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doc

    • 资源ID:92000566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doc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第一章 绪论1. 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相互关系的描述。如胸腔内外,腹腔内外。2. 深和浅:是对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描述。即离皮肤表面近者为浅,远着为深。3. 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4.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5.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6. 九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7.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8.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9.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物质合成是吸收能量。物质分解是释放能量。)10. 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物质惊醒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11. 刺激三要素: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12.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13. 生殖: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于自己相似的子代。14.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15. 反馈作用的意义:加速正常生理过程。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1. 模性结构组成成分:蛋白质和脂质(磷脂+胆固醇)为主,糖类占少量。2. 目前解释膜排列形式: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型蛋白质。3.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包埋在基质中的各种细胞器。4. 核蛋白体:主要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如酶原、抗体、激素。5. 内质网:附核糖体的粗面内质网。6. 高尔基体:与细胞内一些物质的集聚、加工和分泌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7. 线粒体:提供能量。8. 溶酶体:水解作用。9. 微丝、微管、中心体:与细胞器的位移、分泌颗粒的运输、微绒毛的收缩以及细胞的运动等功能密切相关。10. 染色质和染色体: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即染色质。基本化学成分:DNA和组蛋白。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反复螺旋、折叠、最后组装成中期染色体。11. DNA分子功能:贮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12. 细胞的增值: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各种核糖核酸及核蛋白体。 不再继续增值,永远停留此期。 G0细胞。暂时不增值。如肝肾细胞。 继续进行增值。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黏膜细胞。S期:DNA合成器。完成DNA复制,并合成一定数量组蛋白。G2期:特点: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条件。M期:确保细胞核内染色体能精确均等的分配给两个字细胞核,是遗传性一致。13. 上皮组织由密集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无血管,所需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给。14.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15. 单层扁平上皮: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覆盖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表皮,称内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覆盖于胸、腹、心包膜腔面的上皮,称间皮,保持表面是润光滑,便于内脏活动。16.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有纤毛,清除表面灰尘和细菌。17. 复层扁平上皮:由十多层细胞组成,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具有耐磨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博湖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18. 腺上皮: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外分泌腺有导管,如汗腺、胃腺、胰腺。内分泌腺无导管,有丰富血管淋巴管,如甲状腺、肾上腺。19.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如纤维性的固有结缔组织,如肌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脂肪。20. 一般所讲的结缔组织就是指固有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功能。21. 疏松结缔组织: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又称蜂窝组织。主要细胞成分为成纤维细胞,另外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主要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还有基质。22. 另外还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造血器官)。23. 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24. 骨骼肌的基本组成成分为骨骼肌纤维(随意肌)。25.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6. 肌管系统是与肌纤维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结构。肌膜和肌质网组成。有利于细胞内为信息传递。27. 心肌纤维有分支,互相连接,连接处称闰盘,具有连接牢固性和兴奋在心急细胞间的迅速传导作用。28.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29. 神经元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30. 胞体中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以及发达的高尔基体,尼氏体是粗面内质网和和蛋白体。31. 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能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到细胞体。32. 轴突: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33. 细胞膜运转物质的形式分为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协助),主动运转。34. 易化扩散特点:主要转运一些水溶些小分子或离子;需要特异性蛋白质结合;顺浓度差;不耗能;有饱和现象;有竞争性抑制现象。35. 静息电位:浓度差,通透性。36. 动作电位:第三章 运动系统和皮肤1.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以及骨骼肌组成。2. 成人骨有206块。3. 骨的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三部分。4. 骨质:骨的主要成分。分为密质骨(长骨骨干及表层)和松质骨(分布在骺及其他骨类的内部)。5. 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分深浅两层,深层有一些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6.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红、黄骨髓。7.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8. 间接连接是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关节囊相连,间接连接也称关节。