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职业暴露处理流程ppt.ppt
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职业 暴露与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一、医院感染二、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主要内容 1、医院感染的概况 2、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3、医院感染的病原学 4、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5、医院感染爆发的调查与处理 6、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7、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定义的内涵明确规定了感染发生的地点必须是在医院内或与诊疗活动有关。医院感染的人群是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与医院并存。医院感染的类型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人和病人之间,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病人和陪护人,探视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而引起的感染。在医疗和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设备、药物和卫生材料污染或院内场所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感染。(环境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某个部位,如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常居菌或暂居菌,即机体腔道或体表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位或者菌群数量发生改变而致病人发生感染。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类型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是指危险人群中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而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医院感染的宿主 是指暴露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危险人群(主要是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分类宿主因素现代诊疗技术和侵入性诊疗因素直接损害免疫系统功能因素其他因素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意识状况等。器官移植、血液净化、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和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手术植入等因素。放疗、化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均直接破坏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导致易发生医院感染。外科手术、各种引流、抗菌药物的应用和住院时间等。(一)诊断步骤1、首先依靠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各类辅助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2、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是否属于医院感染。3、流行病学调查是否有传播链。医院感染的诊断医院感染的诊断(二)诊断原则1、对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潜伏期不明确者,一般认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可初步判定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直接关系者,亦为医院感染。3、入院时已发生感染性疾病,在住院期间从原发病灶或继发性病灶检出与前不同的新病原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或发生于分娩48小时后的感染可判定为医院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任何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7、在任何卫生医疗保健机构中的探视者所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可先后发生多部位或多系统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诊断(二)诊断原则1、先天性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物理性、化学性刺激导致的炎症不能判定为医院感染。3、在皮肤、黏膜的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者,只能认为有细菌定植,而不能判定为医院感染。4、一般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如未发现新的病原体,虽可诊断为感染病,但不能判定为医院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体温也未升高,有时在诊断时较困难,因此,体温及脉搏变化等不能作为是否为医院感染的指标。医院感染的诊断医院感染的危害影响病人的预后与安危造成病人的住院日延长增加病人、家庭、社会经济支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影响病床的周转率甚至影响医院的声誉与社会安 医院感染做不好害人害己动脑筋11、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入院48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22、新生儿在出生、新生儿在出生4848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于医院感染吗?属于医院感染吗?答:不属于医院感染。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答:不属于医院感染。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4848小小时内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时内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动脑筋33、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44、医院感染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医院感染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答: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者。答: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者。动脑筋55、哪些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对象?、哪些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对象?答:答:(11)所患疾病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所患疾病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功能者。(22)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者。(33)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4)接受各种损伤及介人性检查、诊断、治疗)接受各种损伤及介人性检查、诊断、治疗者。者。(55)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66)住院时间长者。)住院时间长者。医疗废物的管理一、医疗废物的管理原则二、医疗废物的定义三、医疗废物的分类四、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与转运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1、建立有效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在分类、收集、包装、转运、暂存和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监管。2、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用品使用管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并在医疗废物分类、运送和存储过程中尽量减少包装产生的废物,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重复使用可利用的包装物,减少塑料包装物。3、选择使用无害化处置方法。4、在考虑公共卫生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倡资源回收、再使用、再循环。