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这些都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docx
-
资源ID:92067779
资源大小:17.6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这些都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docx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知识点(这些都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学问点1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反抗派)。 (1)*: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学问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领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见: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反抗派的主见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见:经济上主见进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展商战;文化上主见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学问;政治上主见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民族资产阶级力气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峻;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谭嗣同、严复。 (3)主见: *: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来否认*,主见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供应了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但最终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究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学问点2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局部。 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宽阔的社会生活。 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主要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进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芒夺目。 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喜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表达了中华民族喜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抱负颜色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出色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糊涂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2、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唱歌,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擅长写婉约词。 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表达。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元杂剧是汇融了唱歌、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元杂剧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亮、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擅长组织冲突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抵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抵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清楚,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表达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推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表达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抱负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聚”的结局,这种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妙愿望。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受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进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高二历史期末考的必考学问点3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进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进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头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缘由: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稳固,宋代统治者提倡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绽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见: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见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见: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见: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消失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冲突日益锋利,社会动乱担心,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进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见: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熟悉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进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熟悉和实践的关系。