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doc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但是游戏的设计却也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问。不少教师组织的游戏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案例:在一次小学英语课竞赛中,我用猜物游戏教学水果类生词和句型“Id like a /an ”。该教师手拿书包对学生说:Look, I have a new bag. Guess, whats in the bag? 学生猜出了几种水果(banana, apple, orange)后再让学生运用句型“Id like a /an ”表达。由于该游戏与所学的句型关系不密切,使得游戏的开展十分勉强,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分析:“猜物”游戏比较适合于生词的呈现和复习,而不适合学习句型“Id like a /an”对策:为了让学生熟悉句型,我先设计一个“传悄悄话”的游戏,然后再让学生做 购物游戏。具体操作如下:教师事先准备几张字条(字条上分别写有“Id like a /an banana /apple /orange”等句子),然后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并让他/她持有纸条;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悄悄地把话传下去,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向全班大声汇报悄悄话的内容。在学生熟悉了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打 游戏或者设计情景对话展示。游戏运用的句型是:Can I help you? /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教材分析:本节课Animals,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该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的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网址,让学生上网查找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卡片,并用英语给它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课文中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对话句型。由于本课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丰富的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在网络所营造的生动氛围中进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会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句型、学会用英语写作并发送电子邮件、熟悉用搜索引擎查找动物卡片、能用英语口语表达和表演小动物、从学习中体会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学习者特征: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写出小短文。学生对爱护动物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比较活跃,视野较宽,对网络提供的大量图片非常感兴趣。学生对亲自设计制作电子贺卡并能在英文网站上发送电子邮件特别感兴趣。 教学过程:(1)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在本课开始时设有角色扮演,在本课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动物模仿秀”来画龙点睛。提出问题,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最后的动物模范秀中,把全班分成六小组,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让每组派一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并用英语介绍自己。(2)学生活动:课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参与游戏等活动(主动参与策略)。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制作电子贺卡(信息加工策略)。清楚汇报学习成果。(表达策略)与同组其他同学密切协作,准备模仿秀(协作策略)。 教学目标评析: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而这节课一开始就能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都能尝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较好的掌握了这一句型。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和指导。课结束后,学生将在网上讨论区发表自己关于动物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将经常关注讨论区,给予解答、评价和定期总结。 本节课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用英语回答问题、猜动物的英文名、上网找动物资料、制作电子贺卡、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中发表的观点、与他人合作扮演某一种动物,表演时用英语对话. Internet学习环境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模式由六部分组成:眼观情境,自我练说,耳听他说,协作合说,互相评说、迁移练说。概括起来可用六个字表述:观、说、听、协、评、移。 “观、说、听、协、评、移”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观:观看(察)情境,提高兴趣。老师利用在Internet网络查找到的适于言语练习的情境资源,作为激发兴趣的资料为学生创设出言语练习的情境,学生观看动画、观察图片,在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老师暗示性的引导和要求下产生“说”的欲望。老师的引导、要求是使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说:选材练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Internet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具有相似相关性的练说图片、动画、故事情节材料等,在“观”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可用多媒体录音机将自己的练习录下来。听:听老师、其他同学的口语表达。在Internet学习环境中听老师的示范、听其他学习者的言语表达,以此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用老师的示范、其他学习者的优点来促进自己的言语练说。此步骤也是课堂内的重要环节。协: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完成情境对话练习。对于给定的情境,学习者通过Internet上的语音聊天室,相互协作,完成对某情境的口语练习。在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展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以此促进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评:对其他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通过对其他学习者的口语表达结果进行口头(当堂)或书面(将评价发布在网络上,多在课后)的评价,也可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对协作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此评价过程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老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正确引导,并引导学生对口语表达规律的总结。移:意义建构,迁移练说。课内获得的口语表达规律,在课外继续进行巩固练习。在老师的要求和引导下,使学生自己将口语表达的环境从教室的课堂里扩展到校园的各个场景中,并从校园中扩展到家里、社会的各个场景里,以此强化意义建构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2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英语环境中大胆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教学目的: 1。 能听懂会说两个单词: tram transport . 2。 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用刚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课前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Step I. Warming-up1. Greeting 2. Review every week English.(通过每节课的课前复习使学生对每周英语更加巩固和掌握)3. Sing a song: If youre happy. (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们一起唱效果会更好) (分析:这个环节教师根据学校的情况在课前复习每周英语作为热身,这不但使学生更加巩固和掌握这些有用的英语词汇,更弥补了部分同学没有学习每周英语的不足,课前复习每周英语值得我们去学习。唱歌的时候可能部分同学对歌曲歌词不大熟悉,如果老师能加入到其中和学生们一起唱效果会更好。)Step II. Presentation (1) 1. Lets Learn,1.7: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Oh, so many transports! Lets have a look . (通过观察,复习已学过的交通工具,自然的引入新课,学习新单词tram, transprot) (2) Practice the words " tram, transprot. " .(老师通过让学生逐个练习读来纠正学生发音,并通过拼写单词,迅速背诵拼写单词来使学生巩固并掌握这几个单词.) (分析: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等工具使学生形象的认识了这些新单词,并通过形近单词的区别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通过个别的发音辅导,使学生的读音得到了纠正.)Step III. While task procedure (1) . Look and say. 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2) Play a game.(通过游戏使学生们在在开心愉快的情景中巩固并掌握了新句型,并利用了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既能使学生轻松,又能使其消化本堂课所学内容,游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句型的记忆,同时也赋予了英语一定的趣味性。)3)3.Do a survey. (学习句型:How do children in our group go to school?_children in our group go to school by_。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巩固句型。)(4)4. Lets listen and say.学习课文录音反复操作句型:He/She goes to school by从课文的学习迁移至日常的应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日常英语会话能力。StepIV. Post-task Activity. How do you get there?2. Lets chant .(从课文的学习迁移至日常的应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日常英语会话能力。运用世界各地图大量操练新授句型。运用“Lets chant.”的创作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教师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反复的对新知识进行强调,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利用游戏,竞赛和小组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环境中来,让学生们在在开心愉快的情景中巩固并掌握了新句型,并且通过活动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单词。