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完整资料).doc

    • 资源ID:91792347       资源大小:967.54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完整资料).doc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分,共2 分)。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 )年代:A 6年代 B。 70年代C 8年代 。 9年代2以下不属于IS输出设备的为(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 打印机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A。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2维特征 D。 3维特征。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 C拓扑包含 。拓扑相交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的栅格矩阵时,第行第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N码与四进制OTON码值分别为:()A。 ,2 B.50,02。 , 1 。0,31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数据为: ( )A。属性数据 B。拓扑数据 C。几何数据 。统计数据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10、G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属性分析D统计分析1、数据处理是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距离湖泊00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缓冲区分析、ntrse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缓冲区分析、identy叠加分析、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 C. 缓冲区分析、erse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D。 缓冲区分析、clip叠加分析、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1、以下哪些不属于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A. 图形显示质量好 B。 多边形叠置分析较容易 C。 数据结构简单 D。图形数据量小14、“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 ) 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C。关系数据 属性数据15、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 ) A.游程编码 B。块码 C四叉树编码 .链码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6分,共3分)1、地图投影 2、栅格数据结构 3、D 4、空间分析 5、地理信息系统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0分)1、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五大基本功能。2、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简述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4、描述拓扑数据结构组织方式,并说明有何特点。5、什么叫空间缓冲区分析?举例说明空间缓冲区分析的分析步骤。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分)1、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有两种主要数据结构,请分别描述这两种数据结构和它们的优缺点。2、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拓扑关系的全显式表达。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分,共30 分)BBCCAA ACAAD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分)、 地图投影-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的地理坐标(,)与平面上对应点的平面坐x=1(l,j)标(x,y)之间的函数关系: y=2(l,j)、栅格数据结构-指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然后在各个网格单元内赋予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点是一个像元;线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组成;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集合来表示。3、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 数字表述。4、空间分析-综合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的通称。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获取有关空间信息。5、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五大基本功能。GI的构成:(1)系统硬件;()系统软件;(3)数据;()用户。GIS的主要功能:()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2)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5)空间数据的显示与输出。2、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答:点、线、面.(1分)矢量数据结构中,点用空间坐标来表示;线由一串坐标对组成;面是由线所形成的闭合多边形。(3分)栅格数据结构中,点是一个像元;线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组成;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集合来表示。(3分)、 简述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定位特征和拓扑特征):表示空间对象的地理位置及其空间相互关系。 属性特征:表示实体的特征,用来说明是什么。如事物的名称、类型、等级、数量等。时间特征:描述实体随时间的变化。4。描述拓扑数据结构组织方式,并说明有何特点。拓扑数据结构中,点是互相独立的,弧段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每条弧段始于起始节点,止于终止节点。拓扑数据结构的组织:结点文件:由结点记录组成。包括每个结点的结点号、结点坐标及与该结点联接的弧段标识码等。弧段文件:由弧段记录组成。包括每个弧段记录包括弧段标识码、FN、N、LP、R 多边形文件:由多边形记录组成。包括多边形标识码、组成多边形的弧段标识码以及相关属性等。主要特点:具有拓扑编辑功能,能保证数字化原始数据的自动查错编辑;可以自动形成封闭的多边形边界.5、什么叫空间缓冲区分析?举例说明空间缓冲区分析的分析步骤。答:空间缓冲区分析(ptial ufr anlyis)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4分)缓冲区分析三步骤:1)计算主体的综合规模标准化指数;(分)2) 计算主体对邻近对象的的最大影响距离;(2分)确定主体对邻近对象的实际影响度(Fi)与邻近对象离主体的实际距离(di)的关系分析模型,从而从实际距离计算实际影响度,或从实际影响度反推实际距离。(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有两种主要数据结构,请分别描述这两种数据结构和它们的优缺点。两种数据结构主要包括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 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里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及其组合体等地理实体。点:用空间坐标来表示;线:由一串坐标对组成;面:是由线所形成的闭合多边形。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栅格数据结构指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然后在各个网格单元内赋予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地物的栅格表示:点是一个像元; 线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组成;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集合来表示. 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栅格模型优点: 1、数据结构简单2、叠加操作易实现、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4、栅格图象便于做图象的有效增强 缺点:1、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要用压缩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2、难以表达拓扑关系3、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需要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量 4、数据存储量大 矢量模型优点:1、提供更严密的数据结构、提供更有效的拓扑编码,因而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如网络分析、图形输出美观,接近于手绘 4、数据存储量小缺点:1、比栅格数据结构复杂 2、叠加操作没有栅格有效3、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4、不能象数字图形那样做增强处理2、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拓扑关系的全显式表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215年1月目录1项目背景32总体目标及需求4。总体目标3.2建设依据43。2。1指导性文件5.2。技术规范523软件开发标准8324软件接口标准103。3建设内容13建设方案1.4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113.。数据配置管理系统13.4。2管理交换系统13。4。3在线服务系统133.4。4运行维护系统163.4。5地名地址匹配服务子系统163.6快速成图系统173。