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资源ID:91988403
资源大小:39.35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教学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品味重点字词,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作 者 简 介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书法家。他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乘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张孝祥】(1132年1170年)解 题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过:经过,途径。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听 读 文 本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qing)田三万顷(qng),着(zhu)我扁(pi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西江,细斟(zh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思考:前三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洞庭青草”:点出地点,体现湖面之开阔,照应题目中的“过洞庭”。“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风色”:点出天气情况,符合近中秋的天气特点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的氛围。文本鉴赏上阙鉴:镜 子。琼:美 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思考: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比喻、夸张。表现了湖水明净光洁(玉鉴琼田)诗人宁静高洁。(“扁舟”有隐逸江湖、远离官场的暗指,暗示主人公看淡人事纷争,远离世俗污浊的高远格调。)对比。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三)文本鉴赏上阙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运用“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如此美景的喜爱之情。表里俱澄澈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双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秋月秋水美在澄澈,里外没有都浑浊与污染;一是说在湖上泛舟的我也如秋月秋水般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仅是写景,更是在写人,写自己的品格之美。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深远的样子。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思考:难与君说的“妙处”应该是指什么?洞庭湖的月光湖色之妙。此时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净融为一体,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文本鉴赏上阙“岭海”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思考: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肝肺皆冰雪”,“肝肺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文本鉴赏下阙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暗喻:稳泛沧浪空阔:现实中自己虽遭贬,变得萧条冷落,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显得洒脱、豪迈,心胸开阔。文本鉴赏下阙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此句连用了三个比喻,想象超群,气概豪迈,这是词人对构陷他的小人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自己平生孤愤的淋漓倾斜。豪则豪矣,我们却仍能于豪放中见凄婉,内心的郁愤之气和孤独之感(无酒可饮,无樽可举,无客可请。)“天地万物,皆备于我”的自信豪迈。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思考:“不知今夕何夕”与前面的“近中秋”是否矛盾?宠辱皆忘 物我两忘 用典,最早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苏轼在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词人借用此句呼应前面的“近中秋”,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扣舷”写动作,“独啸”写声音,“不知今夕何夕”表明诗人完全沉醉于一片湖光月色之中。一个“扣舷”与“独啸”的动作、声音配合,把全词推上了感情的顶峰,突出诗人达到物我两忘超然世俗的境界课堂小结写景上阕着重写景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抒情下阕着重抒情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肝胆皆冰雪-澄澈 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平静 细斟北斗-心静 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洞庭表里澄澈;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意象:青草、琼田、扁舟、素月、明河、沧浪、舷情感:对洞庭湖景物的喜爱、对自我品格明洁的肯定与自豪、对黑暗政治与小人谗言的暗讽。意境:恢弘空阔、澄澈宁静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总结本词是词人月夜泛舟洞庭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大无畏的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全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主题归纳(1)“_”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更无一点风色(2)“_,_。”两句,写词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3)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_ _。_。”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_,_,_。”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5)“_,_。”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片抒情,回顾岭海一年。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6)念奴娇过洞庭中,“_,_,_。”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素月分辉 明河共映 表里俱澄澈(7)“_”,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凸显豪放之风。尽挹西江(8)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_,_。”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不知今夕何夕 扣舷独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