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凹陷的X线、CT、B超表现及病理对照(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胸膜凹陷的X线、CT、B超表现及病理对照(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胸膜凹陷的X线、CT、B超表现及病理对照 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又称胸膜尾征、兔耳征等,是周围型孤立性肺肿块常见的X线和CT征象之一,本文通过58例具有胸膜凹陷征的肺周围型孤立性肺肿块的X线、CT、B超、病理对照以探讨胸膜凹陷征对鉴别肺周围型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1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本所及肺部肿瘤研究所4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具有胸膜凹陷征的肺周围型孤立性肿块样病变58例,其中肺癌39例,结核球19例。病灶大小24cm,所有病例均由X线或CT定位发现,然后进行B超检查。手术肺标本用Heitzman法充气固定,然后摄标本软X线片,并作石蜡包埋,HE染色,病理切片。2结果在X线及CT表现上,胸膜凹陷征的形态在影像切线位上常见于两种表现:“V”形幕状影,其基底部呈三角形与胸壁相连,宽约15cm,尖端指向肺内病变,长约0.52cm;线状影,一条或多条,一端与病变相连,另一端与胸壁相连,长约14cm、宽约13mm,有作者报道胸膜凹陷征可表现为星状阴影,此影像在体层片上易显示,在我们的材料中出现率较低,通过病理对照,我们认识到:此种星状影是胸膜凹陷的正面投影,应归在“V”形幕状影中一并讨论。58例周围型肺肿块样病变胸膜凹陷征的X线、CT分析结果,相应的B超及病理表现分别于表1、2、3。表158例肺内肿块型病变胸膜凹陷X线、CT分析部位V形幕状影(例)线样影(例)CTX线+断层CTX+断层肺尖2725侧胸壁11111717前后胸壁8263纵隔胸壁1110 22212625X线CT共发现2536肺癌n=391923肺结核球n=19613统计 21.460.48(CavsTB球)P>0.05>0.05(1) 表1示“V”形幕状影25处,线状影36处,共计61处,其中3例病例既有“V”形幕状影又有线状影。(2) CT 发现“V”形幕状影22例,逐一测量CT值,有3例呈水样密度,此3例在CT表现上为宽基底的“V”形幕状影,均为肺癌,但与结核球间无显著差异(2=1.0,P>0.05)。 表2X线、CT显示“V”形幕状影时B超表现及病理改变B超表现病变统计(CavsTb)病理改变统计(CavsTb)Ca(n=39)Tb(n=19)2PCa(处)Tb球(处)2P肺表面(脏胸膜)“V”形改变1517.04<0.01脏胸膜不增厚呈“V形凹陷”(21)(1)9.67<0.01胸膜呈锥形增厚22NS*肺内纤维间隔网增生伴局部胸膜增厚粘连(3)(4)3.43>0.05胸膜增厚中断13NS并增厚(2)(3)胸膜受侵NS186(26)(8)回声类型低均匀151“V”型凹陷胸膜内有液体增强不均匀35胸膜增厚呼吸移动有151脏、壁胸膜间无粘连无25脏、壁胸膜间有粘连*NS 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表3X线、CT影像为线状影时B超表现及病理改变B超表现病变统计(CavsTb)病理改变统计(CavsTb)Ca(n=39)TB球(n=19)2PCa(处)Tb球(处)2P胸膜凹凸不平呈锯齿状750.154>0.05胸膜肥厚粘连(8)同左(7)1.34肺间隔网及幕状短纤维增生>0.05脏胸膜呈浅“V”改变1104.90<0.05脏胸膜凹陷相互贴在一起(17)13.36<0.01胸膜正常66肺间质增生(6)无胸膜肥厚粘连(25)(13)呼吸移动有176脏壁胸膜间无粘连无75脏壁胸膜间有粘连表2、3所示在58例肺肿块样病变中,共发现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改变72处,而X线、CT发现61处,其检出率为84.7%,其中形成“V”形幕状影的病理改变34处,线状影者38处。而肺癌具有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改变51处,结核球21处。B超能发现“V”形幕状影占X线、CT发现的96%(24/25),而线状影占63.8%(23/36)总的发现能力77%(47/61)。3讨论3.1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典型的胸膜凹陷为脏层胸膜似喇叭样凹向肺内病变。许多作者14认为胸膜凹陷征在X线及CT上形成“V”形幕状影及线状影,病理上基本见于两种改变:形成典型的胸膜凹陷;肺内间质支架纤维组织增生及胸膜局部增生肥厚粘连等。亦有些人5认为小的肺不张也是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对于典型胸膜凹陷征的形成机理,许多作者15认为是由于肺部病变内瘢痕形成、牵拉局部脏胸膜呈喇叭样凹向病变,由于胸腔为负压并有生理性液体存在,因此,脏胸膜内凹时所形成的负压空间吸引生理液体,使之聚集。