关节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9. 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诸骨的令界面,大多形成关节头或关节窝,其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具有减少摩擦和缓冲外力冲击的作用。10. 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11. 关节腔:使关节囊与关节软骨所围成密闭的潜在性腔隙。滑液。12. 还有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13.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肋骨。14. 脊柱由脊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各1块。15. 肋骨共12对。上七对称真肋,下五对称假肋。其中810对肋骨软骨前端依次附着于上位肋软骨,构成肋弓。第11、12对肋骨连同.称浮肋。16. 上肢骨的连接:肩关节由肩胛骨和肱骨头构成。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段构成。17. 下肢骨的连接:髋关节由髋骨和股骨构成。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以及髌骨的关节面组成。18. 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19. 脑颅:额骨1块,顶骨1对,枕骨1块,两侧有颞骨1对,筛骨和蝶骨个1块。20. 面颅骨15块:成对的有鼻骨、泪骨、上颌骨、颚骨、颧骨和下鼻甲;不成对的梨骨、下颌骨、舌骨。21. 在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交汇处称翼点。22. 人体最长的肌肉:缝匠肌。23. 表皮:由浅向深依次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生发层)五层。24. 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第四章 血液1. 体液占人体中60%,细胞内液是2/3,其余1/3的体液为血管内的血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和细胞间隙与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总成细胞外液。4/5在血管外构成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1/5为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2. 血液的组成: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比重为1.050-1.060之间。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3. 将血液放入抗凝剂的试管中,经离心沉降: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细胞层中最上面一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下呈红色,为红细胞。4. 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红细胞为40-50%。5. 如果不加抗凝剂,几分钟就会凝固成血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为血清。6.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正常人4.48-6.72mmol/L。7. 渗透压: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血浆313mol/L。8. 晶体渗透压: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其次为NaHCO3和葡萄糖)形成的渗透压。705.6kPa。9. 胶体渗透压:血浆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形成的渗透压。3.3kPa。10. 渗透脆性: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这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甚为重要。临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为正常人体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抵抗力)范围。11. 血浆的PH:7.35-7.4512.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有缓冲作用。1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组织中缺氧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雄性激素不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血组织,加速红细胞生成,而且还能做用于肾脏是红细胞生成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多。而雌性激素起抑制作用。14. 白细胞: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九次方/L。平均7。15. 中性粒细胞:50-70%,细胞核为杆状或分中状,细胞质颗粒微细,染成红紫色。16. 嗜酸粒细胞(寄生虫免疫):3-5%,细胞核分两叶,八字形,胞质颗粒粗大染成红色。17. 嗜碱性细胞:0.5-1%,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大小不等,染成深蓝色。18. 淋巴细胞:25-30%,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很少,染成天蓝色。19. 单核细胞:7%,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质比淋巴细胞稍多,染成灰蓝色。20. 白细胞生理功能: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功能。21. 血小板作用: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营养和支持作用。22. 血液的凝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生成血浆纤维蛋白完成凝血。23. 抗凝血作用24. 抗凝血酶:血液中的抗凝血酶以抗凝血酶三(AT-三)最重要,他能与凝血酶1:1形成等分子复合物,是凝血酶失活。25. 肝素: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产生。肝素与AT-三结合后,可是后者与凝血酶亲和力增强100倍。26. 枸橼酸钠:可以与血浆中Ca2+结合,血液即不再凝固。27. ABO血型。第五章 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2. 体循环(大):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小、大、上、下腔静脉右心房。3. 肺循环(小):右心室肺动脉(静脉血)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动脉血)左心房。4. 在心房心室交界处的房室口有房室瓣,右房室瓣共有三个瓣膜称三尖瓣,左房室瓣共有两个瓣膜称二尖瓣。肺动脉瓣(右室-肺动脉),主动脉瓣(左室-主动脉)。5. 心的血管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冠状静脉组成。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室间隔前部;右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部。6. 动脉分大中小三级,大动脉称弹性动脉,中动脉称肌性动脉,小动脉称阻力血管。7. 脾的作用:造血、破血、储血的器官。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是产生淋巴细胞的地方。8.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前三者属于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机械特征)。9. 自动节律性: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秒。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心律。其他为潜在起搏点,称异位节律。10.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成为一个心动周期。11. 心排血量(P58)12.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弹性贮气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分配血管(中A)。阻力血管(小A或微A)。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容量血管(静脉)。13. 动脉血压正常值:收缩压13.3-16.0kPa(100-120mmHg);舒张压8.0-10.6kPa(60-80mmHg);脉压4.0-5.3kPa(30-40mmHg)。14. 