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doc
-
资源ID:91794599
资源大小:872.54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doc
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业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1、标题.32、摘要.33、关键词.34、正文: 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5、参考文献.8写作提纲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2、为了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二、助困扶优树立自信心三、躬身实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四、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1、抓住特点,培养兴趣2、直观形象,唤发兴趣3、精心设疑,诱发兴趣4、通过游戏,激发兴趣5、通过实践,加强兴趣五、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1、设计情景,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期待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注重教学时的语言艺术,吸引感染学生激发兴趣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利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是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自信心 生活实践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最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地探求知识,把握方法,研究规律,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要让初中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就必须先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2】。现就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出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爱数学、学数学,必先要让学生爱教数学的老师,做老师的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通过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热情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学生对于其谆谆教诲,听言从行。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并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亲和力,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失去了兴趣。所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故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数学教学成功的第一步。1、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庄重的外表,优雅的举止,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语言,都会使学生欣赏,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要和学生多接触,多沟通,交流思想,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用自己的真心获得他们的信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勇于拼搏。2、为了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优生受到表扬鼓励的机会多,参与训练的机会多,课外受辅导的机会多,而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和辅导的机会却很少。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有爱心、公平心,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因为有爱,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助困扶优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者一定要承认自信有差异,更要相信自信可以转移。往往在学生中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学习有困难,原因是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毅力,自卑感强。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在心理上为他们搭建一个自信的平台,使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并及时捕捉他们学习中点滴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3】。比如每次检测,凡是学生有进步都要进行表扬予以肯定,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更是给予较多的表扬,特别是当基础差的同学一旦有了闪光点,要大加赞赏,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承认,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多层次、全方位给予鼓励和帮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鼓励他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在学习上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这种学生,只要有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我们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即使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能动辄训斥,挖苦讽刺,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其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他们,使他们爱上数学这门功课。同样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扬其长避其短,适时的给予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这样,学困生就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的积累,有助于他们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即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三、躬身实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使之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并且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求知,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能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而要让初中生学好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但初中的学生仍保留着一些小学阶段较为直观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建立数学模型,把理论知识很好的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和谐积极地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1、抓住特点,培养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接受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和快乐,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2、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给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有效的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正确引导,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5、通过实践,加强兴趣 “ 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一些抽象的学习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加上自己的实践,就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学习知识,对学习知识充满期望,从而加强学习的兴趣。 五、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常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5】。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4】。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应当说“教”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学”才是目的。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知道学习重要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以学习为乐趣。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由此,在教学中要做到:1、设计情景,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期待在生活中被期待的事物,与已具备的知识有联系并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都能引起人们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感兴趣,才能自觉地、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数学问题的探讨,来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1】。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诀?”。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也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收成、人口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这种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在实践中发生质的改变。六、注重教学时的语言艺术,吸引感染学生激发兴趣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要交流工具,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其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晰、流畅、简洁。