有时凹入的脏胸膜彼此间相贴而张开的喇叭口部分较短,X线、CT影像上仅显示线状影而无喇叭形影。根据Weibel6理论,肺间质支架由相互连续的胸膜幕状短纤维,肺泡-肺段间隔的肺内间隔纤维网;围绕气管壁的轴纤维形成,当肺间质支架因病变刺激而反应性增生时可表现为肺内纤维间隔网、胸膜幕状短纤维增生,加之局限性的胸膜增生肥厚粘连也是在X线、CT影像上形成“V”形幕状影及线状影的重要病理基础。表2和表3所示,此种病理改变肺癌和结核球均可出现,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3.2X线、CT对于胸膜凹向的诊断限度本组资料表明,肺尖部的胸膜凹陷,平片加断层较CT能更好发现,前后胸壁者CT多有发现。因此X线、CT互补检查,有利于多发现此征。胸膜凹陷征的出现情况以及形态学表现对于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本组资料表明,在肺癌和结核球间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X线、CT对观察“V”形幕状影及线状影的内部结构如胸膜是否正常、有无肥厚粘连等不够理想,尽管在CT影像上能够测量CT值,证实其内有无液体。但本组资料表明,22例“V”形幕状影中3例呈水样密度,检出率13.6%(3/22)。在肺癌和结核球间亦无显著性差异(2=1.0,P>0.05)。因此,X线、CT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较高84.7%(61/72),但X线、CT不能很好地反应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内容,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的意义不大,本组资料也说明这一点。3.3B超对于胸膜凹陷征的诊断意义高频超声对于胸膜微小病变及胸腔内局限积液情况都能很好地显示。实时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呼吸时脏壁胸膜运动情况,判断是否粘连。B超能够显示X线、CT影像上所形成的“V”形幕状影,并且能鉴别典型的胸膜凹陷和胸膜肥厚粘连及肺间质增生。由于典型的胸膜凹陷间有生理液体存在,成为很好的声窗,在声象上呈均匀的无或低回声,积液的两侧为凹向肺内病变的脏胸膜,在声象上形成较强的“V”形回声带,厚度约1mm左右。如脏胸膜凹入肺病变内,通过有积液的声窗,还可以观察肿块情况,当患者呼吸时,凹入的胸膜亦随之移动,提示与壁层胸膜无粘连,本组资料39例肺癌在X线、CT定位下,B超发现15例典型的胸膜凹陷,敏感性38%;对肺癌的鉴别特异性94%。凹入肺内病变的脏胸膜若彼此之间相贴,便形成线状凹陷,相贴的部分无声窗,且肿块未贴近胸膜,B超不易观察。而张开的喇叭口部较短,在声像上只形成较浅的“V”形改变,深度不超过2mm,呼吸时与壁层胸膜无粘连,其间可有少量液体存在。此种B超表现,39例肺癌中有11例,19例结核球中未见此种改变,两者间亦有显著性差异(表3,2=13.36,P<0.01)。对于肺间质支架纤维网增生和胸膜肥厚粘连,B超能鉴别胸膜肥厚的程度及范围、粘连情况,声象上表现为胸膜凹凸不平,呈锯齿状或锥状。呼吸时脏壁胸膜粘连,其内无液体。本组资料表明,此种声像改变及相应的病理变化对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的意义不大。在病理上,典型的胸膜凹陷对于鉴别肺周围肿块形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X线、CT影像不能反应胸膜凹陷的病理内容,而只能反应其外观形态,B超在X线、CT定位下能发现胸膜凹陷征内部细微结构,对于“V”形幕状影B超发现能力是X线CT的96%,而线状影为63%。X线、CT发现胸膜凹陷征的敏感性较高,定位准确。在其定位下,B超可发挥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详细观察局部胸膜的改变,继而帮助判断肺占位的良恶性。三种影像相结合,对鉴别良恶性肺周围型肿块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100036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放射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参考文献1 Hill CA."Tail" signs saaociated with pulmonary lesions Critical reappraisal AJR,1982,139:3112 马大庆,等.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诊断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1984,18:243 肖湘生,等.胸膜凹陷形成的病理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4 李研瑜,等.