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课件.ppt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了解人和人所处的社会了解人和人所处的社会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个体社会目录一、人类行为(了解人行为背后的动因)二、社会环境(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三、人类的成长(了解人的发展过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行为的心理动力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一、人类行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镜中我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二、社会环境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理论微观中观宏观微观:个体中观:家庭邻里班集体工作单位宏观:社会组织(NGO)、机构、社区、文化、社会政策重点:家庭与个体的关系互动游戏:绘画(家庭动力画)家庭类型(核心、主干、联合、单亲、丁克)家庭对个体的影响:纵向影响、横向影响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家庭结构图1.符号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2.绘制原则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病态的家庭结构1、纠缠及疏离家庭成员界限不清,过分僵化或过分松弛,造成家庭成员间的次系统、角色及分工混乱。例如:爸爸常常往大陆做生意,妈妈把全副精神、情感和期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造成亲子系统过度纠缠,夫妻系统过度疏离。案例核心家庭,父亲是资深记者,不常顾家。母亲为一般工作人员,因女儿的问题提前内退。女儿15岁,高一学生,自诉心脏有问题而不敢离开母亲,已休学一年半,没有朋友。母亲认为孩子有病;父亲认为孩子无病,夫妻双方时有争执。女儿与母亲坚持去医院诊治,住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女儿有疑病症。在会谈时发现,父母彼此间的沟通极少,对孩子问题的判断非常主观,最后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发现真实的状况。2、联障对垒关系亲密的成员形成一个联阵,一面倒去打击阵营以外的成员。例如,一个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亲和祖母就会与男孩联阵,对垒家中的女孩。三角缠家庭成员中出现冲突,冲突双方不肯直接处理,拐个弯借第二者去攻击对方。例如,婆婆不满意媳妇的行为,借着与儿子诉苦,指桑骂槐地攻击媳妇。案例三代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很忙;母亲是公司职员,经常情绪低沉,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有一7岁男孩,出生后一直被奶奶抚养,无法正常上幼儿园、上学,被诊断为多动症并退学。母亲辞退工作,希望自己抚育孩子;奶奶认为母亲不会做家务,脑子又有问题,不肯放手;父亲犹豫不决。妻子对丈夫及婆婆极为愤恨。该家庭中,母子间应有的密切互动被奶奶切断,夫妻间的可渗透性极强的界面也被奶奶封死,形成了母亲奶奶孩子、妻子奶奶丈夫两种三角缠关系,同时,妻子与丈夫疏离,母亲与儿子疏离,孙子与奶奶纠缠,父亲与奶奶纠缠。倒三角正常家庭中父母系统应优于子女系统,父母应当领导和管辖子女的福祉,由父母自上而下管束子女,倘若父母不和或父母疏离,反过来由幼小的支配长辈,称之为“倒三角”。1、长辈性格过于软弱或者过分溺爱;2、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不同而产生冲突。改变病态的家庭结构(亲子)首先,改善父母的婚姻关系。其次,提升父亲教育孩子的影响力。再次,弱化祖辈对幼辈的影响。次次,构建合理的权力架构。案 例1(家庭)王正,男,14岁,家住*市。目前就读于*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王正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王正的婶婶和叔叔教育,王正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据祖母反映,王正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解决方案:第一步,进入家庭,建立关系。第二步,进行评估。画出该案例家庭的家庭结构图14岁岁残疾人残疾人评估:家庭所存在的问题1.家庭结构上:父母离异,缺失了母亲的关爱,而其祖父母年龄已大无法付出精力照看,父亲聋哑,只有婶婶和叔叔的帮助;2.家庭资源上: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环境较差,且其父亲、祖父母都未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3.案主经常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学习成绩不理想。第三步,提供具体服务,建立全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1.分别介入王正个人和其父亲、祖父母。若有可能,可以找到王正已离异的母亲,承担起教育王正的义务。2.巩固王正婶婶叔叔对王正教育的支持作用。3.社工为王正多争取社会资源:力争学校对王正加强关注与教育;发挥同辈群体对王正积极正面的影响;社区要给予王正家庭一定的经济支持,改善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发挥NGO、志愿者的作用,经济捐助和精神陪伴等,从而为王正及其家庭建立全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第四步,在进一步介入的同时,评估王正本人及其家庭的改变情况。需要指出的是,许多青少年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貌似只是他个人问题,问题背后实际隐藏着其家庭问题。经过上述步骤,希望基本能达到王正家庭功能完善、提高王正学习成绩、有所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等目标。