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练习题考试试题及答案(4套)(完整版)资料.doc
-
资源ID:91819303
资源大小:2.23MB
全文页数:3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练习题考试试题及答案(4套)(完整版)资料.doc
环境影响评价练习题考试试题及答案(4套)(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环境影响评价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A 判断功能B 预测功能C 选择功能D 导向功能E 完善功能2无组织排放源的确定方法有( )A 物料衡算法B 类比法C 反推法D 示踪法E 遥感法3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 工程概况B 施工规范C 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D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E 替代方案4生态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特点有( )A 工程组成完全B 重点工程明确C 全过程分析D 污染源分析E 其他分析5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 )A 现场实测法B 物料衡算法C 经验估算法D 收集资料法E 遥感方法6P-T法判别大气稳定度的方法论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地面风速B日照量C云量D混合层高度E逆温层厚度7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有( )A静风B小风C逆温D熏烟E海陆风8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方面有( )A项目的特性B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C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D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E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和选择方法有( )A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B结合当地大气污染状况C该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Pi 值较大的污染物D在评价区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E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计算日平均浓度的方法有( )A保证率法B典型日法C换算法D联合频率法E点源叠加法11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子有( )A烟气本身的性质B周围大气的性质C下垫面地形及粗糙度D源强E取样时间12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D专业判断法E其他方法13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 )A公式计算和经验值估算B室内模拟实验测定C现场实测D水质数学模型优化法E拟合曲线法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的指标有( )A生态学评估指标B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C政策与战略评估指标D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评估指标E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评估指标F社会文化评估指标15危险废物具有的特性是( )A腐蚀性B急性毒性C浸出毒性D反应性E传染性F放射性16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有( )A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B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C容易量化D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E方便环境监督管理17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有( )A指标对比法B分值评定法C指标评价法D类比调查法E专业判断法18大气污染的常规控制技术有( )A洁净燃烧技术B烟气的高烟囱排放技术C烟(粉)尘污染净化技术D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E活性污泥法19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要满足的要求有( )A符合达标排放的要求B符合相关环保要求C技术上可行,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实现达标排放D方便环境监督管理E节约环保设施运转开支20如果采用连续点源高斯模式,计算某稳定度下排气筒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地面轴线1小时平均浓度,必要的输入参数有( )A 排气筒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B 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C 排气筒出口处的风速D 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E 该稳定度下的大气扩散参数例1:一河段的上游来水CODCr(p)=14.5mg/L,QP=8.7m3/s;污水排放源强CODCr(E)=58mg/L,QE=1.0m3/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求该断面的水质浓度。 则:例2:某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排放特征为:QE=4.5m3/s,BOD5(E)=60mg/L;河流水环境特征参数为Qp=25.0m3/s, BOD5(p)=2.6mg/L。假设污水一进入河流就与河水均匀混合,试计算在排污口断面处BOD5的浓度?解: BOD5(0)= = 11.4(mg/L)例3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BOD5(E)=81.4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 m3/s,BOD5(p)6.16mg/L,B50.0m,H1.2m,u0.1m/s,J0.9,K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河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QE=0.225m3/s,BOD5(0)=8.88mg/L,t=1.1574dBOD5(10km) BOD5(0)exp(-K1·t)6.28mg/L例4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CODCr(E)=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 m3/s,CODCr(p)12mg/L,Kc=0.5/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的CODcr浓度是多少? 解: CODCr(0)15.2mg/L t=1.1574d案例分析题燃煤发电厂项目题目: 某市拟建一发电厂,规模为2台功率为600MW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工程总投资55亿元,主体工程包括2座1900t/h的锅炉,2台600MW的气轮机和2台600MW的发电机。辅助工程包括供水系统、灰渣场、除灰系统以及燃料的运输等。配套工程包括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和烟气脱氮装置。项目主要废水为冷却塔排污水,废水产生量600t/h,其余废水基本不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0.40t/h,烟尘排放量0.21t/h,NOx折合成N02排放量0.80t/h。 项目所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干旱突出,全年主导风向ENE。项目选址区位于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45km,区内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区内煤炭和石灰石资源十分丰富。选址区南0.35km处为A村庄,东北8km为B镇,西偏北约15km为一市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北偏西19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2.1km处为一河流,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航运。 问题: 1.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下表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4.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放执行什么标准? 5.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正确答案:1.该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答: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硫和烟尘。 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答:根据S02和N02的排放量计算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8×108m3/h和3.3×109m3/h,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于复杂地形,于是根据N02的等标污染负荷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为一级,评价范围为1620km。 因此,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A村庄、B镇、自然保护区和区政府的大气污染情况都应进行预测。 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只在冬季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答:不合理。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一级,对于一级评价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 4.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放执行什么标准? 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的二级标准。 5.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问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答:不符合要求。 解析:考点分析: 1.该项目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根据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包括:S02,烟尘,工业粉尘,COD,NH3N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本项目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2.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考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级别确定,评价级别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和选址区的地形情况确定。