胸膜凹陷征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175-1775 Shapiro R,et al A useful roentgen sign in the diagnosis of localized bronchioal veolar carcinoma.AJR,144:516,19726 Weibel ER,Looking into the lung:what can it tell us? AJR,1979,133:1021(收稿日期:1997-10-03)织物键盘开关X 型结构的研究郭 倩,张美玲,刘双宝,王 瑞(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摘 要:键盘是计算机重要的组成部分,织物键盘具有柔软特性,可克服传统键盘不可折叠、弯曲、洗涤等缺点。依据硬质键盘开关行列矩阵电路的原理,X 型结构三维异型截面织物的设计以实现开关织物化,达到柔性效果。其由上导电层、绝缘层、下导电层构成,通过上下两层界面中分别织入经纬向金属丝,形成代替上下传导层的功能,经上机织造形成织物及分析测试,能够实现键盘开关功能。关键词:织物键盘;三维织物;X 型结构 中图分类号:T S10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028(202101 0025 04 柔性织物键盘是纺织品与电子学科交叉的产物,属于电子纺织品发展的方向之一,它有机地把纺织材料与电子材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不失电子材料应有的功能,又保持着纺织材料的特色。本课题研究X 型三维异型截面织物的设计,实现开关织物化,以达到柔性效果。而且具备以下优势:生产成本相对低下,更易广泛应用;原理结构简单更易生产及维修。1 三维异型截面织物设计原理本文所设计的三维异型截面织物键盘开关,研发原理是依据硬质键盘行列矩阵排列的电路原理,如图1,将导电金属丝与普通纱线一起织成织物,分别形成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中间层为普通纱线形成的绝缘层,经织造形成连续交替的支撑单元和孔洞单元结构,其孔洞单元与键盘按键位置一一对应。在孔洞单元的上层织物植入里面浮长线较长的经向导线,构成开关的列电路;在孔洞单元的下层织物对应地植入里面浮长线较长的纬向导线,构成开关的行电路。对于孔洞单元的织物结构,当按键层上的任一按键受压时,该按键对应孔洞单元的上层经向导线与下层纬向导线能够有效接触,导通键盘开关电路;对于支撑单元的织物结构,当按键层上的任一按键释压时,与该按键对应孔洞单元相邻的支撑单元能够使对应孔洞收稿日期:2021 12 18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08003作者简介:郭 倩(1988 ,女,河北唐山人,学士。单元恢复原状,断开键盘开关电路。图1 织物键盘结构图2 X 型织物的设计与织造2.1 X 型织物设计X 型织物正是在三维异型截面织物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为了直观地表现所设计的X 型织物的各系统经纬纱的交织情况,其截面示意图如下:在截面示意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织物主要结构呈 X !型结构,根据其截面直观形状,称之为X 型三维织物。其中 47!代表47根纬纱, 18!代表各层经纱。其中X 型组织结构主要起支撑作用,为上下层传导作用的部分支撑起一定的空间。为了使支撑部分的组织结构紧密,特设计X 型的支撑部分的组织为平纹组织,直到三个X 型支撑结构完成后,各系统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其中1、2、3、4系统经纱为上层经纱,5、6、7、8系统经纱是下层经纱,织物经密是原来各层的2倍。为了使其传导层作用的上层经纱金属丝和下层的纬纱金属丝在按压状态下能够良好地接触,上下层均采用3/1的斜纹组织。3/1组织较2/1或者1/1组织更有利于金属丝显露在表面,其原理为:由于组织为3/1,经纱的经纬向浮长均为3,因此上层织物的经纱金属丝在该层织物正反面浮长均为3,由于下层织入的纬纱金属丝需要与上层的经向金属丝进行交叉接触,所以织入该层的纬纱金属丝能够最大地与下层金属丝接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图2 X 型织物截面示意图根据织物的厚度要求预选经纬纱层数,以三维机织结构截面图为设计依据,确定各层经纬纱的交织规律。根据结构示意图将其量化为三维结构特征参数,即通过计算获得一个组织循环中各系统纱线根数,据此画出纹板图,最后得到上机图。2.2 X 型织物的织造2.2.1 织造工艺参数表1 织造工艺参数棉(tex筘号综片数每筘齿穿入数幅宽(cm总经根数(根402106888.2704根据设计需要,纬纱金属丝在30、33、34、37、41、42、45或者其它循环的序号时织入,具体情况根据变化的方案而定。在设计中,有几种变化的方案,X 型支撑部分的组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上下层的循环,即第纬到第第29纬的组织不变,第30纬到第45纬的组织作一定的循环,循环情况可根据具体方案而定。本次织造不作循环,在第30、33、34、37、3841、42、45纬中织入金属丝。