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降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升压反射)。15.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强心急救药)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素)。第六章 呼吸系统1. 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2. 鼻分为外鼻、鼻腔、鼻旁窦。3.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共有四对,上颌窦(开口狭窄)、额窦、蝶窦(跌都隐窝)、筛窦(前中后三群小房)。4. 喉:软骨、关节、韧带、喉肌、黏膜构成。5. 喉腔:两对粘膜皱襞,上面一对称前庭lie。下面一对称声门lie(真声带),期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下腔最窄。6. 左侧主支气管细长水平,右侧主支气管粗短陡直。7. 左肺上下两叶,狭而长。右肺上中下三叶,宽而短。8. 胸膜腔:脏、壁两层在肺根部互相移行,共同围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负压状态。9. 肺内压:指肺泡腔内的压力。10.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11. 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70%)和非弹性阻力。12. 肺容量:肺容纳的气体量。13. 潮气量:平静呼吸是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14. 补吸/呼气量:平静吸/呼气末再尽力吸/呼的最大气量。15. 余气量与功能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16. 肺活量。17. 每分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8. 每分肺泡通气量(70%):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19. 氧的运输:物理溶解取决于分压大小0.3ml/100ml,1.5%;化学结合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20. 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3ml/100ml,5%。化学结合分为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碳酸氢盐。21.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二氧化碳影响,血液中氢离子影响。第七章 消化系统1.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2. 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从空腔到肛门为下消化道。3.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整个消化管壁内的小腺(胃腺、肠腺)。4. 牙:恒牙总共为28-32颗。5. 咽:鼻腔部与口咽部。(P81)6. 食管:(P82)7. 胃可分为四个部分:位于贲门附近的部分成为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左侧向上膨出部分称胃底;在角切迹于胃底之间为胃体;角切迹右侧接近幽门的缩细部分称幽门部。8.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25cm。9. 阑尾: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肚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称麦氏点。10. 直肠:肛瓣的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环形线称齿状线,上着称内痔,下者称外痔,跨越界限为混合痔。11. 唾液腺:三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12. 肝:结构位置分布功能(P86)13. 胰:外分泌部具有分解糖、蛋白质、脂肪的功能;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调节血糖浓度。14. 胃液和胰液(P89)15. 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囊贮存和排放。胆汁含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多种无机盐,不含消化酶。促进消化,脂肪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胆盐利胆作用促进干分泌胆汁。16.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面积巨大200m2;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丰富;食物停留时间长;食物已被充分消化成小分子。糖类(单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单酰甘油、脂肪酸)、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第八章 泌尿系统1.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2. 上输尿道:肾内的肾展、肾盂和输尿管。下输尿道:膀胱和尿道。3.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4. 肾小体和肾小管结构(P95)5. 集合管。6.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由球旁细胞(肾素)、致密斑(调节肾素的释放)和球外系膜细胞(吞噬功能)组成。7. 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大1200ml/分钟;血量分布不均94%肾皮质,6%肾髓质;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10.7-10.4kPa。8. 输尿管:三个窄部(结石容易滞留):第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的移行处;第二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第三个在穿入膀胱壁处。9. 膀胱三角。10. 女性尿道:短,宽而直,3-5cm。11. 男性尿道:16-20cm,海绵体部为前尿道,前列腺部(两端窄细,中间扩大,纺锤形)和膜部为后尿道。12. 尿的生成过程: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的滤过;滤液流经肾小管、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随后形成尿液。13. 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14. 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每分钟两肾生成原尿量。正常成人125ml/min。15.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氢离子的分泌。16.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即保钠排钾,维持和稳定细胞外液的作用。第九章 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2. 脊髓灰质与白质(P108)3. 脊神经连于脊髓,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4. 神经丛计有:颈丛、臂丛、胸神经前支、腰丛、骶丛(坐骨神经)。5.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以及端脑组成。6. 脑干:延髓(延髓的背面上部,由中央管开放为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通中脑水管)、脑桥、中脑。7. 脑干内部由灰质、白质、网状结构组成。8. 间脑:两侧间脑之间有一狭小腔隙,称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下通中脑水管,前上方两侧借室间孔与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9. 间脑分丘脑和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和神经垂体)。10. 小脑外表为灰质,称小脑皮质。11. 大脑: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分五个叶:额叶、颞叶、枕叶(视觉中枢)、顶叶、岛叶。12. 大脑内部结构:表面的灰质称大脑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13. 内囊位于丘脑。14. 脑神经12对。(P114)15. 蛛网膜是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16. 脑室(内充满脑脊液)包括:侧脑室、中脑水管、第三脑室、第四脑室。17. P115-123不知道重点。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