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实用文档.doc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隐患排查及治理制度1.目的1。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的一项长效机制,是进行企业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设的基础。为了坚实有效的推进这项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特制定本制度.1.2 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将人员状况、设备安全、劳动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影响人身和生产安全的问题充分曝露出来,并不断改进提高,最终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3. 相关文件3.1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3。2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4。 隐患排查的职责4.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公司隐患排查工作,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组织解决各类安全生产隐患。 4.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副总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主要领导责任,安环部负责组织完成各自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4。3 安环部负责对各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报、考核和奖励。5. 隐患排查5。1隐患排查方式如下: 5.1。1日常隐患排查: 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车间主任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5。1.2综合性隐患排查: 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公司董事长或安全分管副总带头,协同各车间主及各有关专业技术员参与的全面检查。 5。1。3专业性隐患排查: 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5。1。4季节性隐患排: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5。1。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5。1。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5。2 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 5。2.1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5。2.2车间主任,设备,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5.2.3车间主任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分管副总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5.2。4根据季节性特征及公司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2.5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车间主任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5.2。6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5.2。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5.2。8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公司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3隐患排查内容 5。3.1根据公司生产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工艺; 4)设备(包括特种设备); 5)电气系统; 6)仪表系统; 7) 危险化学品管理; 8)储运系统; 9)公用工程; 10)消防系统。11)职业危害5。3.2安全基础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2 )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3) 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4)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6)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7)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5。3。3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1)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2)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3)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4)企业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消防泵房; 空压站; 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5 )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5.3。4工艺管理1) 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2) 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21116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 3) 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大型机组、机泵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 “三级过滤”;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3)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5。3.6电气系统 1)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2)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3)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5。3.7 仪表系统 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 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 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 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3)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 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 5。3.8危险化学品管理 1)危险化学品分类、登记与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 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2)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 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 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 5。3。9储运系统1)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储罐区、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管理制度以及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及执行情况; 储罐的日常和检维修管理. 2) 储运系统的安全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易燃、可燃液体的罐区,如罐组总容、罐组布置;防火堤及隔堤;消防道路、排水系统等; 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的安全监控装备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 可燃液体、液化烃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设施; 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储存。 3)储运系统罐区、储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铁路装卸区、汽车装卸区等设施的完好性。 5.3。10消防系统1) 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 2 )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 消防泵房设置情况,如消防泵、消防车、消防人员、移动式消防设备、通讯等; 消防水系统与泡沫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泡沫栓,消防水炮、泡沫炮、固定式消防水喷淋等; 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置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 甲、乙类装置、罐区、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 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 其他消防器材。 3)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 4。10 公用工程系统 1)给排水、循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 2)供热站及供热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3)空压站位置的合理性及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6.隐患治理与上报6。1 隐患级别 6。1。1 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6。1.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基层单位(厂)级直至企业级。 6。1。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6.2 隐患治理6.2.1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 6。2。2 对一般事故隐患,由车间主任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6。