47互联互通17.4.8数字XX门户网站建设183。典型示范应用建设3。5.1应用建设模式223。52天地图·XX2移动用图系统23。5.4地质灾害管理系统23。5.5对接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83.56对接城市管理运行(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一期)83.5。7一村一镇一地图管理系统2836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2936建设目标296.2数据内容30。6.3数据生产流程31。6.数据建库313。5影像地图编制311 项目背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应整体规划、渐进实施、相互协调,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20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01年4月,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工程建设项目全部顺利建设完成,其中数字X在201年4月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广东、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目前全省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工作将全力推进全省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工作.截至203年,全省已有34个县(区)开始进行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数字城市推广应用和数字县(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电20321号)精神,XX市发展改革委、国土房管局关于报送我市2014年基础测绘项目的通知(穗发改规划203号)和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我市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穗国房办字20179号)明确要求各区将数字区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纳入014年度基础测绘项目,由各区落实经费、组织实施。2 总体目标及需求2.1 总体目标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I)、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PS)、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和多时相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实现空间数据的高度统一、集成建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XX区权威、标准、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提升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地理空间框架管理、运营、维护和数据更新的长效机制,推进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机制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互联互通。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地理信息服务,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通过数字X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加强应用,初步完成五个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的建设,强化应用服务功能,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为城市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实践科技强区理念.3.2 建设依据以上及本文提到的其他标准规范在本项目筹备及实施过程中有更新的均参照最新标准要求处理.3.2.1 指导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2)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4)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618号)(5)国家测绘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通知(国测国发21048号)(6)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发2121 号)(7)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城市推广应用和数字县(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电0121号)(8)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电14号)(9)市“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指引穗国房办字214100号(10)关于加强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使用管理的通知(国测成字20919号)(11)转发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使用管理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管发29484号)(12)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管理工作的通知(国测图发006号)(13)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国测图字2092号)()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68号)(15)关于印发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大纲的通知(国测国字091号)(1)关于全面推进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发201013号)(17)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发2013268号(1)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一村一镇一地图”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发013240号(19)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更新升级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发20486号3.2.2 技术规范()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3031801;(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GBT 30192013;(3)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规定GB03172013;(4)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B/T2370-200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60207;(6)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织规则GB 114-00;()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T 1032013); (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1139-2007;(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T 13989012;(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500 1:10001: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500 1:10000地形图 图式GBT 2025。2-200;(1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73006;(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00 1:000 :2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8.1-2007;(1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 :1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T 20258.226;(1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1:25001:50000: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306;(1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4部分1:250000 1:00000 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B/T202584-200;(1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 11-208;(19)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 1007-200;(2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 1:5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15。220;(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0000 1:5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05。