2.2.2 织造要点采用二维织机CSW 03型电脑织样机织造三维织物,利用多层经纱的各层经纱开口运动规律不同,进行X 型织物的试织,织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合理分层,在X 型织物中,直接根据组织需要和织造条件对经纱进行分层。X 型织物基于四层织物的织造原理进行设计,将经纱分为4层,1、2层系统经纱为一层,3、4层系统经纱为一层,5、6层系统经纱为一层,7、8层系统经纱为一层。经过分层,直接可以织造。合理吊综,为了使织物的组织有比较紧密的效果,将分层的经纱所吊的重锤选用合适的重量,织造出来的上下层织物外观效果都比较平整。中层经纱长度和张力的控制,在织造过程中,X 型织物中间的3、4、5、6系统的经纱织造变化比较大,经纱屈曲变化波动较大,所需要经纱用量也比1、2系统和7、8系统的经纱用量都大。3、4、5、6系统经纱在织造过程中受张力影响也比较大,还需要对其张力进行人为的改变,合理调节经纱张力。经纬纱金属丝的控制,将整理的普通经纱全部上机,根据设计要求找出上层经纱金属丝的具体位置。要保证金属丝的顺利织造,确保不会中断。3 X 型织物开关的测试及分析3.1 X 型织物开关成品分析上机织造后的织物正面图如图3所示,织物截面图如图4所示。织物正面外观平整,显示出明显的3路金属丝,其将与下层纬纱金属丝形成行列矩阵排列;织物截面形成清晰的X 型结构,正是通过3个 X !中层的支撑,使得在起传导层作用的上层与下层之间有着良好的空间。在这空间的作用下,上下层没有接触,其中上、下层起计算机键盘的上、下传导层的作用,正是在这一定空间效果的作用下,上下传导层才能在没有接触工作的情况下起绝缘作用。X 型织物开关成品经密:上下层平纹部分织物经密=172根%8cm =215根/10cm,上下层3/1斜纹部分织物经密=215根/10cm 2=430根/10cm(各层的结构与纬纱交织的经纱系统数为:上下层平纹结构系统经纱数为2,上层斜纹结构与下层斜纹结构部分系统经纱数为4。成品纬密:上下层平纹部分织物纬密=18根%1 8cm =100根/10cm;上下层3/1斜纹部分织物纬密=9根%0 9cm=100根/10cm 。根据织物正反面的表面效果以及各织物成品的截面效果分析,X 型织物成品的外观效果以及织物结构符合各类设计方案的要求。3.2 X 型织物开关成品测试经过对X 型织物成品开关外观效果及织物结构的分析符合设计要求后,对其织物成品开关进行性能测试,本次测试通过VC890C+数字万用表对其织物中行列矩阵金属丝欧姆档是否显示读数判断导通情况与否,记录数据如表2。表2 X 型织物导通率测试表序号测试次数通路次数导通率(%1009494注:以上测试均为累加式测试。通过表2发现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通路次数发生变化,导通率增大,反映了在不经过人为疏松织物结构的情况下,随着按压次数的增大,X 型织物开关愈容易导通。从而我们对其导通压力与恢复伸长关系进一步测试,采用LLY 06F 型键盘载荷测试仪测试,测试曲线如图5所示。本次曲线在隔距6mm 、循环次数10次条件下测试所得,从图中分析可知,X 型织物开关具有很好的恢复性能,随着按压次数的增加,压力曲线 与恢复曲线差异性愈来愈小,这也反映了在一定按压次数内随着按压次数的增加,X 型织物开关愈容易导通,从侧面论证了表2的正确性。图5 强力 伸长曲线3.3 结果分析经过对X 型织物开关的成品进行分析测试,X 型结构能够完成上机织造,且导通率与恢复性能均较好,能够实现键盘开关功能,还兼有织物的特点如:手感舒适、无噪音、可水洗、可折叠、便于携带等。4 结束语本课题通过对X 型结构织物开关的设计、织造、分析、测试等实验工作,实现X 型结构织物开关织物化、柔性化的目的,为电子纺织品的研究解决软开关问题,对未来电子纺织品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经改进,异型截面织物开关装置可以与任何现有的以开关形式的开关、键盘、按钮、旋钮或传感器来进行控制或操作的电子装置对接。从而实现异型截面织物开关技术的商业应用,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 E lek Sen 公司.IDEO 公司供稿,张洁译.ElekT ex 智慧传导织物J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2003,(1:72 73.2 G FIS HER.何志贵,魏丽琼译.电子纺织品的软开关J.国外纺织技术.2001,(3:39 40.3 张美玲,王瑞.柔性织物键盘矩阵孔状效应的设计与开发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7,(12:10 12.4 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5 黄故.棉织原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6 杜立娜,王瑞.织物键盘开关的设计与开发J .山东纺织科技,2021,(5:1 5.带边字经二重织物生产实践王树英1,孙世涛2(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53;2.高密大昌纺织,山东潍坊261500摘 要:文章通过对经二重织物添加边字的试织,结合设备及边字丝线特点,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并简要介绍了生产注意事项。