5、密切关注科学知识和认知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变化,采用已经试验成功的新技术、新措施,做好示范工作,替代已过时的不合理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原则医疗废物的定义: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的分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污染的废弃物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用品如输血器、输血袋、透析器、雾化器、集尿袋;一次性防护用品;实验室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试管、滴管;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等。棉纤维类、玻璃类、纸类等如引流条、棉签、其它各种敷料,未破碎的玻璃试管。废弃的污染被服。隔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人和多从耐药病人的生活垃圾。2、实验室废物实验室的血液、血清、分泌物、粪便等标本和容器。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和容器。能够损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疗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针灸针、探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各种导丝、钢钉;破碎的玻璃试管、玻璃安剖、一次性镊子,一次性探针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医学实验室动物组织及尸体。传染病、疑似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产妇的胎盘和产妇放弃或者捐献的胎盘。批量废弃的过期的一般性药品。批量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物、疫苗及血液制品。医学影像室废弃的化学试剂。使用后的化学试剂盒消毒剂。病理室使用后的甲醛、二甲苯、联苯胺等。废弃的过期的消毒剂原液和化学试剂原液。含汞血压计。含汞温度计、口腔科使用后的含汞物品等。医疗废物的转运、暂存及交接(一)内部转运 1、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收集医疗废物,运送前 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单位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不应露天存放。2、在运送过程中,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3、医疗废物转运时宜设专用通道,无专用通道时应该分时段密闭运送。医疗废物的转运、暂存及交接(二)医疗废物的院内暂存 1、暂存间 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暂存间需要设置废物存储室和更衣办公室。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有严密的密封措施,有专人负责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需防鼠、防蝇、防蟑螂、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地面易于清洁消毒;避免阳光直射;应有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示。达到规范设置要求。医疗废物的转运、暂存及交接 2、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不设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如门诊、诊所、医疗教学及科研机构,当难以设置独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时,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并满足以下要求:(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并有防雨淋、防扬散措施,同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2)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放入周转箱内后,再置于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中。柜(箱)应密闭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加锁和固定装置,做到无关人员不可移动,外部设置警示标识。医疗废物的转运、暂存及交接3、临床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 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实验室等产生的医疗废物宜集中放置于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污物间或单独房间),便于单位回收人员及时转运。未设置的应及时转运到单位的集中暂存间。4、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废物的转运、暂存及交接(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1、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2、特殊废物的登记(1)胎盘登记: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传染病产妇的胎盘、产妇放弃或者捐献的胎盘,作为病理性废物处置。应建立胎盘处理登记本,并使医疗废物登记本和暂存间登记本记录每天保持一致。(2)取出的植入物登记:取出的植入物如钢钉、钢板等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收集容器的种类(一)包装袋:用于盛装除损伤性废物之外的医疗废物初级包装,并符合一定防渗和撕裂强度性能要求的软质口袋。(二)利器盒:用于盛装损伤性医疗废物的一次性专用硬质容器。(三)周转箱(桶):在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用于盛装经初级包装的医疗废物的专用硬质容器。医疗废物及锐器盒在3/4满时必须更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收集要求1、医疗废物桶:放置于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产生地且方便收集的地方。(1)除了在处置室、换药室等常规放置医疗废物桶外,治疗室(仅限于治疗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床旁、感染性疾病科病室应放置医疗废物桶。(2)医疗废物桶在非使用状态时应加盖放置。(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紧实、严密。并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贴(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2、利器盒:放置于损伤性废物产生地,方便使用。(1)利器盒装满3/4封口后转运,不需要写开启时间。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利器盒。采血器或抽血的注射器应不分离针头全部放入利器盒。(2)治疗车上应配备利器盒置于方便使用处(宜挂在治疗车边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锐器即刻放入利器盒,不应二次分拣。3、受条件所限配药与处置同室的(老病房或基层医疗机构)应分区管理,污染区摆放医疗废物桶和利器盒。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4、交给集中处置中心的医疗废物在收集时不需要毁形和浸泡消毒。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5、批量废弃的过期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疫苗及血液制品,应收集后交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置。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6、使用后的废弃的消毒剂和化学试剂排入医院污水系统;废弃的过期消毒剂、化学试剂原液和使用后的甲醛等化学性废液应交给获得湖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回收 HW49类废物的单位)集中处置;二甲苯等化学性废液也可使用病理性废液回收机回收处理。7、实验室废弃的尿液、引流液、脑脊液等标本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病原体的培养液、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和容器,在产生地经过压力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作为感染性废物收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8、软包装输液袋(瓶)不属于医疗废物,可以交给有资质的回收司(回收后不用于原用途、不做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类的产品)。无法回收的应毁形后处理。玻璃输液瓶、一般性药物的小药瓶不属于医疗废物,可以交给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回收后不用于原用途、不做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类的产品)。