3207;(22)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CH/T 0152001;(2)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120);(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H/T 10110;(2)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T 181200;(6)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 1831709;(2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B/T 1858200;(2)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99;(9)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H/Z 90120;(3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CH/T 01221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Z 90020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Z112011;(33)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207);(34)地理信息元数据(GB/T19710205);(3)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JJ/T7200;(3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1-02) (3)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 02012)(38)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CH/T 017-2012)(9)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B 22632006(0)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 T 030213;(41)地理信息基于位置服务多模式路径规划与导航 GB/T 0321213;(4)地理信息分类系统第部分:分类系统结构 GT 022.1203;(4)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T 21740-2008);(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技术规范(J 10-204);(4)地理格网(GB/T192009);(46)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GB/T 933.523 IS 19105: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BT18314200);(48)中国山脉山峰名称代码(BT 24832008);(49)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22);(50)中国水库名称代码(S29200);(5)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1198);(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H/T 104-005);(5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1-200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B/4356209);(5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03-19);(6)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1204).3.2.3 软件开发标准()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567-200)(2)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852008)(3)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9862008)(4)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08)(5)软件文档管理指南(/T16801996)(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GB/Z 8493-2001)(7)软件工程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用于项目管理的指南(GB/Z 201506)(8)信息技术 软件维护(/T 157006)(9)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GB/T 2082006)(0)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风险管理(GB/T 09-2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重用过程(B/T26224-200)(2)软件工程 开发方法元模型(B/T 2639201)(13)信息技术 软件重用 互操作重用库的操作概念(G/ 262472010)(1)信息技术 软件重用重用库互操作性的数据模型 基本互操作性数据模型(GB/ 26223-210)(5)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B/16-9)(1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 145-26)(1)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GB/T 1350-1992)(18)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T 14085-193)(19)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G/T 155-1995)(20)信息技术 CAS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指南(G/T 182-200)(21)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2-001)(22)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CAE工具的采用指南(GB/Z 8142014)(23)软件工程GB/T 902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T12008)(4)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可复用资产规范(T 25644200)(25)信息技术软件资产管理第部分:过程(G/T 26236110)(6)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139400)(27)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7)(2)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GB/ 10。1-06)(29)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2部分:外部度量(G/ 16260.2-200)(30)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内部度量(G/1260.3206)(31)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GBT16260。42006)()信息技术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G/T18。201)(33)信息技术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第部分:软件规模测量方法(GB/ 18491.22010)(34)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 第3部分:功能规模测量方法(1491。32010)(35)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 第4部分:基准模型(B 18491。4210)(3)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第部分:功能规模测量的功能域定义(GBT4915-2010)(37)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 第部分:GT8491系列标准和相关标准的使用指南(GB/ 18416-1)(38)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GB/T18901-202)(39)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部分:策划和管理(B/T805.2 -02)(4)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T18905。 -2002)(1)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GB/T89054 002)(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BT190. -002)(43)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GB/T18905.6 2002)(44)软件工程 软件测量过程(GB/T2017200)(45)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SQa指南(GB/T 250。-21)(6)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商业现货(C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250。512010)(4)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uaRE) 易用性测试(/ 200。224)。3.2.4 软件接口标准()GB25530-2010ISO9119:005)地理信息服务;()地图服务接口规范(遵从GC-WS);(3)网络覆盖服务规范 (遵从GCS);(4)网络要素服务规范(遵从OGC-WF);()网络处理服务规范(遵从OG-WP);(6)地理编码服务规范(遵从WFSG);(7)网络切片地图服务规范(遵从GCWM);(8)目录服务规范(Cataloge ervicefor wb,遵从OGC-CSW)。3.3 建设内容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推进政府部门间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辅助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为社会民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数字X地理空间框架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五部分构成,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一库、一平台、多应用”。