关键词:经二重;边字;丝线;张力中图分类号:TS1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3028(202101 0028 02织物边字设计一直是精纺毛织物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棉织物或经二重织物上应用的比较少。良好的边字设计不仅可以美化装饰产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产品档次的作用。多年来我们研制的T/R(80/204页斜纹经二重系列产品一直出口外销,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为适应新形势和客户的要求,我们决定将产品的某些特征如原料成分、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品商标等反映在织物上,从而将此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 织物边字的设计1.1 织物边字的形式4页斜纹经二重织物属中厚型织物,选用有衬底双面边字设计,即边字浮在经纱的衬底上面。天地头处经纱的组织一根采用经面缎纹组织,另一根采用纬面缎纹组织,经纬面缎纹丝线按1&1收稿日期:2021 12 05作者简介:王树英(1959 ,女,山东潍坊人,高级工程师。间隔排列。这样边字天地头的正反面组织点平衡,不会产生卷边!现象。1.2 织物边字的原料边字丝线的选择原则是:断裂伸长适中、弹性恢复快、强力较高且与地经接近。这样织造时边字纱和地经纱配合相对比较好,否则常常会由于边字丝线与地经伸长相差较大而难以织造。对边字丝线的要求是:颜色鲜艳、亮丽、湿热不褪色、不粘色、耐酸碱,为此我们选用(8 33tex2粘胶丝线。1.3 织物边字组织的选择双面边字的衬底经纱组织与起字经纱的组织采用五枚二飞经面缎纹和五枚三飞纬面缎纹搭配,同时两种组织的配合中当不需要起字经纱浮在织物表面时,应使起字经纱的组织点夹在衬底经纱组织点中间,保证起字经纱不露底。目前大多数织物都是采用卷装,消费者在选购面料时先看到的是织物的反面,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边字的反面效果也显得很重要,而双面边字正好能达到这一效果,只是颜色及字体与正面相反。Study on Fabric Keyboard S witch X type Yarn StructureG UO Qian,ZH A N G M ei ling,L I U Shuang bao,WAN G Rui(T ianjin Po ly technic U niver sity,T ianjin300160,ChinaAbstract:Keybo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computer.Fabric keyboard can overcome many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keyboard such as not foldable,bending and washable etc.According to the ranks of hard key board switch matrix circuit theory,X type yarn structure,three dimensional shaped cross section fabric is de signed to realize the fabric sw itch technology to achieve flexible results.T hey are constituted by the upper con ductive fabric,insolated fabric and bottom conductive fabric.Through test and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 by inserting warp and w eft that are made from metal into the upper and bottom layers to develop conductive function in w eaving,the keyboard switch function is achieved.Key words:fabric keyboard;three dim ensio nal fabric;X type yarn structure干画法习题 一 单选题1 水粉画是采用( )颜料,运用其特有的技法绘制表现图的方法。A 丙烯 B 水粉 C 水墨 D 水彩2下面哪一种工具不能用于水粉技法表现图的绘制。( )A 水粉纸 B 卡纸 C 尼龙笔 D 卷尺二 判断题1. 干画法应注意的是:在底色未干之前不要急于覆盖,以防止底色泛上来( )三 简答题1.简述干画法的技法四 操作题1.使用干画法表现一张水粉效果图。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1B 2D 二 判断题1.( )三 简答题1. 