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docx

    • 资源ID:91967230       资源大小:23.3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docx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 数学是在人类历史进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必不行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我打算的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1)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熟悉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正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班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沟通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乐观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制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日的学习,信任同学们会转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乐观性和探究学习的爱好。) (二)从图案到图形,熟悉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讨论清晰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洁),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洁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制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洁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留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头。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共享一下。(分别展现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现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洁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便利)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沟通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制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现)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头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假如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相互沟通一下,告知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育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深厚爱好,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制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日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洁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慧的才智,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制造诞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洁计算和估算。 二、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沟通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沟通展现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熟悉,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沟通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 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把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把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观性,从而提高他们规律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擅长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乐观性。 课前打算: 打算课堂上要讲的内容,猜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爱好。)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好玩的故事吗?今日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嘉奖),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动身,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嘉奖。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熟悉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爱好。 详细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裂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果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果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果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熟悉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爱好。)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熟悉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把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熟悉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 把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打算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相互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 背一背 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正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日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 2、熟悉天平 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 练一练 ),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 3、熟悉重量单位千克、克 刚才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熟悉的两个重量单位。 、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 、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 (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较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 斤 或 两 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便利,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 4、把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算一算:刚才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动手操作 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 (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 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定: (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练一练: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四、拓展新知 1、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2、算一算:称我们购买物品的时候,常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廉价呢? 四、总结新知 1、本节课有收获吗?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实践活动,直接填在书上。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6)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洁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把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育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打算: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沟通。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仿照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老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究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留意区分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留意笔算留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分。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三班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究并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详细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培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究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老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熟悉: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沟通。 全班沟通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由于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熟悉并把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沟通时,老师引导学生把握的算法。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沟通。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沟通,沟通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7篇.docx)为本站会员(好****)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