g、川芎10g、当归10g。(二)中医特色治疗1、针灸: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2、综合治疗:耳穴埋籽、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3、中医调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1)痊愈:症状消失。(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量表评价标准以所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二)评价方法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五、难点分析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作,不少患者认为本病不能根治,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确实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破坏胃黏膜屏障,这些因素致胃黏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临床上有的病人症状的严重与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无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惟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不应以活检病理中的炎症程度轻重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和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整,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这称为胃黏膜的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系指胃黏膜及腺管出现肠腺上皮,根据肠化生上皮分泌黏液所含酶的不同采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可将其分成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的上皮分化好而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差,因此大肠型化生上皮与癌的关系更密切,可视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系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腺管结构偏离了正常状态,其增生的细胞向不成熟的方向发展,介于癌前状态,尤其是重度非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已近胃癌,宣手术治疗。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能明确阻断其进展的西药,即使找到导致个体慢性胃炎的原因如针对幽门螺杆菌行杀菌治疗,或针对胆汁反流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降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因此,开展中医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女贞子等: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解毒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论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上述中药,胃癌前病变是可以预防、阻断和逆转的。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一、 常见症候要点(一) 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 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二) 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三) 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二、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 腹痛腹胀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2. 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3. 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4. 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5.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6. 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7. 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8. 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二) 排气排便停止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2. 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3.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少量排便。4. 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三) 呕吐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