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社会心理复习知识讲解.pdf

    • 资源ID:92033294       资源大小:2.42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社会心理复习知识讲解.pdf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3、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6、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7、档案研究法:是指对现存的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策或团体的记录、书籍、杂志、个人新建、讲演稿等。8、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方法。9、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10、再社会化问题: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12、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13、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14、角色网络: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15、皮克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阿利翁效应。16、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17、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是一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18、自我评价:指个体对它自己的判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自我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19、社会动机:是指这些动机都具有社会的意义和性质,它们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20、需要和需求: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缺乏些什么叫需求,它既包括生理的方面,也包括社会的方面。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映象,一种主观意识。21、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赏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22、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23、挫折: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24、侵犯:是个体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有明确动机所驱使的。表现在行为、语言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5、利他:恰好与侵犯相反,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26、感觉和知觉:感觉专指人对外物现象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指人对外物现象的整体的认识;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27、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28、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29、首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30、近因效应: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依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相同。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31、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2、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33、定势: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了以后心理活动的进行。34、社会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称为社会刻板印象。35、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36、态度:弗里德曼吸收了认知论与学习论的要素,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37、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行为不是自己愿意这样做,而是迫于外界强制性的压力所采取的一时性的行为。38、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认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39、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0、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41、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提。42、寂寞:是指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43、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44、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所付出的成本及获得的酬赏是决定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在发展与他人的关系时,选择能给自己最大酬赏的人,为了获得酬赏还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45、酬赏:指个体从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爱的感觉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46、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说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自我揭露让他人在一定程了解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47、爱情:爱又叫爱情,它是比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48、人际冲突:是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49、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得权力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50、团体:指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51、团体规范: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与行为准则就是团体规范。52、正式规范:是存在于正式团体中的规范,它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并且由上级或团体中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的规范。53、非正式规范:是成员约定俗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54、凝聚力:指使成员继续留在团体的所有正性或负性力量。55、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56、社会抑制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团体情境使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作用。57、小集团意识:它是指团体从表面一致的压力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使得团体不能对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分析。58、社会传染:当有的成员做了某件通常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其他人也会倾向于去效仿他。激动的群众的行为具有传染性,就好像感冒流行一样。称这种现象为社会传染。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9、去个体化: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60、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表现出与团体其他成员行为一致的现象。61、服从:指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62、偏见:人们以不充分或不正确的信息为依据而形成对某人、某团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63、性别刻板印象:指人们有关男性或女性个人属性的信念与观点。64、健康:指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65、心理健康:指个体能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而且始终能与社会相和谐。66、社会支持:指个体在情感上所受到的关心和支持。67、个人空间:人们把自己身体周围的物理空间,视为自身的一部分,这个区域称为个人空间。68、领域:指某人或团体所控制的区域。69、领域行为;以各种标志划分出一定的区域,并且声明自己对该区域拥有控制权的行为 70、拥挤:指觉得被束缚或是空间不够的主观感受。第一节概述(89)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成为孕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母体的是(习题 214):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不包括生物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908 年社会学家罗斯 和心理学家麦独孤 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习题 215,0506-2-6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 1908 年(习题 1)。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89)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习题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0412-3-63),他人的影响包括(习题 216):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隐含的影响(不包括“虚拟”影响,“宏观”的影响,0406-3-84)。(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社会互动 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习题 3)。认为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这是倾向于 社会学定义(0506-3-6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 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习题 5)。它包括(习题 217):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f(,)。其中,的含义是 个体所处的情境(习题 4,0308-3-66,0406-3-85,0412-3-64)。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 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习题 6)(二)社会心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社会心理是 社会刺激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习题 7)。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4 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 的研究内容(习题 8);时尚属于社会层面 的研究内容(习题 9)。