9、非感染性患者使用的尿不湿、纸尿裤、卫生巾、卫生纸、B超耦合剂擦拭纸等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用品、各种器材、各种用品的外包装,药盒等不属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要求10、在同一产生地产生的感染性废物,不需要分开收集,可放在同一个桶里。放射性废物放置在红色的医疗垃圾袋收集。11、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专用垃圾袋,并及时密封。12、废物有外溢可能时应使用双层垃圾袋。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动脑筋11、什么是医疗废物?、什么是医疗废物?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22、医疗废物分哪几类?、医疗废物分哪几类?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共五大类。废物、化学性废物共五大类。动脑筋33、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如何处理?、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如何处理?答:(答:(1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及时毁型和消毒,专人回收)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及时毁型和消毒,专人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厂家回收。厂家回收。(22)传染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或被血液严重污染的一次性)传染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或被血液严重污染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及其他物品必须焚烧。输液器、注射器及其他物品必须焚烧。44、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必须做到哪、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必须做到哪“五防五防”?答: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必须做到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答: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必须做到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盗。防盗。动脑筋55、医疗废物应怎样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应怎样分类收集?答:(答:(11)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在有专用标识的包装袋或容器中;)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在有专用标识的包装袋或容器中;(22)感染性医疗废物放置在黄色的医疗垃圾袋收集;)感染性医疗废物放置在黄色的医疗垃圾袋收集;(33)放射性废物放置在红色的医疗垃圾袋收集;)放射性废物放置在红色的医疗垃圾袋收集;(44)刀片、针头等锐器物应放入利器盒内收集;)刀片、针头等锐器物应放入利器盒内收集;(55)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均应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收集。)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均应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收集。66、什么是无害化处理?、什么是无害化处理?答:指对生活、生产排放的污水、污物、垃圾及其他污染性物质进行消答:指对生活、生产排放的污水、污物、垃圾及其他污染性物质进行消毒处理,使病原菌失去活性,达到预防传染病传播的目的,即为无害化处毒处理,使病原菌失去活性,达到预防传染病传播的目的,即为无害化处理。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一、职业暴露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三、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四、针刺伤五、标准防护六、职业暴露处置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患者,他们当中有的是传染疾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使得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涉及各方面,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容易引起生物性职业感染。2、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医务人员在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及有害物质等,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3、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职业暴露预防措施1、标准防护2、手卫生: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或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流动水或消毒洗手液按六步洗手反复揉搓,每个部位不少于2-3s。3、环境卫生消毒;可重复使用设备与器械消毒灭菌处理。4、正确处理利器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5、防护用品使用,严格执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职业暴露预防措施针刺伤 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针刺伤的流行病学针刺伤的现状 WHO估计,全球每年12亿次注射量,其中10%为免疫接种,90%为治疗性注射。有研究表明在一次针刺伤的调查中,有40%的医务人员有过针刺伤的误伤史。另一份国内护士的调查显示:75%担心工作中被刺伤;96%被刺伤过。发生的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发生的高危器材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皮下注射针、缝针和针灸针等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材。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的流行病学针刺伤的危害传播疾病:针刺伤作为职业性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证实可经其接种传播的病原体高达20种以上。据相关调查显示,乙型肝炎病毒经针刺伤接种传播,感染率可达到6%-3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4%-9%,艾滋病病毒感染率0.35%左右。此外,针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可引发全身性或局部感染,且可能存在破伤风杆菌。心理危害:针刺伤还可影响受伤者心理,该影响严重且持久,特别是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者易产生中度或重度焦虑,甚至出现悲观情绪。同时,对于感染情况不确定患者,也会增加受伤者心理压力,在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前,受伤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工作行为改变,对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经济危害: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调查,1名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用于检查、治疗、弥补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大概100万美元,即使未感染疾病,针刺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检查、治疗的费用也可达到3000美元以上。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患者、医务人员的双向传播途径。因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力较强,多数国家已达成共识,患有该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不得为患者进行有创性操作,但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患者,医务人员意见尚未统一。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繁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影响。防护用品因素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不合理等;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过满未及时处理。