依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求,结合X区地方实际需求情况,项目建设将在软硬件、网络、政策机制以及标准规范等支撑与保障条件的支持下,利用各种已有的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提取,实体加工、数据重组、产品制作等,分别形成满足专业部门、政务部门、以及公众应用需要的公共平台服务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应用服务系统以及管理维护系统将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发布成各类标准的数据服务;各类应用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接口,调用数据及相关功能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业务应用.数字XX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支撑环境建设和组织运行体系建设、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建设等。主要内容包括:u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u 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u 典型示范应用建设;u 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建设.3 建设方案3.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数字X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依照通用性、先进性、唯一性和安全性的建设原则,以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为基础整合资源,依托框架数据库,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平台采用S架构搭建,采用e Servic、Javcr A等技术实现平台的模块化,可组装化和接口标准,具备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二次开发接口,方便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地图与地理信息,便于专业用户搭建业务系统。利用eb服务实现地理信息的集成;采用面向服务的SO架构来搭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的注册、发布、管理方面则采用SB总线来实现对服务的集成和灵活管理;采用消息中间件实现对消息的智能路由和传输。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提取、整合、扩充和保密处理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面向公共管理的产品数据集.具体形成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等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以此作为数据基础,研发网络化运行的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建立XX区唯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为部门资源共建共享和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便利条件。XX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功能应满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 3318013、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规定GB/T3017-213的要求,平台由数据配置管理系统、管理交换系统、在线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地名地址匹配服务系统等部分组成。中标方需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并响应招标方其他需求.如标准中的某些建设要求未在以下详细需求描述中存在,依然需要中标方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XX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应使用符合省国土厅要求的平台,并在XX区政务网和区国土分局内网分别发布,其数据分别是未经脱密的基础数据和经脱密的政务数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面向服务的公共地理要素提取;(2)地名地址信息集成与编码;(3)数据重组与实体化处理;()电子地图产品制作;(5)数据配置管理系统;() 管理交换系统;(7)在线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地名地址匹配服务系统;()构建互联互通;(1)数字门户网站建设。3.4.1 数据配置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之中的数据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但又与基础地理信息在数据组织、表现等方面有所不同.数据配置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公共平台数据的快速转换、便捷配置与有效管理。数据配置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包括:(1)数据导入,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和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导入;()地图符号定制,自定义地图符号的可视化定制;()智能地图配置,自动化的一键成图;(4)制图模版设置,基于专家经验的制图模版;()数据处理,包括投影转换、格式转换等;(6)屏幕显示配置,地图显示比例尺范围定制;(7)地图注记设置,支持多种注记排列方式、注记防止重叠、注记阴影等注记设置;(8)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缓存预生成,自定义范围的缓存更新;(9)自定义分组输出,输出比例尺、输出范围、自定义输出格式设置等.(10)五域空间谱技术,提供视场、主题等基础维度,能够对于空间关联的专题大数据进行统一的定位,实现异构大数据的空间序化。3.4.2 管理交换系统管理交换系统具备数据交换管理、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对数据集的集中管理和相互间的交换,以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安全维护。(1)数据交换管理实现目录与元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及专题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相互间的交换.(2)前置机交换模式用户可通过前置机将自身的资源注册到平台统一的交换中心,也可发现平台中更新的最新资源,通过前置机进行数据资源的申请使用、交换请求、审批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3)安全管理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设备与策略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策略的统一配置、分发和管理,包括身份验证、日志管理、事务管理和数据备份等功能。3.4.3 在线服务系统X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线服务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设计理念,以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分离。要求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包括如下几种类型:认证服务、目录服务、元数据服务、地图应用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接口服务、数据发布服务、服务注册管理服务、二次开发服务、定制服务、三维应用服务、零码组装服务、路径分析服务、可视化服务、数据服务、数据应用分析服务、数据分发服务,并同时提供空间数据引擎接口。具体功能包括:认证服务对用户使用各项服务的资格进行验证,确认用户可否取得授权调用相关服务。主要通过接口实现。目录服务通过提供对信息资源目录依据标题、关键词、摘要、关键字、全文、空间范围、登载时间等方式的浏览、查询和检索功能,便捷用户快速定位感兴趣的数据集.元数据服务通过提供元数据注册,元数据下载,以及数据的图形预览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全面的了解数据集情况。地图应用服务通过开发地图浏览、定位、量测、属性查询、标注、统计、空间分析和专题图功能等,为用户提供在线的、实时的地图应用服务。地理编码服务重点实现基于地名地址匹配的地理编码服务,即通过将外部的专业部门非空间数据与地理编码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地名地址建立关联,让没有空间位置信息的专业部门数据具有空间概念,动态生成专业信息点.地理编码服务实现的具体过程包括对外部数据中地名地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智能匹配、未匹配数据的地址化、专题数据图层生成等,实现专题数据的空间定位。数据接口服务平台提供标准接口服务包括网络地图服务(WS)、网络要素服务(WS)和网络覆盖服务(WS)等.并能提供根据用户在线提出的个性化、非标准的服务申请,通过整理、加工、提取、分析等过程,形成最终结果并反馈的功能。数据发布服务为了支持其他部门将自身可共享的专题信息以规定的形式发布为共享数据,供其他用户访问调用。服务注册管理服务提供对于第三方服务的注册管理服务功能,支持服务的注册、查询、聚合和链接。二次开发服务为专业用户提供了调用平台各类服务的浏览器端、移动端、WE协议客户端二次开发接口,实现对地理信息各类服务资源和功能的调用,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公众用户开发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难度,并与行业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实现增值业务应用系统。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现有比较成熟的开源Jaasrpt接口库.除了面向互联网的接口外,还提供面向移动网的接口.浏览器客户端开发接口.平台客户端提供了一套简单易用的JaaSipt AP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在浏览器客户端实现浏览器端交互动作,服务端查询、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浏览器上的展示,轻量级的客户端功能等;WEB协议客户端开发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完整资料).doc)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