而要想讲一堂高效优质的数学课,教师的语言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应在创设问题及愉悦上下功夫,尽可能避免空洞的平铺直叙,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教师的语言清晰,健美,富有趣味性、启发性、逻辑性,才能象指挥棒一样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课堂的第一句话、第一个提问开始,力求做到精心推敲,精心设计,使学生上课后迅速做到精力集中,眼神汇聚,充满兴趣,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适度兴奋中开始。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1方国栋.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1(6).2冯永明.怎样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J.教育与职业,1992(7).3宁焕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3)4 柯汉林.教与学.中央民族出版社.5 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昆 明 学 院 2021 届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子课题题目 姓 名 学 号 所 属 系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2021 年 6月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概述3(一)数学解题能力的含义3(二)构成数学解题能力的基本要素3二、小学生在解数学题中存在的问题4(一)欠缺敏锐的观察力4(二)基础数学知识掌握不熟练4(三)解题的思维方法不灵活4(四)解题缺乏耐心4(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5三、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5(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能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5(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6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7(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7(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8(三)培养解题的灵活性9(四)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11(五)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2注释:13参考文献:13致 谢15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也把解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解题效果。因此,研究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实质、重要性及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理所当然地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 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因此,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小学生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也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错综复杂的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与预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题的过程。一、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概述数学知识本身是为解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训练将数学知识和能力内化并上升为数学素养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更应该善于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让学生在解题中真正学会数学。那么什么是“数学解题能力”呢?构成数学解题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数学解题能力的含义数学解题能力是指利用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数学解题能力也可以指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主动尝试着把它转化为已有的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问题解决、知道同一道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主动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能力。(二)构成数学解题能力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学习是在认知指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个性数学品质的过程。小学数学解题作为小学生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综合起来说属于一种认知学习,也就是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进行信息材料加工,建构新信息的过程。数学解题能力看作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等综合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能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1二、小学生在解数学题中存在的问题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小学生在解数学题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一)欠缺敏锐的观察力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常常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致他们在做题过程中常出现如下现象。1做题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得观察过程凌乱,不能准确地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重点;2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看错题,看漏题,有些明明会做的题目,就因为看题不认真、不仔细导致出错;3小学生在做题时过于盲目,习惯以点代面,难以综合整体来考虑问题,导致思考不准确。(二)基础数学知识掌握不熟练在小学生群体中,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对许多重要的基础知识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痕迹,许多公式也记不牢,即使记住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这就导致题目无法做出来,做过的题目隔一段时间很难再记住,做错的题目,老师讲过后还是继续出错。(三)解题的思维方法不灵活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确定解题思路。(四)解题缺乏耐心他们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对于一道题,还没看完,就急着说“不会”,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调度紧张起来,这样就导致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把完成作业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其他同学身上,甚至躲避作业,学习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碰到难题就退缩。(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做题时只讲速度、结果、不抄题、不仔细审题、没有规范、详细解答,听课时不注重概念的理解,只听讲几道例题,做作业应付了事、马马虎虎无所谓,自控能力差。三、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解题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去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能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自然而然提高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而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务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2这就要求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时,要求学生大胆假设,敢于猜想,并用分类、归纳、比较、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路不断开阔。比如:四年级的125名同学去工厂参观, 经过讨论决定租车去。经过了解得到如下信息:小轿车限坐6人,每辆100元。中巴限坐24人,每辆300元。请你设计租车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方案及原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个性得到张扬,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 ,这就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把培养数学思维贯穿其中,这种贯穿可以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使之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从而达到启迪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能对启迪学生各方面的数学思维起到重要作用。(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离开了它们,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大部分小学生不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方法的领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进行总结、归类、推广、引申,常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际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时,教师选择班里准备六一分组表演节目为素材。内容是:“班里男生有多少人?(22人)女生有多少人?(26人)”同学们做了回答。“六一儿童节全班同学分6组表演节目,每组多少人?列式计算,并说出你的想法。”同学们很快就算出来了,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根据班男生有22人,女生有26人来求班里一共有多少人,又知分6组,就可以求出每组多少人。“如果用综合算式怎样列式?”要求同学们列算式并说出结果,一男生说:“26+22÷6=8(组)。”另一同学站起来说:“他列的算式不对。我们先求全班人数,用男生的22人加上女生的26人是48人。从她列的算式中应先算22÷6,所以不对。