2.3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评价事故隐患分级方法如下: 表一 事故隐患后果定性分级方法很低后果 人员 轻微伤害或没有受伤;不会损失工作时间. 财产 损失很小。 声誉 企业内部关注;形象没有受损。 较低后果 人员 人员轻微受伤,不严重;可能会损失工作时间。 财产 损失较小。 声誉 社区、邻居、合作伙伴影响。 中等后果 人员 3人以上轻伤,12人重伤. 财产 损失较小。 声誉 本地区内影响;政府管制,公众关注负面后果. 高后果 人员 12人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39人重伤. 财产 损失较大。 声誉 国内影响;政府管制,媒体和公众关注负面后果. 非常高的后果 人员 死亡3人以上。 财产 损失很大。 声誉 国际影响。 表2 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矩阵后 5 4果 3等 2级 1低 中 中 高 高 很高 很高 低 低 中 中 高 高 很高 低 低 低 中 中 中 高 低 低 低 低 中 中 中 低 低 低 低 低 中 中 1E-61E7 1E-51E6 1E-41E5 1E-31E4 1E-21E-3 1E11E2 11E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a)6.2。4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 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企业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 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 6。2.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董事长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6.2。6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 、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6。3 隐患上报6。3.1 企业应当定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6.3。2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7. 记录7.1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7。2安全隐患台账7.3 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2 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3 编制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2021,全国人大常务会。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16号令,202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3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21】103号,202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4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20213。5 化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试用版),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21年4释义4。1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a) 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b)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 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4。2 一般事故隐患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4。3 重大事故隐患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4 五定是指隐患治理应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5职责分工5。1经理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每月至少亲自召开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会议;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解决各类隐患;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协助厂长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5.2安全生产科a)建立与保持本细则;b)贯彻落实政府主管部门、总公司、炼化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c)监督检查、考核各车间科室对本细则的执行情况;d) 对上级主管部门的HSE检查记录予以存档,及时整改隐患并反馈整改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在总公司“重大危险源、隐患、应急资源系统”和“山东海化三维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中登记,纳入整改计划,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监督有关“隐患信息系统"的填报,并对厂级安全隐患建立台帐,定期跟踪整改、月度重点分析;e)对上级督办的隐患进行跟踪督促;f)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有关信息。5.3车间a)贯彻与执行本细则;b)依据本细则制定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并负责具体实施;c)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认真登记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件1);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作业人员通报;6 管理内容6.1 总体要求6。1。1 安全生产科根据有关法规标准和上级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1.2 应遵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6.1.3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6.1。4 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依照相关法规标准和本细则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6。2隐患判断依据6。2。1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等。6。2。2现场存在的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作业环境等缺陷或不完整。6.2.3管理的缺陷及从事生产活动人员的体力、智力、情绪等方面的反常状态。6.2.4同行业发生过事故,本单位也存在类似问题或发生过类似事故.6.2.5安全检查、审核以及安全评价发现的各类问题。6.3隐患的排查6。3。1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认真开展各类隐患排查.6.3.2应制定隐患排查表,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a) 安全基础管理;b)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c) 工艺;d) 设备;e) 电气系统;f) 仪表系统;g) 危险化学品管理;h) 储运系统;i) 公用工程;j) 消防系统。6。3.3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定期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系统排查隐患.6.4隐患的分类分级6。4.1所有隐患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分“制度、设备设施、工艺、应急、三违和其他”六类;依照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整改时间和投入资金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将事故隐患分为四级。a)A级隐患:可能造成10 人及以上重伤(中毒)或3 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 万元以上的;因危化品失控导致的环境影响事件可能达级以上的;发生事故可能引起国际主流媒体关注;自实施整改之日起,整改时间超过1年的;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的;b) B级隐患:可能造成3 至9 人重伤(中毒)或1 至2 人死亡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 万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因危化品失控导致的环境影响事件可能达级的;发生事故可能引起国家主流媒体报道;自实施整改之日起,整改时间在半年以上1年以下的;投入资金在100万以上500万元以下的;c)C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损失工作日伤害事故但未达到B 级或以上程度的;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因危化品失控仅可能导致厂内区域发生环境污染的;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省级媒体报道,一定范围内造成公众影响的;自实施整改之日起,整改时间在1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投入资金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d)D级隐患:可能造成未损失工作日的可记录伤害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以上10 万元以下的;发生事故不会造成公众影响的;自实施整改之日起,整改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投入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6.4.2在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时,应按判定级别的六种要素条件(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整改时间、投入资金)进行判定,达到其中任意一种最严重的要素条件,即判定为相应的事故隐患级别。当C 级以上事故隐患的最严重后果在同一级别达到2项以上时,应把事故隐患上调一级。6.4.3 对逾期一个月不能完成整改的隐患,其隐患等级自动上升一个等级。6.4。4 A级和B级隐患视为重大事故隐患,C级和D级隐患视为一般事故隐患。6.5隐患的评审和评估6。5。1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组织评审,确定隐患类别和级别,进行登记并按程序处理。6。5.2 至少在每年1月和7月各进行一次专项重大事故隐患评审/评价,填写重大事故隐患评审/评价记录表(附件1),评审/评价记录表报集团HSE部备案.6.5。3对重大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效果,确定隐患的风险等级.6.5.4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隐患,应认定为重大隐患.