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教学案.pdf
1 第一章 走进实验窒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1.物理学是研究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的测量工具:;质量测量工具:;时间的测量工具:;温度测量工具:;电的测量工具:;力的测量工具:;体积的测量工具:。3.科学探究的步骤(1)(2)(3)(4)(5)(6)(7)。二、合作学习:(一)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 1.观察奇异的物理现像 (1)光的色散 (2)音叉振动将小球弹起 (3)“魔镜”(4)干冰升华 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一提二猜三设计;四是实验与收集;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交流。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施,做实验的主人。三、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 C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A温度计 B米尺 C剪刀 D天平 3、议一议: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 教学反思 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课时:1 课时 备课人:章节:1-1:走进实验窒 班级:姓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过程与方法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的方法。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2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m nm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1、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常用的单位及符号还 有 (),(),(),(),()。3、单位换算关系:1km=m;1m=dm,1dm=_cm,1cm=_mm,1mm=_m 1m=nm 1m=dm=_cm=_mm=_m=nm 1dm=m;1cm=m;1mm=m;1m=m;1nm=m;4、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 。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 。5、误差:,误差是 避免的。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是 归纳:1、长度的辅助单位:2长度单位换算 分析:单位换算法则: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数不变,化单位 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合作学习 一、长度单位互化 例题 185cm=m;63.3km=m。解:185 cm=_=_m 63.3km=_=_m 点拨:单位互化,化单位就是用原数字乘以之间的进率(用 10 的幂表示)和新单位。二、长度的测量工具:1、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2、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前 三看:看刻度尺的_、_、和_ 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课时:1 课时 备课人:章节: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班级:姓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尺、量程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长度的测量 难点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零刻线:未磨损 单位:cm 分度值:1mm 量程:08cm 3 a b 选尺: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 。测量时:(1)放对: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 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2)看对: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3)读对: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对: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三、测量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1、估:估计物体的长度。2、选:选择不同规格的刻度尺。3、放:(1)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2)与待测长度平行(放正),(3)紧靠被测量的物体。4、读:(1)视线正对刻度线;(2)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例题: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图(a)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图(b)中,尺子的最小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 cm.四、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的来源:、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注意:1.误差是不可_的,不可能_,只能尽量的减小。2.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2)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3)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达标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2.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 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 18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 2 。3、进行下列单位换算。8.75m mm km 5.86106cm m mm 2.7 8 cm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4 A B C D A B 2 3 1 0 2 3 1 0 4105m=_m;7.84 106m=_km 25nm=_m 15km=_cm 3.6m=_nm 3105km=_mm 4.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5、(多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用 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A尺的分度值是_,用 A尺测得结果是:_;用 B尺测量使用方法正确吗?_ 7 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 7.2m=7.2 100=720cm B 7.2m=7.2m 100=720cm C 7.2m=7.2 100cm=720cm D 7.2m=7.2m 100cm=720cm 8、一支新中华 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6.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 1 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是 ()4.5dm B.45cm C.0.45m D.45mm 6.1.60 106m可能是()A.一个人的高度 B.一本书的长度 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一座山的高度 7.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作业:教学反思:5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1科学探究的步骤:2控制变量法:合作学习 科学探究的要素:一、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与假设:(讨论)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1.选择器材、仪器: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米尺、秒表、天平 2.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伞的面积。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伞绳长 伞的形状 伞的面积 伞的高度 伞总重量 伞滞留时间 五、分析与论证(师生互动)结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伞的总重量、伞的高度有关,而与伞的形状和伞绳的长度无关。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控制变量法: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变量唯一。六、评估、交流与合作: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课时:1 课时 备课人:章节:1-3:活动 降落伞比赛 班级:姓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 过程与方法 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 难点 用“控制变量”方法在实际中应用 6 达标练习: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实验次数 降落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的高度 降落伞的总质量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 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 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 m2 3m 20g 5.82s 5 1.5m 正方形 1 m2 3m 20g 5.82s 6 1.5m 正方形 1 m2 6m 20g 9.24s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 1 比较 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有关,降落伞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2 比较_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的总质量有关,降落伞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3 比较 2.4 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无关.比较_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绳长无关.4 比较 5.6 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有关,降落伞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5 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这里说的 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