案例2(整个社会环境)案主小星,今年8岁,小学二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因为儿子太小,没办法带在身边,就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王明(化名)在工程队里做木匠,由于技术不错,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李娟(化名)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生活逐渐平稳以后,王明和李娟商议,把儿子从老家接过来,好一家人团聚。这样,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就和一个他已经不认得的叫爸爸的男人,到了一个到处是高楼的地方,并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问题就出现了,小星开始不完成作业,王明狠狠打了他好几次也没有效果,有一次下手太重,李娟还带小星去看过急诊,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过了不久,学校的老师就把李娟叫了去,原来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还出现很多行为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如果不能改正的话,学校就要请家长把小星带回去了。在母亲李娟的主动求助下,社区工作者于一个周末到小星家了解小星的家庭情况,在三次和小星的交往后,社区工作者获得小星的信任,并与小星建立了专业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图首先,用圆圈将其家庭系统表示出来,并将服务对象置于圆圈的家庭系统中;其次,将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会环境系统包含的人和团体、组织、机构等用圆圈表示出来;接着,用线段将各系统即圆圈连接起来,圆圈间的距离表示了关系的亲疏;连接圆圈间的线条实线代表关系紧密,虚线代表关系不紧密,曲线代表关系有问题或关系紧张;系统间关系线条的箭头表示关系的方向性。社会生态系统图(一)微观层面(儿童个人)由于案主年龄还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表述清楚,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运用游戏治疗模式进行辅导。(二)中观层面(家庭子系统)1.为这个家庭布置家庭作业(1)每天晚上三人一起吃晚饭,晚饭后一起看电视或出去散步至少一小时,在此期间父亲要有意识地多和小星聊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促进相互理解,增进感情;(2)每周带小星出去玩一天,可以去公园、博物馆科技馆或青少年宫等,最好父母都出去;(3)父亲最好不要体罚;要督促案主完成作业,可以陪着他一起学习,提升案主对学习的爱好,消除厌学情绪;(4)平时给小星讲一些励志故事或观看励志电影,树立学习榜样,同时注意培养案主的兴趣,发展其潜能,多鼓励少批评,以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感;(5)每周小星要给父母写段心里话。2.亲子游戏,每月父母带案主至少参加亲子游戏一次。(三)中观层面(学校子系统)1.老师:(1)找小星聊天,刚开始时问问小星生活中的事情,不要指责或批评他的成绩不好,让小星体会到老师是真正关心自己,喜欢自己,改善师生关系;(2)多表扬和赞美,少批评和处罚,让小星知道自己是可以做得好的,提高其自我效能感。2.同学:多与同学交流和做游戏,社工可以组织一些游戏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培养起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也满足了儿童游戏娱乐的需求。(四)宏观系统(社区子系统)社区工作者可以结合相关部门如社区居委会或当地民政部门,创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学习、娱乐环境,如建立儿童读书室、儿童活动室等,同时开展一些儿童活动和亲子游戏活动等,创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区氛围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练习:案例3孟健是一位艾滋病患者。孟健年迈的父母和姐姐得知情况后,当即与他分开吃住。父母让他从房间搬到狭窄的阳台上去睡,不准他使用卫生间。他夜里经常要跑下六楼上公共厕所。每次他与家人回家碰到邻居时,他们都显得惊惶失措,退避三舍,当着他的面重重地关上家门。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趁他外出时多次上门做他家人的工作,要求孟健“应邻居要求离开,以免累人累已”。孟健生病时在女朋友陪伴下去医院求诊,一旦透露病情,“医生脸色变绿了,护士吓得当场把手里的针筒扔掉,所有人一秒钟之内都弹开到一米之外。1、画出案主的生态系统图2、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如何改变案主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艾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三、人类的成长自己解决自己解决具体:婴幼儿阶段主要问题:哺乳问题母爱剥夺弃婴问题学龄前阶段主要问题: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学龄阶段主要问题: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青年阶段主要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中年阶段主要问题: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老年阶段主要问题: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解决之道:宏观上: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媒体宣传资源联结中观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单位微观上:个体教育能力提升提供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