此外,符合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评价认定情形(附件2)之一的,应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6。6隐患的治理6.6。1隐患治理要依照“五定”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6。6。2一般事故隐患的治理一般事故隐患,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按隐患整改通知单整改要求组织进行治理,并及时向HSE主管部门书面上报治理情况,HSE主管部门及时对隐患的治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6.3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a)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溴素厂应当及时向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b)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c)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溴素厂应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项目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6。6.4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6。6。5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全年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按照相关的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必须包含隐患治理费用,保证专款专用,确保隐患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6。6.6 对于不能通过维护、维修和大修治理的隐患,应按照项目立项程序提出立项申请,上报集团公司。6。7隐患治理的验收6.7。1重大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由厂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纳入正常的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科予以消项.6。7.2一般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整改责任部门向安全生产科书面上报治理情况,HSE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予以消项。6。8 隐患的记录与报告6.8.1 应对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录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6。8。2 应借助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对隐患排查、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情况实行建档登记,其中重大事故隐患要单独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台账6.8。3 应健全完善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 、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隐患档案.6。8。4安全生产科对各部门上报的隐患进行汇总和复查。对其中符合重大隐患(A级、B级)条件的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组织相关人员,依照HSE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等管理办法要求,对隐患项目进行讨论评估,确定隐患治理项目、治理措施、治理时间和责任单位,书面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附件4);对其中符合一般隐患条件的项目进行整理登记,暂时不能整改的直接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6。9 隐患倒查6.9。1隐患倒查的要求a)凡是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都必须从隐患产生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实行倒查。在查明原因,积极整改的同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防范同类隐患再次发生;b)隐患倒查要从下而上,按班组、车间(或科室)和公司三级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倒查。属上级原因的,由上级继续倒查,追根溯源;c)每次隐患倒查后,登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详细记录隐患的分类和级别、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产生的主要原因、整改要求和制定的防范措施。6。9。2隐患倒查的主要内容a)班组倒查隐患,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凡发现隐患,首先在班组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倒查,重点查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工艺安全规程与操作法执行情况,员工操作是否规范。倒查发现属于上一级的原因,则由班组向车间反映,由上一级继续倒查;b)车间、科室倒查隐患,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凡发现隐患,应倒查现场管理是否到位,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和落实,工作任务安排是否合理。倒查发现属于上一级的原因,则由车间或科室向公司反映,由上一级继续倒查;c)厂级倒查隐患,积极改善安全条件。凡公司发现事故隐患,重点倒查领导责任是否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技术管理和措施是否合理,生产系统是否完善,员工教育培训是否到位,按部门分工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进行整改。6。10 隐患的督办6。10。1 对上级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责任部门应按要求完成隐患的治理并及时上报。 6。11监督与考核6.11.1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6。11.2 建立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隐患的有功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6。11。3安全生产科对各车间科室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并依据检查情况下发“安全检查情况通报”.6。11。4对于违反本细则的单位,按照山东海化股份溴素厂HSE工作考核管理细则进行考核。7 附则本细则由安全生产科负责解释.【正文结束】附件1:重大事故隐患评审/评价记录表编号:XSC-HSE-005 内容组织部门时间地点方式会议其他评审/评价情况概要:结论(结果):评审/评价组织部门负责人:年 月 日评审人批准人: 年月 日附件2: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评价认定情形(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其他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5)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6)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的;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7)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8)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9)危害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a)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然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c)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d)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e)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f)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10)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强度、以及与储罐的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布置(罐区总容量、罐间距、罐排数、罐区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的专用泵(或泵房)布置在防火堤内,或专用泵(或泵房)和装卸设施与罐区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11)甲B、乙类液体固定顶罐未按要求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的;甲B、乙类液体为喷溅是卸车(进液)方式或进液管伸至罐底的距离不足的。(12)液化气、液氯、液氨等储存、装卸区无泄漏后的吸收、破坏措施的;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未使用万向充装卸车装置的;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堰的。(1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1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防爆膜未定期更换的.(15)使用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生产辅助房间的电气设备达不到防爆要求的。(18)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仓储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防雷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19)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管线等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设施;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未设置静电专用接地线,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20)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蒸汽等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