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范文(完整版).doc

    • 资源ID:91830791       资源大小:133.54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范文(完整版).doc

    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范文(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系统工程原理学_结_篇1:市政工程:一般属于国家的(范本)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2:城市的用水量分类:综合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设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_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3:城市中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范围称为居民用水量标准,单位常用l/人.日计。4:城市用水量预测的主要的基本方法:人均综合法,单位用地指标法。5:水源保护的原则:a.取水点周围半径_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b.取水点上游_米至下游_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_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d.水厂生产区的范围硬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_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等,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6:输水管线的走向和具体的布置原则:a.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输水管的位置。b.定线时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定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减少与河流,铁路,公路,山丘的交叉,便于施工与维护。c.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努力避开滑坡,岩层,沼泽,侵蚀性土壤和洪水泛滥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d.规划时考虑近远期的结合和分期实施的要求。7:管线与管线的分类:分类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管径>_mm>_mm(大城市150_mm)>_mm(视用户用水量定)8:树状网与环状网的优缺点:树状网。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约管材和投资,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一般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环状网。环状网中,任一管道都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环状网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极大减少水锤造成的影响。但环状网由于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环状网用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布置成环状网,而郊区或城市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树状。1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乘积乘以8760而求得。15:城市电压的八个级别:_kv,_kv,_kv,_kv,_kv,_kv,_kv,380/_v.通常城市送电(区域电源至城市电源变电所)电压为_kv,_kv,_kv,高压配电(城市电源变电所至城市变电所)电压为_kv,_kv,_kv,中压配电电压为_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_v。电源变电所的等级一般为_kv或者_kv以上,对于大中城市而言,通常以_kv_kv变电所作为电源变电所,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城镇,其电源变电所的进线电压等级通常为_kv或_kv。多数城市是:220/110/10/_kv;东北是:220/66/10/_kv;西北多是:330/110/10/_kv;_,_是:220/35/10/_kv。大城市。多电源,高压深入市中心,单环或者双环。(高压采用双环与多环深入市中心)中等城市。多电源,高压,采用环状或者半环。123.如果一个城市采暖平均负荷有_mw,平均负荷系数0.6,工业负荷_mw,热化系数取下限0.52,计算该城市的主热源规模,辅助热源规模是多少。解:供暖最大负荷=供暖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系数=600/0.6=_mw则该城市的主要热源规模=(供暖最大负荷+工业负荷)_热化系数=(1000+800)_0.52=_mw所以,该城市的辅助热源=供暖最大负荷主要热源供暖负荷=1000936=_mw_例如,某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_万人,规划建设用地为_km2,该城市邮政局所总量配置为:规划人口密度=_万人/_km2=_人/km2,其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0,71_km(取其半径为_km),该城市邮政局所配置总量=78/_0.752=_处29、排水分类。按来源和性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污水排放系数: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面积比流量:城市单位面积排出的污水量(l/s._m2或l/s.ha)10.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进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这种体制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适用:小污染、大水体、建设初期、老城区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设污水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排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当雨量增加时,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流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可在溢流井后设置晴雨调蓄池,待雨停之后,将积蓄的混合污水送污水厂进行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考虑使用就地式处理混合污水调蓄池,将混合污水就地处理排放。但投资大,截流式合流制多用于老城改造和干旱地区。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适用:干旱地区、旧城改建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出的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分设于水和污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适用:新建地区、重要工矿企业。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污水灌渠系统排到污水厂,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适用。地形起伏且水系健全地区、新建城市城市建设初期,根据情况,采用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不完全分流制,逐步向完全分流制过渡。要因地制宜,一个城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水体制是很正常的。11.排水管网布置要求因地制宜。地形地貌和竖向设计、现状管网条件、路网情况短捷节约,系统清晰(羽毛状)、管道短捷、与道路坡向结,避免反坡,各管线避免交叉合乎规范,坡度(雨水管纵坡千分之一,污水管、纵坡千分之三)管径(给水100豪米到200豪米。污水管300400)、埋深(不超过_米,超过六米加提升泵站提升或分区设计)间距。一般一米管位排水坡度纵坡不大于_%,最好_%-_%12.污水处理厂位置: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厂址于城镇工厂和生活区位置有_米以上距离,设卫生防护带。13.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以及适用情况:正交式布置: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使用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平行式布置:污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基本垂直,适用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可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避免设置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利条件。不同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干旱地区与多雨地区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利用山区与平原城市排水与防洪防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性能与造价滨水与非滨水地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建设117: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a.优先使用天然气,b.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气,c.发展完善煤制气,d。大力回收工矿余气。18:我国燃气的四种类型: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系统工程原理学_结_篇第一章1.系统的定义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的特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_系统工程定义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4.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第二章1.系统分析基本过程(简答)阐明问题谋划备选方案预测未来环境建模和估计后果比较备选方案_系统工程方_1.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总体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是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的集中体现。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时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霍尔三维结构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_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的特点。2.切克兰德方_切克兰德方_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使决策者满意。两种方法比较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_均为系统工程方_,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两种方_的不同点为:Ø霍尔三维结构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Ø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Ø前者更多_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第三章1.结构模型定义所谓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2.邻接矩阵第四章1.建模过程中的因素分析(p59)现实事物在模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忽略其影响的因素.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模型所要分析和研究的要素或因素。第一类因素在模型中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因素作为制约条件来考虑;第三类是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的因素,是构成系统模型的主要内容。2.系统模型的原则和步骤基本原则:现实性简洁性适应性强壮性步骤:图解法拟合法经验法机理法4.莱氏人口模型的计算(练习题)某企业根据预测前一年(t0)统计可知,该企业共有技术人员_名.其中:技术员_名,助理工程师_名,工程师(包括高级工程师)_名.现企业规定在技术员中每年有_的人数可晋开为助理工程师,有l_的人数因种种原因而调离该企业,余下的_技术员继续担任原职,在助理工程师中,每年有_晋升为工程师,_调离,而余下的_继续留任;在工程师中,每年有_留任,_调离和退休.同时,该企业每年招收大学毕业生_名以补充技术员队伍.试预测今后_年内该企业技术人员的拥有量及其职称的分布情况.第五章在自然现象中,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一些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而结果又作用于形成原因的环境条件,促使原因变化,这样形成了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反馈回路的基本特征。系统工程总结第一章1.系统的定义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的特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_系统工程定义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4.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第二章1.系统分析基本过程(简答)阐明问题谋划备选方案预测未来环境建模和估计后果比较备选方案_系统工程方_1.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总体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是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的集中体现。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时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霍尔三维结构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_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的特点。2.