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层面研究内容习题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态度、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8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9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91)霍兰德(0506-3-6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等三个阶段(习题 10)。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习题11)。一、哲学思辨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19 世纪上半叶(习题 12)。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 人性的哲学争辩(习题 13)。二、经验描述阶段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习题 14)。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习题 15)。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习题 218):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三、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 世纪 20 年代(习题 16)。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习题 17)。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习题219):特里普力特(N.Triplett);莫德(W.Moed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习题 220):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习题发展阶段时段社会心理学的阶段10,11哲学思辨古希腊 19 世纪中叶启蒙期12,13经验描述19 世纪中叶 20 世纪初形成期14,15,218实证分析20 世纪 20 年代确立期16,17,219,220 专栏 2-3勒温与奥尔波特(P96)勒温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习题 28)。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F.H.奥尔波特(习题29,0511-3-45)。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97)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习题 221):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习题18)。(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习题 19)。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习题 22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期满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P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分 自然观察 和参与观察关于观察法,正确的说法是(习题 223):自然观察 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参与观察 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是不正确的(习题 24,0511-2-45)。(二)调查法:调查法分 访谈法 和问卷法1访谈法 特点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习题 22,0511-2-40)。访谈法主要包括(0412-3-166):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分类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 面对面 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习题 21)。口头调查又称为 访谈法(习题 20)。访谈过程与技巧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正确的说法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习题 23)。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习题 224):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应对拒绝的技巧 包括(习题 226):应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搞清拒绝的原因。访谈中提问的技巧 有(习题 225):开始交谈时应有寒暄之词以调节情境氛围;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给予被访者鼓励,但要避免诱导;对被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请对方补充回答。2问卷法问卷法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习题 227,0511-3-129):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习题 228):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题目;前言;计算机编码。问卷的设计包含(0506-2-157):题目;问题及答案;指导语。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包含: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系统性原则”(习题25),“全或无原则”(0406-3-86)。(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档案法(习题 26)。档案法的优点是(习题 229):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是不正确的: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习题 27)。社会心理学研究的3 项原则和 3 个方法分类原则与方法内容习题研究的 三个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避免自身价值取向和个人好恶影响18,22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系统性原则动态/整体/有序/反馈等原则伦理原则主要伦理守则 6 条19,222研究的 三个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24,223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2023,224228档案法按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6,27,229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习题 30)(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03)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习题 230):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一)简史: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习题 31)。(二)学习的机制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习题 231):联想;强化;模仿(没有“暗示”)。(三)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习题 32)。(四)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霍曼斯(习题 33)。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习题 232):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一满足命题;侵犯一赞同命题;刺激命题。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0506-3-65),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关于社会交换论,不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习题 34),正确的说法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 剥夺一满足命题(习题35,0511-2-43)。三、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习题 233):詹姆斯;米德。(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0412-3-158):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它的意义为基础的;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习题 36),也不包括强化和模仿他人(0412-3-158)。(二)主要观点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习题 37)(是由荣格提出来的)。2“力必多”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习题 234):本我;自我;超我(不包括“镜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习题 38)。“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 荣格提出来的(习题 39)。(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 文化因素决定的(习题 40)。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习题 41)。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108)第一单元 社会化(108)一、社会化的概念早在公元前328 年,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习题 42)。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关于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习题 235):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习题 43);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0312-3-66);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习题 236):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不包括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关于再社会化,正确的说法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习题 45)。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 的机制(习题 44)。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习题 237):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社会化的载体包括(习题 238):参照群体;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体。观念不是社会化的载体(习题 46)。五、社会化的分类(一)语言社会化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语言社会化 为条件的(习题 47)。(二)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表示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习题 48)(而不是“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三)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包括(习题 239):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四)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国家意识阶段 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习题 49)。