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光线不足,患者不配合等因素导致。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手术缝合针、直接用手弯曲缝合针、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针刺伤的预防 更新观念、加强防护意识(1)全面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将所有患者均视为传染性患者,接触患者时使用安全用具,做足防护措施;(2)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将所有患者均视为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者,均须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强调患者、医护人员的双向防护,同时预防经血与非经血传播性疾病传播。重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讲座,对医务人员培训中加强针刺伤相关培训,使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尤其是对低资龄、新上岗人员加强培训。针刺伤的预防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培养良好操作技能及素质,操作规程内容细化,如:禁止尖锐器物直接传递;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锐器用后及时处理;对于不配合治疗患者须他人协助或采取相应约束措施;戴手套接触患者伤口、血液,避免锐器、注射针刺伤手部皮肤;禁止将锐器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创口缝合时注意避免意外刺伤;注射器用过后,立即置入防漏、防穿刺医疗利器盒中,利器盒置于操作方便、安全位置;医务人员手部破损时,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诊疗、护理操作中必须戴双层手套;禁止将用过器具传递给别人;操作者于操作完成后自己收拾残局,避免意外刺伤发生。针刺伤的预防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医院有健全的针刺伤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医院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配备安全针头、真空采血、试管采血等器具,配置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等,同时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和光线,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配备专职院感监控员,做好针刺后的管理。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止针刺伤的产品。一是无针头的产品;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产品,如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等;三是个人保护产品,如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针刺伤的处理挤冲消报针刺伤的处理u保持镇定:如戴有手套,迅速、敏捷脱去手套。挤出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挤压伤口局部。u反复冲洗: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u 进行消毒:用0.5%碘伏用力擦拭伤口。u主动上报:即刻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汇报,如实在职业暴露表上记录。u核实情况:对患者带病情况进行核实,暴露者需要对相应抗原抗体进行检查。抗体阴性者及时进行疫苗的接种。u跟踪随访:定期进行检查随访,若阳性,则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标准预防的概念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3、及时正确的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哪些?个人防护用品是指能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用于保护个人黏膜、气道、皮肤以及衣物免受感染性病原接触的多种屏障用品,主要包括手套、面部防护设备(口罩、护目镜、面罩)、隔离衣和防护服、防护鞋、围裙等。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有什么区别?1、执行标准不同:可以通过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执行标准来判断产品属于哪类口罩。2、形状不同: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而绝大多数的应用防护口罩都是鸭嘴形,之所以要设计为鸭嘴形状,是因为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要求更高,鸭嘴型能更好的与面部贴合。3、性能不同:这三类口罩对于细菌过滤效率的的要求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防水性能和颗粒过滤效率两个方面。防水性能测量的是口罩,在遇到血液、体液飞溅时的抗穿透能力。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有什么区别?4、适用场合不同:医用防护口罩具有良好的颗粒过滤效率,适用于医务人员接触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时的职业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及颗粒过滤效率,适用于手术、激光治疗、隔离及牙科和其他医疗操作时的佩戴,以及空气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佩戴。而一次性医用口罩由于没有防水性能和颗粒过滤的要求,仅适用于一般诊疗操作时阻隔操作者口腔和鼻腔呼出的污染物。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2、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带手套的作用有哪些?1、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2、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3、预防医务人员将疾病由一个患者传给其他患者。使用手套时注意事项有哪些?1、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3、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1、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锐器、针刺伤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肥皂或流水冲洗,再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包扎伤口皮肤或口、鼻、眼黏膜接触体液、血液皮肤用皂液、流动水清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评估职业暴露发生后立即应急处理 病区主管尽快求诊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存档院感专职人员根据暴露源评估等级对暴露人员积极预后处理与跟踪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评估 1、乙肝:当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病毒抗原阳性或不明的血液后,分别于暴露后1、3月检查肝功能1次,暴露后0、3、6月检查乙肝病毒标志1次。2、丙肝:对HCV针刺后目前无预防方案,在传染病科专家指导下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抗HCV和ALT(谷丙转氨酶),若早期诊断有无HCV感染,在4-6周检测HCV-RNA(核糖核酸)PCR(聚合酶链反应)法。3、HIV: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职业暴露后治疗措施与跟踪 3.1、暴露级别:1级:暴露源沾染了有损害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少且时间短。2级:暴露源沾染了有损害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长;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3级: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有明显可见的血液。3.2、暴露源为确认或疑似感染HIV,立即应用(2-3h内)齐多夫定、那韦拉平等抗病毒制剂或联合一些蛋白酶抑制剂,降低感染率。院感科应及时上报至大悟县疾控中心并联系武汉救治中心,在暴露后1、2、3、6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实施预防用药方案,并对药物毒性进行监控。职业暴露后治疗措施与跟踪 4、梅毒:医务人员接触梅毒阳性患者,可预注长效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肌注,成人60-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30-60万单位,2-4周1次。职业暴露后治疗措施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