切克兰德方_切克兰德方_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使决策者满意。两种方法比较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_均为系统工程方_,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两种方_的不同点为:Ø霍尔三维结构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Ø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Ø前者更多_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第三章1.结构模型定义所谓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2.邻接矩阵第四章1.建模过程中的因素分析(p59)现实事物在模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忽略其影响的因素.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模型所要分析和研究的要素或因素。第一类因素在模型中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因素作为制约条件来考虑;第三类是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的因素,是构成系统模型的主要内容。2.系统模型的原则和步骤基本原则:现实性简洁性适应性强壮性步骤:图解法拟合法经验法机理法4.莱氏人口模型的计算(练习题)某企业根据预测前一年(t0)统计可知,该企业共有技术人员_名.其中:技术员_名,助理工程师_名,工程师(包括高级工程师)_名.现企业规定在技术员中每年有_的人数可晋开为助理工程师,有l_的人数因种种原因而调离该企业,余下的_技术员继续担任原职,在助理工程师中,每年有_晋升为工程师,_调离,而余下的_继续留任;在工程师中,每年有_留任,_调离和退休.同时,该企业每年招收大学毕业生_名以补充技术员队伍.试预测今后_年内该企业技术人员的拥有量及其职称的分布情况.第五章在自然现象中,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一些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而结果又作用于形成原因的环境条件,促使原因变化,这样形成了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反馈回路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_总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课时安排: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要点:1.世界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围绕着世界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2、列宁的物质范畴及其重大意义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界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_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环节:无机物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解放了人的双手人脑的发育语言实践活动(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进行意识活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统一于物质(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几种观点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观点世界有统一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担当者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形而上学(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及其表现:含义: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和静止状态的哲学范畴。表现:第一,是指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b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把握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第二,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其特点是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其特点是三维性。(2)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3)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性:时空的客观实在性不变。相对性:时空的具体特性的可变性(4)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1)有限性: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的时空是有限的。2)无限性。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包含有限有限包含无限4.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2.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客观物质性。第二,主观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8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_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世界发展的状态问题上的几种观点: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形而上学:否认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否认发展的静止的观点相对主义:夸大联系夸大运动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全面的观点。看到与事物联系的各个方面。条件的观点。“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_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有两种基本形式。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推动事物的量变。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质变。(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两种表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正确理解与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谐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表述为。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不同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非主要方面做到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_一点论、均衡论(教材第49页)(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_的哲学基础。(二)量变质变规律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掌握适度原则。2、量变、质变的相互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是渐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又称为突变、飞跃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二,相互渗透。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阶段性、局部性);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相互转化_两种错误观点否认质变的重要性: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否认量变的重要性:激变论、冒险主义意义: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结合起来(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否定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意义。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_肯定一切、否定一切。2、否定之否定(1)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_两种错误观点。循环论和直线论(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_。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简要解释)(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原因在先,结果在后,这是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3.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与唯物主义决定论对立的还有神学目的论,它虽然承认因果联系,却把万事万物的原因归之于神的目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神学目的论都是错误的。4.因果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情况。5.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更好指导今后的行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定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2.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则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3.意义。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努力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其次,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的必然性。(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定义。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时,要经历由可能到现实的转化过程。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种复杂情况。第一,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切忌去干那些不可能的、劳而无功的事情。第二,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和必要条件,因而在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展开,必要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在目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第三,要区分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第四,区分可能性的大小。或然率(或叫“概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2.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21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四)内容和形式1.定义。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其次,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运动,就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过程。在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二者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是归根到底意义上_决定,而不是僵死_决定。22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其次,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认识事物的内容和形式。3.掌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内容,_忽视内容的_;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_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五)本质和现象1.定义。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但比较起来,本质的含义要更宽泛一些,它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根据表现本质的方式不同,可以把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各种客观的实际条件造成的。因而不能把它同主观上的错觉混为一谈。2.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3.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23究的可能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四、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简要解释)(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世界观与方_是统一的。由于世界观本来就是普遍理想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所以,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_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个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_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等。(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

    注意事项

    本文(系统工程原理学习总结范文(完整版).doc)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