社会化的内容、条件、载体和分类项目内容习题社会化 4 项内容教导成员掌握生活生产知识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 2 个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237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社会化 4 个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46,238社会化 4 项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4749,239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111)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习题 50,0511-3-49)。二、社会角色的分类(一)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习题 241):先赋角色;成就角色。(二)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三)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企业家属于 功利型 角色(习题 51)。(四)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教师的角色用于(习题 240):成就角色;规定性角色;表现型角色。三、角色扮演(0506-3-66)角色扮演过程的要素包含(习题 242):角色期待(0312-3-74);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不含“角色冲突”,“角色情感”0406-3-87,“角色成就”0506-2-158)四、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角色间冲突(习题 53)。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 角色间冲突(习题54)。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角色失败(习题 5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角色的分类类型、扮演要素和失调形式角色分类 4 类型角色扮演 3 要素 角色失调 4 形式1先赋 角色和 成就角色2规定型 角色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 角色和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 和不自觉 角色1角色期待2角色领悟3角色实践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注:角色 3 要素用的都是 中性词,角色失调 4 形式用的都是 贬义词郭勇)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113)一、自我(一)自我的概念关于自我,正确的说法是(习题 243):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已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不含自我评价)。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镜我(习题 55)。(二)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包括(习题 244):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这是自我主要的五个层面。(三)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习题 245,0511-2-130):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习题 56,0406-3-88,0308-3-69)。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心理自我发展阶段大致从青春期到成年(0506-3-67)。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和发展阶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3-3内容习题自我结构 5 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244自我概念 3 个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245概念发展 3 个阶段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56(五)自我概念的测量二、身份(一)身份的定义关于身份,正确的说法是(习题 246):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二)身份的特点身份有 5 个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身份的特点不包括“系统性”(习题57)。三、自尊关于自尊,正确的说法是(习题 247):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0312-3-67);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自尊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一)自尊的概念自尊是个体对其 社会角色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习题 59,0312-3-67,0406-3-89)。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习题 248):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习题58,0506-2-65),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习题 249):成功;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不取决于“自信”)。(二)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习题 250,0506-2-159):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117)第一单元社会知觉(117)一、基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由各种自然信息形成的知觉是 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习题 251)自己、他人、群体的知觉(不包括对“环境”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习题 60)。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的有(习题 252):行为原因;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社会知觉 为基础的(习题 61)。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习题 253):情绪;兴趣;动机;经验。(一)认知者的经验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图式(习题 62,0308-3-73,0312-3-72)。自我图式 是个体在已往经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习题 63)。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 2 种作用(习题 254):引导;解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图式的作用包括(习题 255):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0506-3-68)(不包括“影响能力”)。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习题64)。(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119)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习题 65)。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习题 256):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首因效应(习题 66)。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习题 67)。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第一印象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习题 69)。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习题 68)。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下列人之间(习题 257):熟悉的人;亲密的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习题 70)。(二)光环效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光环效应(习题71,0511-2-49)。光环效应是一种 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习题72)。(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刻板印象(习题73)。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习题 74)。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消极的性质(习题 75),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习题 258):偏见;歧视。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总体印象(习题 76)。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习题 260):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一)加法模式加法模式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习题77)。(二)平均模式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平均模式(习题 78)。(三)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 权重,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习题 79)。(四)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耍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习题 80)。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该模式认为,人们往往仅仅根据几个对个体意义大、重要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习题 259)。四、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习题 81)。(二)印象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角色期待(习题 82,0511-3-48)。(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习题 8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习题 261,0506-2-161):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自我抬高(习题84,0511-3-40)。印象形成效应、整合模式与管理策略4-4-4内容习题印象形成 4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6575,256258印象整合 4模式 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7780,259,260印象管理 4策略 按社会常模管理;隐藏/抬高自我;按社会期待管理;投人所好8184,261第三单元归因(122)一、归因的概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习题 85)。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一)内因与外因行为内因 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习题 86,0412-3-160)。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综合归因(习题 87,0511-3-42)。(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性因素(习题 8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括(习题264):人格特征;能力;工作性质。(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习题 89)。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社会心理复习知识讲解.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