更利用了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既能使学生轻松,又能使其消化本堂课所学内容,游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单词的记忆,同时也赋予了英语一定的趣味性。最后用一个CHANT总结结束了本课的教学,各个环节紧凑,条理清晰。教学任务贯穿到了每个环节。)课后小结:游戏环节教师可以多请几名同学,使更多同学能参与到活动之中,从而也增强了竞赛的力度。最后环节的小歌谣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充分利用,教师可减少前面游戏活动的时间来完成此部分内容。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 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1 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合理运用创新型教育手段拓展创新思维;2 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3 课堂中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创新思维;4 不断改进教法,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开发创新思维;5 进行积极评价,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创新思维。以期为今后的英语教学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创新思维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The so-called creative thinking, is the use of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at people open up new areas of growth in thinking ability, that is peoples thinking in the area of the pursuit of the best, the latest knowledge and original thinking. This paper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talk about my views : 1.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2. Based on double base, and carefully set the school cas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the training capacity to stimulate innovative thinking , self-study; 3.Classroom setting good question, inspire intellectual curiosity leading to innovation; 4.Continuously improve teaching training self-exploration, skillfully designed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inking; 5.Active evaluation, to create a rela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free creative thinking.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of English teaching a modest strength.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目录一、引言1二、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1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合理运用创新型教育手段拓展创新思维2(二) 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2(三)课堂中巧设疑问,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欲引导创新思维3(四)不断改进教法,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开发创新思维4(五)进行积极评价,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鼓励创新思维4四、结论5参考文献6致谢7一、引言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和创造精神。”二十一世纪要求人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求不断的通过自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又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 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 按爱因斯坦所说:“ 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而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也认为,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是“其产物的高度新颖性”,“获得这些产物过程的特殊性”,以及“最后对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衡量创造性思维目前还难以找到它的基本指标以及定量标准。总的说,创新性思维具有深刻性、独立性、稳定性、预见性等特征,其总的标志在于其“思维的效率”,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捷径的思维效率”。 那么,什么叫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自理变成理想、行动,实现创新性成果的意识活动。要明确以下要点: 第一,是以完成创造性活动为结果。 第二,应把整个创新过程作为背景,而不应只重视产生的结果。 第三,创新性思维是高级综合性的思维活动。 这里提到的“创新活动”是广义的。应当包括:给出新的概念,作出新的判断,提出新的假设、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等。 “创新过程”应从整体进行系统综述。“四环假说”,是对创造过程一种生动、形象的描述。四环,即定题、发散、收敛和验证四个“环”。四环连成一链,表明了创新过程的总的走向。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前环引导后环,后环对前环有肯定、修改或否定等作用。其表示有:创造性思维,应以整个过程为背景,才不至于以偏概全。 创新性思维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一方面表现在它解决问题的难度,是新问题的解决,或是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另一方面表现在它的特征(1)非常规性,也称“新颖性”(2)主动性,或称“能动性”(3)流畅性,也称流动性(4)灵活性,或多向性(5)综合性,是指创新思维往往有全身心的投入: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新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确如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言: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对于一个想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青年来说,应该以具备创新思想而自豪。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合理运用创新型教育手段拓展创新思维。新教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 “ 动起来” ,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 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本人在创意制作课件Where are you from?时,设计了“See the World”板块,在这一板块中,课件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课件呈现的课堂活动中,复习了旧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 “ 自学” 、“ 共学”和 “ 练习”的方法。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 “ 画龙” ,教师 “ 点睛” 。然后,在 “自学”和 “ 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 “ 练” ,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另外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我认为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和朗读课文。2。能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3。能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作业。4。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5。能阅读与所学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6。具有在预习课文时找出难点,并向老师质疑问难的能力。7。善于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只有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欲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适时地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 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 后,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又呈现新词snowy, foggy, rainy,问 “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 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到的够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不断改进教法,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开发创新思维。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创造性复述。发挥性演讲。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 (五)、进行积极评价,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鼓励创新思维。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 “ 异想天开” 、“ 标新立异” ; 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 不马上说: “ No , y o u a r e w r o n g ”而是说:“ P l e a s e t h i n k i t o v e r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简单划 “×”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 “ ?” ,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 的态度来肯定学生 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接班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 注意发展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比如你的发音很准确,回答问题的声音震响亮,你说的非常好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爱、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 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 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四、结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教师对其引导与自身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欲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认知,不断的自主创新,教育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献计献策。