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2018-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 成3 5题。(1 2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在答题卡B区作答)A.履至尊而制六合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言论,这里指著作兵器水池,池塘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在答题卡B区作答)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 确 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5.翻译下列句子。(6分)(在答题卡B区作答)(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 1 2题。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荣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吴将邓香掠夏口,祜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日:“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祜寝疾,求入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选 自 晋 书 羊祜传,有删节)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竟:竟然B.身不被甲被:穿着C.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谢:道歉D.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偿:补偿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表现羊祜“有德量”的 一 组 是()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A.B.C.D.1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祜的祖上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到羊祜这已经是第九代了,都以为官清廉品德高尚而闻名。B.羊祜率军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对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C.羊祜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了石城的守军,让腾出来的兵力去垦田种粮,使军队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D.陆抗与羊祜是战场上的对手,但在生病时,不顾众人劝说,服用羊祜送给他的药,后来因真心佩服羊祜而与他和解,结成朋友。1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3 分)(2)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3 分)(3)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3 分)第 3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 1 题。李骥,字尚德,郑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整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蔑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 为 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 自 明史 李骥传)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坐事免 坐:因犯罪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罪:问罪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闻:听见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明旦,狼死于其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振木铎以徇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1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1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 题5分,共1 0分)(1)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第4题:(1 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选 自 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D.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10.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A.但坚据广都 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 须其力疫 乃可击也B.但 坚据广都待其 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 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C.但坚据广都 待其来 攻勿与争锋 若 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须其力疫 乃可击也D.但、坚据广都 待其来 攻勿与争锋 若 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须其 力疫乃可击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一,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D.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第5题:文 言 文 阅 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69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 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造 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簿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 魏都,刘 逵 注 吴 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 子虚 擅名于前,班 固 两都 理胜其辞,张 衡 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成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 思 赋 作 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伦父,欲 作 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 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选 自 晋 书 左 思 传,有删改)【注】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簿溷(f d n h in):篱笆边,厕所旁。伦父(玲):粗野鄙贱的人。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门庭簿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C.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7 .下列能说明左思 三都赋创作成功,形 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3 分)()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门庭籀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A.B.C.D.8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但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 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D.文章叙写了陆机入洛阳后,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 三都赋的名重当世。9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0 分)(1)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3 分)(2)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3分)(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4分)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6题。可,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枸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 雅 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日:“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选 自 后汉书)注: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B.御坐新屏风坐:通“座”C.帝即为彻之彻:透彻D.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考:通“拷”,拷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D.孔子鄙其小器鄙:鄙陋3 .下列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皆白衣冠以送之C.箕踞以骂曰D.粪土当年万户侯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人无不立死者B.今行而无信C.行李之往来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征辟而投水装死。B.宋弘举荐了桓谭,但发现光武帝只是喜欢桓谭弹奏的郑卫淫乐,于是认为桓谭非忠正,便严词以斥,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光武帝也大为感动。C.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发现她对宋弘有意,便与之谈论朝廷大臣,而且努力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婉言拒绝。D.本文以几件小事的叙述,以光武帝、桓谭、湖阳公主等几个人物的烘托,便把一个恪守礼义、忠直不苟的封建官吏刻画得淋漓尽致。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5 分)(1)弘闻之不说,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5 分)(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 分)(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纤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 吏 皆 曰“善。”项羽乃与期渔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将军孰计之 孰:仔细、周详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竟:竟然C.项羽乃与期泡水南殷墟上。期:约定。D.己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涕:眼泪5.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3分)()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时的道路,因为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全自己。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第8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据 注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驱马,发自寿阳淡,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隗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日:“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节 选 自 隋书韩擒虎传)【注】(h u i):挥手呵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3分)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闻擒将至,众惧而溃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陈人欲战,蛮奴据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5分)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5分)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5-9题(1 5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己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更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更:“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僖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藏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玲。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辞别B.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D.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区区:诚挚的意思却:可是逆:逆料,想到将来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 项 是(3分)7.A、昼夜勤作息,C、我有亲父兄,下列各组句子中,伶傅萦苦辛性行暴如雷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D、昼夜勤作息,伶偈萦苦辛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c.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TD.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8 .下列对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精心打扮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别时特意精心打扮,以便突出人物的尽善尽美。B .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郑重打扮,显得仪态庄重。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D.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9.翻 译(3分)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3分)第1 0题:阅读下面文字,完 成1 4 1 8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潺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 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秋,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 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 号“靖节先生”。(萧 统 陶渊明传)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群:合群 B.州召主簿,不就 就:接受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聊:悠闲 D.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辱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尝 著 五柳先生传 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C.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6.以下六句话中,全都直接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令吾常醉于酒,足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A.B.C.D.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但时人并不认为这篇文章是实录。B.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陶潜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C.陶潜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潜将要接受朝廷征聘,却恰好去世了。1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3分)即日解绶去职,赋 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4分)第1 1题:文言文阅读(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己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同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A.甲 中 的“是故”与 甲 中 的“所以“同义B.甲 中 的“是故,与 乙 中 的“是故”同义。C.甲 中 的“吾从而师之”中 的“而”与 乙 中 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 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2.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D.那您很尊敬他了。3.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道”。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第1 2题: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 成81 1题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 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 6 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 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旧唐书柳宗元传)8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等同,相等,媲美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罹:遭到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D.尤精西汉,诗骚诗骚:诗经和 离骚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组是禹锡有母年高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当时流辈咸推之蕴骚人之郁悼仍出私钱赎之请以柳州授禹锡A.B.C.D.1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此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1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3)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第 13题:文言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811题。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贯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费救国。维岳捧檄泣日:“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 岳 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 自 南山集,有删节)注:主:死者的牌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以维岳故贯之 赞:赦免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9.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2 分)以维岳故贯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吾死耳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B.C.D.1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