所谓干画,即少用水的意思,并非不掺水而仅用颜料干擦,作画时要待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色,层层加叠,前一层色与第二层色有较明晰的界限,所以也有称之为多层画法。四 操作题钢琴课程设计方案(9)单元三:小连线任务三:三音连奏技法乐曲弹奏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三音连奏技法;2.学会用三音连奏技法正确弹奏你呼我应等两首乐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三音连奏技法解析; 2.你呼我应乐曲弹奏解析;3.影子舞乐曲弹奏解析;(解决方法:通过重点讲解、示范演示、实践练习、问题探究等步骤进行解决)。1. 三音连奏技法在乐曲弹奏中的正确运用;2.两首乐曲中的难点。(解决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观摩等步骤予以解决)。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建议1.三音连奏技法解析; 2.你呼我应乐曲弹奏解析;3.影子舞乐曲弹奏解析;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4.观摩讨论法教学材料考核评价1.教具:教学课件、钢琴、演奏视频资料等等2.教学单元设计技法的正确性;乐曲弹奏的准确性、熟练性和音乐性;技法运用的正确性等。教学活动设计时间:14分钟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时间分配一、复习小连奏技法1.复习小连奏技法的解释;2.解释三音连奏1min二、三音连奏技法解析1.动作分解示范,解析动作要领;落滚提2.进行整体动作示范;3min三、你呼我应乐曲弹奏解析1.示范弹奏;2.音乐分析:节拍分析、乐句分析3.弹奏分析:三音连奏,注意动作的协调、正确,节奏均匀;3min四、影子舞乐曲弹奏解析1.示范演奏;2.乐曲介绍:术语解释;谱号的转换;休止符;变音记号;乐曲结构。3.乐曲弹奏分析:三音连奏技法的运用;注意其中包含的断奏技法和二音连奏技法、两手的交叉演奏、变化音的弹奏等; 4.示范弹奏。6min作业布置复习两首乐曲的弹奏,要求技法正确、乐曲流畅。1min钢琴课程设计方案(26) 单元八:琶音任务一:琶音及其类型概述学习目标:1. 掌握琶音的基本知识;2. 初步掌握琶音弹奏的技术要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琶音弹奏的技术要点;2.各种琶音基本练习。(解决方法:通过重点讲解、示范演示、实践练习等步骤进行解决)。1. 琶音弹奏的指法规范;(解决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观摩等步骤予以解决)。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建议1.琶音的基本知识;2.琶音的类型;3.琶音弹奏的技术要点;3.各种琶音基本练习。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教学材料考核评价1.教具:教学课件、钢琴、演奏视频资料等等2.教学单元设计琶音知识掌握的熟练性;弹奏技法的正确性。 教学活动设计时间:9分钟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时间分配一、琶音的知识及分类1. 琶音:是指一串和弦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奏出。2.琶音类型:1)短琶音:指一个八度以内的分解和弦2)长琶音:指超过一个八度的连续的分解和弦形式3)琶音式和弦:指前面标记有琶音奏法记号的和弦2min二、琶音弹奏的技术分析1. 琶音弹奏的技法要点: 1)正确的指法2)触键重心的平稳转移3)保持音乐线条的连贯性4)保持音乐线条的连贯性5)穿指和跨指时大拇指要注意放松2min三、琶音基本练习1.三音琶音:2.四音琶音:4min作业布置复习琶音的知识,练习琶音弹奏的相关技术。1min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院(系): 专 业: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职称:年 月 日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稀疏矩阵的操作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数据结构课程的开设,通过设计一完整的程序,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应用、算法的编写、类C语言的算法转换成C程序并用TC上机调试的基本方法。利用三元组实现稀疏矩阵的有关算法。2问题描述2.1稀疏矩阵采用三元组表示,求两个具有相同行列数的稀疏矩阵A和B的相加矩阵C,并输出C。2.2求出A的转置矩阵D,输出D。3. 基本要求稀疏矩阵是指那些多数元素为零的矩阵。利用“稀疏”特点进行存储和计算可以大大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实现一个能进行稀疏矩阵基本运算的运算器。