具体方法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或本书案例分析综述大气污染型建设项目。注意本项目给出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确定评价级别时要选取等标排放量大的污染物。 3.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共布设了6个点,请问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考点: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及监测制度要求。大气环境现状监测要求主要根据评价级别确定。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制度要求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4.根据当地规划,项目选址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则项目废气排放执行什么标准? 考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根据选址区周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确定。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为二类区;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5.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外日间噪声为60dB(A),请问是否符合要求? 考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项目选址区350m远处有A村庄,因此选址区周围属于乡村居住的环境。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的标准。依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I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因此项目厂界噪声不达标。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 ABCD 2. ABC 3. ABCDE 4. ABCDE 5. ABC 6. ABC 7. ABCD 8. ABCDE 9. ABCDE 10. ABC 11. ABC 12. ABC 13. ABCD 14. ABCDEF 15. ABCDEF 16. ABCD 17. AB 18. ABCD 19. ABC 20. ABCD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3、等效连续声级指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4、水体自净指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水稀释的同时发生挥发、絮凝、水解、配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至无害化的过程。 5、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物的总称。6、环境优先污染物指将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大和三致类物质),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定为优先监测目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7、空白试验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8、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9、指示生物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水生生物。10、噪声指凡是使人烦恼、讨厌、刺激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 监视性监测 、 特定目的监测 、 研究性监测 三种。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成分 、 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于监测的含量及形态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 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 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 功能区布点法 、 网格布点法 、 同心圆布点法 、 扇形布点法 、 平行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酚 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 二苯碳酰二肼 7、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包括_接受任务_、_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_、_监测方案设计_、_样品采集_、_样品运输和保存_、_样品的预处理_、_分析测试_、_数据处理_、_综合评价_九步。8、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 聚乙烯塑料容器 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玻璃瓶_作为容器 。8、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 _通过呼吸而直接进入人体_ 、_附着于食物或溶于水随饮水进食而侵入人体_、_通过皮肤接触而进入到人体_ 。10、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形状_、_尺寸大小_、 _流速分布情况_确定。11、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103105_ 。12 、直接采样法适用于 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 和 用少量气样就可以满足监测分析要求 的情况下。13、.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 代表性 、 完整性 、 准确性 、 精密性 和可比性。14、水中溶解氧低于_4_ 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15、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是 14.2 。16、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 梅花形布点法 、 棋盘式布点法 、 蛇形布点法 。三、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BOD和COD都可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的多少,但COD<BOD。( X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X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5、水的色度一般是指表色而言的。( X )6、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X )7、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X )8、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9、甲醛法测定SO2时,显色反应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X )10、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X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D )。A、 CODB、 挥发酚C、六价铬 D、pH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B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 )。A、 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B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 A )容器。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6、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 C )。A、不大于45o B、45o C、不大于30o D、30o7、在水样中加入( D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 H2SO4 B、NaOH C、CHCl3 D、HNO38、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可产生( B )。 A、 正干扰 B、负干扰 C、不干扰 D、说不定9、测定水样中挥发酚时所用水应按 ( D )法制得。A、加Na2SO3进行再蒸馏制得 B、加入H2SO4至pH2进行再蒸馏制得 C、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得 D、加H3PO4至pH=4进行再蒸馏制得10、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 )。A、 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11、测定溶解氧时,所用得硫代硫酸钠溶液需要( A )天标定一次。A、每天 B、二天 C、三天 D、四天12、测定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的作用是( D )。A、控制水中的PH值 B、防止生成沉淀C、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D、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13、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 D )作保存剂。A、磷酸 B、硝酸 C、氯化汞 D、MnS04和碱性碘化钾15、COD是指示水体中( A )的主要污染指标。A、氧含量 B、含营养物质量 C、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 D、无机物16、关于水样的采样时间和频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较大水系干流全年采样不小于6次 B、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3次C、采样时应选在丰水期,而不是枯水期 D、背景断面每年采样1次17、在测定BOD5时下列哪种废水应进行接种?( D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 B、较清洁的河水 C、生活污水 D、含微生物很少的工业废水18、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 D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C、真空冷冻干燥 D、高温烘干19、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 C )铬具有强烈的毒性。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9、稀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 C )mg/L。A、1 B、2 C、0.2 D、0.520、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可产生( B )。 A、正干扰 B、负干扰 C、不干扰 D、说不定 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通常布点应遵循哪些原则?(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采样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按工业和人口的密集程度以及城市、郊区和农村的状况,可酌情增加或减少采样点。