要想先算26加22的和,我觉得应当想一个办法。”从而引出小括号的用法,小括号就表示要先算。使学生知道,要想先求我班有多少人,就得用小括号来帮忙。认识到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新课,学生兴趣浓,真正理解了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效果好。由此看来,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错综复杂的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条理性的分析与预测,进行创造性思考,体验探索与解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五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识别,规律的发现以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都离不开观察。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研究对象的特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自问和反思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2运用多种感官,全面细致地理解题意,勤于思考。要求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解题的目的、任务,将题目中的信息记录下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主动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要求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分钟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走的路程和。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1注重“双基”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最基本的抓起,即从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抓起。(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做到理解、熟练。例如对于概念的掌握,学生要理解得准确、透彻,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叙述这些概念,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概念,对于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并能熟练运用。能做到、做好这些,也就意味着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更意味着解题有了依赖的基础;(2)在“双基”教学中培养解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研读课本,从中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钻研的好习惯;教师应旁敲侧击给学生指出解题的关键,让学生深入思考;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学生意见,进一步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题。 2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推动新的学习,让学生自觉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类和概括,形成网络型的知识表征模型。 3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清晰的表征。例如,教师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将一个圆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180°的角,再将半圆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90°的角,再将90°角的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45°的角,由此推想,如果把半圆纸片等分成180份,用它可以度量出最小是1°的角,从而使学生理解量角器的制作原理,明确用量角器量角就是要在量角器上去找到与所度量的角相等的一个度数。接着让学生通过对量角器的观察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度量去体验量角的方法,并形成规则式的表征。(三)培养解题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方位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很容易形成机械思维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解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针对这一现象,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条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解答“小红有黄花、白花共50朵,白花占,白花有几朵?”对于这类型的题,就可变换提出新问题。如:黄花有几朵?黄花比白花多几朵?黄花是白花的几倍?等等。再如12-8=4,可以有以下十种提问方法:A.12减去8等于几?B.12减去8,还剩多少?C.12与8的差是多少?D.8与什么数的和是12?E.12减去什么数等于8?F.8加上什么数等于12?G.12比8多多少?H.8比12少多少? I.12-X=8,X等于多少?J.8+X=12,X等于多少? 如果要换一道乘法或除法题,问法就更多了。一题多问,这种练习要经常进行,学生对于数量关系就理解得更透彻了。同一道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上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灵活性。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如“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1500米的路,前三天完成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对于这道题可把1500米当作单位1(用1来表示),启迪学生的新思路,便可有以下解法:3×(1-20%)÷20%=12(天)1÷(20%÷3)-3=12(天)3÷20%-3=12(天)等等。这样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便可充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3一题多变。用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互换等形式在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1)改变条件的顺序或叙述方式。如:“一个学校每个教室装4盏电灯,有9个教室,一共要装多少盏电灯?” 可以改变已知条件的顺序,成为:“一个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装4盏电灯,一共要装多少盏电灯?”在有些题目里,“甲比乙多几”可改变叙述方式,说成“乙比甲少几”。 (2)改变应用题问题的提法。如:“四年级学生植树30棵,三年级学生植树16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可以把问题改变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植多少棵?”“三年级再植多少棵就和四年级一样多?”“四年级植树棵数是三年级的几倍?”“三年级植树棵数是四年级的几分之几?”“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百分之几?” (3)改变应用题条件中的数据。如:“一堆煤25吨,运走,还剩多少吨?”改变为“一堆煤25吨,运走15吨,还剩多少吨?”两种说法仅“吨”一字之差,但实际意义截然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 (4)改变应用题条件的内容和形式。如:“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其中一个条件3:2可以变换成:a、大豆占,其余播种玉米。b、玉米占,其余播种大豆。这样,学生对“比”和“分数”,“按比例分配”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更加清楚了。 (5)把应用题中的某一条件与问题交换。如:“同学们栽树栽了8行,每行9棵,一共栽了多少棵?”“同学们栽了72棵树,每行栽9棵,可栽多少行?”“同学们栽了72棵树,共栽了8行,平均每行栽几棵?”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变换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就不相同,应该选择不同的解法。 一题多变,应在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以后才能进行变换;否则,会在变换中产生混乱,效果适得其反。(四)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与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决定了他们在下次学习和应用知识时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少获得成功体验,所以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做题缺乏耐心,因此,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让解题缺乏耐心的学生有能正确解题的决心。1给解题缺乏耐心的学生确定合适的解题任务,积极评价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进步,使这些学生在解题中具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能正确解题的自信心。2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解题缺乏耐心的学生能主动走进知识,提高他们对题目内容的关注度和数学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的兴奋度。3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能力、学习努力程度及学习的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素与取得的解题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既要找到产生数学解题困难的原因,更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从而克服在解题方面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文化的介绍,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五)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听、说、审、检、作业书写的习惯,也就是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1认真听“讲”的习惯。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 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2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3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4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因此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好习惯; (4)验算的好习惯。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一工作做好。注释:1郜舒竹.小学数学解题论D.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