以“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稀疏矩阵,实现两个矩阵相加、相减和相乘的运算。稀疏矩阵的输入形式采用三元组表示,而运算结果的矩阵则通常以阵列形式列出。4.结构设计4.1.以“带行逻辑链接信息”的三元组顺序表表示稀疏矩阵,实现两个矩阵相加、相减和相乘的运算。4.2.稀疏矩阵的输入形式采用三元组表示,而运算结果的矩阵则通常以阵列形式列出。4.3.首先应输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并判别给出的两个矩阵的行、列数对于所要求作的运算是否相匹配。可设矩阵的行数和列数均不超过20。4.4.程序可以对三元组的输入顺序加以限制,例如,按行优先。注意研究教材的算法,以便提高计算效率。5.在用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时,相加或相减所得结果矩阵应该另生成,乘积矩阵也可用二维数组存放5.算法思想5.1主函数设置循环和选择语句进行运算循环和选择,进行稀疏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转置和是否继续运算5个分支开关进行运算选择。5.2设置函数分别实现稀疏矩阵的输入,输出,加法,减法,乘法。5.3在数组结构体中设置存放每行第一个非零元在其数组存储结构单元的位置的存储单元,若该行无非零元,则存为06.模块划分6.1typedef struct存放各行第一个非零元在存储数组中的位置,若该行无非零元,则其rpos值为零6.2 createsmatrix(rlsmatrix *M) 矩阵输入函数,输入各行非零元及其在矩阵中的行列数6.3 FasttransposeRLSMatrix(RLSMatrix M,RLSMatrix *Q) 矩阵快速转置6.4 HeRLSMatrix(RLSMatrix *M,RLSMatrix *N,RLSMatrix *Q) 矩阵求和6.5 ChaRLSMatrix(RLSMatrix *M,RLSMatrix *N,RLSMatrix *Q) 矩阵求差6.6 JiRLSMatrix(RLSMatrix M,RLSMatrix N,RLSMatrix *Q) 矩阵求积7.算法实现7.1首先定义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和存放各行第一个非零元在存储数组中的位置 #include<stdio.h>#define MAXSIZE 100 /* 非零元个数的最大值 */typedef struct tripleint i,j; /* 行下标,列下标 */int e; /* 非零元素值 */triple;typedef struct tsmatrixtriple dataMAXSIZE+1; /* 非零元三元组表,data0未用 */int mu,nu,tu; /* 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个数 */* 各列第一个非零元的位置表rpos0未用 */rlsmatrix;7.2创建稀疏矩阵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的个数并按行序顺序输入第%d个非零元素所在的行(1%d),列(1%d),元素值。createsmatrix(rlsmatrix *M) /* 创建稀疏矩阵M */int e,i,m,n;M->data0.i=0; /* 为以下比较顺序做准备 */printf("请输入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的个数:");scanf("%d",&M->mu);scanf("%d",&M->nu);scanf("%d",&M->tu);for(i=1;i<=M->tu;i+)printf("请按行序顺序输入第%d个非零元素所在的行(1%d),列(1%d),元素值:",i,M->mu,M->nu); scanf("%d",&m);scanf("%d",&n);scanf("%d",&e);if(m<1|m>M->mu|n<1|n>M->nu) /*行或列超出范围 */printf("行或列超出范围");getch();exit();if(m<M->datai-1.i|m=M->datai-1.i&&n<=M->datai-1.j) /*行或列的顺序有错*/printf("行或列的顺序有错");getch();exit();M->datai.i=m;M->datai.j=n;M->datai.e=e;7.3求矩阵的快速转置cpos为存放每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的地址,temp为中间变量对cpos对初始化,判断初值为0则为cpos赋值,然后进行转置。void transposesmatrix(rlsmatrix M,rlsmatrix *T) /* cpos存放每列的第一个非零元素的地址,temp中间变量 */int i,m,*cpos,*temp,k=0;T->mu=M.nu;T->nu=M.mu;T->tu=M.tu;cpos=(int *)malloc(M.mu*sizeof(int);if(cpos=NULL)exit();temp=(int *)malloc(M.mu*sizeo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