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粤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最新版和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
资源ID:92034390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科粤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最新版和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科粤版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 FeCl3也可以催化 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 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3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 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 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 X的质量为 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 Y全部参加反应 4有 18.6g 的 NaOH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 Na 元素与 C元素的质量比是 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 100g 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 114.2g。则原 NaOH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 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 B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 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3g 6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 点燃 C 检验 H2中混有的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 鉴别 H2O2溶液和 H2O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7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10完全燃烧 2.8g某有机物,生成 8.8gCO2和 3.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11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 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 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A1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12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 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13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CO和 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 1.6g 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 3.6g 水和 4.4g 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15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 X的化学式为()ASO2 BSO3 CH2SO3 DH2SO4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 4 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18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2KClO32MnO2KCl 3O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19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 B C D 20在硫酸亚铁4FeSO和硫酸铁 243FeSO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A46%B31%C66%D无法确定 2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80g 5g 100g 5g t1 a 55g 60g 5g t2 b c 40g 5g A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70g,c=80g D该反应可能是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2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单质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是水 D丁可能是铜 23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 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 28g 甲,可生成 44g 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 1 个甲分子,同时消耗 1 个乙分子 24某密闭容器中有 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 5 D反应生成的 CO2和 H2O 的质量比为 45:36 25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 时刻的质量/g 8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Ax=0.75y B物质 M 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 D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a、b、c、d 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 2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2 x 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等于 1.6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c 一定是催化剂 D反应过程中 a 与 d 的质量比为 7:11 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27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2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 12mL 刻度处 D若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一直向左移动直至停在 8mL 刻度处 29洁厕灵、84 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 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 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3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 U 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下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 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 A的名称:A_。(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 b 进 a 出,不能 a 进 b 出的理由是_。(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_(填序号)。(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_催化剂(填“是”或“不是”)。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其作用是_。(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生活中还有一种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32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要控制产生 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编号)。(3)实验室制取 CO2选用 B的优点是_。G 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 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没有)影响。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 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 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5)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收集气体:如收集氧气时,只要将气体从_ (填 a 或 b)通入,验满方法_。该装置也可以代替上图中的 D装置,请简述操作方法:事先向集气瓶内装满_,再将氧气从_(填 a 或 b)通入。检验气体: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然后将气体从_(填 a 或 b)通入。33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装置一 装置二 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34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反应。(2)甲中产生_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生成_色固体。(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3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该反应属于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序号)。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填序号)。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实验中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3)若实验中出现下列问题,你能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吗?制取氧气后水槽中的水变紫了_;刚开始加热试管便炸裂了_;结束实验时试管炸裂了_。(4)用上述方法制取两瓶氧气,分别完成铁丝和硫粉的燃烧实验,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是_、_。实验中集气瓶内都要留少量的水,其中水可以由细砂代替的是_。36小张对老师演示的“空瓶生烟”实验(如图 1/2)很感兴趣,他査阅资料后对实验作了改进(如图 3)。请回答下列问题:(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1)图 1 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2)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该反应属于_(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3)图 3 实验中,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选填“d”“e”或“f”),理由是 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解析】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 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 0,错误;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故选 B。2D 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质量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甲反应前的质量为 6g,反应后为 1g,质量减少了 5g,属反应物;乙反应前为 4g,反应后为 2g,质量减少了 2g 属反应物;丙反应前为 3g,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丁反应前为 1g,反应后为 8g,质量增加了 7g,属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表示为:甲+乙丁。【详解】该反应为:甲+乙丁,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为一种,属化合反应,正确;丙反应前为 3g,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正确;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5:7,正确;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 2:7,错误。故选 D。3A 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生成 X的质量为 40-22=18g,A选项错误;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Z物质由 0 变为 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Y剩余 0g,所以 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故选择 A项。【点睛】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做答。