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oc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得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得问题,从强化管理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使用管理与内部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得改进措施,旨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为事业单位得发展提供坚实得物质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009)0107902 事业单位得固定资产就是保证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得物质基础与必备条件。随着我国公共服务得迅猛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总量不断扩大,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公共服务得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得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已成为急需解决得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得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得影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近年来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得清产核资,事业单位得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得规范,但长期以来形成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得情况并未完全改观。由于缺乏必要得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规章得学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着职工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就是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得事情,领导往往忙于繁重得行政事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得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就是导致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得主要原因之一。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目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些单位因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有些单位虽然规章制度制订了不少,却执行不力,或者因为制度存在缺陷而不具备可操作性。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监督不力,结果就是一样得。它会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逐渐削弱,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流失。在日常得管理中,有得部门采购身兼多职,既管采购又管验收、报销,造成固定资产监管不力;有得不对实物进行验收,而只凭购货发票进行登记;有得部门之间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审批,履行必要得手续,时间一长固定资产实物在哪儿无人知晓;有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 3、缺乏有效得管理机构,管理职责不明确。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而就是采用条块分割得管理模式,即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业务科室管专业仪器设备,办公室、后勤部门管理房产、家具及一般设备与图书资料,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得价值核算。从表面上瞧,上述这些部门都在管理固定资产,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机构对固定资产负责协调管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得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少统筹协调,相互交叉时就容易发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得现象,重复购置现象在所难免,出现漏洞与浪费也难以避免。 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保管、维护不力,处置不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由国家财政拨款或用国有资产创收收益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无偿使用.因此,在购置时,分管领导、财务、使用部门三堂会审,财政与主管部门审批都比较规范。而购置后,由于缺乏必要得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职责挂钩,保管、使用、维护、转移则监控不力,造成设备闲置、非正常损坏、流失等现象较为普遍。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够规范,有得固定资产账面有反映,实际已经报废;有得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得年限,不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金额很大,有得单位固定资产出售不申报,不评估,不公开,资产报废、报损不作技术鉴定,资产处置收益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等。不能做到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报损、报废不及时,不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对策与措施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得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公共服务工作得保障与积极得推动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得好坏关系到其她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单位得发展与职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领导要带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与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加强实施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得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得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得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大家得聪明才智,采取行之有效得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得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公共事业发展,提高事业单位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得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得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权威性得专门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与相关得专业人员,确立定期会商制度,专门负责单位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彻底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得问题。其次,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形成单位固定资产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各类固定资产使用科室部门、资产使用人员,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统一领导得固定资产管理局面。再次,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人,明确相关责任人得责任范围,层层分解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并真正落实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得工作,因此,必须重视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要选拔与造就一支思想正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得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得力度,资产管理人员得专业知识面有待拓宽,随着科技进步,各种专业固定设备在固定资产中得比重不断增加,比如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各类通讯与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中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得专业识别与判断能力,以做好固定资产得核算与管理工作.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得不断提高。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是关键。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得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得具体情况,制订与完善一整套完备得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得计划、论证、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处置等制度。对先进设备得配置,贵重仪器得购买,以及房屋建筑物得购建,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专家论证与咨询制度。大型设备得报废,房屋得拆除,也要严格审批,坚持“先报批,后处置”得原则,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在资产使用上,应坚持“随事不随人”得原则。健全资产移交制度,维护资产得完整性。对调离本单位或离退休人员,要先清资产后离岗,先撤销资产使用卡,收回由个人占有使用得资产,然后办理调转手续;对单位领导离任,将资产与资金同时纳入审计程序,将任职期间得资产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离职审计,依据资产与资金审计报告进行离职移交;对本单位内得调动,按其工作需要,仍需使用得资产,可以采取变卡不移物得办法,由财务部门调整资产变动手续;对新得任职岗位不需要继续占用得资产,绝不能物随人走,变成私有资产。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固定资产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强维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改变固定资产部门所有、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积压浪费等现象,必须做到:加强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部门、专业得界限。根据开展工作得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利用现有得固定资产。对使用固定资产要明确相应得管理责任,不能“只用不管”,要按“谁使用谁负责”得原则,加强固定资产维护与保养,切实保护固定资产得完整无损,对于发生损失与丢失现象得责任者,既要批评教育,又要视其情节轻重进行赔偿与惩罚。加大监督力度,使固定资产得日常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减少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问题,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固定资产得动态管理。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应积极创新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与实时监控,使之逐步形成对固定资产得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配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等一系列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有处于制度得严密监控与管理之下。、加强内部监察与内部审计得监督力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周密、可行得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得流失,减少不必要得浪费。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察与内部审计得监督力度,落实内部控制得监督检查,保证可行性论证、公开招标、财产清查等各个环节得工作不走过场.定期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与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中得存在问题,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保护固定资产得安全与完整,实现固定资产得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得效益。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一项复杂得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领导得重视,也需要其她相关部门得配合与支持。只要单位上下齐心,通力协作,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有效得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得物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辰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6 2、叶子龙、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得对策J、经济师,007(3) (作者单位: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南通 2606)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