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我愿与大家进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参考文献1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08).3 钱旭华.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J, 2006,(06).4 刘 毓.创新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2021,(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6 教育部.中小学外语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致谢首先,我要感谢贺州学院外语系给了我这次继续学习的机会,感谢贺州学院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对我学习的鼓励和督促。感谢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谢泳涓老师,感谢她给我耐心的帮助与指导,让我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提高了专业实践总结;感谢那些曾经给我们授过课的教师,他们曾经给我关心和支持,并在各自学术领域给予指导。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及合理应用的调查报告 一、提出对学校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现状调查的原因2021年,中牟县教体局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室升级改造,在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2021年8月又安装了“班班通”系统。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在我县进行的校本研修中,我校的总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改革”,我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从2021-2021年3月做了五次调查。本篇调查报告对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意见,从而尽快达到推进本校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步伐的目的。二、调查的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对象是本校英语教师与八年级学生两大群体。1、教师座谈与问卷概况: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次,每次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问卷15份。调查对象是我校中学在职英语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五次。第一次:2021年3月,内容为:英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调查。第二次:2021年5月,内容为:英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优势调查。第三次:2021年9月,内容为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及与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调查。第四次:2021年12月,内容为教师是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调查。第五次,2021年2月,内容为教师在多媒体应用中的角色调查。2、学生座谈概况:为了解学生对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现状,在全校范围内调查了679名学生,调查对象分布在初中八年级全体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认识和态度等。三、调查的结果与说明1、学校信息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装备上迈开了一大步。仅以我们我校为例,调查显示,教师中有90%有家庭自备电脑,每个教研组都有二台电脑,供教师使用,每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4个,学生平均每10人一台计算机。目前,校园网络已经开通,电子备课室、教导处等、多媒体教室里的电脑等连通了网络,这对于全校师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另外,我校教师百分之百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均已经取得了初级和高级信息技术证书,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软件保障。2、多媒体教学在英语学科中优势。从教师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念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可程度,了解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距离。调查显示,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电教媒体具有示宏显微的特点,交互性强,能够活化教材内容,能有效处理学科中的问题占63 %,认为效果一般的占29%,没有一位教师认为是无效的。从本调查中可以反映出现代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总体上是认可和接受的。另外,44.1%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教学目标。72.1%的教师认为信息可以改变教学方式,75.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主要运用于收集、整理、加工,使用教学资源,认可它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只占33.3%,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技术是一种可以改变教学方式的手段,是一种可以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具备的能力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在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设计能力是关键所在。调查数据反映教师中有96.8%能熟练进行汉字输入、编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明显发现在输入的速度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中间,年轻教师的技术要好于老教师。有99%教师能整合课件,只是制作课件的质量有明显的不同。有90%的教师建立了E-mail邮箱,并且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它,能下载所需资料的占到了87%,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课件及其他各种网络上的材料。有10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上多媒体课。另外,信息技术由E-mail、到QQ再到BBS,以至发展到今天的Blog(博客),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层次十分明显。到今天,已经有10名英语教师在网络上建立了个人的教育博客。通过上面表格说明,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绝大部分教师能基本运用信息技术。还有,很多教师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绝大多数老师能够熟练地上透明体课,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运用占主导地位,交流沟通被弃置不用,这是学校信息技术开发应该引起重视的一块工作。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本校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与研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数据显示,教师无此方面的课题占73.2%,无论文的占68.8%,无公开课的占0%,有多媒体课件评比奖项的只占6.5%。这些数据反映出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有实践、无研究”的现状,也反映出在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方面亟待加大推进力度。4、教师是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 。 调查数据显示,95%教师平均每天将电脑使用与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其中只有40%教师备课中把课件依据自己上课的风格进行整合、制作自己的课件。60%的教师单单根据网上资源的课件进行备课,或删除、隐藏几个幻灯片。这充分说明教师没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备课这一环节。大部分教师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此外,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显示,80%的学生熟练文字输入、编辑,90%的学生熟悉Window20000,99%的学生能浏览网页,上网下载资料,50%的学生会制作Powerpoint,5%的学生能设计小报,100%学生能够使用电脑进行交流,比如发帖、QQ聊天等。这些数据说明近90%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学科整合所需的技能。此外,90%的学生认同网络的巨大功能,只有少数学生认为网络是有害的。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100%的学生能够接受90%的学生特别喜欢。四、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1)硬件基本到位。学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基本到位,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基础条件。(2)具备一定技能。从调查显示,师生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需的技能,这为进一步推进整合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操作基础。(3)多媒体在英语学科中的作用:a通过电教解决教材重点,突破难点 b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c通过电教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六、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的对策:要想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继续进行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以知识教育作为追求目标,那么现代化学校是一句空话。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不仅仅是改变学习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