(3)采样点要选择在开阔地带,应在风向的上风口,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大于300,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4)各采集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5)采样高度应根据监测目的而定。3、简述底质监测的目的? (1)通过采集并分析研究表层底质样品中污染物含量、查明底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含量、水平、分布范围及状况,为评价水体质量提供依据。 (2)通过特别采集的柱状底质样品并分层测定其中的污染物含量,查明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状况,追溯水域污染历史,研究随年代变化的污染梯度及规律。 (3)为一些特殊研究目的进行底质监测,为水环境保护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4)根据各水文因素,能研究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沉积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研究污染的沉积规律。 (5)检测出因形态、价态及微生物转化而生成的某些新的污染物质。4、简述测定水质COD的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式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5、怎样求得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测点每隔5秒记一个瞬时A声级,选择慢响应,连续记录200个数据,同时记录车流量。将数据由大到小排列,计算等效连续声级。6、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多位胶态,毒性较大。7、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其在测定过程中的用途。(1) HgSO4:消除氯离子的干扰(2)AgSO4-H2SO4:H2SO4提供强酸性环境;AgSO4催化剂(3)沸石:防爆沸8、简述Saltzman法测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吸收液中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于波长540545nm之间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SO2样品30min。已知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0.0623,截距为0.019。计算拟建地的标准状态(0 ,101.325kPa)下SO2的浓度(mg/m3)解:标准状态(0 ,101.325kPa)下的体积为:V=(273+15)x101.325 =14.2Lp (SO2,mg/m3)=(0.263-0.021)+0.019 =0.295 (mg/m3)2、稀释法测BOD,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取其中一部分测其DO 为7.4mg/l,另一份培养5 天后再测DO 等于3.8mg/l,已知稀释水的空白值为0.2mg/l,求水样的BOD值。解: f1 = 900/1000 = 0.9, f2 = 100/1000 = 0.1BOD = (c1 c2)- (B1 B2)* f1 /f2 = ()-(0.2×0.9) /0.1=34.2(mg/l)3、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75 dB、65 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附分贝和的增加值表声压级差34567增值1.81.51.210.81 按声级由小到大排列:L1=65dB L2=70dB L3=75dB2 L2-L1=70-65=5dB查表得L1=1.2dBLc1=L1+L1=70+1.2=71.2dB3 L3- Lc1=75-71.2=3.8dB查表得L2=1.5dBLc2=Lc1+L2=75+1.5=76.5dB4、测定某水样中的BOD5,其测试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水样的BOD5值。编号稀释倍数水样体积ml当天溶解氧mg/L五日后溶解氧mg/L水样301007.04.0稀释水01003.00.2解:f1=2900/3000=0.97 f2=100/3000=0.03BOD5 = (c1 c2)- (B1 B2)* f1 /f2 = (7.0-4.0)-(3.0-0.2)×0.97 /0.03=9.47(mg/l)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统招A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2.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3.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4.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A、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5.大气稳定度主要反映的是( )A、逆温的强弱 B、平均风速的大小C、大气湍流的强弱 D、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7.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 D、危害大和复杂性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 ) A、森林公园 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 D、自然遗迹地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 )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 A、 1954年制定的宪法 B、 1975年修订的宪法 C、 1978年修订的宪法 D、 1982年修订的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A、判断功能 B、预测功能 C、选择功能 D、导向功能 E、完善功能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 工程概况 B、施工规范 C、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E、替代方案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 )A、 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经验估算法 D、收集资料法 E、遥感方法4.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 )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E、列表法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A、 图形叠置法 B、类比法 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 E、系统分析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外部不经济性2. EIA3. 污染物总量控制4. 水体自净5. 环境容量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2. 大气环评中如何使监测点的位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 SP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4. 简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意义。5.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五、问答题(15分)1. EIS编制时,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2.北京东方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什么?(7分)统招班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A卷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C 5.C 6.B 7. C 8. C 9.D 10. C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ABC 4.ABCD 5.ABCDE三名词解释1.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一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依赖或影响着其他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负效益也称外部不经济性。2.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3.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4.指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5.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分为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四、简答题1.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2.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范围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设点时应考虑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工作条件,使测点尽可能分布比较均匀,又方便工作,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测点周围应没有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在20米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米以内避开绿色乔木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3.(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长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4.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因此,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2)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3)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4)可以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同时缩短其工作周期。5.ISO14000的服务对象广泛,要满足职工、顾客、政府、合同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内容侧重点是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标准实施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统一,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20年来环境保护思想、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体现了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合乎国际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五、问答题1.(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