4A 解析:A【解析】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23:3,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2g=9.2g。故选 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5D 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表中数据,b 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 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c 反应后质量增加,在生成物中,生成 c 的质量=21g-10g=11g,d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 d 可能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 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11g-8g=3g,故反应后待测 a 的质量=10g-3g=7g。即:a+b=c3g8g11g。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 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故 A选项叙述正确;B、a 与 b 反应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 B选项叙述正确;C、b 物质在反应物中,与 a 反应生成 c,b 物质可能是单质,故 C选项叙述正确;D、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是 7g,不是 3g,故 D 选项叙述错误。故选 D。6D 解析:D【解析】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 D 7B 解析:B【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CO 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 B 8D 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解析:D【解析】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能除掉氧气,不引入杂质;B除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生成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只有氧化铜;C、除碳酸钙粉末的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氯化钙溶解成为溶液,碳酸钙沉淀不溶,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的碳酸钙;D、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氢气,会在硫酸铁溶液中引入硫酸亚铁杂质;选 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D 解析:D【解析】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 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0A 解析: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8.8g+3.6g-2.8g=9.6g,8.8gCO2中氧元素的质量=8.8g3244100%=6.4g,碳元素质量=8.8g-6.4g=2.4g,3.6gH2O 中氧元素质量=3.61618100%=3.2g,氢元素质量=3.6g-3.2g=0.4g,根据原子守恒,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某有机物。2.4g+0.4g=2.8g。说明某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者质量之比=2.4g:0.4g=6:1;某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0.4:121gg=1:2,故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CH4,相对分子质量为 46,错误。故选 A。11D 解析:D【解析】根据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 D。12C 解析:C【解析】由 Zn+H2SO4=ZnSO4+H2,ZnO+H2SO4=ZnSO4+H2O 可知,H2SO4 ZnSO4,设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 x,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H2SO4 ZnSO4 98 161 196g10 x 981610 x196100g x=32.2g 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即无论 14.6g 已部分氧化的锌粉中锌和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都不影响对生成硫酸锌的计算,因为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要根据稀硫酸计算即可。13B 解析:B【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正确;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D、CO 和 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故选 B。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14A 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该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3.6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218=0.4g;4.4g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2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 1.2g+0.4g=1.6g,与该纯净物的质量相等,故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D 解析:D【解析】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分析】【详解】依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有 10 个氧原子,生成物 X应该有 4 个氧原子;反应物中有 4 个氢原子,生成物 X中应该有 2 个氢原子,反应物中有 2 个硫原子,生成物 X中应该有 1 个硫原子;故选择 D 项。16B 解析:B【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 3Cl、12H、10O,反应后戊除外有 Cl、12H、8O,故还有 2Cl、2O,而一个戊分子中有 Cl、O,故x2,正确;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丙、丁、戊 3 种物质是氧化物,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正确;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时,化学方程式为:ClH4+2O2=ClO2+2H2O,则无物质戊生成,正确。故选 B。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据此分析有关问题。17C 解析:C【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选C 18C 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不会减少到 0,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二氧化锰中含有锰元素,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从 0 开始,故错误;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故选:C。19C 解析:C【解析】【详解】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A、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 A错误;B、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故 B错误;C、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 C正确;D、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 D错误。故选:C。20B 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观察4FeSO和 243FeSO的化学式,发现其中都有硫酸根,4FeSO和 243FeSO不论按怎样的比例混合,S与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是 14,质量比一定是 12,则混合物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质量分数比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32:16=23%:x,解得x=46%所以铁的质量分数为 123%46%31%。故选B。【点睛】本题还可运用平均值法求解。因4FeSO中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 632,243FeSO中的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 562 323 5648,故混合物中Fe与S元素的质量比介于二者之间设混合物中Fe元素创质量分数为x,则有56x563223%48,解得40.3%x26.8%,只有 B选项正确。21D 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解析: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80g+5g+100g+5g=a+55g+60g+5g,a=70g,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c-55g):(60g-40g)=(55g-5g):(100g-60g),c=80g,a=70g,不符合题意;D、在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5:4,223+N3H2NH高温、高压催化剂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2):6:(172)=14:3:17,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22A 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甲不一定是单质,如甲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符合题意;B、丁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乙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丙可能是水,甲可能是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D、由 A、B的分析可知,丁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故选 A。23C 解析:C【解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 CO和 H2O 在 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 120催化剂 CO2+H2;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物质为化合反应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待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在反应中全部加入到盛有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则原和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在一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2 个分子变成了 2 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甲与丙的质量比是 28:44,所以反应每消耗 28g 甲,可生成 44g 丙,故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过程不能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消耗 1 个甲分子,同时消耗 1 个乙分子,故正确。故选:C。24B 解析:B【解析】由表可知,X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 16g;CO2反应前为 1g,反应后为 45g,所以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44g;同理,H2O 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应为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 64g,故待测值为 6,C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守恒,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反应生成的 CO2和 H2O 的质量比为 44:36,D不正确;故选 B。25C 解析:C【解析】【分析】由表可得,反应前 H2S 的质量为 68g,反应后质量为 0g,质量减少 68g,为反应物,反应前 O2的质量为 32g,反应后质量为 0g,质量减少 32g,为反应物,反应前 H2O 的质量为1g,反应后的质量为 37g,质量增多 36g,为生成物,M 反应前为 0g,反应后为68g+32g+1g-37g=64g,为生成物;假设 H2S 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 m,O2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 n,则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m32n=68g32g,m2=n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有:4H,反应后,因 M 中一定含有硫元素,所以,不能含有氢元素,因此,H2O 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 2,才能符合反应前后都 4H,反应前后 2O、2S,反应后:2H2O 中有 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